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魏延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公元222年,劉備伐吳失敗后返回永安,在此之后,劉備征召李嚴進入永安宮,并封李嚴為尚書令,以幫助劉備料理大小事務。第二年三月,劉備忽然重病,他感覺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將身在成都的諸葛亮喚到永安,并開始了托孤之事。當時劉備將諸葛亮叫到他面前,他稱諸葛亮的才學是曹丕的十倍,他日定然能成就大事,只不過眼下還需要諸葛亮幫忙照看劉禪,若劉禪有能力成為帝王,就辛苦諸葛亮幫忙輔佐,如果劉禪不值得輔佐,諸葛亮可以自取。正因如此,很多人認為劉備只托孤于諸葛亮,但實際上,當時李嚴與諸葛亮一樣,是劉備托孤的大臣,當時劉備讓李嚴為中護都,統(tǒng)管內外軍事,并留下來鎮(zhèn)守永安。
不得不說,劉備托孤于李嚴,并讓李嚴掌握內外軍事之權以鎮(zhèn)守永安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畢竟在夷陵之戰(zhàn)后,蜀漢最大的軍事威脅并非北方的曹魏,而是在東方虎視眈眈的東吳,當時陸遜以輔國將軍和荊州牧的身份進入西陵,與蜀漢遙遙相對,隨時有可能攻入蜀地。為了防止陸遜大軍進攻,劉備才不得已拔高了永安的戰(zhàn)略地位,他將永安打造成邊境的軍事重鎮(zhèn),防范的就是陸遜率領的東吳大軍。與此同時,他調李嚴入永安來輔佐他,其實是因為李嚴有軍政經驗,特別是在軍事能力上,李嚴的表現(xiàn)也還是不錯的。
在劉備入川時,劉璋封李嚴為護軍,帶兵在綿竹一帶抵御劉備,可見李嚴并不只是一個內政人才,他在軍事上還是有一定的建樹。不僅如此,李嚴在擔任犍為太守時,曾率本郡士兵五千人討伐叛亂的盜賊馬秦、高勝等人,一戰(zhàn)斬殺馬秦、高勝等人。正因為劉備看中李嚴的軍事能力,這才將李嚴召入永安輔佐他。但如果只憑借軍事能力,劉備完全可以招鎮(zhèn)守漢中的魏延前來坐鎮(zhèn)永安,以防止東吳進攻,畢竟魏延坐鎮(zhèn)漢中十數(shù)年,能阻擋曹軍于漢中之外,可見魏延能力之強。既然魏延的軍事能力勝過李嚴,那為何劉備還要讓李嚴來出任托孤大臣,并掌控內外軍事呢?
其實劉備最初召李嚴入永安,并不僅僅只是找一個軍事能力強的人,畢竟在當時的蜀漢,劉備就算軍事能力最強的人了,即便是魏延也不敢說能穩(wěn)勝劉備,劉備之所以要找李嚴,主要在于李嚴無論是軍事上還是內政上都頗有建樹,劉備要找的,是一個可以幫助他的尚書令。除了帶兵阻擊東吳,出兵鎮(zhèn)壓叛亂外,李嚴還是制定《蜀科》的五人之一,是在荊州和益州都頗有聲望的能人,而當時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身份坐鎮(zhèn)成都,不可能來永安輔佐劉備,在蜀漢人才梯隊青黃不接之時,劉備不得已才招徠了李嚴接任尚書令的位置,并到永安幫助他。
只不過劉備的病重來得太忽然了一些,對于劉備來說,當時內政有諸葛亮掌控,自己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但此時最大的軍事壓力來自于東吳,劉備必須對永安有所安排,以防止東吳趁著自己去世時大舉進攻,此時在軍政方面均有建樹的李嚴,就成為了鎮(zhèn)守永安的唯一人選,再加上重用李嚴,能對益州派與東州派有一定的交代,因此他才選擇了李嚴成為托孤大臣。
筆者認為,相比于魏延,用李嚴來鎮(zhèn)守永安,成為托孤重臣多是出于政治方面與軍事方面的要求,因此劉備沒有選擇軍事能力更好的魏延,而是選擇了綜合能力更好的李嚴。
劉備最拿得出手的武將就是五虎上將和后來崛起的魏延。劉備伐吳時關羽已死,四虎 魏延這一高階武將陣容還是不錯的。
劉備伐吳陣容上明面上有張飛和黃忠,但是張飛在伐吳之初就被人刺殺了;黃忠在史書中死于公元220年,并沒有參與伐吳。就算按演義來,劉備最初并沒有打算帶上黃忠(確實是太老了),黃忠是不服老,自己參加的。這樣一來去掉兩員虎將,劉備伐吳的陣容真算不上強大。
除去突然被刺殺的張飛和年邁的黃忠,劉備手上仍有兩員虎將馬超、趙云和一員準虎將魏延,劉備伐吳沒帶三人,也是有理由的。
1、魏延負責鎮(zhèn)守漢中。漢中這個位置相當重要,伐吳最怕的就是曹丕橫插一杠子,伐吳能不能打成,關鍵在于益州是不是太平。漢中是益州的屏障,魏延是劉備選出鎮(zhèn)守漢中的最佳人選,就目前來說暫時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魏延根本動不了。
2、馬超自從投靠劉備以來,攻打漢中時有一些參與,后來逐漸被邊緣化。
馬超在羌人中很有威望,劉備將他放在西部防御羌人,馬超可以用很少的兵馬就能震懾住羌人。馬超防御羌人期間也確實起到了作用,馬超防御期間,羌人從來就沒有攻打過蜀國。但馬超死后羌人就參與了曹丕策劃的五路伐蜀。
另外馬超死于公元222年,之所以如此早亡,一是跟他早年受過重傷有關,二是馬超在劉備手上抑郁不得志(和曹操的血海深仇不能得報,卻給劉備看門,抑郁之情可想而知)。劉備伐吳是公元221年,亡與公元222年的馬超在公元221年的身體狀況如何不得而知,但估計也不會好到哪去。
3、趙云比較有戰(zhàn)略眼光,他和諸葛亮一樣是反對劉備現(xiàn)在伐吳的。劉備很固執(zhí),伐吳時,對有反對聲音的人員一律不帶。
丞相諸葛亮被安排在太子劉禪身邊處理內政。趙云也被安置在江州駐扎。這個安排看似有些置氣,但實際上也很無奈,南方南蠻并不安穩(wěn),有諸葛亮總鎮(zhèn),趙云駐扎江州策應,也是防止南蠻搗亂。
魏延、馬超、趙云三個人實際上是在做北、西、南三方的防御工作。
劉備成事比較晚,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挖掘人才是劉備非常熱衷的事情。人才怎么挖掘?干點事走兩步是最好的選擇。
劉備入川時,有功勞的老人一個也沒帶,帶去的都是新人。比如黃忠、魏延,還有軍師龐統(tǒng),另外還有正處于成長期的小將劉封、關平。
這些人經過錘煉都展現(xiàn)出了不俗的成就(陣亡的除外),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為拿下漢中奠定了基礎,魏延后來被選拔為漢中的守將。就連劉封也帶兵和孟達一起打下上庸。關平后來回荊州成為關羽重要的輔助力量。
還有劉備入主成都后挖掘的人才李嚴,成了蜀漢的托孤大臣。這些人行不行都是通過做事來體現(xiàn)出來的。
伐吳也是如此,劉備在張飛死后任命吳班為先鋒,并且提拔了一些新將領,比如關興、張苞、馮習、張南、傅彤等。
別看劉備和東吳結親成了孫權的妹夫,但在劉備心中是非常瞧不起東吳的,在他心中這個陣容足夠了。而且這些人在初期的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的相當不錯。
可以想象劉備伐吳一旦成功,劉備帶出來的這些人才絕對會成為蜀漢后期的中堅力量。當然劉備最終失敗了,很多將領陣亡,是不是好人才已經無法判定,但逃出生天的關興、張苞成了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人選,這是不爭的事實!
什么是大將?看演義的都認為武功高強,沖鋒陷陣的為大將,于是三國里什么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樣的順口溜橫行。個個陣前單挑,用斗將決定戰(zhàn)斗勝負。這不過是小說爽文,讓大家看個熱鬧而已。
真實的戰(zhàn)爭是這樣嗎?稍微動點腦子,就知道絕對不是這樣,那有幾千上萬士卒不用,主將先出去冒險的打法?沖鋒陷陣的,歷來是中下級軍官。只是許多高級將領,是從中下層一路打上來的,年歷淺時的戰(zhàn)法,不代表當上高級將領了,還這么干!
我們以現(xiàn)代軍銜制度,就很容易理解,戰(zhàn)斗級別的,在一線作戰(zhàn)的多是尉官,當了營長就開始是指揮為主了。戰(zhàn)役級別的,沖到一線的以師團級,也就是校官。到將官就是將軍級的,要獨立領兵,服從戰(zhàn)略方向的基礎上,要自主指揮戰(zhàn)術戰(zhàn)斗,這才是大將。
各時期,為將者重要標志在獨立領軍。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真正獨立領軍的,也就關羽、張飛,還有后期在漢中的魏延。這三個可以稱得上大將,其余的都說不上是大將。黃忠、趙云等都參加了漢中爭奪戰(zhàn),可真正統(tǒng)兵者還是劉備,黃、趙等就算級別高點,不過就是些師長罷了。
夷陵之戰(zhàn)亦是如此,劉備親自領兵,而且是集中兵力使用,僅有黃權領5千兵士在長江北岸,可人數(shù)太少,也說不上是獨立領軍。真正獨立領軍政的,反而是留下來的諸葛亮。這種情況下,還要大將嗎?只要努力完成軍令的中下級軍官足矣。
夷陵之戰(zhàn)劉備身邊是有大將的,五虎上將就有張飛、黃忠兩人,其他的如傅彤、馮習、張南也都是身經百戰(zhàn)的悍將,只不過夷陵之戰(zhàn)劉備最終失敗,只剩下劉備自己跑回白帝城,真的變成了孤家寡人一樣了。
自從關羽失去荊州自己也被東吳殺掉后,劉備的勢力只有益州和漢中這一塊了。而要想按照隆中對的設想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目標,荊州必然是要奪回來的。同時劉備和關羽兄弟情深,誓同生死,這個仇也是要報的。
所以劉備在稱帝后,不顧多數(shù)大臣的反對毅然決定親征東吳,發(fā)動了夷陵之戰(zhàn)。此時五虎將里關羽已死,劉備帶上了張飛和黃忠,派趙云把守江州,萬一劉備戰(zhàn)事不利是需要趙云來救援的。馬超則派去防備魏國的進攻,也是脫不開身的。所以劉備已經是把能帶在身邊的五虎將都帶上了。
可惜作為先鋒的張飛因為和部下產生矛盾,還沒和劉備匯合就被刺殺了。而黃忠則在夷陵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疆場,帶來的2個大將就這樣都死去了。而隨著劉備中了陸遜的火攻之計,慌亂突圍中,部下將領為了掩護他也都戰(zhàn)死,劉備孤身跑到白帝城,靠趙云的援軍才幸免于難。
所以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不但帶了大將,還帶了不少,既有五虎將還有中生代將領。只可惜夷陵之戰(zhàn)損失慘重,基本都陣亡了,就剩劉備了,而這也導致后面諸葛亮北伐時蜀國無大將可用,只能廖化作先鋒了。
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 歷史 ,謝謝。
這涉及到劉備稱漢中王后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人才不夠用。
都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實得人才者才能得天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還沒去荊州之前劉備都是在東奔西走,先后投靠過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可以說北方的豪強他都一一投靠過,那時候劉備沒什么地盤,手下也不多。
要那么多人劉備也養(yǎng)不活,所以他身邊有關羽張飛趙云等人就夠用了。
去了荊州后劉備的隊伍就漸漸壯大起來了。手下的文臣武將多了,在荊州期間劉備得到的人才是最多的, 有諸葛亮龐統(tǒng)馬良黃忠魏延等人,而這些人都是劉備的中流砥柱。
這時候劉備已經占領了荊州大片地區(qū),憑著接受到的荊州降將,以及自己的招賢納士, 劉備守荊州可以說是游刃有余。
劉備入川之戰(zhàn)帶去的隊伍都是接收的荊州新人,等到龐統(tǒng)死于落鳳坡后,劉備和劉璋徹底決裂,就命諸葛亮趙云張飛等人才分兵入川。
劉備剛開始只帶一些新人 ,一則怕劉璋猜忌,二則鍛煉接收的荊州新人。 果然劉備成功了,這一戰(zhàn)黃忠魏延表現(xiàn)勇猛,屢立戰(zhàn)功。
占領了益州,劉備又接收了益州的人才,主要是法正李嚴等人,而且這期間馬超還投降于劉備。 憑著這些人才劉備守荊州益州是完全沒問題的。
可后來劉備占領了漢中后就完全不一樣, 漢中之戰(zhàn)劉備雖然勝利,但劉備所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
首先漢中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是益州的咽喉,曹劉兩方哪一方占領了漢中,就占據(jù)了主動權,而且漢中不但為曹魏的地盤接壤,漢中的西北更是和羌人相鄰,羌人只要一過西平關,就可以進去漢中。
漢中之戰(zhàn)劉備雖然占領了土地,但人才除了降將王平卻是一個都沒得到。 因為劉備奪得漢中之戰(zhàn)的勝利之前,曹操已經平定了漢中,張魯投降了,那么張魯手下的人才全部都歸了曹操。 劉備空得了一塊地,還要派人守著。
劉備稱漢中王后,劉備提拔魏延鎮(zhèn)守漢中,馬超由于其在羌人的特殊地位,所以由馬超守西平關再合適不過了。荊州還是由關羽繼續(xù)鎮(zhèn)守,又讓劉封孟達奪了上庸,可以與荊州的關羽遙相呼應。
劉備坐鎮(zhèn)成都,諸葛亮趙云黃忠也在成都,漢中或者荊州有戰(zhàn)事,劉備就可以迅速支援。
這么分配來看劉備的布置基本已經平衡了,劉備也沒有多余的人手了??墒谴蚱七@個平衡的就是關羽兵敗,荊州丟了。
劉備最得力的助手關羽死了,土地丟了, 連在荊州的部下也是死的死、降的降,劉備還自己殺了一個后起之秀,也就是自己的義子劉封。 關羽這一敗劉備損失了太多人才。
到劉備稱帝,準備伐吳時,劉備手下的人才可以說是 青黃不接 ,人才凋零得太厲害了。 劉備入主益州那么長時間再也沒發(fā)掘出像法正那樣的人才,以及能獨擋一方的將才。
劉備伐吳為什么帶的都是馮習、張南、吳班等這些完全可以說是“初出茅廬”的人呢?劉備伐吳時手下比較厲害的將領或者人才其實沒幾個。 他們是諸葛亮、張飛、趙云、魏延、馬超、馬良、馬岱。
1. 諸葛亮 不能去,因為諸葛亮是反對劉備伐吳的,而且劉備親征,必須留下諸葛亮來管理內政,交給益州人士打理內政,劉備也不放心。
2. 張飛 是接到了劉備的命令要一起伐吳的,可是剛剛行軍就被手下范疆張達殺害了。
3. 趙云 是明確表示不能伐吳,而且力勸劉備的,基于這個原因,劉備只讓趙云負責后勤,監(jiān)督糧草。
4. 魏延 不能動,漢中實在太重要了,荊州已經丟了,不能再丟了漢中。
5. 馬超馬岱 不能動,羌人都是反復無常的人,馬超一走,魏國就可能引誘羌人進犯西平關。
6. 馬良 被劉備派去招納五溪蠻夷,并沒有跟隨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
黃忠在演義里是做先鋒,其實在正史上黃忠在劉備稱漢中王后一年就死了。而關興張苞兩人就更是無稽之談了,關興是一個文官,而張苞早夭。
這么一看,在劉備伐吳的隊伍中,只有趙云是老人,可劉備竟然只讓他負責后勤保障工作。
不過就算劉備用了趙云在前線又如何,劉備還是一樣的要敗,趙云即使發(fā)現(xiàn)了劉備的作戰(zhàn)漏洞向劉備提出建議,劉備會聽嗎? 劉備已經被仇恨蒙蔽了雙眼,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總結:劉備不是不帶大將,而是大將都凋零了,而小將又未崛起,劉備伐吳帶的這些人,可以說是那東吳當練手的,就像入川之戰(zhàn)劉備帶黃忠魏延等人一樣。
關羽之死可以說是蜀漢的轉折點,甚至是三國的轉折點,如果他沒死,就不會有夷陵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劉備可以說直接動搖了根基和未來,假設一切都沒有,劉備可以像諸葛亮說的等天下有變再行動。
講實話,魏延這個人為什么投靠劉備,這一直都是個迷!兩個人從襄陽城樓上面一眼便是萬年,然后魏延就開始了自己漫長的追隨,投靠劉備之路!到后來終于殺了長沙太守,然后投靠成功,為什么胃炎會看上劉備,劉備就是什么東西能吸引魏延兩次投靠劉備的?
首先第一個時間段就是劉備率領著新野,樊城兩地的百姓十余萬去襄陽城的時候,當時胃炎就在襄陽城上,打算幫劉備幫他入城,只不過當時劉備一看,誒,這個情況有點危急,咱自己人亂起來了,別我進去當炮灰了,所以二話不說直接拔腿就跑。留下一個魏延傻乎乎的,只能夠逃走了!
第二次,就是在長沙的時候!當時劉備率領軍隊過來,想要奪下長沙魏延,不僅自己謀反了,而且還帶著老將黃忠一起謀反,這個時候就有人奇怪,這位嚴干嘛,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一定要給這個劉備當。小弟呢?是劉備人格魅力太高了,還是魏延,(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fā)于悟空問答)當時裝著什么其他的想法?一定要投靠劉備!
首先我們得知道兩件事情,首先第一點,魏延這個人是有野心的,并且有著滿腔的才華想要報復!首先,從魏延的軍事能力上來講,此人可以說是在五虎上將凋零之后的蜀國第一大將,沒有之一!軍事能力極強,在鎮(zhèn)守漢中時,曹操不敢率兵來犯,并且在之后大破郭淮等軍!是蜀國極為仰仗的一位將軍,由此可以看出此人軍事能力極強,而且很具有冒險精神和戰(zhàn)略眼光!子午谷奇謀說實話,對于這個謀略是否能成功,大家都是持懷疑態(tài)度,但是敢于去想,敢于去做,這也是魏延本身的一個性格!
這個人有這些好的品質,不得不說的就是這個人,他是不會甘心居于人籬下的!也就是說,能力比他好的竹子,他樂于去跟隨,可能力一旦比他差了,他就不大愿意了!
無論是長沙太守韓玄,還是荊州刺史劉琮,都是屬于庸弱之輩!他不愿意在那幫人手底下混日子,這也可以想得開,但為什么一定要跟著劉備呢,而不是去跟著曹操呢?
說白了,跟魏延第一任主子有關!魏延第一個主子是誰,就是荊州刺史劉表!荊州刺史劉表此人單碼進襄陽城,然后利用今周大家的關系去控制住了荊襄九郡!能力自然是沒的說,但此人姓劉,也就是漢氏宗親!而且魏延當時是擔任什么樣的職務城門關,大家都知道襄陽是劉表的心,腹中的,此地關乎劉表的生命安危,能掌管城門這個職務,那說明魏延本人肯定也是得到劉表的信任!
說白了,個人懷疑,魏延可能是劉表留下來的一道暗棋!就是留表留他下來,要么幫助大兒子,那么就是去幫助劉備,總之,不要讓荊州徹底輪到氏族大家的手里面,活活葬送了自己這份家業(yè)!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特殊原因,魏延才會這一直看劉備看得上眼,并且不顧自己的罵名,然后幫劉備奪取荊襄城門,奪取長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