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碛谥t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边@是于謙《石灰吟》中的一句詩,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道理,欲先成其大事,必先苦其身心。而于謙本人也是真正做到了千錘百煉,最終脫穎而出。
但可惜的是,于謙的千錘百煉,卻最終沒有熬得過權(quán)力斗爭的傾軋。他一心為國,卻忽略了自身,他一心想要拯救天下命運,但卻最終死在了信任的皇帝身上。
不過,這位大臣雖然死去,但他留下來的傳說卻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就在當年他被含冤處死的時候,連抄家的錦衣衛(wèi)都不由得落淚。甚至到后來太后得知這件事情以后,水米不進,以表示自己的沉痛悼念。
死亡能夠感動自己的敵人,感動皇太后,這樣的人物該有多正直忠誠,實在是讓人不由得反思不已。那么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于謙其人
根據(jù)史書記載,于謙是一個品德與能力兼修的人物,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完美的官員。明史中曾經(jīng)記載過兩件關(guān)于他品德的事情,其中第一個就是說他面對朱高煦。
在歷史上,朱高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王爺,曾經(jīng)一度在永樂年間掀起多少風(fēng)雨,但是這個人物卻一直想要造反,結(jié)果面對朱瞻基這樣變態(tài)級別的君王,他輸?shù)煤軕K。在這樣的尷尬背景之下,他被抓了起來,但沒有人敢去審問他,因為朱高煦殺氣太重而且地位太高。
偏偏就在這時候,于謙站了出來,并且把他狠狠的數(shù)落了一頓,他的言辭非常犀利,而且個個都涉及到了天下與民心。
一般來說,史學(xué)家都認為于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為人特別的正氣,因此這一段被很多人所記住,就連皇帝都記住了這位正直的大臣。史書對這一段的評價就是,于謙為人剛正不阿,聲音洪亮,大氣凜然。
緊接著,第二段關(guān)于他的品德的記載就是,于謙當年曾經(jīng)遭到過王振的盤剝。
史書記載,王振要求每一位官員給予他一定的孝敬,這個孝敬不需要太多,但也是對于他忠誠的態(tài)度。結(jié)果輪到于謙的時候,他實在是沒有多余的錢財,只能拿一些蘑菇與線香給他,王振當場被氣得七竅生煙,結(jié)果抓著于謙就要宰了他。
但是,于謙人緣太好,所有的百姓居然跑過來為他求情,連王爺都宣布,如果于謙有事必須要拿王振開刀。結(jié)果王振居然被迫放出了于謙。史書記載,于謙為人善良,是不可多得的好官員,地方王爺都對他認可有加。
二、悲劇還是正劇
說完于謙的品德以后,接下來我們就不得不說到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那就是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但是這一出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有的時候我們真的弄不清楚這到底是一個悲劇還是一個正劇。要說是悲劇,那也的確是悲劇,因為于謙做出了巨大貢獻,然后被殺。要說這是于謙一生中最認真的時刻,那也沒錯,因為他完成了很多常人不能完成的奇跡。
根據(jù)明史記載,當年于謙臨危受命,在土木堡慘敗以后快速的接管了京城。那時候于謙通過三個事情確保了明朝的勝利。
一個是幫助士兵收尸,結(jié)果蒙古人沒有把那些殘留下來的神技能裝備給拿走,于謙通過滿地士兵的尸體,還有得到的那些一線部隊的裝備,不僅鼓舞了士氣,而且增強了火槍力量。
第二個事情就是召集各路援兵的到來,并且讓他們自己解決了通州地區(qū)的糧草。
第三個事情更加讓人震撼,他讓這些老兵來帶新兵,以老兵的殘酷無情和勇氣帶動了整體的氛圍,以仇恨為引子,最終保證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
但是這一場大戰(zhàn),他卻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他拒絕承認被抓走的明英宗,而且還在后來,直接用大炮轟擊也先的陣地,想要殺死明英宗。雖然這一切出于戰(zhàn)場決策的考慮,但他已經(jīng)注定了和明英宗沒有了回旋的余地。果不其然,他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但是后來轉(zhuǎn)眼之間奪門事變,于謙被明英宗給下了大獄,隨后就被殘忍的殺害。
三、忠臣的風(fēng)骨
于謙就這么死了,但是在這個讓人傷心的時間段里面,卻發(fā)生了兩件讓人心酸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錦衣衛(wèi)奉旨去查于謙的家,結(jié)果他們悲哀的發(fā)現(xiàn),自己用盡所有的辦法,把所有對付貪官污吏的經(jīng)驗都使了出來,也沒有找到一文錢,即使已經(jīng)把于謙的家都要拆掉了。
到最后,他們只發(fā)現(xiàn)一座馬上就要塵封的,并且被上了鎖的房子,他們誤以為里面肯定是于謙所有的財富,然后就可以給于謙抹黑。
但誰都沒有想到,打開這座房子卻發(fā)現(xiàn)里面都是蟒袍玉帶,還有皇帝賜給他所有的賞賜。原來這真的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好人,他從不貪污受賄,也不貿(mào)然接受皇帝的賞賜,他只是把這一切當成恩典,然后關(guān)在自己的家里面,然后自己過著一些清貧的生活。
當時,所有的錦衣衛(wèi)都沉默了,其中還有一位錦衣衛(wèi)當場痛哭,并且無視曹吉祥的三令五申,居然還想要祭拜于謙,可見當時于謙對于大家的觸動有多深。
除此以外,當時皇太后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因為當年皇太后親眼看著于謙是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挺身而出拯救國家,又是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挽救了大明王朝。所以,太后知道于謙居然清苦到了這樣的地步,大家還要給他臉上潑臟水,她憤怒得無以復(fù)加,最終只能以水米不進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當然了,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也沒有心態(tài)好到哪去,因為他意識到自己被石亨給哄騙了,而且這件事情成為了他人生軌跡中最大的污點,所以這位皇帝的晚年對于謙是根本不愿意提及的。因為他只要一想到這個人就會覺得內(nèi)心一陣抽痛,他恨這個人又非常敬佩這個人,最終只能對于他的事件不了了之。
不過慶幸的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最終給于謙翻了案,這位大明救時宰相終于再一次恢復(fù)了身份,而他的故事以各種各樣的版本廣為流傳,他沒有死去,而是活在了所有人的心中。
結(jié)語
所以看完整個故事,我們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于謙這樣的人物真的是歷史上的鳳毛麟角。他們作為官員全部貪污,他們身為一個政治家,卻從來不貪戀權(quán)勢,一心只想要拯救大明王朝,一心只有百姓。
可惜,這樣的人物往往活不長久,因為他會得罪太多的人,因為他會成為皇帝最忌憚的人物。即使他開創(chuàng)了大明王朝的盛世,挽救了帝國的安危,但他也依舊只能死去。因為皇帝害怕這樣的人無法掌控,周圍的官員害怕這樣的人太過于清高,以至于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只能把他摧毀。
正如一些學(xué)者所感慨,如果朝堂之上都是于謙這樣的人物,那么其他的官員私心又往哪里放?其他的官員又該如何自處?所以于謙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好官,但他卻在官場之中格格不入。
實際上,這是大明王朝的悲哀,也是于謙的悲哀,更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悲哀。所以每次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的只有傷痛,只能用石灰吟反復(fù)的吟唱來懷念這位無奈的官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7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