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洋務重臣李鴻章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1865年,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鑒于原設三局設備不全,在曾國藩支持下,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與韓殿甲、丁日昌的兩局合并,擴建為江南制造局。與此同時,蘇州機器局亦隨李鴻章遷往南京,擴建為金陵機器局。同治九年,調(diào)任直隸總督,接管原由崇厚創(chuàng)辦的天津機器局,并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于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yè)中,李鴻章一人就創(chuàng)辦了三個,已如他自己所言“練兵以制器為先”。
爾后,在引進西方設備進行近代化生產(chǎn)的實際操作中,他又進一步得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qū)TO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yè)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認識的深化。
19世紀70年代出任直隸總督后,責任愈巨,視野愈闊,綜觀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李鴻章痛感中國之積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貧”,得出“富強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強”的認識,將洋務運動的重點轉(zhuǎn)向“求富”。
清朝中葉以后,由于京杭運河淤塞,朝廷南北貨物的調(diào)運部分改為海路。同治十一年底,李鴻章抓住時機,督辦創(chuàng)立了“輪船招商局”。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也是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yè)。它承攬了朝廷“官物”運輸一半的運量,而其隨后展開的客運業(yè)竟擠垮了英美合辦的旗昌公司。輪船招商局先以朱其昂為總辦,后以唐廷樞為總辦,徐潤、朱其昂、盛宣懷為會辦。由此奠定了“官督商辦”政策的基調(diào)。
其后,在整個七八十年代,李鴻章先后創(chuàng)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漠河金礦、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系列民用企業(yè),涉及礦業(yè)、鐵路、紡織、電信等各行各業(yè)。在經(jīng)營方針上,也逐漸由官督商辦轉(zhuǎn)向官商合辦,從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
而當洋人要在中國開設電報業(yè)務的時候,清朝朝野上下無不驚慌失措,以為“電報之設,深入地下,橫沖直撞,四通八達,地脈既絕……”李鴻章也不允許洋人從香港鋪設來的海底電纜上岸。于是,時隔不久,由他支持鋪設的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間開通了。李鴻章能夠完全不理會“地脈”,也能夠完全不理會洋人,因為他知道電報業(yè)蘊藏著極高的軍事和民用價值。
之后,由清朝國政府的銀子作為投資、以贏利為目的的電報公司成立。李鴻章稱此舉為“官督商辦”,因為在中國創(chuàng)辦擁有自主權(quán)的企業(yè)“事體重大,有裨國計民生,故需官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由于李鴻章的主持和參與,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制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等。有曾國藩和李鴻章共同創(chuàng)造的安慶內(nèi)軍械所。
李鴻章創(chuàng)辦的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不但促進了沒落王朝的工業(yè)化,而且為在財政上捉襟見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穩(wěn)定的資金。不過李鴻章始終沒有逃脫時代對思維的束縛,李鴻章所建企業(yè)皆為官督商辦體制,企業(yè)初建之時官府沒有實力獨立創(chuàng)辦,便與民資合作。待企業(yè)步入正軌,官府便想方設法排斥民資,形成官府獨霸企業(yè)。由于連年戰(zhàn)亂政府不斷從企業(yè)中抽離資金、強加冗員,長期的政策保護又使企業(yè)暮氣沉沉。這些重病纏身的企業(yè)隨著外國勢力的入侵和民族資本的崛起難逃悲劇命運。而李鴻章本人及其家族則是從洋務中大發(fā)橫財。
李鴻章,字漸甫,安徽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兄弟姐妹八人,李鴻章排行老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在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踏入仕途。他師從曾國藩,跟著曾國藩游學,在曾國藩的影響下,形成了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
生逢多事之秋,李鴻章招募淮勇七千人,編成一支軍隊,就是淮軍,也是他起家的家底。外國人看見淮軍衣著簡陋,就笑話他們。李鴻章說:“軍隊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著裝美觀。等我試一試,你們再笑不遲。”
真正檢驗戰(zhàn)斗力的時候來了,美國人華爾招募洋兵幾千人,號稱南軍,華爾得意自大的把自己招募的軍隊,稱為常勝軍,學啟等人率領由湘人、淮人組成的軍隊,號稱北軍。
與太平軍打仗時,太平軍打敗南軍,美國人華爾帶著他招募的幾千洋兵殘兵敗將,從上海青浦逃到上海松江。學啟率領一千五百人駐扎在新橋,李鴻章親自率軍隊支援,太平軍被打跑。經(jīng)此一戰(zhàn),外國人對湘軍,淮軍的戰(zhàn)斗力刮目相看,暗自驚訝嘆服了。
后來李鴻章帶領的淮軍又因為平定了西捻軍,因戰(zhàn)績輝煌,朝廷召李鴻章入朝覲見,授江蘇巡撫。被特賜在紫禁城內(nèi)騎馬。
投身洋務運動經(jīng)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nèi)外交困,清朝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nèi)憂外患,實現(xiàn)富國強兵,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在此之前,一些學者就提出了學習西方國家的優(yōu)點以增強國力,例如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朝廷代表人物為恭親王奕欣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團,此外還有崇厚、沈葆楨、劉坤一、唐廷樞、張謇等。
他們主張學習西方的聲、光、電、化、輪船、火車、機器、槍炮、報刊、學校等,打出“強”和“求富”的旗幟。認為要富強,使中國“有備無患”,必須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自然科學甚至社會政治學,因此提倡興“西學”、提倡“洋務”、辦軍工廠,生產(chǎn)新式武器、迠立新式軍隊,達到“自強”目的。
因為當時中國的現(xiàn)狀,上奏朝廷設立了武備海陸軍學堂,李鴻章曾經(jīng)想著制造輪船,上疏說:“西方人專門依靠船堅炮利,橫行中國,在這種情況下說攘夷,本就是不實際的。
即使想保住和平的局面,守護疆土,也不是沒有工具(武器)就能辦到的。士大夫們局限于書本,茍且現(xiàn)狀,于是都說要停止造輪船。我認為國家各種費用都可以省,惟有訓練軍隊、鞏固邊防、練習槍炮、制造戰(zhàn)艦的費用萬萬不可省。要省掉這些費用,國家不能立足,最終也沒有自強的一天?!?/p>
臣愚以為國家諸費皆可省,惟養(yǎng)兵設防、練習槍炮、制造兵輪之費萬不可省。求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立,終無自強之一日矣。
李鴻章先后創(chuàng)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漠河金礦、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系列民用企業(yè),涉及礦業(yè)、鐵路、紡織、電信等各行各業(yè)。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
而當洋人要在中國開設電報業(yè)務的時候,清朝朝野上下無不驚慌失措,以為“電報之設,深入地下,橫沖直撞,四通八達,地脈既絕……”李鴻章也不允許洋人從香港鋪設來的海底電纜上岸。于是,時隔不久,由他支持鋪設的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間開通了。
李鴻章能夠完全不理會“地脈”,也能夠完全不理會洋人,因為他知道電報業(yè)蘊藏著極高的軍事和民用價值。
洋務運動促進了沒落王朝的工業(yè)化,為在財政上捉襟見肘的清朝提供了大量穩(wěn)定的資金。不過李鴻章始終沒有逃脫時代對思維的束縛,李鴻章所建企業(yè)皆為官督商辦體制,企業(yè)初建之時官府沒有實力獨立創(chuàng)辦,便與民資合作。待企業(yè)步入正軌,官府便想方設法排斥民資,形成官府獨霸企業(yè)。
由于連年戰(zhàn)亂政府不斷從企業(yè)中抽離資金、強加冗員,長期的政策保護又使企業(yè)暮氣沉沉。這些重病纏身的企業(yè)隨著外國勢力的入侵和民族資本的崛起難逃悲劇命運。而李鴻章本人及其家族則是從洋務中大發(fā)橫財。
在此期間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卻因為細節(jié)上處理不力,北洋海軍炮彈短缺,材質(zhì)差,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北洋水師官兵奮力作戰(zhàn),因為裝備的差異,也難逃戰(zhàn)敗的命運,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chǎn)。1895年4月17日,清朝因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究其原因,北洋艦隊的覆滅與朝廷舊官員是分不開的,眾大臣將北洋艦隊視為李鴻章的私家軍,挑撥其與慈禧的關系,提醒慈禧心加戒備。
同時掌管戶部的翁同龢念與李鴻章私人恩怨時常克扣軍費,導致北洋艦隊多數(shù)艦艇老化,在為慈禧準備的萬壽慶典的頤和園中,清朝庫銀首要用途就是修建頤和園,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想要維護北洋艦隊的先進戰(zhàn)備是不可能的。
終身不履日地李鴻章也視馬關簽約為奇恥大辱,因為馬關簽約的強烈刺激,李鴻章發(fā)誓“終身不履日地”。并傾向變法。
兩年后他出使歐美各國回來,途經(jīng)日本橫濱,再也不愿登岸,當時需要換乘輪船,要用小船擺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沒有辦法,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了一塊木板,75歲的高齡老人,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決然地蹣跚著步子,慢慢騰騰地挪過去。
馬關條約導致國內(nèi)民憤四起,而又不能指責清政府為慈禧傾盡國庫一心籌備萬壽慶典,故將矛頭指向了李鴻章,李鴻章就在這樣的情形下做了清朝喪權(quán)辱國的替罪羊。
甲午戰(zhàn)后,李鴻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投置閑散。
外交能臣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lián)軍以鎮(zhèn)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侵華的聯(lián)合國軍總?cè)藬?shù)前后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兩宮太后逃跑。下詔讓李鴻章入朝,擔任議和全權(quán)大臣。
八國聯(lián)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shù)!
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lián)軍之后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八國聯(lián)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后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shù)將永不能查出"。
李鴻章曾說過“這一去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存亡,我只好勉為其難”的話。李鴻章孤身一人入京,最后簽訂了和約十二款。史稱《辛丑條約》。
李鴻章又奏請善后各項事宜。開通市場,施粥散米,京城內(nèi)外秩序井然。
曾國藩:湖北兵工學堂、安慶內(nèi)軍械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蘭州織呢局。
李鴻章: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棽季值?。
張之洞: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馬鞍山煤礦、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蘆漢鐵路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