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黃馬褂在清朝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透過很多影視劇中對黃馬褂的普及,讓我們對黃馬褂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在包龍星最后要對常威上刑的關鍵時刻,李蓮英從慈禧太后那里給常威帶來了黃馬褂。據(jù)說這份黃馬褂有很多特殊的功效,類似免死金牌的特效。
劇情發(fā)展到了這里,包龍星的母親祭出了前朝的尚方寶劍,頗有一種“上斬昏君,下斬佞臣”的氣勢,最后搞出了烏龍,原來是崇禎年間發(fā)的尚方寶劍。
最后包龍星用詐口供的方式才收集到常威的證據(jù),將常威繩之以法。
那么,黃馬褂在清朝的時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
在封建王朝時期,黃色是皇權的顏色,尋常百姓是不能亂穿的,如果衣服上再有點圖案,搞不好就弄死你了。
因此,能夠穿上黃馬褂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在清朝前期能夠穿上黃馬褂的一般是皇帝身邊當差的侍衛(wèi)內(nèi)大臣、護軍統(tǒng)領、御前侍衛(wèi),他們都代表著清朝皇家的威嚴。
黃馬褂是明黃色的褂子,也是最接近龍袍的顏色,只有皇帝皇后的袍子才能夠是明黃色,而嬪妃以及皇親國戚只能用深黃色, 百姓頂多能使用紅黃色。
當然,黃馬褂也就是皇帝身邊工作人員的工作服,只有在盛大典禮隨皇帝出行的時候才能夠穿,目的就是為了彰顯皇家的威嚴,在離崗的時候并不能隨便穿。
這種褂子除了顏色跟龍袍像之外,沒有任何的圖案,其實說白了,黃馬褂除了顏色扎眼一點外,做工并不精美,沒有任何黃色之外的其他價值。
當然清朝統(tǒng)治者在前期將這種黃色的褂子當做是一種恩典,也是一種別有用意的,那就是彰顯統(tǒng)治者對賞賜臣子的認可。
在清朝中前期皇親國戚之外的能夠有“賞穿黃馬褂”殊榮的只有寥寥數(shù)人,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清朝賞穿黃馬褂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則是行圍褂子,就是皇帝在校場圍獵時賞賜給表現(xiàn)出色者的黃馬褂,以此鼓勵世家子弟不忘游牧民族騎射之本。不過這褂子只能在陪皇帝狩獵時穿,平時只能供著,擅自穿著就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二則是賞賜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以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咸豐年間,受賞者都要穿著黃馬褂,騎著高頭大馬繞紫禁城一圈。李鴻章在代表清廷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遇刺,鮮血染紅了黃馬褂,迷糊中的李鴻章還不忘叮囑左右保存好染血的黃馬褂,發(fā)出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可見黃馬褂在臣子心中就是家國朝廷的縮影。
三則就是武功褂子,是對有重大軍功臣子的獎賞,成為了榮譽、功績、權利的象征,我們平時說的賞穿黃馬褂基本等同于這個意義,受賞者可以在任何盛達隆重的場合穿著。黃馬褂是皇家的象征,可以作為皇命的信物,必要時見物如見圣上。穿著黃馬褂,奉皇命執(zhí)行任務,見官大三級,便宜行事。
然而太平天國崛起后,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拉攏漢族地主階級以及為了表彰忠于清室的大臣,開始將黃馬褂作為賞賜物品。
通過相關資料來看,黃馬褂清朝中后期的時候,呈現(xiàn)越來越多的情形,比如胡雪巖在1881年因為協(xié)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賞穿黃馬褂,所謂紅頂商人的巔峰也就如此吧!
當然,越到后來黃馬褂也就越不值錢了,到后來據(jù)說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都能夠得到黃馬褂,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時候,慈禧逃到西安,大內(nèi)侍衛(wèi),慈禧的保鏢宮寶田還因護駕之功賞賜黃馬褂一件。
清朝后期的時候,賣官買官現(xiàn)象嚴重,只要有錢,爵位都可以買,黃馬褂自然更加爛大街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7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