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劉瑾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2001年,《亞洲華爾街日報》評出了一個排行榜,名為"一千年來最富的五十人"。在這份鑲滿黃金的排行榜上,中國有六人上榜: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鑒、宋子文。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上榜并不令人意外,這兩人畢竟統(tǒng)治著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帝國。而和珅和伍秉鑒,一個是清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另一個是鼎鼎大名的"廣州十三行"中的巨擘,上榜也在情理之中。宋子文更不必說,民國政府的"國舅爺"兼"財神爺",不是首富簡直說不過去。
其中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明朝的這位大太監(jiān),劉瑾。
說起明朝的首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元末明初的傳奇富商沈萬三。這位據(jù)說家中藏有聚寶盆的豪商,不僅一手創(chuàng)造了周莊,還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他巨大家產(chǎn)的傳說。他與明太祖朱元璋之間的種種故事,現(xiàn)在仍然被老百姓津津樂道。
沈萬三究竟有多少財產(chǎn),現(xiàn)在已不可考。不過,與這位劉公公比起來,沈萬三很有可能只是個弟弟。
明史中,對劉瑾具體聚斂了多少財富并無詳載。但據(jù)明朝官員筆記《繼世紀聞》、清代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和夏燮所著的《明通鑒》等史料記錄,劉瑾財富的最小數(shù)額也在"金銀數(shù)百萬,珍寶無算"這個級別上。
這個數(shù)額,看起來與身家上億的和中堂相差甚多,但在劉瑾發(fā)跡的正德年間,明朝政府的全年財政收入最多也不超過兩百萬兩白銀。由此看來,劉瑾所得,至少是全國財政收入的數(shù)倍以上,真正是富可敵國。
值得注意的是,劉瑾自得勢到覆滅,為時僅僅四年多而已。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便聚斂起如此巨大的身家,劉瑾可稱得上"生財有道"。
那么問題來了,這位富得流油的劉公公,究竟是如何搜刮出這么大一筆財富的呢?
官不聊生
在去年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有這樣一個很妙的詞匯:官不聊生,很恰當?shù)拿枥L出了在反腐浪潮中個別干部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心態(tài)。
電視劇畢竟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而劉公公卻切實的做到了。
當然,他所造成的"官不聊生",可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真的沖著要命去的。
明史中有記載,在劉瑾所掌握的東廠和西廠兩個特務(wù)機構(gòu)里,刑罰花樣百出,時時更新。其中很有名的一項大刑,就是重達一百五十斤的巨型大枷,無論身體素質(zhì)多好的人,只要戴上這東西,就"不數(shù)日輒死",效率可觀。
正德年間的一個夏天,戶科給事中安奎、御史張彧出京盤查各地錢糧,回京時劉瑾向兩人索賄,但兩人給出的"紅包"讓劉公公非常不滿,于是,這兩位官員就被上了這一百五十斤大枷,拘在公生門外示眾,若不是天降大雨,這兩位很有可能當場就被曬死在紫禁城外。
在這件事中,揭示了劉瑾斂財?shù)淖畲髞碓?,那就?索賄"。
在古代官員的腐敗案件中,除了貪污公帑之外,向來是以"受賄"為主。畢竟官員都是讀書人出身,雖然往往是"君子愛財、取之非道",但到底還是要做的隱蔽些。
但這位劉公公卻全然沒有這些不好意思。
正德元年,劉瑾剛剛得勢時,就向進京朝覲的各省三司官員公然索賄,每人最少一千兩,最多的要到五千兩;正德三年,各省三司官員再次入京朝覲,劉瑾變本加厲,要求各省布政司衙門各送白銀兩萬兩。按照明朝官員俸祿成例,一省布政使的俸祿折算白銀每年大約只有不到三百兩,兩萬兩白銀算的上是天文數(shù)字。
于是,許多官員沒有辦法,只能向京城的宗室、富商等借貸,才能勉強應(yīng)付過去。
劉瑾對地方官如此,對京官自然也不放過。前文提到的安奎、張彧兩位官員只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
劉瑾當政期間,只要京官出京辦事,回來后必得向劉瑾行賄,若有不服從的,劉瑾便百般整治。
據(jù)明史記載,當時的右副都御史冒政為官清廉,在一次出巡寧夏后不向劉瑾納賄,劉瑾便將其逮捕下獄,罰俸3000石,直到劉瑾倒臺后才得以復(fù)職。
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京城官員自然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外出公干竟然成了倒霉差事。正德二年,兵科給事中周鑰出巡淮安,淮安知府趙俊承諾借給他一筆銀兩,好讓他回京應(yīng)付劉瑾。但周鑰離開前,趙俊又突然反悔,無計可施的周鑰居然在回程途中自殺。
因為無錢行賄,一位朝廷官員居然能夠自盡,劉瑾斂財手段之毒辣可見一斑。
廣開財路
除了公然索賄之外,劉瑾在其他方面也稱得上財源廣進。
正德皇帝即位后,劉瑾屢次升遷,直至當上了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每次面見皇帝匯報工作時,劉瑾必然挑選皇帝正玩得開心的時候,正德皇帝厭煩他打擾,說:"什么事都來煩我,要你是干什么的?"揮揮手就打發(fā)了他。
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自此之后,劉瑾就開始獨斷專行,凡事自己說了算,反正皇帝大印握在手里,想怎么辦就怎么辦。
掌握大權(quán)之后,劉瑾把許多官場的"潛規(guī)則"變成了"明規(guī)則"。
正德元年,右都御史劉宇找到劉瑾,一出手就是一萬兩銀子。這個時候,劉瑾還沒見過什么世面,看見白花花的銀子后樂開了花,連說:"劉先生何厚我!"沒多久,劉宇就提升為左都御史,后來又當上了兵部尚書。
從此之后,劉瑾發(fā)現(xiàn)了賣官的好處:既能夠大把撈錢,又能夠培植黨羽,何樂不為?
于是開始大肆賣官鬻爵,一時間,從內(nèi)閣到六部尚書,劉瑾黨羽遍布朝野,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勢力,搞得朝廷內(nèi)外烏煙瘴氣、一地雞毛。
在賣官之外,劉瑾還把手伸到了漕運、鹽政、科舉等各個方面,只要能夠斂財?shù)牡胤?,必有這位劉公公的影子。
明史中記載,正德三年的一場武官會試中,因為武狀元和六十多位中榜的武官都沒有向劉瑾行賄,劉瑾居然將這些原本是軍官的人全部安排為普通士兵,而邊關(guān)的守將害怕得罪劉瑾,居然不敢接納他們,使得這些預(yù)備軍官"大窘,儕于戍卒,不聊生"。
直到劉瑾被查辦后,這些人在被重新起用。
欺世盜名
銀子撈多了,劉瑾心中自然也有些害怕,因為正德皇帝雖然不理政事,但卻不是個傻子,一旦回過神來,劉公公隨時都要倒霉。
于是,在其手下張彩的勸說下,劉瑾掀起了一場自導(dǎo)自演的"反貪風(fēng)暴"。
第一個撞到槍口上的是御史歐陽云等十幾名官員。說來也冤,這些官員原本是按照劉瑾的規(guī)矩主動來上貢的,哪知道劉公公突然變得清正廉明、鐵面無私起來,將這些人統(tǒng)統(tǒng)揭發(fā),挨個都治了罪。
更搞笑的是,劉瑾居然還裝模做樣地派出大批手下到各地去檢查府庫。這時,各地府庫的銀子都在劉公公的家里堆著,自然都是虧空,于是,地方官員們又忙不迭地向百姓大肆搜刮,補充庫銀,鬧得民不聊生,怨氣沸騰。
劉瑾的手下還趁此機會打擊報復(fù)、聚斂財物,查辦大量地方官員,逼得有些官員只得變賣家產(chǎn)和子女,才能逃過一劫。
除此之外,劉瑾還搞出了一套"變法措施",多達八十余條。在大肆修改朝廷成例之外,劉公公還很關(guān)心百姓生活,要求"寡婦盡嫁,喪不葬者焚之",弄得"時人側(cè)目",成為一時笑柄。
想當個清官能臣還當不成,估計劉公公的心里也是郁悶的很。
惡貫滿盈
夜路走多了,總會撞見鬼。即使劉瑾權(quán)勢熏天,終究也逃不過算總賬的那一天。
正德五年,三邊總制楊一清和太監(jiān)張永在出兵平定安化王朱寘鐇叛亂時,結(jié)成了扳倒劉瑾的政治同盟。
得勝回京后,張永趁覲見的機會,在正德皇帝面前陳述劉瑾的種種不法行為,以致跪地痛哭。受到震動的正德皇帝立即下令逮捕劉瑾,還親自抄了劉瑾的家。
正德皇帝在劉瑾家中抄出大量金銀珍寶之外,還發(fā)現(xiàn)了玉璽、玉帶等大量違禁的物品,并在劉瑾隨身攜帶的扇子中發(fā)現(xiàn)了匕首。
在發(fā)現(xiàn)劉瑾隨身攜帶兇器進宮的證據(jù)后,正德皇帝大怒:"奴果反!",立即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
正德五年四月,劉瑾被綁到法場,施以凌遲之刑。行刑的時間持續(xù)了整整三天,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據(jù)記載,當時京城曾受過劉瑾之害的官員和百姓,紛紛爭搶劉瑾的肉,用來祭祀受害者。這位權(quán)傾一時的大太監(jiān),終于還是變成了一個"殺千刀的",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明朝首富沈萬三到底多有錢?在朱元璋面前炫富,土豪都得靠邊站!
明朝是繼漢唐之后,又一個黃金時期,不管在科技、文化、軍事、還是再國際地位上都是世界一流的,有很多人都說明朝經(jīng)濟繁榮昌盛,甚至可以媲美21世紀繁榮復(fù)興的朝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富豪當然也不少。比如:明朝奸臣嚴嵩、正德朝大宦官劉瑾、還有曹三喜、再就是我們熟知的沈萬三,他們四個被并成為明朝四大首富!
他們四個個個都是富可敵國!但在他們四個當中,最有錢的還屬沈萬三!嚴嵩是個奸臣,最后被抄家時一共查出3萬多兩黃金,200多萬兩白銀、大宦官劉瑾所貪污的臟財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曹三喜有640多座商號,資產(chǎn)高達1000多萬兩白銀,員工大概有3.7萬人。而沈萬三的要比他們幾個還要多!那么,作為明朝首富,沈萬三到底多有錢?根據(jù)一些記載,沈萬三的資產(chǎn)折現(xiàn)后現(xiàn)在的土豪根本比不上!
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富得讓朱元璋都羨慕。沈萬三究竟有多富有呢?其時有個待郎也算個是見多識廣的,可是從他觀賞過沈萬三的家后,依然驚嘆不已:“行酒用白瑪瑙怨盤,盞則赤瑪瑙,光榮明媚,天然珍寶?!?;明代孔邇在《云焦館紀談》中說,沈氏“有田數(shù)十頃鑿渠引水以供酒需”。也就是說沈萬三釀酒引水,都需用田數(shù)十頃;朱元璋建城,沈萬三自己就出資三分之一的工程款。
據(jù)說張士誠的軍隊至少有一半人靠沈首富養(yǎng)活。張士誠熱烈表彭沈富為杰出企業(yè)家。沈首富萬眾矚目,風(fēng)光無限。
接下來筆者就帶大家來領(lǐng)略一下,沈富當年究竟有多“豪”。據(jù)說沈富有了錢之后,每天吃穿用度自然不必多說,肯定都是用最好的。除此之外,每天為其演奏的藝伎就有三班,他還經(jīng)常邀請朝中大臣,來自己家中享受。他們歌舞升平的時候,在堂外擔(dān)任的守衛(wèi)和打更的就有五六十人之多,一晚上消費掉的酒肴據(jù)說有十壇酒和三十多盤紅燒豬蹄。
聽說,沈萬三家的教學(xué)先生每寫出一篇好文章,沈萬三一高興,順手就給私塾先生20兩白銀,20兩白銀在當時可是其他教書先生一年的薪酬,甚至一年都得不到!在《紅樓夢》里也有這樣一個片段:劉姥姥說,二十多兩銀子足夠四口人家一年的開銷了。腦補一下,僅一篇文章就賞20兩,私塾先生寫出好文章并不是難事??!時不時就能得到20兩?實在是太壕了!
以上所說的還都只是毛毛細雨,沈富豪的家用餐具那也是上品,全都是金銀寶器,像象牙筷子,金碗銀匙,喝酒用珍珠瑪瑙的杯子,隨便哪一件,都夠我們現(xiàn)在吃上一陣子的,而這些在他家里那是很多很多,就連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一頓飯要花費的銀子也是多的不得了,真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這個人是沈萬三。
沈萬三原名沈富,字仲榮,在家中排名老三,他的兩個哥哥在父親逃難到周莊時已經(jīng)夭折,就留下他跟弟弟老四沈貴,后來也稱“沈萬四”。
由此可知沈萬三最初是沒什么錢財?shù)?,至于他如何發(fā)家,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他勤勞聰明,種植有方,因而在周莊依靠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積累了大量原始財富;第二種是蘇州有一富翁陸德源因為看中了沈萬三的聰明跟守信用,而他自己年歲已高看破紅塵,便將所有積蓄贈予,而沈萬三得到這筆巨資后大展身手、如虎添翼;第三種是沈萬三一方面繼續(xù)開辟田產(chǎn),另一方面則通過海路開展國際貿(mào)易,積累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財富。不管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但沈萬三有億萬家財是不爭的事實。
沈萬三這個稱號也有一番來歷,歷史上稱之為沈萬三秀。根據(jù)資料的解釋,沈是他的姓,而萬,則明初時期民間稱巨富為“萬戶”,在其姓后加“萬”是一種習(xí)慣性的稱呼,表達一種敬意,沈萬三中家財可以億萬計,三則是沈萬三在家中排行老三,歲則是人分五等中的最高一等,五等分別是“奇、畸、郎、官、秀”,合起來則是沈萬三秀,一般稱其為“沈萬三”。
因為沈萬三家財億萬,名聲很大,再加之后代繁盛,所謂樹大招風(fēng),也就引來了遠在朝堂之上的皇帝朱元璋的覬覦和擔(dān)憂,想方設(shè)法的剝奪他的財產(chǎn)。在朱元璋攻下江浙一帶之后,他的軍隊的糧草和軍費大都是沈萬三和沈萬四兩兄弟出資供給的,白金五千兩,輸糧萬擔(dān)。不過朱元璋并不滿足,想方設(shè)法的要奪其全部家產(chǎ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8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