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允炆削藩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朱允炆,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至今下落成謎的皇帝。
因為一條錯誤的削藩舉措,讓他在剛剛登基沒多久就遭遇到了一次政變,雖然堅持了四年,但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從明太祖朱元璋對朱允炆的重視程度來看,明顯還是對朱允炆抱有極高期望的。
如果建文帝朱允炆自身沒什么本事的話,顯然也不可能如此被朱元璋重視。
那么也就帶來一個問題,假如朱允炆順利削藩成功了,他能像明成祖朱棣那樣,將明朝帶向繁榮嗎?
雖說只是假設,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可行的。
朱允炆要推行建文新政
因為從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允炆登基那年六月,他就已經(jīng)開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大改革。
“省并州縣,革冗員”,也就是下定決心要一改此前的冗官冗員之勢。
之后到了同年七月,更是下詔“行寬政,赦有罪,賦”,以“善法利民”為基礎原則,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圍繞著一個“仁”字在轉。
光是從這兩點,其實就很輕松的能夠看出來,建文帝的改革其實就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而且也跟他登基前,朱元璋親自對他所說的“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當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也就意味著朱允炆所做的這一切,其實早在明太祖執(zhí)政時期就很有可能已經(jīng)想到了,只不過朱元璋大限將到,根本拖不了那么久。
所以這才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朱允炆身上。
以朱元璋的雄韜偉略來看,朱允炆既然是按照其給安排好的路走的,那最后的結果能差嗎?
更別提在《國榷》中,還明明白白地記載著建文執(zhí)政時期那些沒有被戰(zhàn)爭波及到的地區(qū)所呈現(xiàn)的“道化融洽,路不拾遺,可謂盛矣”之景。
顯然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只不過由于執(zhí)政時間太短,改革幅度又大,所以效果都還來不及完全展現(xiàn)就已經(jīng)可以說是結束了。
朱棣治國方案與朱允炆的共同點
當然,光這么說有點單薄,畢竟都是推測,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朱棣執(zhí)政時期是怎么治國的。
雖然朱棣自一登基,就把朱允炆改過的那些政策一一恢復成了原樣。
但事實上,在后續(xù)的統(tǒng)治過程中,朱棣的治國方略卻并沒有戰(zhàn)場上那般明顯的殺伐之氣。
否則朱棣也就不會選擇仁愛的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并讓其長期監(jiān)國了。而他自己,則是把所有的殺伐果斷都用在了戰(zhàn)場上。
那么一個是仁愛的建文帝朱允炆,一個是仁愛的皇太子朱高熾,這兩者有什么明顯的區(qū)別嗎?
并沒有。畢竟都是以“民”為本。
至于明成祖朱棣,則是親自披掛上陣,長期在外御駕親征,反而更像是一個替兒子征戰(zhàn)沙場的將領。
當然,也不是說朱棣就什么作用都沒起到。
不過從宏觀方向來看,朱棣在永樂年間的定位,反而更像一個給朱高熾寫好大綱的角色,具體操作則是由朱高熾來完成的。
而這個大框架,便是“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
換句話來說,朱棣的執(zhí)政手段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跟朱允炆都是有著一定的共同點的。
雖然具體方法不一樣,但是殊途同歸,始終都還是把“民”放在第一位,那么又如何不能帶動明朝繁榮昌盛呢?
至于很多人還說的朱允炆要恢復“井田制”一事,先不說歷史就已經(jīng)足以證明井田制弊端重重,明朝史上關于朱允炆推行井田制的記載也壓根就找不到。
只能說是有這么一個提案,但終究也只能是一個如“廢紙”一樣的空文,并不能作為評判朱允炆成績的條件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