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隱仙—張三豐真人
真武隱仙—張三豐真人
張三豐
張三豐像
張三豐,本名通,字君寶,元季儒者、道士。善書畫,工詩詞,中統(tǒng)元年,漢族,遼寧人。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自稱張?zhí)鞄熀笠幔瑸槲洚斉砷_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中文名: 張三豐
別名: 君實,居寶,邋遢仙,全一真人
民族: 漢
出生地: 遼東懿州(今遼寧阜新)
出生日期: 1247年
逝世日期: 不知所終
職業(yè): 道家
主要成就: 隱仙派重要傳承人
代表作品: 《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無根樹》
生平簡介
張三豐,元﹑明(一說金)著名道士,生卒年不詳,傳說生辰時間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個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亦作“君寶”),號玄玄子,是太極拳的創(chuàng)始人,經(jīng)考證得字子沖南宋淳祐七年(
張三豐
1247年)生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鎮(zhèn)(至今有留傳家譜為證CCTV-4走遍中國2009年也做過相關報道—應該來說是近幾年新發(fā)現(xiàn)的有力證據(jù)之一);另
有記載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于遼東懿州望平縣(今黑
山縣姜屯鎮(zhèn))在蓮花湖畔亦有張真人故居。明成祖永樂年間大修武當山,專門為張三豐修建了“遇真宮”。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年)封其為“通微顯化真
人”。
在各種張三豐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里,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
等諸多名號。
游寶雞山中,有三山峰,挺秀倉潤可喜,因號三峰子。亦有因“峰”字和“豐”的簡體字同形而錯稱為“張三豐”。他的生辰籍貫都有爭議,一般認為他是元朝末
年、明朝初年的武當山道士?;蜃魅徽嫒?。
據(jù)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傳說其豐姿魁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只一衲
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數(shù)日一食,或數(shù)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無恒。居寶雞金臺觀時,曾死而復活,道徒稱其為“陽神出游”。入明,自稱“大元遺老”。時隱
時現(xiàn),行蹤莫測。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覓之不得。永樂年間,成祖遣使屢訪皆不遇。天順三年(1459年)詔封通微顯化真人。
張三豐認為古今僅正邪兩教,所謂儒﹑釋﹑道三教僅為創(chuàng)始人之不同,實則“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又稱“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
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謂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還認為:“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后可以成
仙。”后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據(jù)《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三豐卒年應在明代天順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壽為212歲。 從諸多的資料分析,確是證實了張三豐的生卒考,確實是享年212歲。 也是非常罕見,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壽,所以令人刮目相視。
至正初,張三豐返故里掃墓,年已過百歲。復入燕京,昔日故交皆已過世。西山得遇邱道人相敘道,乃知邱為早年相遇之高士。別后復至秦蜀,又游荊楚之吳越,僑寓金陵,傳道沈萬三。后仍入秦,居金臺觀。至正十九
張三豐像
[1]
年,張三豐離別金陵時預知沈萬三有發(fā)配邊疆之禍,遂叮囑曰:“東西王氣正旺,今后我們會在西南相會?!敝琳拍昃旁露贞柹癯鲇?,弟子楊軌山以為羽
化,置棺收殮,適陽神回歸。三豐念軌山樸實善良,遂攜其隱去。后二年,元朝數(shù)盡,明主未立,張三豐又結庵武當山。時已一百二十余歲。居武當搜奇攬勝,見遍
山宮觀皆毀于兵火,乃言“此山異日必大興”。遂領道眾將各處宮觀廢墟一一清理,草創(chuàng)廟觀以延香火。時授高足有邱元清、盧秋云、劉古泉、楊善澄、周真德、孫
碧云等。張守清也得與三豐相交,結為道友。
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朱元璋兩度詔請三豐入京,皆避而不見。洪武二十三年,張三豐離開武當復作云游。洪武二十五年,張三豐遁入云南。這時,沈萬三因
得罪朱元璋,遂被治罪全家發(fā)配云南。在云南恰遇張三豐,正應“日后當于西南會面”之說。張三豐遂沈萬三天元服食大藥,夫妻得服遂白日飛升。永樂初,朱棣又
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三豐,豈料胡廣在武當與三豐遇而不識。永樂十年,成祖朱棣調集軍民工匠三十余萬眾,經(jīng)十年,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
龐大工程建筑。其時三豐混跡于民眾之中,朱棣派人屢訪不遇。據(jù)《張三豐外傳》的記載,說在1418年春,永樂帝特意驅車去拜望張三豐,三豐不在,有興而
來,掃興而歸。永樂帝勃然大怒,于是命令一個叫胡廣的人去招尋張三豐,如招尋不到,則要處死胡廣。永樂十四年,朱棣怒斥胡廣尋三豐不力,胡廣再訪武當,于
武當祈禱,望三豐先生能念其誠苦應詔回京,終見三豐。此時三豐年已一百六十七歲。傳說張三豐當時應太上老君邀請參加群仙會,正駕云頭前往,過武當遂感胡廣
之祈禱,于是按落云頭,降于胡廣面前,對其言:“你且回京見駕,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慮?!焙鷱V便策馬回京??缒赀€得京師,乃知三豐先生早于前在金殿與永
樂會得一面。此即為“金殿飛升”之說。此時三豐年已一百六十九歲。當時還有一種傳說,說張三豐能飛身入宮、遁身而歸,這些都不足為信。但有一點還是真實
的,張三豐曾書字一函,令弟子孫碧云向永樂帝稟告,告之以具體的長生之道。因為皇帝都非常希望長壽,這也近乎常理。
張三豐武當山像
清雍正初年,有汪夢九先生曾遇三豐真人多示其教。此時三豐應有一百七十余歲。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志》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xiāng)口子河里有“張三
豐故里石碑”一通,碑后有其草庵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豐初居此地,而道成于天寶觀”石碑一通。(一說遼東懿州人)由于張三豐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
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史書記載張三豐龜形鶴背,大耳圓目,
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1258年,宗教界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
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zhàn),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后,張三豐在武當山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
教發(fā)展史上的最后一波,并成為武當武功的創(chuàng)立者。
個人經(jīng)歷
張三豐
張三豐論玄談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時終南山傳播秘訣,使他得道的是火龍真人,而后張三豐又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他在《蟄龍吟》最后幾句道:
“天將睡法傳圖南,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半仙。”他又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摶為“希夷老祖”,稱火龍先生為“吾師”,并宣稱,火龍之所以沒有名
氣,是因為他輕視浮名,所以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僅僅給后人遺留一首絕句便離開了人間。其絕句云:“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后,歸到
蓬萊弱水東?!焙髞?,崇奉張三豐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將三豐派歸為以陳摶為代表的隱仙派,并排列其師承統(tǒng)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
豐?!钡幸稽c可以肯定,那就是張三豐確實繼承了陳摶以來道教宗師的三教同一學說和內丹煉養(yǎng)思想。
誠然,自唐以來三教合流已是一股強大的潮流,但三教的彼此攻伐卻從未停止過。元朝時有儒士論及三教,說佛是黃金,仙是白玉,儒是糧食,指出金玉雖貴,
但有它無多,無它不少,而社會不可一日無糧。這個視佛、道如金玉的比喻背后隱藏著對佛、道的貶斥。張三豐倡三教同一之說,實際上是為道教辯護,替“邪道”
開脫。他只承認有正邪之別,否認有三教之分,所謂三教不過是創(chuàng)始人不同而已。他說,儒、佛、道都講道,它們的社會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離此道不成
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濟時”,佛家“悟道覺世”雖然教義偏頗但也有良做,道家“藏道度人”,同孔子一樣,老子所傳的也是“正
心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儒家修養(yǎng)人道,仙家修煉仙道。張三豐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以修人道為煉仙道的基礎,強調無論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
慈悲憫,忠孝信誠,全于人道,離仙道也就自然不遠了。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內煉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學說合在一起,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
德出其中?!?
張三豐把儒家倡導的仁義與道家煉丹的鉛汞畫等號,稱“仙家鉛汞即仁義的種子”。在他那里,陰陽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和人體五經(jīng)的
肝肺心脾腎是一一對應的。他在《五德篇》中說:“仁屬木也,肝也;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智屬水也,腎也;信屬土也,脾也?!毙挠形宓拢碛形?
經(jīng),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無仁者必無養(yǎng)育之念,其肝已絕,而木為之槁枯;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無禮者必無光明之色,真心已
絕,而火為之衰熄;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所以說“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為心用,
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經(jīng),德失經(jīng)失,德成身成,身成經(jīng)成,而后可以參贊天地之五行”。
個人成就
張三豐
張三豐著述豐富,諸如《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被后代收積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豐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稱
他的《大道論》窮盡性命歸真之道,發(fā)微圣賢仙佛之理。不過,張三豐的杰作當稱《無根樹》丹詞。千百年來道家理論玄奧,文字晦澀,不能為社會所廣泛接受,從
而阻礙了道教的深入傳播。張三豐采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這篇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豐的全部修真
理論和方法。只要細細領悟他的《無根樹》,就會打開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門,正如他在《自題無根樹詞》中所說的那樣“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
修煉主張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來飄去不自由。
無岸無邊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丹詞開宗指出人生貪戀榮華富貴,猶如在苦海里漂泊,時常處在危險之中,規(guī)勸世人要超脫名利,及時修煉,“莫待風波壞了舟”。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
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大老原來有藥醫(y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這詩針對年老體衰者提出,如果老年不自暴自
棄,煉好精氣神三寶,以性接命,仍然可以返老還童。
無根樹,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煙花寨,酒肉林,不斷葷腥不犯淫。
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打開門,說與君,無花無酒道不成。
后代對這首詞的理解很不一致。一些人抓住末句“無花無酒道不成”,說張三豐為酒色神仙;而張三豐的崇拜者則把“花酒”解釋為人身元氣,并非實指煙花酒肉。其中“不斷葷腥不犯淫”和“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倒似主張戒淫不戒酒。
無根樹,花正孤,借問陰陽得類無?雄雞卵,難搶雛,背了陰陽造化爐。
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為曠夫。嘆迷途,太模糊,靜坐孤修氣轉枯。
張三豐以雌雄、夫妻的淺顯道理說明陰陽相搶的深奧理論,從而指出不能孤修性或命,而必須性(心理)命(生理)雙修。
無根樹,花正圓,結果收成滋味全。如朱橘,似彈丸,護守提防莫放閑。
學些草木收頭法,復命歸根還本原。選靈地,結道庵,會合先天了大還。
描繪還丹的景象,點明只要毫不懈怠地修煉,即可把精氣神融合在一起,結成貌似朱橘、彈丸的純陽之物,就能返璞歸真了。無根樹,花正雙,龍虎登壇戰(zhàn)一
場。鉛投汞,配陰陽,法象玄珠無價償。此是家園真種子,返老還童壽命長。上天堂,極樂方,免得輪回見閻王。此言陰陽相配、三寶合煉之法。如果性情持聚,精
神凝結,陰陽相配,一氣混合,就完全可以達到返老還童、延年益壽的修煉目的。
無根樹,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時。摯云手,步云梯,采取先天第一枝。
飲酒戴花神氣爽,笑煞仙翁醉似泥。托心知,謹護持,惟恐爐中火候飛。
這一首則主張采取口訣在乎性定情忘,回光返照,進而真氣自生,漸入佳境,就好像戴仙花、飲仙酒,其樂無窮。但是,得藥入爐又需要便宜溫養(yǎng),神明默運,謹守護持,一意不散,否則就會火候差失,爐毀丹飛。
張三豐
張三豐在內丹修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諸如戒欲、采藥、煉藥等各有一首詞加以闡述。就其內容而言,可以說沒有超乎前人的獨到之處。但是,他卻突破了長期以來道學文
字艱深玄奧的規(guī)束,把魏伯陽《參同契》、陳轉《無極圖》、張伯端《悟真篇》的煉形、保精、調神、運氣、歸真還原等修真理論以通俗易懂的歌詞形式表現(xiàn)出來,
這便是張三豐在促進道教思想傳播方面的貢獻。后世道眾因此對他的《無根樹》推崇備至,說它“吐老莊之秘密,續(xù)鐘呂之心傳”,不少道教宗師不厭無根樹其煩地
對《無根樹》進行注釋闡發(fā),其中以清代龍門派傳人劉一明和內丹西派始祖李西月的注釋最為詳實和精到。對張三豐本人道教也極為崇拜。明清時出現(xiàn)的道教派別幾
乎都同張三豐有聯(lián)系,寶雞三豐派、武當三豐派、王屋山三豐派、三豐自然派、三豐蓬萊派、三豐日新派等相繼出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清末時奉張三豐為祖師的道派就達
17個之多。其中不乏影響較大的派別,如道光年間李西月自稱遇張三豐親授秘訣,講道納徒,活躍于四川樂山一帶,創(chuàng)立了當時最大的道派之一。
武當絕技
武當絕技、少林功夫,集中華武術之大成,是民族歷史遺產(chǎn)寶庫中兩顆燦爛的明珠。人們根據(jù)武當與少 林武術的不同特點,分中國武術為南派北派、內家外家,素有“北尊少林,南崇武當”之說。少林拳奉達摩為始祖,武當拳則以張三豐為開山。
張三豐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內家拳的呢?這是明清以來武術界、學術界普遍感興趣的問題。
流行四種說法
一是真武神授
張三豐修道處
《王征南墓志銘》和《寧波府志》載,張三豐北赴汴京途中的一個夜晚,夢見真武神君降臨,向他傳授拳法。次日黎明,張三豐被一群攔路搶劫的強盜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打敗了這群強盜。從此,張三豐以拳技聞名于世。
二是鳥蛇斗的啟示
在武當山至今流傳著張三豐觀“鳥蛇斗”的故事,說張三豐在“邋遢崖”看見一只鳥與一條蛇打架,每當鳥上下飛擊長蛇時,蛇就蜿蜒輕身,搖著閃避,不曾被
擊中。相持時久,鳥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地飛走了。長蛇也自由自在地鉆進了草叢。張三豐由鳥蛇斗得到啟發(fā):以柔可以克剛,以靜可以制動。于是,模仿長蛇的
動作創(chuàng)造出了內家拳。
三是脫胎少林拳
張三豐修道處
拳師王征南的弟子黃百家在他所著的《內家拳法》中,說張三豐早先精熟少林拳法,后來對少林拳進行加工改造,遂自成一派,名內家拳。金一明所著《武當拳術秘
訣》說得更為具體。他說,少林拳以五拳為精髓,以十八式為骨骼。張三豐始習少林拳,既得其精微奧旨,復從而翻之,變十八式為十八字,納五拳法入段錦。內家
拳就這樣誕生了。
四源自道家修煉
張三豐祖師是道教內丹修煉的集大成者,在修煉過程中,人靜坐久了,就需要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這就是動功和靜功。而內家拳正是發(fā)源于與內家修煉息息相關的導引、吐納之術。
筆者以為四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神授拳法說固然是操道家借神道以施教的故伎,但從夢中得到啟迪,如同世界著名創(chuàng)造家、發(fā)明家從夢中得到靈感一樣,還是
符合情理的。把長蛇的蜿蜒輕柔與內家拳的以柔克剛牽合在一起,雖然顯得生硬,但模仿動物的動作創(chuàng)造拳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華佗創(chuàng)造的“五禽戲”不就是先例
嗎!武術中的猴拳、鷹爪功之類不正是模仿動作而來的嗎!脫胎少林之說將少林的五拳十八式同武當?shù)氖五\十八字對應雖然有些附會,但人所共知,拳家只有在精
通多門功夫的基礎之上才能有所創(chuàng)建。
編輯本段云游
張三豐修道處
張三豐云游數(shù)十年,足跡遍布江湖,據(jù)《道教派別宗譜》,他在嵩山崇福宮住過,學些少林拳腳功夫是可能的。當他精熟少林拳法后發(fā)現(xiàn)這些功夫奔騰跳躍,容易為
人所乘,就對它加以改造,使其變?yōu)橐造o制動的新拳法,這也是合乎情理的。張三豐創(chuàng)造內家拳或多或少地與夢中的靈感、動物的啟示和少林拳的先導相關,同道家
理論和道教修煉更是緊密相連。內家拳的定名、路數(shù)、打法和特征處處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張三豐精貫道教經(jīng)書,史稱他“論三教書,則吐辭滾滾,皆本道德忠
孝”。他創(chuàng)立的內家拳技,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數(shù)都是從道教經(jīng)書中演繹引申而來的。內家拳博大精深,
派別林立,但都奉張三豐為祖師,拳技也有著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wěn),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講求意、氣、力的協(xié)調統(tǒng)一;體
現(xiàn)在具體的應敵對抗中則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這些特征無不與道家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寶”修煉相吻合。
實際上,學術界和武術界都已看到內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修仙方法,諸如導引、吐納、氣功等融合提煉而成的。
內家拳
是道家哲學在養(yǎng)生之道和技擊之法方面的一種實踐體現(xiàn)。有人還具體地指出,內家拳的“十段錦”是張三豐加工改造宋元道士的修煉方法“八段錦”而來的。由
于內家拳在明代采取身教口授,我們已無法確知張三豐所創(chuàng)拳法究竟是什么樣兒了,也就只好根據(jù)清代以來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練法和打法。練法分練步和練手。
練步以馬步為主,凡18種步法;練手本為36字,歷代拳家又精簡為殘、推、援、奪、牽、捺、逼、吸、貼、躥、圈、插、拋、托、擦、撒、吞、吐18字,每字
有四句口訣解釋其寓意,如“奪”字訣云“奪字猛如虎,迎風招架中。回身勢莫奪,分推氣更雄”。張家拳的打法本有一首長長的歌訣,然非習武者難于領會其意,
正如內家拳師所自詡的那樣“鐵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張家妙術工”。我們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則。打法著眼于勁、打二字。勁有蓄勁、乘勁之別,打有等打、趕打之
分。未打之先,蓄勁為主;已打之后,乘勁為佳。開手之始,等打為優(yōu);發(fā)手之后,趕打為上。內家拳的精妙之處集中體現(xiàn)在“六路拳”和“十段錦”中。行家們
說,六路拳和十段錦多相同處,主在練骨,但作用有所不同,六路使骨骼緊縮,十段則使之開放。六路因攻防中前、后、左、右、上、下6個方位,且每個方位都有
一趟拳路而得名,武術著作稱這種拳法極為神妙,“一縮形周身無縫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猶如鋪天蓋地,使小式則為仙人變形”。足見其招法之怪
異,攻守之神威。張三豐所創(chuàng)內家拳技“內以養(yǎng)生,外以卻惡”。實踐證明,習練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強體質,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煉意志的功效,同時也能起
到防身抗暴,抵御外敵,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張三豐創(chuàng)造內家拳有益于人類,是遺澤后世的一份珍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他將永遠受到后人的仰慕。
人物關系
師父:火龍真人
弟子:王道宗,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即殷梨亭],莫聲谷
上李玄宗(道號"鐵蟾子")、王道宗(道號"金蟾子")、張清修、李靜修、邱元靖等人。由王道宗傳陳洲同,以下與內家拳源流交叉(見《王征南墓志名》),至王征南斷代,后為王宗岳、甘鳳池、張鳳儀、喬三秀等人。
征南以上,太極拳與內家拳是一體的,而征南以后則從內家拳里分離出來,逐漸演變?yōu)橐粋€獨立的拳種。傳至清朝康熙、乾隆間,是太極拳的中興時期,出現(xiàn)了一大
批太極拳家。王宗岳一支,由弟子蔣發(fā)廣為傳播,在河南溫州一帶興起,清代稱之為"河南派"或"溫州蔣派";甘鳳池、張鳳儀等人將太極拳傳播于江南部分地
區(qū),清代稱為"江南派",也稱"武當?shù)諅鹘痼概商珮O功",釣蟾功是該派的絕技。清朝光緒年間,一百零八歲的甘淡然,字霈霖,為甘鳳池之曾孫,將"金蟾派"
完整地傳給了李瑞東先生,并且沿襲到今天。
說太極拳不是打架的,也是沒真正練過武術的。張三豐的武術確有流傳,而且聲名素著。其弟子張松溪創(chuàng)松溪內家拳一系。松溪內家拳明朝盛行于浙江寧波四明
山一帶,時有技擊家張松溪為最著,故亦有以名立派,稱之為松溪內家拳者。又有南太極之稱。秘傳于寧波鄞縣、溫州一帶,有《寧波府志?張松溪傳》為證。該系
弟子聞名于世者有王征南,乃明末著名武術家、劍術家,武當真武松溪派傳人,與黃宗羲為明朝近代文武代表,有文有黃宗羲,武有王征南之說!王征南弟子黃百家
即黃宗羲之子,著有《內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傳》等著作。
傳說故事
豐歸隱武當,人稱隱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幾年道,學得了一丁半點秘術,便借此去巴結權貴,換取榮華富貴。偏偏明朝中期的幾個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幾乎天天在宮中做醮事,給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書有專門格式,稱為“青詞”。嚴嵩等人青詞寫得好,深得皇上寵愛,高居相位,人稱
“青詞宰相”。至于得寵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為三公。因此,社會上一班阿諛奉承之徒,紛紛混進道士、方士隊伍,想走終南捷徑,撈取榮華富貴。張三豐對此十
分憤慨,常常施術戲弄懲罰這群道門敗類。后人搜集這類故事共有七個,稱做“七戲方士”。這里只講其中的兩個。
張三豐
郭成顯,原是個無賴。學過一種稱為五雷法的道術,能役使五方雷霆,斬妖捉怪,呼風喚雨,據(jù)說開始時頗有靈驗,因此想入京師借術圖個進身之階。張三豐在
途中候著他來,自稱“賽天師”一見面就對郭說:“你身上藏著五雷正法的秘訣吧?”郭一聽,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隱瞞,連聲稱“是”。賽天師說:
“我還有‘六雷法’要賜給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夠召來天仙,化為美女,跨上鸞鳳,游戲人間。近來李孜省權傾中外,你挾著這法術去投靠他,那顯赫高官馬上可
以獲得?!惫宦牬笙玻泵殿^請他傳法,事訖又叩頭辭謝。郭到了京師,先向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術,引為同道。郭趁機得意地笑著自夸:“還不止這
些哩,我還有六雷法,傳授此法
的人說,用它能召來天上美貌的仙女。”李一聽便催著郭成顯快快演法。郭卻趁機搭起架子來,先讓搭起法壇,周圍布置,務求全套精致行頭,掛紅燈,圍翠幔。一
切布置就緒,方擇日登壇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屬,紛紛或遠或近地趕來觀看。且說郭成顯在壇上作起法來,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騎赤色虬龍降在壇上。其中兩位尤
其美貌,清囀歌喉,唱起曲來。音節(jié)清脆,歌聲如怨如慕,似諷似嘲,孜省手下的門客術士都聽得呆了。忽然雷雨當空,風刮黃沙,滿壇燈火一時吹滅,似乎狐精鼠
怪趁機都跑了出來。一陣工夫,這一切又都消失,天際只有纖淡的云片,彎彎的月亮掛在檐頭。隱約聽到有呻吟聲從法壇深處傳來,點起燈燭一照,卻見有四五個李
家的侍妾,赤身裸體各跨著個傻大漢——都是李孜省搜羅來的術士——僵在那兒,家奴過去強扶他們進去。再看郭成顯,還站在法壇上,滿口糊涂話,正得意揚揚在
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劍上去將郭斬為兩段,拋尸在后花園池塘中,并嚴令家人不得外傳。但這般丑事,哪有瞞得住的,第二天就傳遍大街小巷了。
道士鄧常恩,僥幸做到太常卿這一高官,他為人極為陰險狠毒,曾經(jīng)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陰魂不散,化為厲鬼,常在鄧府作怪。鄧在做道士時,就聽說太行山西有位
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們去求他,真是萬試萬靈。于是派徒弟陳歪兒去求馬仙翁的箭術。陳歪兒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見個道人,神態(tài)軒昂,手執(zhí)長弓,腰插
七箭(長弓寓“張”,七箭,寓“三豐”二字筆畫七劃),自稱能射鬼,百發(fā)百中。陳對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著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廟中過夜。這兒林深
月黑,篁竹古木中傳來啾啾鬼叫,陳歪兒十分驚怕,道人卻說:“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聽到那鬼哀號著逃去,陳這下大為
欽服。次日早晨,叩頭懇請道人傳他法術。道人倒也慷慨,立即傳給他神箭之術。陳歪兒回來見師父,謊說:“馬仙翁外出,尋找不到。幸而托師父的福,在路上遇
見神仙傳了箭術?!背6髀牶蟠笙病_@天夜間月色朦朦,府中花園鬼聲又起,急忙讓陳顯一顯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則轉過回廊,在對面樓上監(jiān)視。陳戒備不懈,忽然
見一鬼飛入對面樓上,陳便挽起強弓,一箭射去。箭聲響處,只聽大叫一聲,有什么東西應弦而倒。忙點起燭火照看,卻是鄧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傷了左
臂?;仡^再找陳歪兒,早已逃之夭夭了。
道學宗師張三豐與嶗山道教
豐龜背鶴形,儀表神異。而他云游的去處也多是具有悠久仙道傳統(tǒng)的名山大川。據(jù)其所著《云水集》中《東游》一詩所述:“此身長放水云間,齊魯遨游興自
閑。欲訪方壺圓僑客,神仙萬古住三山?!痹跂|游齊魯仙境的過程中,素為海上仙山的嶗山自然成為張三豐尋訪的一個重要目標。
77年,張三豐第一次來到嶗山。他在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了十多年,之后便開始西行和南游繼續(xù)尋師。他浪跡天涯,歷盡艱辛,為的就是能遇到真正的道門
明師給他以指點。尤其在宋元以來道教內丹學興盛的趨勢下,得承內丹養(yǎng)生的秘訣大道更是當時張三豐所尤為冀望的。終于工夫不負有心人,1314年張三豐六十
七歲時在全真道祖庭所在地——陜西終南山,得拜“希夷高弟子”火龍真人為師,蒙其授修真要道。終南學道四載后,三豐復奉師命出山隱世修行。在這期間,他精
研勤修內丹養(yǎng)生之學及武學技擊之法,并能將此兩門絕學融會貫通,自成體系,從而使其道家內外雙修功夫達到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特別是他在武當山面壁九年,
開創(chuàng)了丹武合一的嶄新的道教派別,為中國道教史和武學史寫下了光耀千古的篇章。
透著一身的仙風道骨,已經(jīng)成為一代宗師的張三豐于1334年第二次來到嶗山。他先后在太清宮前的驅虎庵、玄武峰下的明霞洞等處修行多年。在這段時間
中,他的道學修為更加超俗,甚至可以達到“散則為氣,聚則成形”的境界。而這時的張三豐也開始留心著述,今天我們看到的《張三豐先生全集》中不少論著都是
在嶗山的庵、洞中完成的。以《玄機直講》、《道言淺近說》、《玄要篇》、《無根樹詞》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道學著作對后來的道教文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永樂二年(1404年),張三豐第三次回到嶗山。初時住在山民蘇現(xiàn)家中,后入深山埋名隱居。這一時期張三豐通過移栽花木對嶗山道教宮觀的園林建筑作出
了巨大貢獻。尤其是他移植了“耐冬”山茶。據(jù)明代崇禎年間御史黃宗昌編撰的《嶗山志》記載:“永樂年間張三豐者,嘗自青州云門來于嶗山下居之。邑中初無奈
冬花,三豐自海島攜出一本,植于庭前,雖隆冬嚴雪,葉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艷可愛,齡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边@株植于太清宮三官殿的耐冬山茶,至今猶
存。它高近7米,合圍近1.8米,專家估算樹齡約600余年,與史志記載張三豐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所植,在時間上完全吻合?,F(xiàn)在國內植
物學界的學者對這株山茶樹有很高的評價,認為即使在四季如春的山茶之鄉(xiāng)云南,像這樣的樹齡和長勢也是非常罕見的,更不要說在冬季冰封千里的北方了??梢韵?
見,內丹養(yǎng)生功深的張三豐真人當年植下這傲寒長生的“耐冬”山茶,很大程度上正是象征了道教哲學及修煉中所主張的“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以及“道在養(yǎng)
生”、“仙道貴生”的深刻思想。而此山茶怒放之時,又似落了一層厚厚的紅色的雪,其美景又給文人墨客以靈感。清代大文學家蒲松齡在嶗山居住時即受此山茶花
樹之啟發(fā),寫下了《聊齋志異》中的名篇《香玉》。文章中身著紅衣,令人見而忘俗的花神“絳雪”,其實就是蒲老先生對張三豐手植的這株山茶花樹所進行的藝術
塑造。而隨著《聊齋志異》成為世界文學名著,嶗山山茶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今天,嶗山及青島各處都有“耐冬”山茶,實在是張三豐真人的一大功勞。而自張三
豐以后,嶗山各道教宮觀也開始大興栽植名貴花卉之風:太清宮除山茶外陸續(xù)從南方引栽了桂花、梅花、燈臺花、銀薇、小葉黃楊等;上清宮則引植牡丹、玉蘭、紫
薇、芍藥等;其他玉清宮、華樓宮、明霞洞等亦均各有名花引植入院。所以,張三豐當年在嶗山移栽樹木花卉,為中國道教宮觀園林增添了意韻深遠的哲學底蘊和美
學內涵,對明朝以后的道教建筑文化產(chǎn)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當時全國各地較著名的道教宮觀,都非常重視具有象征意義的花卉樹木的栽培,而且不同派系的道觀長
期栽種象征本派特色的花卉。例如全真道華山派的道觀中多栽植紫薇以象征門派,這是為了紀念五代時華山道教中杰出的養(yǎng)生和數(shù)術大師——陳摶老祖。據(jù)傳他著有
奇書《紫薇斗數(shù)》,乃是與奇門、六壬相比肩的數(shù)術絕學。這種以花卉象征道派傳統(tǒng)的方式,其實也正符合了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思想。
當然,作為以養(yǎng)生武學揚名天下的道教宗師,張三豐三住嶗山更大的貢獻還在于他將所創(chuàng)的道法在嶗山發(fā)揚光大。前面已經(jīng)提到,張三豐出家入道的因緣乃是由
于幼年的眼疾。其雙眼得云庵道長的妙手治療痊愈,而張三豐自此亦深得道教醫(yī)學真?zhèn)鳎ㄡt(yī)理。在他第三次返嶗山后,便將道教醫(yī)學和內丹養(yǎng)生結合起來研究,
再加上他馳名天下的道家武學功夫,一并傳授給嶗山道士。這樣,直接和間接地培養(yǎng)出了一批發(fā)展嶗山道教、光大全真門派的中堅力量。
文學作品中的張三豐
金庸筆下的張三豐
張三豐是絕對的金庸小說中的第一高手!金庸也在書中描述張三豐可以與達摩并駕齊驅。
"但一生能享百歲遐齡。也算難得,同時閉關參究的一門“太極功”也已深明精奧,從此武當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異彩,當不輸于天竺達摩東傳的少林派武功。"
張三豐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中武當派開山始祖,是該書出場最早的人物之一,從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到最后一章“不識張郎是張郎”,都有出
場,可以說張三豐是貫穿整書的唯一一個人物。其人氣度恢廓、善惡分明,年輕時也是熱血愛國青年,一心想驅除蒙古韃子,直到襄陽淪陷,郭靖夫婦殉難,不曾向
蒙古皇帝稱臣。年長后的張三豐德高望重,不論名門正派,還是旁門左道,都尊他為武林的泰山北斗。小說作者金庸先生評價他為“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
小說第二章“武當山頂松柏長”這樣描寫張三豐創(chuàng)派的經(jīng)過: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少林寺僧眾圓寂,盡皆火化,當下兩人撿些枯柴,將覺遠
的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后會有期?!睆埦龑毚箿I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
去?”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
追捕于你,這樣罷?!睆耐笊贤氏乱恢唤鸾z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
也不能來難為你。”
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
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闭f著轉身而去。張君寶但覺天地茫
茫,竟無安身之處,在師父的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這才舉步。走出十余丈,忽又回身,挑起師父所留的那對大鐵桶,搖搖晃晃的緩步而行?;纳揭皫X之間,一個瘦
骨棱棱的少年黯然西去,凄凄惶惶,說不盡的孤單寂寞。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內,離襄陽已不很遠。少林寺僧卻始終沒追上他。原來無色禪師暗中眷顧,故意將僧
眾引向東方,以致反其道而行,和他越離越遠。
這日午后,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見郁郁蒼蒼,林木茂密,山勢甚是雄偉。一問過路的鄉(xiāng)人,得知此山名叫武當山。他在山腳下倚石休息,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xiāng)
民從身旁山道上經(jīng)過,兩人并肩而行,神態(tài)甚是親密,顯是一對少年夫妻。那婦人嘮嘮叨叨,不住的責備丈夫。那男子卻低下了頭,只不作聲。但聽那婦人說道:
“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咱們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干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卜,粗茶淡飯,何等
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于世間了?!蹦悄凶印班?、嗯”數(shù)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那男子給
妻子這一頓數(shù)說,不敢回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里:“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
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他望著這對鄉(xiāng)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來覆去,盡是想著那農(nóng)婦這幾句當頭棒
喝般的言語。只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甚么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三豐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xiāng)下夫婦尚能發(fā)憤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巖穴,渴飲山泉,饑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jīng)。數(shù)年之后,便即悟到:“達
摩祖師是天竺人,就算會寫我中華文字,也必文理粗疏。這部九陽真經(jīng)文字佳妙,外國人決計寫不出,定是后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侶,假托達摩
祖師之名,寫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經(jīng)夾縫之中?!边@番道理,卻非拘泥不化,盡信經(jīng)書中文字的覺遠所能領悟。只不過并無任何佐證,張君寶其時年歲尚輕,也不敢斷
定自己的推測必對。他得覺遠傳授甚久,于這部九陽真經(jīng)已記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間竟然內力大進,其后多讀道藏,于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
某一日在山間閑游,仰望浮云,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jīng)中所載的內功相發(fā)明,創(chuàng)出了輝映后世、照耀千古的
武當一派武功。后來北游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豐。
《倚天》中張三豐所創(chuàng)所有武功
出自九陽神功的武功
1.武當劍法:(“萬岳朝宗”、“百鳥朝凰”、“順水推舟”、“手揮五弦”……七十二招“繞指柔劍”)
介紹 “萬岳朝宗”:武當子弟和長輩動手過招時的起手式
“百鳥朝凰”:劍尖霎時間便如化為數(shù)十個劍尖,罩住敵人中盤,這一招雖然厲害,但仍是彬彬有禮的劍法
“順水推舟”:正是武當劍法的絕招
于文仲版張三豐(4張)
“手揮五弦”:劍刃上勁力強 但是不夠輕靈活潑
柔云劍法:此劍術一經(jīng)發(fā)動就連綿不斷,在一招之后,不論對方如何招架退避,第二招順勢跟著就來,如柔絲不斷,春云綿綿。
七十二招“繞指柔劍”:使用時以渾厚內力逼彎劍刃,長劍竟似變成了一條軟帶,輕柔曲折,飄忽不定,劍招閃爍無常,敵人難以招架。 2.武當?shù)斗ǎ海ā靶摰斗ā薄?)
介紹 “玄虛刀法”:俞岱巖用此刀法打敗過一個強盜
3.三十二勢武當長拳:屬武當派入門功夫。共分二路,可以單路練習,也可以二路一氣呵成。架勢較大,動作多橫擊直劈,對健身壯體效果較好。攔截架格,騰挪閃讓均要求出手有力,發(fā)腳迅速,手足齊到,動作分明。
4.武當掌法:(“綿掌”……“震天鐵掌”、“震山掌”)
介紹 “綿掌”:可卸去他的掌力
“震天鐵掌”:宋青書打死莫聲谷所用的掌力
“震山掌”:俞岱巖用此掌對過殷野王
5.純陽無極功:道家功法之精華,由張三豐所傳授,此功法是武當派最高內功心法,也是護體防身必須修煉的功法。此功內外雙修,動靜結合,內練五臟六
腑,外練筋骨皮, 通過長期吸運、閉、噴氣,并配合身體外部、軀干、四肢的一系列特定動作的鍛煉和排打,達到卻邪扶正,治傷除病,外可抗擊承打之功效。
張三豐并未婚娶,雖到百歲,仍是童男之體,八十余載的修為,那“純陽無極功”自是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此循環(huán)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氣似香
煙繚繞,悠游自在,那就是所謂“氤氳紫氣”。這氤氳紫氣練到火候相當,便能化除丹田中的寒毒。各派內功的道理無多分別,練法卻截然不同。張三豐所授的心
法,以威力而論,可算得上天下第一。
6.武當九陽功:九陽神功的一部分 以威力而論 是當世第一
武當絕學
1.太極功(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功內功)
介紹
太極拳:武當派鎮(zhèn)派之寶,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拳法,講究太極圓轉,永無止境,用意而不用力。使對手千百斤的力氣猶似打入了汪洋大海,無影無蹤,無聲無息。
太極劍:武當派鎮(zhèn)派之寶,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劍法,講究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以不變應萬變。太極劍法的精奧是以己之鈍,擋敵之無鋒。如撒出了一張大網(wǎng),逐步向中央收緊。
2.真武七截陣:張三豐從真武神像座前的蛇山、龜山,心想這一龜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靈的兩件物性,竟從中創(chuàng)制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武功出來。然而,從大氣
磅礴的龜、蛇二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于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妝備,威力大暗。若
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四人相當于八位高手,五人相當于十六位,六人相當于三十二位,七人相當于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
梯云縱: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倚天屠龍功:其中包含的陰陽剛柔、精神氣勢,
即反復書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二十四個大字,演化出一套極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數(shù)招變化。
其余絕技
九轉丹成(脫身)鶴嘴勁點龍躍竅(救人)鳳點頭(躲避)
神門十三劍:共有一十三記招數(shù),每記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處,全是敵人手腕的神門穴。神門穴在手掌后瑞骨之端,敵人中劍后,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
虎爪手:武當派中的一門極厲害的擒拿手法
花開并蒂(指、掌并用)
附:
弟子所創(chuàng)絕技
虎爪絕戶手:俞蓮舟改進自虎爪手 但擒拿對方腰眼之后,或許會令他永遠不能生育
天地同壽(劍法 殷梨亭所創(chuàng)):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劍法
物品
真武劍(寶劍)
解毒:天心解毒丹(藥)
內傷:白虎奪命丹(藥) 天王護心丹(藥)
外傷:三黃寶臘丸(藥)
《倚天》中對張三豐武功的描寫
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jīng)中所載的內功相發(fā)明,創(chuàng)出了輝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后
來北游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
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豐。
俞岱巖雖然殘廢,但他們說起來還是“武當七俠”,而七兄弟之后,還有一位武學修為震爍古今、冠絕當時的師父張三豐在。只是兩人均想師父已百歲高齡,雖然眼前遇到了重大難關,但眾兄弟仍當自行料理,固然不能讓師父出手,也不能讓他老人家操心。
張三豐于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
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
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瑩之意,顯得內功已到絕頂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
有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寥寥數(shù)人,才有這等修為,至于當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實
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張三豐并未婚娶,雖到百歲,仍是童男之體,八十余載的修為,那“純陽無極功”自是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周聰版張三豐(8張)
這氤氳紫氣練到相當火候,便能化除丹田中的寒毒。各派內功的道理無多分別,練法卻截然不同。張三豐所授的心法,【以威力而論,可算得上當世第一】。
宋青書道:“家父傳授晚輩劍法之時,說道當世劍術通神,自以本門師祖為第一,其次便是峨嵋派掌門滅絕前輩。家父說道,武當和峨嵋劍法各有長短,例如本門這一招‘手揮五弦’,招式和貴派的‘輕羅小扇’大同小異。
滅絕師太坐在遠處,將他的話都聽在耳里,聽他說宋遠橋推許自己為天下劍法第二,心中極是樂意。張三豐是當世武學中的泰山北斗,人人都是佩服的,她從未想過能蓋過這位古今罕見的大宗師。
殷天正暗暗運氣,但覺左臂上劍傷及骨,一陣陣作痛,素知宋遠橋追隨張三豐最久,已深得這位【不世出的武學大師】真?zhèn)?,自己神完氣足之時和他相斗,也是未知鹿死誰手,何況此刻?
宋遠橋微微一笑,收掌后躍,說道:“老前輩拳法精妙,佩服佩服!”殷天正也即收拳,說道:“【武當拳法,果然冠絕古今】。”兩人說過不比內力,斗到此處,無法再行繼續(xù),便以和局收場。
張三豐緩步而出,空相臉露訝色,他聽張三豐竟知來訪的是少林僧人,大感詫異,但隨即料想必是那知客道人己遣人先行稟報。俞岱巖卻知師父武功越來越是精深,【從空相的腳步聲中,已可測知他的武學門派、修為深淺】。
張三豐武功之深,雖已到了從心所欲、無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這位身負血仇、遠來報訊的少林高僧,竟會對自己忽施襲擊?
他武功本就極高,一經(jīng)領會,越看越是入神,但見張三豐雙手圓轉,每一招都含著太極式的陰陽變化,精微奧妙,實是開辟了武學中從所未有的新天地。
張三豐雙手食指和拇指虛拿,成“鶴嘴勁”勢,以食指指尖點在俞岱巖耳尖上三分處的“龍躍竅”,運起內功,微微擺動。以他此時功力,這“鶴嘴勁點龍躍竅”使將出來,【便是新斷氣之人也能還魂片刻】,但他手指直擺到二十下,俞岱巖仍是動也不動。
少林和武當兩派武功各有長短,武當派中出了一位【蓋世奇才張三豐】,可是少林寺千余年的浸潤傳授,究竟非同小可,只不過張翠山此時功夫在武當派中已是第一等高手,而圓字輩三僧雖然武功也算頗為了得,在少林寺中總不過是二流角色。
殷素素道:“尊師的武功到底是怎樣出神入化,你能說些給我聽聽么?”張翠山沉吟半晌,道:“武功只是小道,他老人家所學遠不止武功,唉,博大精深,不知從何說起?!?
謝遜斜目凝視,說道:“素聞尊師張三豐先生武功冠絕當世,可惜緣慳一面。你是他及門高弟,見識卻如此凡庸,想來張三豐也不過如此,這一面不見也罷?!?
張翠山聽他言語之中對恩師大有輕視之意,忍不住勃然發(fā)作,說道:“我恩師學究天人,豈是凡夫俗子所能窺測?謝前輩武功高強,非后學小子所及,但在我恩師看
來,也不過是一勇之夫罷了?!?
但他二人(玄冥二老)隨即想到,張無忌留居武當數(shù)月,一面替俞岱巖、殷梨亭治傷,一面便向張三豐請教武學中的精微深奧,終致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再加上武當絕學的太極拳劍,三者漸漸融成一體。二人心中暗贊張三豐學究天人,那才真是稱得上“深不可測”四字。
張無忌見三名老僧在片刻間連斃昆侖派四位高手,舉重若輕,游刃有余,武功之高,實是生平罕見,比之鹿杖客和鶴筆翁似乎猶有過之,縱不如太師父張三豐之深不可測,卻也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
俞蓮舟道:“不是,恩師是在精研武功。”殷素素微微一驚,道:“他老人家武功早已深不可測,還鉆研甚么?難道當世還能有人是他敵手?”
空聞、空智等只道他“要向眾位大師求教”這句話,乃是出言挑戰(zhàn),不由得均各變色,心想這老道百歲的修為,【武功深不可測】,舉世有誰是他的敵手,他孤
身前來,自是有恃無恐,想來在這兩年之中又練成了甚么厲害無比的武功。一時之間,三僧都不接口。最后空性卻道:“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著,我空性可不懼
你。少林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彼炖镫m說“不懼”,心中其實大懼,先便打好了千百人一擁而上的主意。
張三豐心想明日是自己的百歲大壽,徒兒們必有一番熱鬧。雖然俞岱巖殘廢,張翠山失蹤,未免美中不足,但一生能享百歲遐齡。也算難得,同時閉關參究的一
門“太極功”也已深明精奧,從此武當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異彩,當不輸于天竺達摩東傳的少林派武功。這天清晨,他便開關出來。
謝遜神情之間,甚是失望,說道:“少林、武當、峨嵋三派武功,均和九陽真經(jīng)有關,和無忌所學一般,雖重陰陽調和,還是偏于陽剛一路。倘若張三豐真人在
此,以他【陽剛陰柔無所不包的博大武學】而與無忌聯(lián)手,那么陰陽配合,當可擊敗波斯三使。但遠水救不了近火,韓夫人如落入波斯三使手中,那便如何是好?”
周芷若身法詭奇,然太極劍法乃張三豐晚年繼太極拳所創(chuàng),實是近世【登峰造極的劍術】,殷梨亭功勁一加運開,綿綿不絕,雖然傷不了對手,但只求只保,卻也是絕無破綻。
張無忌躊躇道:“倘若我太師父肯下山相助,和我二人聯(lián)手,破這‘金剛伏魔圈’定可辦到。但此舉大傷少林、武當兩派的和氣,太師父未必肯允。再則太師父一百多歲的年紀,【武學修為雖已爐火純青】,究竟年紀衰邁,若有失閃,如何是好?”
他知三豐祖師到晚年時【劍術如神】,輕易已不使劍,即使迫不得己與人動手,也只用尋常鐵劍、木劍,這柄“真武劍”是他中年時所用的兵刃,掃蕩群邪,威震江湖,是一口極鋒銳的利器。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文始真人—尹喜傳
下一篇: 正陽祖師—鐘離權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