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歷朝歷代,在遇到天下大亂的時候,就會出現諸多的英雄豪杰。他們就像是古代的明星,以自己的實力贏得了當時諸多粉絲的追捧。
眾所周知,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涌現出了一大批的牛人,像: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呂布、孫策、孫堅、孫權、龐統··· ···簡直就是群星閃耀的時代。其中,諸葛亮更是被后人認為是智慧的象征,好像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
諸葛亮在赤壁大戰(zhàn)中,設立祭壇借得東風,最終,周瑜火燒赤壁,滅掉了曹操的大部分水軍,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他七擒孟獲,不僅彰顯了他的智慧,更彰顯了他的仁義。讓這一個如神一般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也成為歷代文人雅士效仿的對象。
即使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是,他也擺脫不了肉體的束縛,他的身子太虛弱,這也是文人們的通病。但是,先帝對于諸葛亮的囑托歷歷在目,他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先帝的遺愿,那就是:收復中原,再次光復漢朝。
六出祁山就是在諸葛亮的親自指揮下,進行的六次大的軍事行動。諸葛亮虛弱的身體,在這幾次軍事行動中基本上油盡燈枯,最終,在四十九歲的時候去世了。
作為一個聰明人,諸葛亮深知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提前為蜀漢就培養(yǎng)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比如:姜維、楊儀、魏延、費祎、蔣琬等等。這些人都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培養(yǎng)的,他們都是非常有才干的人。但是,諸葛亮千算萬算,都沒有算過人性。
他沒有想到,他留下的這幾個人會有如此大的爭斗,他們沒有擔起國家的重任,也沒有諸葛亮一般的大局意識。
姜維是諸葛亮死后,一個旗幟性的人物,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為蜀漢取得了多次勝利。但無奈的是,勝利的天平一直在向魏國傾斜,畢竟,蜀漢只是偏安一隅,國家實力又實在太過弱小,魏國占據了全國最富饒的中原地區(qū),無論是人口,還是物產都比蜀漢豐富。
所有的戰(zhàn)爭,拼的都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最終,蜀漢因為自己的弱小,也經不起戰(zhàn)爭的折騰,再加上,朝中的許多大臣都反對北伐。后來,姜維還是以身殉國了,他在最后的時刻,也是想著如何拯救蜀漢,如何對得起諸葛亮的囑托。
但是,眼前的一切都不是他一個人能改變的,他只能在無奈中死去,他不僅是蜀漢的一個大忠臣,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而魏延和楊儀是爭斗最狠的兩個人,也是矛盾最大的兩位。他倆斗爭起來,就像是火星撞到了地球,魏延這個人脾氣很差,但卻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將領。在魏延進入四川之后,因為屢獲戰(zhàn)功,就得到了劉備的賞識,被封為了一個普通的將軍。
后來,因為劉備的信任,魏延被委以重任成為漢中太守,一做就是十年之久。在漢中,魏延打造了非常完備的軍事體系,在對抗魏國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見,魏延的確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但是,一個人一旦很有能力,就會變得自負,魏延就是這樣。
他自認為自己本事高強,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對自己的同僚也是不予理睬。然而,楊儀總覺得自己是除諸葛亮之外最厲害的那個人,所以,他也比較自傲。因此,魏延與楊儀兩個人就一直爭斗個不停,以至于,一介武夫出身的魏延經常摟不住火,總想揍楊儀。
有一次,魏延竟然想拔刀殺了楊儀,所以,兩個人就結了仇。但是,這兩個人都有缺點,所以,都不適合主管蜀漢的政局。魏延擅長打仗,不擅長政務,在政治上很不成熟。而楊儀氣度不夠,城府不深,很不穩(wěn)重。
費祎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人物,他確實很有能力,但卻是有才無德之人。不過,在這個亂世,人的才能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有德無德,有才就可以,因此,他也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楊儀的死與費祎有直接的關系,費祎就是一個愛告密的人。
魏延因為與楊儀的斗爭中落敗,被殺了三族。楊儀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他認為是自己拯救了蜀漢的政局,諸葛亮應該讓他接班。然而,事實上,諸葛亮并沒有讓楊儀接班。因此,他非常怨恨,還經常說一些很難聽的話,甚至,說自己當初怎么沒有投降魏國呢?
費祎作為楊儀的私密好友,就把這些話上報給了朝廷。不久之后,楊儀就被貶官,后來,就自殺死了。所以,費祎這個人的品德不好,是一個危險的人物,諸葛亮是絕對不會選他做接班人的。那么,到底誰才是諸葛亮心中的人選呢?
這個人是蔣琬,他才是諸葛亮心目中能夠接替自己的那個人。蔣琬心胸寬廣,也比較善于處理人際關系,非常穩(wěn)重。當然,諸葛亮也是矮子里面拔將軍,蔣琬的其他才能并不突出,遠遠比不上諸葛亮。但是,他卻比較穩(wěn)重,又寬宏大量,因此,才能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
畢竟,世間沒有完美之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不足,而且,在那個亂世,有才有德的人并不多,尤其是亂世。在諸葛亮去世之后,蔣琬在蜀漢中實行的許多政策,算是繼承了諸葛亮的治國之道。但是,蔣琬過早的因病去世,也沒有讓蜀漢再次得到強大。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并沒有后人傳說的那么神,反而有他許多的無奈。
面對蜀漢這么多能人之時,他竟然找不到一人來做自己的接班人,思前想后,才找出四、五個,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悲哀。蜀漢的人才如此匱乏,這其實也與諸葛亮的施政特點有很大關系。諸葛亮對于蜀漢的大小事都是親力親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諸葛亮就是被累死的。
可以說,是諸葛亮的親力親為,剝奪了其他人歷練的機會,導致蜀漢人才缺乏。畢竟,諸葛亮一人都把蜀漢的事情給做完了,還需要其他有才能的人干什么呢?這其實,也是他的悲哀,如果,他可以放手讓其他有才干的人施展自己的才華,那么,蜀漢也不至于這么快就滅亡了。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諸葛亮戰(zhàn)勝了所有,但是,卻沒戰(zhàn)勝自己,最終,才導致蜀漢如此結局,實屬悲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7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