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元朝滅亡文人念念不忘?元朝是一個怎么樣的朝代?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崖山之后無華夏,明亡之后無中國”,這句話咱們肯定都不陌生,至于到底正確與否咱們今天不做討論(因為這句話出自日本人之口,那就得頗為思量一番了)。
我們一般把元滅宋視為野蠻取代文明的悲慘事件,這傳承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明出現(xiàn)了斷層,漢民族百姓們承受了深重災難。元朝在中國統(tǒng)治也極為殘暴,比如說把全國百姓封為四等人(漢人為最低級一等,直接體現(xiàn)就是蒙古人打漢人,漢人不得還手)、九儒十丐(就是說元朝的文人地位最低,甚至比娼妓還不如,也就比乞丐稍微好點,科舉被廢,斯文掃地)。
所以朱元璋在起兵之后以“恢復中華”為口號,將蒙古人斥為胡虜,他還在北伐的檄文中說:“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處處都以漢人正統(tǒng)自居。在朱元璋想來他代表飽受壓迫的文人百姓們討伐落后、野蠻的異族人(強調(diào)蒙古人非我族類),解救百姓于水火之間,只要他朱元璋一聲令下,天下英豪全都振臂響應(yīng)!
但是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在百姓們積極響應(yīng)的同時,元朝的文人們反而保持了一種詭異的沉默,甚至還逆潮流而行,尊奉元朝為正統(tǒng),否認朱元璋的合法性。
(盡管在明朝當官,宋濂依然心念元朝)
而且心念元朝的文人們?nèi)藬?shù)還不少,最顯著的就是元朝戶部尚書張昶,他在被朱元璋抓住了之后當了明朝的官,但這位老哥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偷偷地和元朝勾結(jié),事情敗漏后張昶竟然絲毫無愧色的寫了幾個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蒙古大將王保保手下也有個叫蔡子英的人才,對元朝可謂忠心耿耿,在戰(zhàn)斗中蔡子英也當了俘虜,結(jié)果他堅決不肯投降,對著朱元璋就哭,日哭夜哭,反正就是懷念舊主,朱元璋無奈只能把他放走了。
當然您可以解釋為這兩個都是被元朝給洗腦了,畢竟和其他被壓迫的同胞相比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就成為了蒙古人忠實的幫兇,畢竟秦檜也有三朋友嘛。
除了官員,修行的道士們以及在野的隱士們好像也對元朝念念不忘。
最典型的就是明代著名道士張三豐,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里把張三豐寫成了反元義士,《倚天屠龍記》中是這樣描述張三豐的:
張三豐雙目如電,直視趙敏,說道:“元人殘暴,多害百姓,方今天下群雄并起,正是為了驅(qū)逐胡虜,還我河山。凡我黃帝子孫,無不存著個驅(qū)除韃子之心,這才是大勢所趨。老道雖是方外的出家人,卻也知大義所在??章劇⒖罩悄水斒郎裆?,豈能為勢力所屈?你這位姑娘何以說話如此顛三倒四?”
您看著是不是特別激動?特別解氣?實際上張三豐一直懷念元朝,對朱元璋和明朝頗為不滿.......
現(xiàn)在道教界公認的張三豐的兩部詩歌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大元遺民”,比如說《賣花聲》:
無根樹下說真常,六道含靈共一光。會得威音前后事,本無來去貌堂堂。明洪武十七年,歲在甲子中和節(jié),大元遺老張三豐自記于武當天柱峰之草廬。
《自題敕封通微顯化真人誥命后跋》中記載:大元遺老三豐道人書。
都已經(jīng)洪武十七年,大明已經(jīng)定鼎天下快二十個年頭了,張三豐還想著當元朝人哪!這哪里是什么反元義士,明顯就是元朝的順民嘛!
您要說這些并不能代表天下文人,那我再給您舉舉例子。著名詩人楊維楨就誓死不從朱元璋,甚至說:“皇帝竭吾之能,不強吾所不能則可,否則有蹈海死耳?!倍睦韺W家鄭玉在太祖點名要他去做官時直接回復:“吾豈仕二姓者耶!北向再拜自經(jīng)死?!鄙踔林煸暗男母怪\臣劉伯溫一開始也曾經(jīng)為元朝廷鎮(zhèn)壓起義軍,后來朝廷太昏庸,劉伯溫一怒之下隱居,換句話說如果朝廷不昏庸呢?那就老老實實為朝廷效力,鎮(zhèn)壓逆賊朱元璋唄!而且宋濂、劉伯溫這些開國功臣(當然絕大多數(shù)都是文人,而且是江南文人)在私底下也對明朝頗為輕蔑,懷念元朝(宋濂在記事時還用的是元朝年號)。
就算是朝代更迭總有一些遺民想不開(比如說清末不少的遺老遺少,甚至還有像王國維這種大文學家),但元末明初卻存在著大量的江南地主和讀書人懷念元朝,他們對明朝的感情并不深,甚至可以說是冷眼旁觀。
這一點讓朱元璋大為奇怪,你們這些讀書人不是都知道“華夷之辨”?這些蒙古人如此欺壓我們這些漢人,為什么你們還要對元朝如此念念不忘甚至誓死效忠?
別說朱元璋奇怪,就連民國時期著名的學者錢穆先生對此也頗為不解,他極為驚訝的發(fā)現(xiàn)“明初諸人,皆不忘元廷,無意出仕。”錢穆先生首先強調(diào)了這些文人與大明朝廷并不一條心:“胡元入主,最為中國史上驚心動魄一大變,元人用兵得國之殘暴,其立制行政之多所劇變,而中國全境淪于異族統(tǒng)治之下,亦為前史所未遇。未及百年,亂者四起,明祖以平民崛起為天子,為漢高以下所僅有,讀史者豈不曰驅(qū)除胡虜,重光中華,其在當時,上下歡欣鼓舞之情當如何?而夷考其實,當時群士大夫之心情,乃及一時從龍佐命諸名臣,其內(nèi)心所蘊,乃有大不如后人讀史者之所想象?!边@些文人甚至還對元朝廷念念不忘。“明祖開國,雖曰復漢唐之舊統(tǒng),光華夏之文物,后人重其為民族革命。然在當時文學從龍諸臣,意想似殊不然。或則心存韃庭,或則意蔑新朝。雖經(jīng)明祖多方敦迫,大率怯于進而勇于退?!卑凑斟X先生的解釋這些文人被蒙古人統(tǒng)治了幾十年,所以一個個都被洗腦成為了元朝忠心的奴才,這才“心志不免自狹,意氣不免日縮,乃以為斯文所在,即道統(tǒng)所在。”
真的是如此么?咱們來分析一下蒙古在中國的統(tǒng)治政策(尤其是南方)。
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讀書人們對元朝如此念念不忘,必然有其原因所在。
為什么懷念元朝?因為他們在元朝活得舒服。
怎么個舒服法?因為元朝更重視商業(yè),對田地賦稅收得極輕。
葉子奇就在《草木子》中這樣夸贊元朝的賦稅“元朝自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輕刑薄賦,兵革罕用;生者有養(yǎng),死者有葬;行旅萬里,宿泊如家,誠所謂盛也亦!”
元朝在江南地區(qū)的賦稅甚至比起南宋來說還要少!“法網(wǎng)疏闊,征稅極微。吾松(江)僻處海上,頗稱樂土?!患倚劬嵋秽l(xiāng),小民懾服,稱為野皇帝,其墳至今稱為某王墳塋?!?您看看,都自稱為皇帝了,一個土地主在元朝有著多么大的權(quán)力啊!)
所以看看元朝在江南進行統(tǒng)治的特點,首先是判罰極為寬松(這個咱們后面要講到,這里就不介紹了),而且稅收極少,所以那些個文人地主們怎么樣?過得如同皇帝一般!這個觀點還得到了明朝讀書人的認同:“前元取民最輕”,“其時(指元朝)賦稅甚輕,徭役極省?!薄氨菹录次恢?,詔蠲今歲田租十分之三。然江南與北異,貧者佃富人之田,歲輸其租。今所蠲特及田主,其佃民輸租如故,則是恩及富室而不被于貧民也?!?/p>
和咱們想象中元人虐待江南漢人不同,元代南北的政策有著十分巨大的差別。“今王公大臣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傾,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孳畜”。而在南方,“江南豪家廣占農(nóng)地,則驅(qū)役佃戶,無爵邑而有封君之貴,無印節(jié)而有官府之權(quán)恣,縱恣妄為,靡所不至”。也就是說元代的統(tǒng)治者在北方(一般體現(xiàn)為王公大臣)搶占民田來當草場放牧使用,而江南的富商和讀書人則像土皇帝一般,他們占據(jù)民田驅(qū)役佃戶,日子過得美滋滋!
(元朝同樣有科舉,讀書人照樣可以當官,作威作福)
這其實就是江南士子們懷念元朝的關(guān)鍵,蒙古人在平定了南宋后對江南富戶地主采取了“一本于寬”的政策,對這些讀書人百般拉攏,所以元代江南豪族的權(quán)勢不但得以穩(wěn)固,而且比之南宋還要更大!為什么?強龍不壓地頭蛇,蒙古人在江南沒有開展種族滅絕,為了保證元政府對江南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元朝廷的官吏們和江南富戶、讀書人勾結(jié)在一起,他們“奪民田宅居,蠹有司政事,為害滋甚”。
(元朝的大部分官員還是由漢人擔任)
這些人過得有多爽?他們不但可以參加科舉考試(有人說元朝沒有科舉,這是不對的,就連劉伯溫也曾經(jīng)前往北京參加進士考試)步入仕途,還可以用送錢、納粟等等方式當官。雖然蒙古人在江南擔任重要職務(wù),但天下這么大,你們蒙古人有多少?還不是要漢人來協(xié)助,大量史料證明,漢族官員在江南甚至中央擔任要職的人數(shù)要遠遠超過蒙古人(蒙古人主要掌握的是軍權(quán))。所以對于士人們來說,元朝和南宋也沒什么區(qū)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要比南宋時期過得快活和自由。建文帝重臣方孝孺這樣評價元朝的吏治:“元之有天下,尚吏治而右文法。凡以吏仕者,捷出取大官,過儒生遠甚,而儒多屈為吏。吏皆忠厚潔廉,寬于用法而重于有過,勇于致名而怯于言利。”劉伯溫也這樣回憶:“士大夫安享富貴而養(yǎng)功名,文人雅士渲染太平,歌舞升平,極盡侈糜之能事”。士大夫們都過得爽,那百姓們呢?誰還管啊!
除了收稅少,蒙古人對刑法的判處也十分輕微。比如說在滅南宋后把233條罪名,減少到了135條,在忽必烈時全國都只有不到兩千人被判處死刑(這個跟朱元璋比比,動輒一次殺幾萬)。
(江南的讀書人們還很懷念張士誠時期的自由和寬松,這也讓朱元璋十分不滿)
而這些讀書人的好日子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徹底破滅了,老朱是個什么人?心硬如鐵,他的父母因為官吏們貪污賑濟糧餓死了,他自小當過和尚、乞丐,參加義軍,是從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人物,這樣的人對于這些地主和文人自然有一種特別的不信任感。而江南地主因為在元朝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對朱元璋也十分冷淡(而且當時江南的士人地主要么希望元朝卷土重來,要么支持法度寬松的張士誠,對朱元璋十分仇視)。作為報復,朱元璋在統(tǒng)一天下后對江南士人的打擊也變本加厲。
朱元璋首先強調(diào)了元朝“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于是規(guī)定“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必殺無赦”。你們還以為是元朝時期的土皇帝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要不能為我所用,殺!
詩人高啟曾為魏觀撰寫《郡治上梁文》,其中“龍盤虎踞”等句觸怒朱元璋,認為他懷念張士誠,直接被押到南京腰斬。戴良因為辭官不就,朱元璋逼迫他自殺。與此同時朱元璋對江南的地主富戶們也不遺余力的打擊,你們這些人貪贓枉法,坑害民財,早就要收拾你們了!于是江南一代“富民豪族,鏟削殆盡”、“既盈而復,或死或徙,無一存者”。
所以這些讀書人為什么懷念元朝?按照士人的話來說就是“洪武間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驚怕,與朝廷出多少心力,到頭來,小有過犯,輕則充軍,重則刑戮,善終者十二三耳。其時士大夫無負國家,國家負天下士大夫多矣。”他們在元朝多爽啊,蒙古人又不懂政事,怎么判案怎么納稅還不是他們一句話的事?在他們“廣占農(nóng)地,則驅(qū)役佃戶”、“小民懾服,稱為野皇帝”的時候,百姓們過得是怎樣的生活?賣兒賣女,生不如死。但這些讀書人卻看不到,他們只關(guān)注的是賦稅少、刑法松,一邊榨取民脂民膏,一邊還能輕松的飲酒賦詩??上г慕y(tǒng)治終究是結(jié)束了,這些寄生蟲也遇到了最關(guān)心農(nóng)民、手段最毒辣的朱元璋,貪污十六兩銀子就剝你的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6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