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南朝宋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史學界將公元420年南朝宋建立,到公元589年陳朝滅亡為止的這一段時期,稱之為南北朝。南北朝,顧名思義,天下成南北分治之勢,其正統(tǒng)有二。而我們都知道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此六朝為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皆定都於今南京城(東吳稱建鄴,晉朝時為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而改稱建康)。而此六朝,皆偏居江南之地,在時間上幾乎連貫在一起,且東晉與南朝宋之間還存在明確的禪讓承襲關系。那為何南北朝以南朝宋為開端,卻不以東晉或東吳為開端呢?
其實,這牽涉到“正統(tǒng)”之爭問題。在儒家的天下觀念之中,“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故而,天下便只能有一個正統(tǒng)。而誰據(jù)有了“正統(tǒng)”名分,則意味著其在政治上就容易獲得支持。如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王猛與符堅之弟符融勸導苻堅勿征伐東晉的理由,就是東晉雖僻處江南,但是為華夏正統(tǒng),人心向晉,不宜征討。而苻堅執(zhí)意伐晉,很大方面的原因也是必欲滅東晉而心安。
因此,每遇天下動亂分裂之際,“正統(tǒng)之爭”便會成為各方勢力爭執(zhí)的焦點。而歷史上最有名的“正統(tǒng)之爭”,當屬蜀漢與曹魏的正統(tǒng)之爭。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即言道: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但自魏晉到北宋的官方(如司馬光等主編的《資治通鑒》)都是以曹魏為正統(tǒng),而將蜀漢視為地方割據(jù)政權。
但宋室南渡之后,因與蜀漢的境遇同病相憐,故南宋理學家朱熹等主張以“血統(tǒng)”而論正統(tǒng),蜀漢正統(tǒng)論便又開始抬頭(匈奴的漢趙政權,亦曾以蜀漢為正朔,而祀劉備、劉禪,但影響力較小)。自明以后,影響力甚廣的小說《三國演義》也是奉蜀漢為正朔,也使曹操“奸臣”的形象深入人心。
盡管蜀漢與曹魏的正統(tǒng)之爭,較為激烈。但史學界的主流還是以曹魏為正統(tǒng),漢魏晉宋齊梁陳之間是有明確的禪讓程序的。如果否認了漢魏禪讓的合法性,則從根源上,晉宋齊梁陳亦不得為正統(tǒng),而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而到陳朝時,陳最終為隋所并,漢魏晉宋齊梁陳這一脈帝系傳承便斷絕。故而,正統(tǒng)便只能歸於隋,但隋朝的帝系又是從北周那里禪讓得來的。而肯定了隋的正統(tǒng),就意味著不能否定北周的正統(tǒng),肯定了北周就不能否定西魏,肯定西魏就不能否定北魏。從北魏到西魏到北周到隋唐再到后梁,也是有明確的禪讓程序的,為另一支脈的帝系傳承。出於相似的原因,北魏到東魏到北齊,這一小支脈的帝系傳承也獲得了承認。
而在南北朝時期,雙方是互不承認的,南朝修史書,稱北朝為“索虜”,列為“索虜傳”。北朝修史書,謂南朝為“島夷”,列為“島夷傳”。而北魏(其時,尚未融合於華夏)與華夏王朝正式形成南北對峙之勢,為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燾滅掉北涼,完成了北方的統(tǒng)一。此時,南朝宋已建國19年,而南北朝都獲承認,原本就是不得已才為之,故南朝以南朝宋為開端,而不以東晉或東吳為開端。而北朝則追溯到386年,道武帝拓跋珪自稱代王。
參考史籍:《宋書》、《魏書》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