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歷史上的暴君有很多,尤其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可以用“盛產(chǎn)”“多產(chǎn)”之類的詞語來形容。
但那都是些轉(zhuǎn)瞬即逝的割據(jù)政權(quán),普通老百姓想記也記不住。
以吳晗為首的很多人指稱明朝洪武帝朱元璋是暴君,由于朱元璋是大一統(tǒng)王朝的皇帝,而且是開國皇帝,還當政了二十多年,名氣實在太大了,很多人都記住了這名字。
而吳晗等人編排給朱元璋殘暴殺人不眨眼的故事,那真是三天三夜也掰不完。
朱元璋不是出家當過和尚,做過叫花子嗎?
據(jù)說,有人不小心提到了“僧”“光”等字眼,他二話不說,馬上拉倒放血。
他的皇后不是沒有裹小腳嗎?
湖南街頭有人畫了個大腳婆娘的畫像,他一句話,“湖南街殺”——執(zhí)行旨意的官員聽成了“湖南皆殺”,好家伙,湖南全省馬上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手段比張獻忠屠四川還干脆利落。
朱元璋的大將徐達患上了背疽,是忌吃鵝肉的。
朱元璋讓人蒸了一只全鵝賜給徐達吃。徐達委屈萬分,流著眼淚把鵝肉吃完,毒發(fā)而亡。
這真是殺人不見血!
朱元璋的另一個大將常遇春懼內(nèi),朱元璋就惡作劇地把常遇春的夫人給宰了,除去毛發(fā),清去內(nèi)臟,煮成湯,笑嘻嘻地請常遇春享用。
結(jié)果,常遇春嚇成了癲癇,很快掛掉。
朱元璋還有一個大將,名叫藍玉,朱元璋把他給弄死了,還剝下他身上的皮,送到全國各地巡回展覽。
藍玉和朱元璋是兒女親家,他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兒子蜀王朱椿。藍玉皮展覽的最后一站就是蜀王朱椿就藩的四川成都。蜀王夫婦把藍玉皮收好,放在王府端禮門城樓上,這一放,就放了差不多三百年,后來落入了攻入四川的張獻忠的手中。
想想,也真讓人驚嘆,藍玉皮的保質(zhì)期還真長,在漫長的歲月里,居然風不侵、雨不蝕、蟲不啃,完好無損。
朱元璋還有很多大將、功臣,不能一個個弄,就干脆整了個一鍋燴,騙他們?nèi)霊c功樓,一把大火燒成灰。
這還不算什么,在胡惟庸、藍玉兩案中,朱元璋大開殺戒,殺紅了眼,前后共殺四五萬人。
……
朱元璋殺人劣跡斑斑,讓人聞之色變。
但是,細考明初各項惠民政策,卻讓人大吃一驚,感到不可思議。
明朝之前的元朝統(tǒng)治是非常黑暗的,把全國搞得民不聊生。
而經(jīng)過元末農(nóng)民起義烽煙的燎原、燃燒,更加是山河涂炭、大地瘡痍。
暴君朱元璋愣是在這樣的廢墟中崛起,短短十幾年時間,就把國計民生治理得井井有條,國民生產(chǎn)力也蒸蒸日上。
奇怪的是,這個以“殺人為樂”的暴君,還很關(guān)心底層民眾的生活。
在執(zhí)政期間,他不但沿襲了宋代開創(chuàng)的漏澤園和惠民藥局這兩大福利機構(gòu),還首創(chuàng)了世界第一批養(yǎng)濟院。
漏澤園的用途是通過政府開設(shè)免費墓葬地,以供孤苦無依的貧民死后有過葬身之處。
惠民藥局呢,是以成本價面向普通民眾提供醫(yī)療服務(wù)。
養(yǎng)濟院的功能是收養(yǎng)窮人、乞丐、殘疾、老人等的場所。
朱元璋放話說,只要是無家可歸者,或者沒有了生產(chǎn)能力,都能住進養(yǎng)濟院。.
在養(yǎng)濟院里,每人每月都得到大米三斗、庫布一匹。如果遇自然災(zāi)害的情況,對于無家可歸者,政府也從養(yǎng)濟院里免費提供稻種耕牛,并賜一定田產(chǎn)。
由此,養(yǎng)濟院不單單是養(yǎng)老院,還是一座大型的人道主義收容機構(gòu)。
也不難看出,舉辦這樣的福利機構(gòu),政府是要投入大量錢物的。
從這一點上說,現(xiàn)在世界上還沒有多少國家能做得到。
朱元璋為什么這么體貼和關(guān)心弱小呢?
無疑和他的身世、經(jīng)歷有關(guān)。
朱元璋于洪武十一年四月親自提筆作有一篇《御制皇陵碑》,里面詳細描述了自己童年的悲慘生活。
為了大家閱讀方便,我對原文的字句做些改動,若干段落如下:
昔年我父,遷居此地,艱辛務(wù)農(nóng),朝夕旁徨。
俄爾天災(zāi)瘟疫四起,親人相繼遭殃罹難。
父親死于六十四歲,母親亡于五十九歲,長兄先死,合家守喪。
我家雇主劉德見死不救,既不肯給我們一塊以供埋葬,還呼叱催債,鄰里惆悵,家里傷心。
所幸劉德的兄長劉繼祖大發(fā)善心,慷慨施舍了一塊墓葬地,家人才得以入土。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二哥年少體弱,無以為生,長嫂攜帶著侄兒,哭著回了娘家。
久旱無雨,蝗災(zāi)泛濫,里人缺食,草木為糧。
我與二哥核計,商議前途,二哥說離開此地,各度兇荒。
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異路,哀慟遙蒼。
同鄉(xiāng)汪氏老母,替我籌量,備好香火,送我入空門禮佛,成為了僧房小沙彌。
在寺中居住未足兩月,寺主封倉,眾僧各自為計。
云水飄飏,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凄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飄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文字是如此質(zhì)樸,讀之卻讓人撕心裂肺。
而通過這些文字,我們也絲毫覺察不出朱元璋會忌諱人家譏諷他當過和尚、討過飯吃。
洪武七年,朱元璋有感于自己苦難的過往,曾頒發(fā)《存恤詔》,詔天下有司“當會居存眷使不失所所有存恤事宜條列于后”。
對于發(fā)善心施舍墓葬地安置自己家人的劉繼祖,朱元璋也有情有義,當上皇帝后,準備厚報于他。哪料,劉繼祖夫妻已不在人世。
朱元璋悲傷無限,下了一道《追贈義惠侯劉繼祖誥》、一道《追贈義惠侯夫人婁氏誥》,將夫妻追贈為義惠侯和義惠侯夫人。
朱元璋晚年作有一首《思親歌》,追思自己的父母兄長。
他也因此由己及彼,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思想推廣,除了開設(shè)養(yǎng)濟院收容老人,還頒布詔書和法令,規(guī)定各地要善待老人,并讓縣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進行慰問。
朱元璋發(fā)布明文規(guī)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yǎng),免其差役?!睂τ谀切┬⒕蠢先说淖优?,朱元璋要求官府給予從精神到物質(zhì)上的獎勵,賞賜衣物、發(fā)放獎金。
也由于朱元璋帶起了這個頭,明朝歷代皇帝都貫徹執(zhí)行他的惠民政策、惠民理念。
在明朝沈榜撰寫的《宛署雜記》中,還記載有萬歷元年宛平縣養(yǎng)濟院的規(guī)模:“收蕭俊等一千八百名?!?/p>
僅僅一個縣的養(yǎng)濟院,就收容了差不多兩千余人,可以推想大明政府在全國范圍內(nèi)安置鰥、寡、孤、獨、殘的數(shù)量是何其之巨!且從明初到明末,養(yǎng)濟院是一直都在運作。
被稱為中國第一等暴君的朱元璋,卻做了這世界第一等善事,到底是他的人格分裂,還是世人對他有什么誤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