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孟姜女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歷史上長期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一直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牡墓适?,但真的有孟姜女這個人嗎?
據(jù)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說的是秦始皇時期,范喜良和孟姜女剛結為夫婦。丈夫范喜良便被秦國強征去北方修長城,并在沉重的勞役中被折磨而死。但此時的孟姜女并不知自己的丈夫已死,由于思念自己的夫君,孟姜女歷經(jīng)千難萬險,跋山涉水來到長城腳下,滿心期許能夠與修長城的范喜良團聚。
可是,當孟姜女來到長城后,見到的只有冰冷的長城,而她的丈夫范喜良卻早已埋骨在長城下。她為此痛苦,哭聲震動天地,淚水飛濺,把長城也給沖塌了一道四十里長的缺口。
但故事終究是故事,歷史上其實并沒有孟姜女哭長城這件事,而這個令人嘆惋的故事形成卻有一段漫長的歷史。
據(jù)考證,《左傳》記載齊國有個叫杞梁的武將,在攻打呂國時戰(zhàn)死,“齊侯歸,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笔虑橛涊d很簡單,就是個軍人出征,戰(zhàn)死沙場,國王回國派人去安慰了一下。這中間與長城根本就聯(lián)系不上。而且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也比秦國修筑長城的時間早了好幾百年,但它就是孟姜女哭長城故事最初的胚胎。
到了漢代,這個故事開始持續(xù)發(fā)酵,《說苑》在這個故事后面續(xù)上了一段:“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阤而隅為之崩?!贝撕螅读信畟鳌?、《閨苑》等書也開始有了這個故事。
說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孟姜女哭長城故事的雛形了,而在這些故事里的范喜良也被考證可能就是杞梁的諧音。
可是,這些書中,既沒有提長城,也沒有孟姜女的名字,還不能算是情節(jié)完整的故事。后來在敦煌石窟中發(fā)現(xiàn)了一首唐代段曲,說孟姜女去長城為丈夫杞梁宋寒衣服。說明到了唐朝這個故事已經(jīng)演變成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
直到宋代,據(jù)《北轅錄》記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已經(jīng)十分完整,并且開始流傳廣泛,甚至于有的地方還為孟姜女修廟立像,自此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正式成型,孟姜女這個哭倒長城的烈女形象才真正樹立了起來。
孟姜女哭長城,本來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卻很形象的在民間百姓之間口口相傳,甚至還被編為話本、戲曲、歌曲等形式,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愛。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在封建統(tǒng)治時期,百姓大多受到統(tǒng)治者的封建壓迫統(tǒng)治,長期承受著沉重的賦稅徭役,這個故事真實地反映了百姓反抗壓迫的最淳樸的呼聲。
您好,其實對于孟姜女的故事史書中有記載,但是真是還需考察,據(jù)我所知:孟姜女并不姓孟,“孟”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而且,孟姜女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類人的通稱。據(jù)《毛傳》:“孟姜,齊之長女?!标悐J傳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孟姜”一般稱齊國國君之長女,亦通指世族婦女。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公室的貴族婦女,都可稱“孟姜”。此點除文獻證據(jù)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壺為證(此壺為春秋時期齊莊公姜光的大女兒姜蕾和丈夫田桓子無宇共鑄,以悼念田桓子無宇的父親田須無)。
經(jīng)過考察后,中央電視第十頻道的在2007.12《尋找孟姜女》說孟姜女是齊國的一位將軍的妻子,秦朝修建長城的時候她已經(jīng)死了十幾年了。
孟姜的丈夫杞梁,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信史《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里。周靈王二十二年(齊莊公四年,前550年)秋,齊莊公姜光伐衛(wèi)、晉,奪取朝歌。前549年,齊莊公從朝歌回師,沒有回齊都臨淄便突襲莒國。在襲莒的戰(zhàn)斗中,齊國將領杞梁、華周英勇戰(zhàn)死,為國捐軀。后來齊莒講和罷戰(zhàn),齊人載杞梁尸回臨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靈柩于郊外的道路。齊莊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認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國,齊莊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誠意,又倉促草率,對烈士不夠尊重,便回絕了齊莊公的郊外吊唁。后來,齊莊公親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齊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qū)齊都鎮(zhèn)郎家村東)。應該說,這段故事明文記載在《左傳》中,是真人實事。雖無后來“哭夫”、“城崩”、“投水”等情節(jié),主要是表現(xiàn)杞梁妻大義凜然的剛烈性格,但其反對戰(zhàn)爭、熱愛丈夫的主體框架已隱隱顯現(xiàn)。
“哭夫”情節(jié)的增加,是在《禮記》“檀弓”里曾子的話。曾子說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話說“華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變了國俗”;使《左傳》中的史實“杞梁妻拒齊莊公郊外吊唁”變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發(fā)生偏移。
“崩城”情節(jié)的增加,是在西漢劉向的《說苑》;在《列女傳》中,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jié)。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漢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xù)夸大,說整個杞城“感之而頹”。到西晉時,杞梁妻的故事已經(jīng)走出了史實的范圍,演變成“三分實七分虛”的文學作品了。
如果說從春秋到西晉,杞梁妻的故事還是在史實的基礎上添枝加葉的話,那么,到了唐代詩僧貫休的詩《杞梁妻》那里,就變得面目全非了。貫休在這首詩里,把春秋時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了長城內(nèi)外,把“城”嫁接到“長城”,再把“長城”直接定義為“秦長城”。經(jīng)過貫休的大幅度調(diào)整,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靠近。
到了明代,明政府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發(fā)泄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從開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傳說,其間有兩千余年。一個故事能長時間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并不斷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故事代表了整個人類的共同愿望,抒發(fā)了勞動人民最真實的心聲。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穩(wěn)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寧。
你看過"神話"沒有?那里面說長城倒了一部分,而官員們?yōu)榱俗约旱男悦?便把長城倒了說成是孟姜女哭倒的,讓秦始皇不治他們的罪
孟姜女哭長城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它講述的是秦始皇時期,下令修建長城,此時需要大量人力,于是孟姜女的丈夫就被強迫帶走修長城。而在修筑長城的過程中,孟姜女的丈夫實在抵抗不住日夜工作帶來的勞累,最后落得累死的下場。孟姜女來長城聽聞丈夫過世的消息,號啕大哭,結果長城居然被她哭倒了,這時,他丈夫的尸體就被找到了。而對丈夫情真意切的她受不了打擊,最后跳海殉情。
關于這個故事究竟是不是真實的,有人認為可信度不是很高。因為孟姜女哭倒的那片長城,在秦始皇之時,并沒有修建完成,既然不存在,又何來哭倒之說?不過,雖然故事的真實性不高,但也有人發(fā)現(xiàn)歷史上存在孟姜女的原型,這個故事可能來源于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杞梁的男子的妻子。當時,杞梁上戰(zhàn)場打戰(zhàn),但是戰(zhàn)爭總是存在傷亡的,杞梁就成了不幸者之一,后來杞梁的尸體在運回的過程中,碰上了前來找他的妻子,妻子知道丈夫離開人間的消息,心痛欲絕。把丈夫的尸體帶回老家,厚葬之后,她還是十分難過,便天天哭泣。而巧的是,當時有面墻在這個時候居然倒了。這個事情就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版本越傳越離譜就變成了孟姜女的故事。
雖說孟姜女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是還是表現(xiàn)了古代人民對戰(zhàn)爭,對苦役的不滿,還是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的。
沒有 孟姜女只是勞苦大眾的一個縮影化身 只是為了揭露秦始皇的暴政而已
孟姜女原是無名氏,最早根本沒有“哭”?! ?/strong>
“最早記載的孟姜女是沒有名字的。她是齊國武將記梁的老婆,稱為記梁妻?!敝袊鐣茖W院文學研究所施愛東向記者講述?! ?/strong>
在《左傳》中,最早記載了有關記梁妻的故事?!坝浟撼鰬?zhàn)莒國,死了。尸體被運回齊國,齊莊公要求在城門外就進行吊唁。但是,記梁妻堅決不同意。她說,‘記梁是怎么死的?如果他有錯誤,就干脆不要把他的尸體運回。如果沒有錯誤,記梁就是為國捐軀,那么應該能夠到宗廟里面進行祭奠。’于是,齊莊公就按照規(guī)矩很正式地進行了儀式?!薄?/strong>
故事到此結束了,沒有關于“長城”、也沒有關于“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7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漢帝國的盛世究竟在哪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