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乾隆皇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乾隆皇帝不僅審美觀與自己的老爹雍正帝大相徑庭,就連待人處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皇位可是與兄弟上演了一出熱鬧的“九子奪嫡”,把自己的親兄弟一個個的都被打壓了,可謂是毫不留情。
乾隆皇帝為什么要替那些曾經(jīng)與他父親爭奪皇帝的叔伯平反呢?
乾隆為什么要為這些叔伯平反呢?
雍正這種對手足打壓的行為,在乾隆看來,太過于殘忍,乾隆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思想,是因為乾隆從小就被隔輩定為皇帝,相對于雍正那種通過九子奪嫡而上位的方式來說,乾隆的皇位早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椤?/p>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十分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相反,乾隆很喜歡他祖父康熙的行事作風(fēng),能夠通過寬松仁慈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緊密嚴(yán)厲的方式來解決。
乾隆登基之后,社會已經(jīng)很平穩(wěn)了,所以乾隆有時間去塑造一下愛新覺羅家族留給后世之人的印像,為這些叔伯平反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帝不想擔(dān)上一個像他爹那樣刻薄寡恩的名聲,所以立馬現(xiàn)將自己這些叔叔伯伯都給平反了,還活著的比如康熙帝的第十子等都給放了出來,好生撫慰;死了的就都給恢復(fù)了原來的爵位,加以追封。
乾隆可以說是清朝中當(dāng)皇帝當(dāng)?shù)淖铐樌囊粋€了,他沒有經(jīng)歷過奪嫡之爭中的險惡,自然也體會不到自己的父親雍正帝到底有多恨這些和他搶皇位的人。所以他覺得都到了這種地步了,放這些叔伯一馬,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為了乾隆帝自己,雖然乾隆繼位十分順利,但起初乾隆并沒有能完全的把控朝政,四位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和張廷玉牢牢把控著朝堂。乾隆帝覺得自己手中權(quán)利不夠穩(wěn)定,便想要拉攏一部分勢力。而自己這些叔伯的后代正是乾隆拉攏的對象,所以乾隆帝為他們平反也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乾隆的大伯胤禔。
胤禔作為康熙的長子,他到底做錯了什么呢?
愛新覺羅·胤禔,原名愛新覺羅允禔,是康熙皇帝的第五個兒子,雍正帝的哥哥,但因為康熙前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為皇長子。他的生母是那拉氏惠妃,是當(dāng)時的四妃之首,很受康熙帝的寵愛。
胤禔因為母親受寵,再加上自己皇長子的身份,所以一直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但康熙帝選擇了立孝誠仁皇后的兒子允礽為太子,這讓胤禔很是不滿,覺得按照立長的原則,他才應(yīng)該是太子,所以一直針對太子允礽。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之地,太子允礽、長子胤禔以及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均陪同圣駕出巡。
在此過程中,胤禔一直向康熙帝打小報告,說太子殘暴不仁,隨意毆打士兵,欺凌平民,還放縱手下敲詐勒索。這些罪狀有些是實錘,有些根本就是胤禔胡編亂造的。
但康熙帝卻全部都信了,因而大怒,認(rèn)為允礽“欲分朕權(quán)柄,以恣其行事也。”
所以廢除了允礽太子之位。
扳倒太子的時候,胤禔十分高興,認(rèn)為自己扳倒了心腹大患,甚至想要斬草除根,勸康熙帝殺掉允礽,以正法紀(jì)。
這可就犯了康熙帝的忌諱,皇帝殺兒子,不管怎么說都是落人口實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康熙自然不希望留下一個殺子的名聲,在清朝時期,皇帝很少向自己的兒子和手足兄弟痛下殺手,即使是雍正如此薄情寡義,也沒有殺掉任何一個兄弟,這也算是清朝的一個傳統(tǒng)。
康熙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團(tuán)結(jié)友愛、兄友弟恭,
胤禔的這種做法可以說不止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也觸碰了愛新覺羅的底線。
胤禔的表現(xiàn)讓康熙帝十分不滿意,指責(zé)他:“不諳君臣之義,不念父子之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p>
后來胤禔又被人告發(fā)與巫師聯(lián)合,用魘術(shù)廢太子,更讓康熙帝十分惱怒,當(dāng)面斥責(zé)胤禔為亂臣賊子,下旨將其幽禁,剝奪其爵位。
而且下令嚴(yán)加看守,如果誰敢疏忽,就滅其九族。
至此 ,胤禔的奪嫡之路徹底失敗,正值壯年的他足足被幽禁了二十六年,才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胤禔沒有直接與雍正爭權(quán),乾隆為何沒有為其翻案?
比較有意思的是,老大胤禔并沒有跟雍正過過深的敵對關(guān)系,雍正原本屬于太子黨,等到太子倒了之后,雍正才崛起,太子倒了的時候,老大也就倒了。
跟雍正有過競爭關(guān)系的,主要是八爺黨的八、九、十、十四這幾個阿哥,還有一個老三。
其中,老八允禩是雍正奪嫡之戰(zhàn)中的最大的對手,但最后允禩還是沒爭過雍正,被雍正囚禁于宗人府,甚至被改名為“阿其那”,據(jù)說就是狗的意思。
要是論雍正帝最記恨的兄弟,首當(dāng)其沖的就是允禩,但推舉他上位的胤禔自然也不會好過。雍正當(dāng)政十二年后,胤禔被囚禁致死。
乾隆即位的第二年,將老三,老十,老十四都平反了,等到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老八、老九也獲得了平反。
鬧到最后,只有老大沒有被平反。
我認(rèn)為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對胤禔的處罰決定是康熙帝做出來的,不等同于其他皇子受到打壓的決定是雍正做出來,乾隆跟康熙有著深厚的情誼,跟雍正則是陌路父子。
乾隆的人生當(dāng)中,處處與雍正唱反調(diào),雍正所重用的大臣,后來下場都很凄慘,雍正臨終遺囑說要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后來活活把張廷玉搞死,其他人更別說了。
然而乾隆卻把康熙當(dāng)作人生的標(biāo)桿,康熙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會尊重,甚至在登基之初的時候就說,我爺爺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跟我的爺爺比,我執(zhí)政六十年的時候就禪讓皇位。
正因為如此,對于康熙對老大胤禔做出的處罰,乾隆必然不敢違背,而其他皇子都是雍正所打壓,所以,可以平凡。
另一方面,我認(rèn)為乾隆遲遲不肯為胤禔平反是因為乾隆認(rèn)為胤禔扳倒太子的行為,是以庶奪嫡的行為,這是乾隆所不能容忍的行為。
盡管乾隆并非嫡出,但是嫡長子繼承制的思想在乾隆的腦子里根深蒂固,在他看來,如果庶子想要扳倒嫡子,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那都是不能原諒的。
乾隆一直想讓自己的嫡子繼承皇位,在乾隆與富察氏的第一個兒子永鏈出生的時候,乾隆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就立其為儲君,結(jié)果永鏈不幸早逝,成為乾隆一生的遺憾。
對嫡子是如此的看重,然而對皇長子永璜則又是一番待遇,富察皇后去世的時候,因為乾隆看他和皇三子永璋表現(xiàn)不夠傷感,宣布二人永遠(yuǎn)沒有立儲的資格。
胤禔當(dāng)初與太子針鋒相對,最終扳倒太子,對于乾隆來說,這就是奪嫡,不可原諒!
俗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看這兄弟手足相殘的情景,奪嫡之路上的斑斑血跡,便知道此言不虛啊!
鄙人猜測,乾隆帝之所以自己的八叔表現(xiàn)出,不同于自己父親的仁慈,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大概的原因在于;
1,老虎拔牙,尚有價值
首先,我們都知道,乾隆帝的八叔,一直是雍正的重要政敵,盡管他最終被雍正帝,?弄麻?搞定,但是這個當(dāng)年?八賢王?的名頭,卻是依舊有著相當(dāng)?shù)恼文芰?,所以,乾隆帝對,死了很久的胤禩,就有再次有了利用的價值。于是,乾隆給自己的八叔翻案,就是要把這個?阿其那?變成為自己的政治宣傳工具。
畢竟,這個被拔了牙的死老虎,對乾隆的皇位存在威脅很小,所以,干嘛不把最后一點 ?死老虎? 的價值,再開發(fā)一下,畢竟這樣成本很低,風(fēng)險也相對很小。要知道,乾隆一代雄主,還有一點帝王權(quán)術(shù)啊
2,形成反比,顯得不同
其次,我們都知道,雍正對于群臣是出名的刻薄寡恩,帝王之術(shù)的運用是極為老道的,所以,貪腐官員和政敵們對于雍正帝,是敢怒不敢言的,而各級官員和政敵,經(jīng)過了雍正十三年左右的如履薄冰后, 迎來了乾隆時代。而這時因為雍正為代表的一批人努力,清朝的吏治是清明。政敵是消停的。
所以,可以說乾隆帝直接接手了一手好牌,于是他們爺倆,就可以向清帝國官民表現(xiàn)出,一個白臉,一個黑臉的樣子,目的就是讓乾隆這個新君,能夠?qū)Υ蟪紓冇卸?,從而讓大臣們感到乾隆比雍正更仁慈,更厚道。這個嚴(yán)酷老皇帝的兒子,在大概率上,和死了的雍正帝不一樣。要知道,連當(dāng)年自己父親,你死我活的政敵,都能被乾隆平反??礃幼樱瑳]準(zhǔn)是個翻版的朱見深啊!或者個翻版的朱瞻基啊!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西歷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帝繼承皇位,康熙晚年大清朝的九子奪嫡事件,算是基本上告一段落。
當(dāng)然九子奪嫡的后續(xù)斗爭并沒有雍正帝的登基而結(jié)束。甚至于康熙帝的其他兒子們,雍正帝的兄弟們,還在幻想用別的方式來架空雍正帝的權(quán)限,甚至顛覆雍正帝的朝廷,而雍正帝也在不斷和他的這些兄弟們進(jìn)行爭斗,這一切,直到乾隆初年方塵埃落定因為在乾隆初年,依舊有人主張由康熙朝太子胤礽的兒子來繼承大清的皇位,這一主張以及支持這一主張背后的勢力被乾隆帝粉碎后,九子奪嫡才算真正的告一段落。
在雍正帝登基之前,康熙帝還在世的時候,康熙帝的皇長子胤禔和太子胤礽相繼在奪嫡斗爭中失敗,最終遭到廢黜和軟禁,只是奇怪的是,雍正在位期間,對于胤礽一家較為照顧,而對于胤禔卻毫無照顧可言,這其中原因何在?
胤禔的尷尬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里面,有著這樣的一個有意思的細(xì)節(jié):沙皇俄國、日本德川幕府和朝鮮李朝派遣使臣前往北京朝拜康熙皇帝。而使臣們出于禮節(jié)需要,還為清朝的太子準(zhǔn)備了禮物。抵達(dá)北京的三國使臣認(rèn)為,康熙帝的長子應(yīng)該就是清朝的太子,因此將禮物送給了胤禔。負(fù)責(zé)接待三國使臣的官員告訴這三國使臣:在大清,皇長子和皇太子不是一個人,你們的禮物既然是準(zhǔn)備給皇太子的,怎么送給了皇長子?這讓日本和朝鮮的使者聽說以后很尷尬,而沙俄的使者直接表示:把禮物追回來。而這讓胤禔感到十分羞辱和尷尬。
當(dāng)然這個橋段是虛構(gòu)的,但是歷史上,身為皇長子的胤禔卻不能成為太子,這一點確實成為了胤禔心中最大的痛苦。
在中國歷史上,太子是最高危的職業(yè)。從漢朝以來,大多數(shù)朝代的太子,其實都很難順利登上皇位。因為一旦被冊立為太子,就意味著要受到其他皇子的攻擊,因此,胤礽成為太子以后,包括胤禔在內(nèi)的皇子,都組團(tuán)開始攻擊胤礽,最終導(dǎo)致胤礽兩次被廢、兩次被立。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滿族入關(guān)后的第二位皇帝。按照漢族傳統(tǒng),皇帝在位期間通常采用?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來冊立太子,做為王朝未來的接班人。那么康熙的大兒子要想登上太子之位則必須先滿足一個條件:康熙帝沒有嫡子。那么事實上康熙到底有沒有嫡子呢?
傳統(tǒng)的嫡長繼承制嫡長繼承制是歷代王朝的通用準(zhǔn)則,正妻所生的兒子稱為嫡子,妾室所生的兒子稱為庶子。嫡子在帝位繼承權(quán)上享有無可辯駁的優(yōu)先權(quán),只有在皇帝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才可能立長子為太子,這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由來。那么康熙帝有沒有嫡子呢?當(dāng)然有,那就是皇次子胤礽,他的生母是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也就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
胤礽做為康熙的嫡子,自然享有著無可辯駁的帝位繼承權(quán)。雖然胤禔才康熙的長子,但依然無法跟胤礽的超然地位相抗衡,因此而不能登上太子之位。
清朝特殊的繼承制度可能有的朋友會提出疑問,清朝是由少數(shù)民族滿族建立的古代政權(quán),并不按照漢族的嫡長繼承制傳承帝位,為什么做為長子的胤禔就不能做太子呢?確實,清朝的繼承制度是歷史上最為特殊的,它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它根本就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帝位繼承制度。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是在眾人的擁戴下登上帝位的,這是遵循少數(shù)民族部落推舉的結(jié)果;順治的帝位是在多爾袞稱帝無望的情況下采取的折中方案下產(chǎn)生的;至于康熙,既非嫡子,也非長子,而是皇三子,卻在孝莊太后和傳教士湯若望的支持下繼承大統(tǒng)。
如果按照清朝特殊的繼承制度來說,做為長子的胤禔確實有可能成為太子。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太子之位虛懸,可康熙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就冊立為太子,這就斷了大阿哥胤禔的進(jìn)階之路。因此,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中,胤禔為了能搞垮太子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他竟然采用最為惡毒的魘鎮(zhèn)之法來詛咒太子,康熙發(fā)現(xiàn)胤禔的不法行徑后對他深惡痛絕,將他削爵囚圈,至死也沒有原諒他。
胤禔做為皇長子,康熙帝對他是比較喜愛的,曾三次帶他出征、巡視,征剿噶爾丹時讓他參贊軍機,還與內(nèi)大臣索額圖統(tǒng)領(lǐng)御營前鋒營。胤禔的生母惠妃納喇氏是惠宜德榮四妃之首,地位比四阿哥胤禛的生母還要高。如果胤禔不是過于心急,先采用邪術(shù)魘鎮(zhèn)太子,又在太子落難時企圖殺掉自己的弟弟,而是規(guī)規(guī)矩矩,任勞任怨的替朝廷當(dāng)差辦事,在胤礽被廢之后還是有機會登上太子之位的。可惜他急功近利,恰恰應(yīng)證了時下流行的一句話: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后都走了彎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5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莊到底有多優(yōu)秀呢,為何他能夠得到劉···
下一篇: 歷史上要考個狀元容易嗎難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