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1336-1365年)明朝開國名將。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集團的核心人物,曾任全軍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親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南昌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朱文正在洪都保衛(wèi)戰(zhàn)中坐鎮(zhèn)孤城抵御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戰(zhàn)功卓越。因戰(zhàn)后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后投靠張士誠,朱元璋得知,被軟禁,最后郁郁而終。
人物簡介
朱元璋起兵時,朱興隆早已死亡,朱興隆的妻子王氏帶著兒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文正當做自己的兒子撫養(yǎng)。朱文正勇猛善戰(zhàn),隨軍渡江時,攻下集慶路。因屢立戰(zhàn)功被升為樞密院同斂,朱元璋問:“想當什么官?”文正對曰:“叔父成了大業(yè),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朱元璋聽了很高興,更加喜愛這個侄子。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任命樞密院同僉朱文正為大都督,節(jié)制中外諸軍事。
及再定江西,鎮(zhèn)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陳友諒帶六十萬大軍圍洪都。朱文正數(shù)度摧其鋒芒,堅守85日等到太祖親自率兵來援,陳友諒撤圍退入鄱陽湖,與朱元璋對峙。朱文正又斷陳友諒糧道,友諒遂敗。再派遣何文輝等討伐未附州縣。平定江西時,朱文正居功多。
朱元璋還京后,大大地賞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朱文正有功暫未封賞,發(fā)怒,遂失常度,任部將掠奪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飲冰上奏朱文正驕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責罵。朱文正懼怕,李飲冰又上奏朱文正有異心。朱元璋立即坐船到城下,召朱文正來。朱文正倉卒出迎,朱元璋說了好幾次:“你打算干什么?”遂押回京城,馬皇后勸解說:“此兒只是個性剛強,無其他?!北幻夤佘浗谕┏牵瑳]多久就去世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將其八歲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朱元璋侄孫輩藩王。
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由于馬皇后的勸阻,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將他關了起來??陀^的講,朱元璋對朱文正還是不錯的,他在之后的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為王,并就藩桂林。
評價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于謀,勇于戰(zhàn),為朱元璋立過奇功,然而一時之錯,鑄成一生悲劇——或許,這是歷史給這位軍事天才最公正的評價了!
爭議
洪都保衛(wèi)戰(zhàn)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屬慫恿下,欲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發(fā)制人,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由于馬皇后的極力勸阻,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將朱文正在桐城軟禁起來,終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朱元璋也沒有忘記,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為靖江王,就藩桂林,并傳了14代,成為明史上唯一一脈非太祖血統(tǒng)的王族。朱文正于1365年與世長辭。
在古代戰(zhàn)亂時,武人為了鞏固自己的部隊,一般會收養(yǎng)義子,借以拱衛(wèi)自己的位置,比如五代時期,周世宗郭榮便是太祖郭威的義子。朱元璋也不例外,在元末那個戰(zhàn)亂紛爭的年代,義子們是朱元璋頗為倚重的一群人,他需要義子們去幫他打天下,也需要義子們?yōu)樗O(jiān)視眾將。
朱元璋這一輩子總共收養(yǎng)了20多位義子,其中以侄子朱文正最受信任,最有威望,最有本事,不過也是眾義子中結局最讓人唏噓的一位。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兒子,是朱元璋眾義子中血緣最親的一人,同時朱文正也是眾義子中最年長的一位,這樣的先天優(yōu)勢,使得朱文正自然而然成為了朱元璋最為器重的人。
朱文正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正是朱元璋從軍以來最難的一段日子,此時的朱元璋正受郭子興的排擠,而朱元璋也深刻地認識到要想自強,就必須組建一支屬于自己的“朱家軍”。這時的朱元璋還沒有自己的子嗣,朱文正自然也就成了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對象。
由于朱文正后來因罪被殺,因而《明實錄》對朱文正的記載并不多,但還是可以通過其他史料搜集他的大致事跡,比如據(jù)《明興野記》記載,至正十六年,朱文正便擔任了“樞密院同僉”,這是僅次于朱元璋的職務,僅比擔任同一職務的邵榮等人晚了半年。
在朱元璋心中,講求的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也是為何明初朱元璋會確認藩王制度,用朱氏子弟來守衛(wèi)大明江山的根本原因,其實這一思想早在建立“朱家軍”初期便有所體現(xiàn),朱元璋一心想讓自己最親近的人擔任軍中要職,比如朱文正、李文忠這樣的義子。
因而朱元璋在設立最高軍事衙門——大都督府之后,便以朱文正為該部門的最高領導,為了鞏固朱文正的地位,朱元璋還特意將邵榮、徐達等幾位老帥調往行中書省任職,歸他自己節(jié)制。
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派朱文正去守衛(wèi)戰(zhàn)略要地洪都,一年后,朱元璋率大軍解圍安豐時,陳友諒孤獨一擲,率領了60萬大軍攻打洪都。
此時的洪都外有強敵,內無外援,朱文正硬是憑借4萬人的隊伍堅守了85天,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洪都保衛(wèi)戰(zhàn)”。
此一戰(zhàn)是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一戰(zhàn),也是朱文正生平最輝煌的一次戰(zhàn)績,在隨后的鄱陽湖大戰(zhàn),朱文正又另立新功。
陳友諒被徹底打敗后,朱元璋打敗了最強的對手,不久稱“吳王”,自己進封,也到了兄弟們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了。于是朱元璋大封群臣,而唯獨少了朱文正。
這是因為朱元璋之前曾和朱文正有過對其封賞的交談,朱文正表示先封親屬,無以服眾,朱元璋對他的這大度表現(xiàn)非常傾佩。但沒想到朱文正卻是喜愛朱元璋面前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對于自己立了大功,朱元璋卻不封賞自己,朱文正非常不滿意,因而開始肆意妄為。
朱文正主要的罪行有三條:
其一,在江西一帶“按察司”制度的推行: 其二,違反禁令,暗地勾結張士誠,走私買鹽; 其三,奸淫婦女,濫殺無辜。 朱元璋得知這一罪行大怒,立馬派人將朱文正押往應天,據(jù)《明興野記》記載,在朱元璋親自審問朱文正時,提到其“勾結張士誠”時,朱文正竟以朱元璋親援安豐,實際上是為了“劫主(指小明王)犯上”,并且還“僭越吳王”,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朱元璋是不能容忍的,因為這是對君臣之禮的挑戰(zhàn),即使再親的人也不行,這也是歷代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因而即便朱文正再親,再有本事,一旦開了挑戰(zhàn)帝王威嚴的頭,朱元璋的皇帝也不用干了。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已建漢稱帝的陳友諒趁朱元璋出兵安豐,應天兵力空虛之際,乘著新造的數(shù)百艘大艦,記載中“艦高數(shù)丈,外飾以丹漆,上下三級,級置走馬棚,下設板房為蔽,置櫓數(shù)十其中”,載著家小百官,傾國而出,號稱大軍60萬,想要拿下應天,切斷朱元璋的歸路,讓他進退失據(jù),自取敗亡。
如果要計算實力,朱元璋這時已與陳友諒不相上下,奈何他救援小明王所在的安豐確實是步險棋。劉伯溫曾極力阻止,原因正是怕陳友諒在背后出兵,一旦友諒來攻,應天幾乎是必破,風險確實極大。
朱元璋決定搏一搏,他認為安豐是應天屏蔽,救安豐就是救應天,況且還有小明王在,于情于理不得不救。
至于陳友諒,那只能賭他坐失良機,不來攻應天。
但陳友諒也不是易與之輩,哪能看不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不光出兵,而且?guī)缀鯉С鏊斜Γ康恼且粦?zhàn)而畢其功,徹底了斷朱元璋。
形勢可稱兇險,漢軍順利占領吉安、臨江、無為,并團團圍困洪都,等把洪都收入囊中,大軍就能順江而下,直抵應天。
拿下洪都在陳友諒看來是順理成章。洪都臨水,就在上次,漢軍就趁著水漲船高,直接從船上攀附登城,輕松攻入城中。
此后朱元璋收復了洪都,吸取教訓,下令把城墻改筑,改為去江岸三十步。如此一來,從船上登城已不可能,但這并不妨礙陳友諒的心情,數(shù)十萬大軍拿個洪都莫非還有什么懸念不成。
偏偏正是在洪都,陳友諒碰得頭破血流,以致影響了他的戰(zhàn)略大計,直接導致了他的敗亡。
此時洪都守城的主帥是朱文正,麾下還有參政鄧愈、元帥趙德勝、牛海龍、指揮薛顯等將領,總共有大約兩萬人馬。
陳友諒空國而來,號稱大軍60萬,即使有水分,三四十萬戰(zhàn)兵也是有的。
雙方的兵力比是1:20左右。
鄧愈、趙德勝是朱元璋老部下,都有大將之才,即使牛海龍、薛顯,后來也被朱元璋與傅友德并稱,可見也不是泛泛之輩。
洪都的主心骨,卻是主帥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親侄,只比他小幾歲,年幼時一起長大,關系極為親密。兩人分別十多年后,才得以重新相認,此后朱文正立功卓著,也被飛速提拔,到了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文正已成為大都督,節(jié)制諸軍,成為朱元璋軍中最高軍事統(tǒng)帥。這也并不奇怪,李文忠還年齡幼小,朱元璋并沒有太多可用的親戚,朱文正這樣的至親得到重用,也是信任使然。
長久以來流傳的朱文正花天酒地,不務正業(yè)的說法,多半是來自野史,并不足以采信。恰恰相反,朱文正之前早就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軍事能力,克太平、取建康,多有戰(zhàn)功,否則既算是朱元璋之侄,把他強行安排到這個職位,也難以服眾。
朱文正面對漢軍壓境,只有死守一途,惟有拖住漢軍主力,寄望于朱元璋回援才是唯一生路,否則洪都一破,應天也旦夕可危。
洪都共有八門,朱文正安排諸將防守,自己親率2000精銳作為預備隊,居中調度。
4月23日,洪都之戰(zhàn)開始。
漢軍首先選擇撫州門攻擊,下船登岸的士兵們推著攻城錘之類的破門裝備黑壓壓直沖城墻,水面又有戰(zhàn)艦上投石機發(fā)石相助,城墻很快被打開缺口。
防守撫州門的是鄧愈,開國名將眼見勢急,火速調來一隊火銃兵,以強大火力壓制住漢軍并搶修城墻。朱文正得到報告,立即調牛海龍等前往增援,并親自帶領預備隊到撫州門督戰(zhàn)。
激戰(zhàn)持續(xù)了一整天,漢軍終于無法攻下?lián)嶂蓍T。次日天明,城墻下尸骨累累,缺口卻已被堵住。守軍也付出巨大代價,總管李繼先、元帥牛海龍、趙國旺、許珪、萬戶程國勝等都告陣亡。
第二天,陳友諒看撫州門是塊硬骨頭,下令改換防線,攻擊新城門。
新城門的守將薛顯有點不同,他并不全是防守。漢軍仗著人多,氣焰驕橫,只知進攻而完全沒考慮防御。薛顯抓住這點,突然殺出城外,殺了漢軍個措手不及,斬敵平章劉進昭、擒其副樞密趙祥等,攻城受挫還被突襲,漢軍為之氣奪,攻勢又告退卻。
雙方打打停停,這樣的情形經(jīng)常都在上演。在朱文正指揮下,守軍以一當十死守不退,漢軍遺尸累累卻無所進展,空有大軍的陳友諒無法拿下洪都城,氣得他暴跳如雷。
或許有人問,既然拿不下,何必全軍被牽制在此,為何不留下部分兵力圍困,自己率領主力直取應天,畢竟應天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對陳友諒來說,也有他的難處。
一是性格上。
陳友諒是一時梟雄,性格狐疑多變。他本就是弒主之人,先殺倪文俊,后殺徐壽輝;對部下也不信任,勇將趙普勝被他自己所殺,這樣的性子讓他很難真正信任別人做出分兵的選擇,一旦分兵,就是削弱自己力量。
況且,傾全國之力拿不下一個洪都,皇帝陳友諒顏面何存,豈不是被人笑話。
第二個原因更為實際——糧草。
漢軍勞師糜餉,糧草耗費巨大,供應是個問題。洪都位于鄱陽湖與贛江交匯處,自古即稱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戰(zhàn)略價值極大。如果不能拿下洪都,給朱文正以喘息之機,難保他不會出奇兵斷漢軍糧道。對陳友諒來說,拿下洪都能確保沿途糧草供應無虞,棄之不理可能成為禍害。
因此,從臉面上、性格上、糧草問題上,陳友諒都不能置洪都于不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8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