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中國古代,女子過了20歲,就被稱作“年老色衰”?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對于當前世界而言,女子到了20歲的時候,正值青春年華,是剛上大學年紀,是一切可能開始的機會,也是愛情翩翩而至的時機,更是剛剛可以結(jié)婚的年紀。
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倘若女子過了20歲,便會被稱為“年老色衰”,這是為何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對于古人而言,他們眼中的成年與我們眼中的成年概念是不同的。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男子到了20歲的時候便可以算得上是成年,而女子到了15歲的時候為成年。
一般到了成年的年紀的時候,女子便可以出嫁了,而后面的時光有著整整五年,倘若這五年還沒有找到夫婿,新一代的美少女就會出現(xiàn)了,而這些女子便會被人們稱為“年老色衰”。
第二, 古代的生活質(zhì)量和醫(yī)學水平和如今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人們的壽命也是不一樣的。對于古人而言,四五十歲或許便已經(jīng)是高齡的。那么倘若相對于如今的70歲壽命為高齡的情況而言的話,25歲相當于如今的35歲,那么在這個年紀的女子,自然可以稱得上是“年老色衰”。
第三, 古代的人口比較稀少,況且還無力抵抗天災(zāi)人禍戰(zhàn)爭。倘若戰(zhàn)爭出現(xiàn)的話,那么最先去世的必定是男子,這樣一來的話,社會的男女比例便有很大的懸殊,不利于國家發(fā)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的人們便選擇了“早生早育,多生多育”,從而保證后代的延續(xù)。當社會的形態(tài)是這樣的話,倘若一個女子到了20歲,那自然便是“年老色衰”。
第四,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女子的社會地位是比較低的,她們沒有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機會,只能夠依靠男子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一個女子的相貌便顯得尤為重要,畢竟美女是容易受到人們的珍惜的。
而在當時人們的審美觀中,美女一般都是出現(xiàn)在15到20歲之間,這個時候的女子皮膚狀態(tài)很好,并且青澀有趣。倘若過了20歲,那便有所不同了。
第五,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選秀是比較容易發(fā)生的事情。而選秀的對象一般是十幾歲的女孩子。這樣一來的話,倘若一個女子到了20歲的時候還沒有出嫁。很顯然的,便是被人們挑剩下了的,品質(zhì)自然也不會很高,這樣的人,稱得上是“年老色衰”,就如同今天的“剩女”一樣,被人嫌棄,被人挑剔。
看來,不論在哪個時代,咱們女生的命運相對就要苦一點,畢竟女生的美好年華太短,這便是所謂的紅顏易老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孫策真的死于許貢門客之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