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為什么可以拿劍砍人,卻不能穿鎧甲“自衛(wèi)”?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我國的冷兵器時代,有這么一條奇怪的鐵律:民間嚴禁甲胄!
這就奇怪了:攻擊性的刀劍類武器不禁,防御性的甲胄反而被禁?
這邏輯相當于今天,不禁槍彈,卻禁止防彈衣一樣。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不禁武器?
古代并非完全不禁武器,秦朝、元朝這兩個朝代就是全面禁武的:賈誼《過秦論》說:“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兵。”《元史 刑法 禁令》中有載:“諸漢人持兵器者,禁之?!?/p>
至于其他朝代,都沒有明令禁止民間擁有武器。
其實歷代皇帝大佬也不是不想禁,而是——全面禁武太難了:
首先,是冷兵器打造的門檻太低,隨便一個鐵匠鋪就能打把菜刀啥的,總不能把老百姓砍瓜切菜的權(quán)利都沒收了吧?再者說,天天檢查鐵匠鋪,巡查員也很累的好吧。
其次,古人有佩劍的習慣,所謂“劍膽琴心”嘛,這既能提升逼格,也是身份的象征——吃瓜群眾才不會用一年或幾年的瓜錢去換把劍呢!
所以,全面禁武,成本太高,也不現(xiàn)實,那就干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至于為啥不能是倆眼全閉上,那是因為有一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必須禁!比如,唐代“弩、矛、槊、具裝等”嚴禁民間擁有,而宋代“火筒火炮”是必禁武器。
想象一下,官軍如果面對一大群擁有諸葛連弩的造反派,估計腦仁都疼!
鎧甲有多重要?
既然武器不禁,為什么要禁鎧甲呢?
因為鎧甲能救命,古人的刀劍,雖然已經(jīng)是鋒銳的鋼制武器了,可并非每把刀都是削鐵如泥的“倚天劍、屠龍刀”,至于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之戰(zhàn)中大顯神威的青釭劍——只存在于演義。
影視劇中的趙云形象
在影視劇里,大軍對砍的時候,好像鎧甲也沒啥防護力,尤其遇上武力強大的,一般士兵都很難逃脫瞬秒的命運。
但其實,在冷兵器時代,破甲根本沒那么容易:沒鎧甲的可能一刀都扛不住,不死也半殘;可是身披鎧甲的,一般的刀劍那還真沒那容易砍進去!
這也就是為什么看起來聲勢浩大的起義農(nóng)民軍,經(jīng)常性會被少而精的官軍打得找不到北,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這些起義軍沒有高質(zhì)量的鎧甲。
有朋友可能質(zhì)疑古代鎧甲的防護力,咱們舉幾個例子:
實例1:春秋戰(zhàn)場有個著名的送人頭戰(zhàn)例——先軫元帥,由于得罪了子侄輩的國君晉襄公,老元帥過意不去,在戰(zhàn)場上強行沖鋒陷陣,可是由于身披鎧甲,對方的刀槍箭矢愣是連這送的人頭都拿不下!最后老元帥脫下鎧甲,才得以求仁得仁。
實例2:明末的袁崇煥,在廣渠門之戰(zhàn)中,被后金射成了刺猬,可因為重甲保護,愣是毛都沒傷到(時賊矢雨驟,公與余兩肋如猬,賴有重甲不透)。
此外,讀過《伊利亞特》、《奧德賽》的小伙伴們,一定有這么個印象:古希臘人都喜歡扒死人的鎧甲,這可不光是炫耀武力,實在是——這鎧甲不但值錢,而且實用啊!
一句話,冷兵器戰(zhàn)場上,有鎧甲的就相當于多了好幾條命。
私藏鎧甲與造反
此外,在沒有鍛造車間的年代,打造一副鎧甲,那比打造刀劍可費事多了,價格嘛,也自然是貴!多!了!
所以,以至于那個年月,判斷是否要造反,就有了個奇特的一票否決制:是否打造了鎧甲!
第一個因為鎧甲被“謀反”的倒霉蛋,就是周亞夫。
細柳周亞夫,有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
周亞夫晚年,他兒子周陽感覺老爹時日無多,覺得老爹戎馬一生,陪葬品也應(yīng)該與眾不同一些,就訂購了500副鎧甲。結(jié)果這事被朝廷知道了,廷尉:你為啥要謀反?周亞夫說:我這是隨葬品,咋能說謀反呢?廷尉:哦,那你就是想到陰間造反!結(jié)果,本就時日無多的周亞夫被活活氣死!
再有一個,就是劉秀了。
兩漢交替時期,穿越者王莽改革失敗,全民造反,其中就有南陽的老劉家。
劉家老二劉秀為了向大家表明自己造反的決心,就穿著盔甲在街上到處走,看到的人都說連老實人劉老二都造反了,那這個反肯定值得造。
總之,“民間擁有甲胄=造反”這個等式,從官方到民間,大家基本都認。
甲胄的發(fā)展
說了這么多,那鎧甲都有啥制式?
說起鎧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主要功能——自然是用來保護自己。
乍一看外形基本差不多,不就是金屬外套嘛。
可其實,甲胄的種類非常多,材質(zhì)也不限于金屬:
《唐六典》記載,大唐常見鎧甲就有有十三種之多,其中代表有明光鎧、山紋甲、紙甲。
明光鎧咱不說了,明晃晃的亮瞎人眼的板狀金屬護甲就是它了;山紋甲,是由近千片“Y”字形甲片組成,不但外形美觀,而且防護性好;而紙甲,它的基礎(chǔ)材質(zhì)就是——紙,別看它的材質(zhì)挫,可卻是由草木纖維交錯堆疊而成,其防護原理類似今天的防彈衣,能與明光鎧、山紋甲并列,其防護效果可一點都不差。
而到了宋朝,達到了漢甲的巔峰,當然這是被逼的:由于大宋朝騎兵少而步兵多,只有提高鎧甲的防護力,才能更加有效的應(yīng)對騎兵的沖擊。
加上大宋朝的財力、物力確實給力,所以大宋朝的盔甲,絕對的逼格夠高。
宋人又充分發(fā)揮人文藝術(shù)氣息,給鎧甲再增加猛獸——整體看起來更加生猛!這么說吧,咱們大門上門神們的鎧甲,幾乎都是大宋出品。
到了明朝,布面甲閃亮登場,布面甲也叫暗甲,表面看就是一件布制衣服上面摞一堆補丁,好像只有那幾顆補丁有防護力,其實這布面甲是鐵片襯里,連接面外翻,相當于把此前唐、宋鎧甲反過來穿,看著是布料的地方,仍然是鐵片!
之所以要“內(nèi)褲外穿”,一是因為這樣有迷惑性——讓對手不容易找到鎧甲的接縫;二是因為省成本——襯里的甲片也就沒必要做得那么規(guī)整漂亮了。
當然,這種有點偷工減料的西貝貨一般是給士兵甲、士兵乙穿的,而高級將領(lǐng)們,穿的還是明光鎧、山文甲一類的高檔貨。
清朝,由于火銃、鳥銃一類的熱武器登場,士兵們開始披上可以減少傷害的——棉甲。
質(zhì)疑它的防護力?這么跟你說吧:熱武器擊中人體后會形成大面積的傷害沖擊面,就好比蚊子叮過之后形成一個大鼓包;而棉甲卻可以有效減少沖擊面,這蚊子再來叮咬,基本就是鼓包變紅點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2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