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明朝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國歷代王朝開國軍隊,若論最草根的一支,必須得說大明軍隊。從士兵到軍將,幾乎清一色苦農(nóng)民出身,半點名門榮耀都不搭,還常被強敵元朝譏諷成泥腿子??删褪沁@么個泥腿子隊伍,卻漂亮闖過一個高難度門檻:北伐!
這門檻的困難程度,可以問白衣飄飄的東晉,或者富得流油的南宋,敢挑戰(zhàn)這難度,立刻就狼狽摔進坑,直到“泥腿子”明軍高調(diào)亮劍,竟是大軍呼嘯殺過,把曾橫掃歐亞大陸的元朝精銳一路碾壓,這才揚眉吐氣,把這門檻霸氣踩平!
而其中居功至偉,更堪稱勵志傳奇的,就得是明軍里的各位名將們,各個苦出身,半點專業(yè)學習沒受過,卻在殘酷戰(zhàn)爭里百煉成鋼,待到北伐號角吹響,更成堅硬鐵拳,霸氣席卷北方,生生打出明王朝輝煌山河!“泥腿子”明軍為什么創(chuàng)造奇跡?得先問他們怎么變這么強!
如果看過三位明朝開國戰(zhàn)將的事,答案一目了然!
一:大明淡定哥
明軍開國名將里的頭號招牌人物,必須魏國公徐達,身為大明北伐的最高統(tǒng)帥,幾場關鍵決戰(zhàn)惡戰(zhàn)更是親自指揮,手把手打下明朝大半國土,公認明軍頭號戰(zhàn)神。以某位武俠小說大師的話說,這位戰(zhàn)神打仗這么神,全因運氣太好,一次飯局上偶然拿到岳飛的《武穆遺書》,從此邊讀邊開竅,這才橫掃天下,戰(zhàn)無不勝!
當然這種好運氣,才只有武俠小說里才有,但真實歷史上的徐達,一個出名脾氣,卻比拿到多少本《武穆遺書》都重要——淡定!
他有多淡定?說個私生活,早年徐達娶了名媛謝氏為妻,蜜月還沒過完,老丈人謝再興就造了朱元璋的反,撒腿帶兵投了敵。媳婦謝氏也狠下心回娘家,為了不株連丈夫,求著徐達離婚,娘家門都不叫徐達進。誰知這么火燒眉毛,徐達照樣淡定,不聲不響在媳婦門口站一通宵,惹得媳婦淚眼婆娑開了門。朱元璋知道了也沒怪:這事都能這么淡定,說明問心無愧,還能對我不忠?
放在戰(zhàn)場摸爬滾打上,好男人徐達同樣出名淡定。別看也是窮出身,書都沒念幾本,但不論打仗多苦多累,隊伍里都帶著一群讀書人,閑了就給他講兵法,剛經(jīng)歷的生死搏殺,全都擺開來對照兵法來復盤,一討論就是整天。不管打了勝仗敗仗,功勞立的有多大,這個習慣卻是一輩子不變。就靠這個笨辦法,兵法韜略連年刷刷漲,終于漲出高水平!
而在那場明朝與元朝的空前主力大決戰(zhàn)——定西血戰(zhàn)上,徐達的淡定風格,更是關鍵時刻定勝敗!當時徐達的老對手,元朝頭號戰(zhàn)將擴敦帖木兒,悍然祭出夜襲殺招,派千余精銳夜襲徐達東南營,果然一擊得手,眼看著東南營大亂,一旦淪陷,十萬明軍勢必崩潰。
但叫擴敦帖木兒看不懂的是,理論上夜襲應該成功了,可眼前的明軍主力,卻是巍然紋絲不動,半點慌張場面都沒有。摸不清虛實,當然也就不敢跟進行動,直到東方破曉,這才腸子悔青:得悉東南營被襲,徐達相當?shù)?,立刻嚴令全軍別吱聲,然后自己帶著衛(wèi)隊殺到東南營,發(fā)布軍令:徐大將軍在此,盡數(shù)圍殲韃子!三下五除二打完收工!
還沒等擴敦帖木兒后悔完,第二天夜里,徐達依葫蘆畫瓢一場夜襲,八萬元朝精銳猝不及防,一夜血戰(zhàn)后全數(shù)淪為俘虜。元朝最后的家底徹底賠光,不淡定的擴敦帖木兒?只帶著老婆孩子抓著破木頭渡過黃河逃生。高手過招,“淡定”這事的差距,就是這么大!
所以,武俠小說里,一群高手為了《武穆遺書》打到頭破血流的場面,比比徐達就知道多沒必要:就算搶到了兵書,兵法韜略可以學,可這淡定的制勝風格,可不是讀兵書學來的。
二:暖男戰(zhàn)將
明朝開國名將里,誰在臺灣古裝劇里被黑的最慘?曹國公李文忠肯定算一個!
這位戰(zhàn)功比肩徐達,且公認顏值最高的一代名將,放在臺灣某“咆哮教主”主演的武俠大片里,幾乎出落成了吃里扒外的猥瑣形象,好幾個橋段都被修理的死去活來。真不知道和李文忠多大仇!
但哪怕是你死我活的大明開國戰(zhàn)爭年代,就算是對面敵人,想和李文忠結仇,都是非常不容易。這位戰(zhàn)將與戰(zhàn)功同樣聞名天下的,卻是另一個形象:暖男!
有多暖?簡直是從童年起就暖,作為朱元璋的親外甥,早年和父親一起逃難,一路吃夠了苦頭,父親都快要放棄認命了,卻是十二歲的他不認命,硬扛著父親摸爬滾打逃出來,終于找到了正在滁州帶兵的舅舅朱元璋,一見面就把朱元璋暖哭了,抱著小李文忠鼻涕眼淚一把!
而自從在舅舅麾下開始帶兵后,到了殺伐不留情的戰(zhàn)場上,他卻是繼續(xù)暖,不但愛撫士兵,多大惡戰(zhàn)都站在最前頭,常掛嘴上的口頭禪,就是“不敢貪生而死于三軍之后”。越是生死大戰(zhàn)越暖一片,一打仗全軍都燃了,爭先恐后朝對手猛沖,作戰(zhàn)風格就像怒濤,后來在草原對上元朝精銳騎兵,照樣呼嘯沖垮!
但最暖的事,卻是紀律。他帶的部隊,從來以紀律嚴明著稱,平日行軍打仗,擅自進入民居甚至亂拿百姓東西,抓住了就是死罪!而且當他的兵,不但要努力打仗,還得努力做公益,只要遇上饑民,勒緊褲腰帶也常賑濟,甚至外出打仗一路,部隊的軍將們都得收養(yǎng)孤兒,每次出征就救回一大波孩子。
他戎馬生涯最后一戰(zhàn),是平定洮州叛亂,打贏后給朱元璋提一個要求:西安老百姓吃水困難,趕緊挖新水渠吧。于是龍首渠破天荒引進了西安,老百姓終于吃上了水。打多大仗,心里念叨的都是百姓。
日久天長,“李文忠”三個字都成了招牌,好些明軍的關鍵戰(zhàn)役,對手聽說李文忠來了,立刻毫無壓力就投降。甚至好些強敵投降時,點名都要李文忠來受降。撐起他一生輝煌戰(zhàn)功的,就是這種暖風格,還有暖風格換來的大明民心!有戰(zhàn)功的部隊,可以喧囂一時,有民心的軍隊,才能真正守住江山!
三:忠烈敗將
明初的開國猛將們,各個戰(zhàn)功輝煌到出名,史料上大書特書的,更是各種追亡逐北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但是卻有一位特殊的將軍,非但沒打勝仗,還把幾千精兵賠光,卻叫明太祖朱元璋看過戰(zhàn)報后,當場連連感泣,然后以隆重禮儀祭拜他的英靈,更將他的牌位請入雞籠山功臣廟,享受世代香火!
而明朝的各位猛將名將們,對這個決定,非但沒有任何非議,相反對他的忠烈殉國,卻是清一色唏噓感佩。如此特殊“敗將”,正是明初駐守西北鞏昌的鷹揚衛(wèi)指揮使,懷遠將軍于光!
別看也掛著“將軍”名號,但這個職位在明軍的序列里,只是個普通角色,于光手里的兵馬,更只有五千冒頭。在那場明軍奠定山河的北伐戰(zhàn)爭里,十足的龍?zhí)捉巧?
可是明朝與元朝之間的定西大決戰(zhàn),卻把這位龍?zhí)祝幌峦频搅孙L口浪尖。圖謀反撲中原的元朝戰(zhàn)將擴敦帖木兒,精心設下大圈套,十萬精銳死死圍困蘭州,部下天羅地網(wǎng),就等著明朝主力部隊上鉤!
這么個精心套路,以于光的職位和水平,當然未必能看明白,但他給鞏昌將士們的話說,蘭州是西北樞紐,萬萬丟不得,自己雖然兵少,去了必死無疑,但哪怕能多殺幾個敵人,叫蘭州弟兄們瞧見,也必然能鼓舞他們戰(zhàn)斗下去的士氣!既然是必死,不愿意的可以不勉強!士兵們聽完就激動了,爭著都要去。于光反復篩選,選了三千勇士!
就這樣,帶著這三千熱血男兒,默默無聞的于光,踏上了這場必死之戰(zhàn)。果然毫無懸念在蘭州東部馬蘭灘中伏,然后在蘭州軍民的眼皮子底下,打了一場悲壯血戰(zhàn),三千明軍將士,與數(shù)萬元朝伏兵死磕到最后,全數(shù)壯烈殉國,只有于光被炮石打暈后被俘!
這些士兵的浴血場面,也震驚了擴敦帖木兒,他特意把于光五花大綁,拿刀押到蘭州城下:你是個勇士,我可以不殺你,但你要告訴蘭州的明軍,開城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重傷的于光,就此演出了他人生最后,也是最壯烈一幕,在蘭州城下哈哈大笑,告訴城上的袍澤一定要堅持住,大明不會拋棄你們,大明的援軍很快就到。任憑元軍抽他耳光,拿大棍猛打,依舊怒喝不止,直到當場遇難!而蘭州的滿城軍民,卻是淚如雨下后,再度士氣高漲!
此情此景,就連元軍的好些軍將們,都忍不住連連感嘆。待到后來定西大戰(zhàn)塵埃落定,元朝包圍圈破產(chǎn),十萬元軍全軍覆沒。好些被俘元軍將領被押走前,卻還提出請求:能否祭拜一下于光將軍!
曾經(jīng)的明軍,是怎樣的鐵血忠勇,這位于光將軍和三千忠烈將士,就是最好縮影。
無非就是社會環(huán)境不同,我們都知道元朝的時候統(tǒng)領中原的可不是漢族,因此當時朱元璋喊出的口號是?驅(qū)除韃虜?,可以說當時響應的百姓是非常的多,因為當時百姓們更想的則是一個屬于自己漢人的王朝,所以朱元璋的士兵戰(zhàn)斗力才會比較強大;但明末的時候則不同了,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到了末尾,往往都會有各種問題的,無非就是天災人禍,可以說明末的時候很多百姓都吃不起飯了,活活餓死的可以說也是非常的常見,那么百姓都吃不起飯了當然要造你的反了,因而可以說農(nóng)民起義比較多,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清軍的實力比較強大,八旗兵可以說戰(zhàn)斗力比較兇悍,不是明末時期的軍隊可以抵擋的,所以明朝才會滅亡。
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么明朝擁有著強大的火器卻打不過清軍,最后還被滅國了,但卻能推翻元朝,著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其實元朝的統(tǒng)治者不是漢人,當時漢人可以說地位也是比較低的,因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漢人百姓可以說無時不刻都想著有漢人王朝的出現(xiàn),可以說朱元璋恰恰就是那個秉承著天命出現(xiàn)的男人,他當時以驅(qū)除韃虜?shù)目谔杹矸纯乖慕y(tǒng)治,使得當時百姓們是紛紛響應,因而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們可以說對此也是發(fā)揮出了巨大的戰(zhàn)斗力。
明末時期的社會背景卻與明初的時候不同,明末的時候可以說是民不聊生,因為明朝中后期可以說很多君王基本都不出皇城的,所以對于民間百姓基本都是靠大臣們講述,因而可以說被蒙騙了,再加上當時是貪官污吏滿地,所以可以說出現(xiàn)了多起農(nóng)民起義事件,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再加上清軍入關以來,無論是官吏還是地主豪紳很多都投靠了過去,導致偌大的明王朝在一夕之間徹底的崩塌了,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唏噓。
明王朝的滅亡除了內(nèi)部環(huán)境之外,還有就是清軍八旗騎兵可以說戰(zhàn)斗力也是非常的強大,而明軍卻很多都沒有經(jīng)過啥訓練了,基本也都荒廢了,再加上很多軍隊軍餉不是被克扣就是發(fā)不出來,導致戰(zhàn)斗力戰(zhàn)五渣,所以綜合起來明王朝滅亡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因為那時候的蒙古人,進入中原花花世界之后,已經(jīng)腐敗了,不再是世界上最強了。
而剛剛開國的大明也不像大宋那樣,竟是昏君奸臣逼大將造反的蠢貨,而是主明臣賢,名將輩出。加上此時火藥武器也越來越多,漸漸不是騎兵的時代了。
一、徐達:字天德,明朝開國名將,出身農(nóng)家,元朝末年,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參與滅亡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與常遇春率軍消滅張士誠。
二、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明朝開國名將。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出身貧苦,初為盜匪,后來投奔朱元璋,攻占集慶后,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至正二十年,在龍灣大破陳友諒軍隊。至正二十三年,參與滅亡陳友諒。
三、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箵糍量苁嗄?,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nèi)犯十余年,保衛(wèi)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四、李如松:字子茂,號仰城,明朝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初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勛衛(wèi)。因戰(zhàn)功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后升任山西總兵官。曾指揮過萬歷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zhàn)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
五、傅友德:明朝開國將領。出身農(nóng)家,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后率部歸朱元璋,跟隨常遇春四處征戰(zhàn)。參與滅亡陳友諒,張士誠,攻破元大都。洪武三年封為潁川侯。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zhàn)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后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云南。
六、李文忠:字思本,明朝著名將領、謀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至正十二年,被朱元璋收為養(yǎng)子。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轉(zhuǎn)戰(zhàn)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復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zhàn)功顯赫,獲封曹國公。
七、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進士,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為患江西數(shù)十年的民變禍亂。正德十四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zhàn),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八、于謙:字廷益,號節(jié)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跟隨明宣宗鎮(zhèn)壓漢王朱高煦叛亂,平叛后,升任巡按江西。后來率軍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
九、李定國:字寧宇,南明永歷政權抗清名將。公元1652年,李定國率軍八萬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分土地;隨后南下廣西,取得桂林大捷,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收復廣西;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陽大捷,殺死清軍主帥敬謹親王尼堪。公元1659年,李定國指揮磨盤山戰(zhàn)役給予清軍最后一次沉重的打擊,公元1662年,吳三桂殺死了永歷帝。
十、盧象升:字建斗,明末著名將領。天啟二年進士,創(chuàng)立“天雄軍”。崇禎六年,參與鎮(zhèn)壓李自成等農(nóng)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崇禎七年,擊潰張獻忠農(nóng)民軍。
擴展資料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tǒng)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徐達出身農(nóng)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jù)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后,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徐達農(nóng)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剛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長得面貌清癯,顴骨稍高,身材魁偉。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
郭子興舉義,濠州人湯和率壯士10余人參加。應湯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興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xiāng)募兵,年僅22歲的徐達欣然應召。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初授鎮(zhèn)撫,朱元璋發(fā)現(xiàn)徐達才能超乎眾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戰(zhàn)四方。
參考資料:徐達(明朝開國軍事統(tǒng)帥)-百度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朝為什么那么有錢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
下一篇: 揭秘,古代皇位為什么一定要傳給嫡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