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是孔子“六藝”之一,是中國古代君子重要的修為內(nèi)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禮儀與文化項目。在中國古代的哲學中,弓射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兼具體育精神、文化禮儀與道德內(nèi)涵,古人喻之曰“射以觀禮”“射以觀德”“仁者如射”等。
西周的制度從“分土封侯”到宗法制度,時刻維系著不可逾越的等級制度。西周時期,“禮”發(fā)展為涵蓋社會、政治、道德等全方位的社會規(guī)范,自然也是商周社會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而禮制種發(fā)展為維護王權統(tǒng)治秩序的最盛的就是射禮,威儀最多,是朝聘宴享、祭祀大典必行之禮,也是選賢舉士、封侯益土的重要途徑。射禮反映了兩周時代獨具特色的禮樂文明,集射藝、音樂、舞蹈、禮儀和仁義、道德為一禮?!吨芏Y?地官?大司徒》曰:“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鄙涠Y為古代六藝之一,是中國古代社會上層按照一定的儀節(jié)規(guī)程舉行儀式的象征性的射箭禮儀。
由于濃厚的尚武風氣,西周社會各級貴族普遍重視射獵技能并經(jīng)常舉行不同規(guī)模、不同形式的射技訓練和比賽活動,隨著財富的積累和政治生活的穩(wěn)定,西周貴族追求安適、文雅和美觀的傾向也在發(fā)展,原來實戰(zhàn)性較強的射禮被頻繁運用為娛樂手段,有些射箭比賽逐漸脫離軍事領域,成為游藝性的射禮。射禮往往緊承飲宴之后舉行,并逐漸成為整個娛樂活動的較為固定的組成部分。
古之“射禮”分為鄉(xiāng)射、大射、燕射、賓射(亦稱饗射和享射)、習射、射牲、射魚等。
大射即天子、諸侯為祭祀擇士而舉行的射祀,準備時間長,參加人數(shù)多、范圍廣,規(guī)模比較大;都與祭祀擇士有關;都是王舉行的,無論是王主持,或是王參射,都可歸為王舉行,對競射的優(yōu)勝者或善于其所擔任之職事、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執(zhí)事人員實行獎賞,以勉勵之。
賓射是諸侯來朝覲見天子或諸侯相朝之際進行的射禮,凡諸侯來朝見天子,天子與之同射,以表示歡迎客人的到來。《禮記?射義》孔穎達疏曰:“賓射,諸侯來朝,天子入而與之射也,或諸侯相朝而與之射也?!?/p>
燕射禮是周天子或諸侯與臣下、使臣、賓客等在燕禮后進行的射禮,包含燕禮和射禮兩個部分。諸侯舉行的飲食禮為燕禮。卿大夫舉行的飲食之禮為鄉(xiāng)飲酒禮。天子與諸侯舉行宴飲的原因很多,或為了慰勞使者,或在祭祖儀式之后舉行宴樂,或是其他形式的婚宴、君臣宴樂?!吨芏Y·春官·大宗伯》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享燕之禮親四方賓客。”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鄉(xiāng)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xiāng)飲酒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詩經(jīng)?大雅?生民之什?行葦》記載:“敦弓既堅,射四鍭既鈞,舍失既均,序賓以賢。敦弓既句,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燕射在較射時,四人為一組,每人射一箭,按組來評定賓客射箭的成績。大家都非常有禮貌,不輕侮任何一位射不中箭靶的人。可見,燕射娛樂氣氛更為濃厚,競射氛圍寬松。
春秋以降,禮崩樂壞,西周盛行的三射禮中,賓射禮與燕射禮漸為消隕。從政治層面來看,燕射禮所宣揚的“君臣有別、上下有序”正是其確立統(tǒng)治秩序、維護國家安定的需要。對君民關系而言,燕射禮等儀禮制度表達了君王對祖先圣賢的達孝之心。統(tǒng)治者以身為范尊奉先祖,可以達到感化庶民,使其忠于王權的功效。對君臣關系而言,燕射禮不僅能夠讓宗親大臣熟悉禮樂制度,在“揖讓而升”的氛圍中確認身份秩序,還能促成習射之風,實現(xiàn)文武百官的自我修養(yǎng)與外在防御。
鄉(xiāng)射為民間射禮,更加注重道德修為內(nèi)涵。鄉(xiāng)射禮的地點在鄉(xiāng)校,射手們按照實際水平分成兩隊,每次各出一人比射。鄉(xiāng)校的正北,有一座堂屋式的建筑,選手在堂上并排而射。箭靶與堂上的射位南北正對,間距是一把弓長的八十倍。報靶、計算成績,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這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比賽,它的年代與第一屆奧運會相當,甚至更早。
鄉(xiāng)射禮的主要過程。鄉(xiāng)射禮的射箭比賽一共進行三輪,稱為“三番射”。第一輪是教練,由一名擔任司射的人做示范,并宣布比賽規(guī)則。這一輪是試射,所以不管射中沒射中,一律不計成績。第二輪起,屬于正式比賽,凡是射中者,工作人員要用算籌記錄成績。第三輪比賽時,樂隊演奏規(guī)定的樂曲。這些樂曲都選自《詩經(jīng)》,內(nèi)容純正高雅,節(jié)奏中正平和。射手要按照樂曲的節(jié)奏跟著鼓點發(fā)射,這是檢驗你的身心是不是和諧。這樣子射中了才是最難的。如果沒有按照這一要求去做,即使射中了也不計成績。最后,工作人員宣布比賽結果,負方飲罰酒。
鄉(xiāng)射禮所蘊涵的人文精神非常豐富。比方說,要取得比賽的勝利,首先要外體直、內(nèi)志正,儒家的禮儀教育,特別強調(diào)形體和心志的正直,在這里儒家巧妙地把比賽時候的形體要求與道德要求融會在一起。其次,既是比賽,就會有競爭。鄉(xiāng)射禮提醒射手,要尊重競爭對手,彼此在人格上要互相尊重,當雙方拿了箭上堂,要互相謙讓,請對方先走。上堂的臺階比較狹窄,只能走一個人,那么先上去的人要等后來的人。射完了下堂,兩個人還是要彼此謙讓,請對方先走。下堂之后,遇到下面一對正要上堂的選手,彼此要作揖致意。我們古代這種君子之爭的風氣影響了整個東亞,不管是蒙古、朝鮮還是日本,都受到了這種體育精神的影響,摔交、相撲、跆拳道,選手上場都會互相行禮,這是西方人所沒有的。第三,既然是比賽,就一定會有贏和輸,鄉(xiāng)射禮要求選手正確對待失敗,要做到“發(fā)而不中,反求諸己”,多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第四,單純的射箭比賽,只是比力氣和技巧,那樣容易導致人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鄉(xiāng)射禮要求射手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發(fā)射,這就要求身心有高度的和諧。第五,射箭時,要把靶子當作你的道德標準來瞄準。發(fā)而不中,須從自己的修為上找原因。
西周時期褪去了軍事色彩的射箭比賽活動,演化成為一種程式化的禮儀形式,表現(xiàn)出娛樂化和禮儀化的傾向,以另一種更加日常的方式融入生活,這恰當?shù)脑忈屃恕疤煜聼o事則用之于禮儀,天下有事則用之于戰(zhàn)勝”?!吧涠Y”具有選賢的作用,“射禮”中把射中最多的稱為賢,“賢”不僅是指有勇力和武藝的人,而且是指善于擒獲的人。古代貴族重視射禮,加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通知能力,就是為了適應貴族統(tǒng)治上的需要。
中國的核心思想是“禮”,中國文化重視君臣等級、上下之別而缺乏民主傳統(tǒng)和個人權利意識,重視道德教化、道德自覺而缺乏法律意識,重視禮儀制度、禮樂知識為較少關注人的天性、自由和自然科學。西周社會之所以穩(wěn)定,是因為客觀上有“禮”這樣一種體制和機制在有效地發(fā)揮著平衡、控制的作用。
另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是以宗教而是以人文性的禮儀作為凈化精神的主要手段,而禮儀在給人以精神滿足、維系固有道德、凝聚族群等方面,事實上起到了與宗教相同的作用。
發(fā)達的禮制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宗教的功能,使中國文化得以一貫保持其高度肯定世俗生活,高度重視實踐和實用的文化特點。這種禮儀生活是世俗的,同時具有神圣性;它不是宗教生活,卻飽含著很多宗教式的情感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