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提起秦良玉總會想起電視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大明末年,內憂外患接連不斷,天災人禍繼踵而至,少年天子崇禎有心救國卻無力回天。江河日下的大明朝在滿清鐵騎面前望風而遁、在李闖逆軍陣前節(jié)節(jié)敗退,國事家事,事事不可為;忠臣逆臣,臣臣不可靠。
而就在這種萬事莫能有為的環(huán)境之下,一代巾幗秦良玉橫空出世,易荊釵而披甲胄,持戟奮戈、縱橫疆惕之上,為國為民為君王,拋頭顱灑熱血,曾所無懼且無所疑,風采奕奕,彪炳當世,不知愧煞多少須眉男兒。
一:桃花馬上請長纓,何必將軍是丈夫?
秦良玉,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后嫁于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伉儷情深足為一時楷模。
話說當時大明天下,已然痼疾在身難以剔除,饒有智略的秦良玉出嫁后,為了更好的保衛(wèi)地方,預防土匪草寇之流,于是開始籌備武裝力量。赫赫有名的“白桿軍”自此登上歷史舞臺,一介女流的秦良玉也因此開啟了其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軍事生涯。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后金努爾哈赤入侵明朝,朝廷詔令天下兵馬匯聚京師,共同抗金。秦良玉于是派遣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3000“白桿”隨軍北上,為國前驅,此役,秦邦屏戰(zhàn)死疆場,秦邦民潰圍而出,秦良玉有鑒于此,乃親率軍馬直抵榆關(今河北山海關)以為接應,所過地方秋毫無所犯?!皽喓又畱?zhàn)”后,天啟帝論功行賞、撫恤戰(zhàn)亡,秦良玉之子馬祥麟得以世襲指揮使。秦良玉亦受封二品官員服飾、誥命夫人。自此退居二線。
就此階段而言,秦良玉可謂初露頭角即技驚四座,從最初建議丈夫組建軍隊到統(tǒng)帥地方平定叛亂,再到丈夫含冤而死自己親任其事,一方面治理軍政、統(tǒng)率百姓部落;另一方面撫育兒子祥麟,協(xié)調利害權衡地方。樁樁件件都處理的干干凈凈,清爽漂亮,之后又秉承忠君報國之心,不畏死難受命北征。其杰出的行政能力和軍事才華漸為朝廷所知。
二: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自天啟皇帝繼位一來,國事日益艱難,黨爭日益劇烈,多少有識之士、骨鯁之臣或死或傷,在備受摧折心灰意冷之后,紛紛選擇避禍存身,遠離廟堂。當此之際,朝廷之上無可用之臣,疆惕之間無可遣之將。而在遼東之地又有滿清軍隊虎視眈眈,國勢之艱難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謂“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就在將帥怠惰,勇于內斗而怯于公戰(zhàn)之際,秦良玉及其所部“白桿兵”卻公忠體國,不僅迅速擊潰永寧奢崇明的叛軍,穩(wěn)定全川,而且又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掃滅“松藩叛亂”,保證了大明朝在西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
在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滿清繞道入關,一路勢如破竹,一舉貢獻永平四鎮(zhèn),畿輔震動,崇禎皇帝急召天下勤王,當此國家危殆,君父生死一線之際,天下多少將軍畏敵如虎,遲疑不進,唯秦良玉以一介女流,慷慨誓師,不顧老邁殘軀,親率侄兒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的晝夜兼程馳援京師。在永定門外與清軍大戰(zhàn),在孫承宗等老將的配合之下,充分發(fā)揮“白桿兵”驍勇善戰(zhàn)、悍不畏死的特點。終于成功收復永平四鎮(zhèn)。
崇禎皇帝感激良將難得、忠貞可佩,加封秦良玉為少保,掛鎮(zhèn)東將軍印,并親自賦詩四首以為褒美。榮寵之至實在罕見。
嗣后,秦良玉的“白桿兵”一直追隨朝廷將帥南征北戰(zhàn)、東進西吐,數(shù)破強敵而屢建戰(zhàn)功。為國為民為江山社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反賊張獻忠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所謂家國有難,職守有責,已過花甲之年的秦良玉再度披掛上陣,以滿頭銀絲皓發(fā)馳騁疆場之上,成功擊潰張獻忠所部,護得地方,再之后,秦良玉長期盤桓地方,抗擊流寇盜匪,守護家邦安寧。
三:一領錦袍殷戰(zhàn)血,念及國恨尚鎖眉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巍然佇立的大明朝終于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刻,北方闖賊李自成攻破山西大同,兵鋒直抵京師重地。南方張獻忠則貢獻武昌,再次兵犯四川,已經(jīng)古稀之年的秦良玉不顧衰疲垂暮,建議四川巡撫陳士奇派兵扼守十三關,無奈孤忠難明,忠言難進,唯一抗御敵寇的機會被陳士奇斷然拒絕 。
第二年,李自成攻陷紫禁城,崇禎皇帝自殺煤山,痛感國家淪落、社稷為虛的秦良玉意圖再次舉兵北上勤王。無奈恰逢張獻忠再犯夔州,秦良玉只得中途易轍前往馳援夔州,但終因寡不敵眾敗下陣來。
之后,張獻忠攻下成都,登基稱帝建立“大西政權”命人前往石柱,試圖說降秦良玉,老而彌堅的秦良玉竟以“我兄弟二人都戰(zhàn)死沙場,我一個婦人,受國恩二十年。到現(xiàn)在這種地步,也敢與賊勢不兩立!”回復,然后派兵分守石柱全境。張獻忠受其威勢震懾,終身不敢染指石柱。
公元1645年,命隆武帝和永歷帝繼位,紛紛以詔示秦良玉,封官進爵,許以重利,但都被秦良玉嚴詞拒絕。雖然如此,但這并不代表秦良玉就此放棄反清復明的志愿。
公元1648年,一生戎馬,橫戈疆場的秦良玉在復國無望的遺憾之中溘然長逝,終年75歲。
四:凌煙閣上美人圖,往古來今獨一人!
明末正是天下大亂,四海沸騰的大亂之世,所謂“國之不靖,百難叢生”。當此之時,關外有滿清鐵騎虎視眈眈,關內有李闖逆賊洪流滾滾,朝堂之上一黨獨大的東林士子揮斥方遒,坐論風生卻無補時勢。市井之間饑饉相薦的黎民百姓倒懸水火。而在廟堂之上,少年壯志,雄心勃勃,一心想著力挽狂瀾的崇禎皇帝卻空有救國弭亂之心,竟無慨然踐行之力。天下大勢已經(jīng)到了糜爛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就是這樣一個曠代難遇的亂世,成就了同樣舉世罕見的秦良玉。“亂世顯諍臣”就在大明朝的堂堂男子漢為名為利爭的頭破血流的時候,生于西南偏僻荒蠻之地的秦良玉卻已易荊釵而著戰(zhàn)甲,橫戈躍馬以其實際行動踏上了保家衛(wèi)國的道路。
世人皆言明朝昏君迭出,縱有能臣名將亦無可奈何,大勢所趨天命難回。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那群尸位素餐、首鼠兩端,文不能治國安邦、武不能提槍握劍的士大夫偽君子開脫罷了。細觀明末清楚這段歷史,期間面目可憎、可殺可剮的哪個不是道德文章風流天下的文人士大夫?
說什么“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在崇禎手持白綾自縊煤山之時,我們的士大夫在哪里?在秦良玉不顧殘軀,馳騁拼殺之際,我們的武曲星在哪里?看看皓首殘軀卻孤忠難明的秦良玉,再看看出身煙花地卻矢志殉國柳如是;看看手握重兵卻趁勢挾主的左良玉,再看看文章錦繡卻痛呼湖水太涼的錢謙益??杀。蓢@,堂堂大明,王朝覆沒之際的殿軍人物竟然些纖柔弱質的女流之輩。
許是蒼天有眼不使英雄喊冤吧,在清王朝所修撰的《明史》中,這些矢志報國的巾幗豪杰被一一記錄在冊,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而英豪蓋世的秦良玉更是被記錄在將相列傳之中,成了古往今來惟一一個名列將相的女子。至于那些叛國投敵、賣國背君的漢奸叛徒,則在乾隆皇帝的大筆一揮之下,被永久的打落在“二臣錄”里,永世不得翻身,同樣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世事如此,也算是天道輪回,報應不爽了吧。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不少的巾幗英雄,她們歲是女兒身,卻帶兵殺敵,戰(zhàn)斗力不輸于男人。像花木蘭、穆桂英及梁紅玉等人,都是不世出的女英雄。但在正史中,僅有過一位女將軍,她就是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素貞,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女將軍。她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熏陶,父親一直教她忠臣烈士之義。因為當時明朝已經(jīng)有所動蕩,父親就讓她學習兵法和騎射,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武功。據(jù)專家推斷,秦良玉身高1.86米,絕對的大高個。
長大后,秦良玉嫁給了石柱土司馬千乘,也就是漢朝“馬革裹尸”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代。1599年,土司楊應龍起兵造反,秦良玉就跟丈夫一起討伐叛軍,因作戰(zhàn)有功,受到朝廷的嘉獎。
1613年,丈夫馬千乘冤死在獄中,秦良玉就成了寡婦,但她以大義為重,對朝廷沒有怨言,并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于職守。后來,努爾哈赤對明朝發(fā)起了進攻,秦良玉就讓自己的哥哥出戰(zhàn),自己籌備糧草,被朝廷授予三品官服。因為敵眾我寡,秦良玉哥哥戰(zhàn)死,她就親自統(tǒng)三千精兵,殺到山海關布防,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誥褒獎。
明末時期,可謂是內用外患,秦良玉就一直征戰(zhàn)沙場,與滿清軍隊與張獻忠的叛軍作戰(zhàn)。但在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破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70歲的秦良玉因為過度悲傷,暈過去好幾次。之后,張獻忠?guī)ьI十余萬大軍殺到四川,因為手中無兵可用,四川落入了張獻忠之手。
南明永歷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此時的秦良玉已是70多歲老人,雖有心殺敵,卻無人可用。1648年,秦良玉病重,不久就病逝了,享年74歲。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里,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記載到史書將相列傳里,受后人敬仰。冰心、馮玉祥及郭沫若等人,都對秦良玉大加稱贊。
從古至今,充滿血與火的戰(zhàn)場都是男人們角逐的舞臺,似乎從來沒有女性摻雜進來,當時甚至認為軍中有女人為不祥之兆。而花木蘭、穆桂英以及楊門女將這些只是在民間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人物,在正史中不見絲毫的記載。一般來說,歷朝的史書中女性人物大多是因為忠孝節(jié)烈,而被記載到列女傳里,但有一個例外,她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名將。她曾經(jīng)大明朝出生入死,征戰(zhàn)遼東、討伐叛亂,曾讓嗜殺如命的大西王張獻忠、羅汝才聞風喪膽。
很多人知道她的名字叫秦良玉,但卻很少有人詳細地了解她的事跡。秦良玉字貞素,1574年出生,忠州(今重慶忠縣)人。秦良玉的父親秦葵是州學的貢生,他為人“好讀書,不汲汲于榮名,尤長于兵法”,常常教育孩子們:“天下將有事矣,爾曹能執(zhí)干戈以為社稷者,方稱為吾子也?!痹谶@種環(huán)境的熏陶下,秦良玉的成長軌跡完全不同于內地的漢族女子。成年后的秦良玉十分了得,她不僅智勇兼?zhèn)?,精通騎射,還能寫出一手“儀度嫻雅”的文章。
1592年秦良玉嫁給了石d宣撫使的馬斗斛的長子馬千乘。當時明朝對西南地區(qū)采取“羈縻”的政策,任命當?shù)氐牟孔迨最I擔任土官,并允許其官位世代承襲。石d宣撫司因石潼關、d薄關而命名,控制著東至湖北利川,南接黔江,西界豐都,北鄰忠州的廣闊地域,從洪武初年起馬氏家族就是石d地區(qū)的土皇帝。1595年馬千乘的父親、母親、弟弟參與并支持播州土官楊應龍的叛亂,因而朝廷任命馬千乘接任宣撫使之職。
1599年主持對播州軍事的總督李化龍,調兵遣將準備圍攻播州,馬千乘率三千人參戰(zhàn),另外秦良玉率領五百精兵扼守險要。1600年正月初二楊應龍趁官軍舉行宴會之際,發(fā)動夜襲。秦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同年2月李化龍分兵八路,合圍播州。秦良玉夫婦跟隨明軍一部攻破桑木關,大敗楊應龍所部,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戰(zhàn)事結束,秦良玉并不言功。
1613年身患重病的馬千乘因開礦事得罪了萬歷皇帝派來的太監(jiān)邱乘云,被他所誣告,因而逮捕下獄,不久后死于獄中。一直對大明的耿耿忠心,最終卻換來丈夫的慘死獄中的現(xiàn)實,如果換作普通人可能會怒發(fā)沖冠,揭竿而起了。但秦良玉沒有,因為她需要捍衛(wèi)家族的利益??赡艹⒁灿X得事情做得太過份了,又因馬千乘之子年幼,于是任命秦良玉為石d宣撫使。
秦良玉治軍嚴謹、號令嚴明,戎伍肅然,所領軍隊號稱“白桿兵”,“為遠近所憚”。1620年明朝在遼東戰(zhàn)局吃緊,朝廷向各地土司征兵援助。秦良玉二話不說,立即派遣自己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領數(shù)千人前往。1621年秦氏兄弟率軍與后金在渾河展開血戰(zhàn),激戰(zhàn)中秦邦屏戰(zhàn)死沙場,秦民屏突圍而出。此時秦良玉親統(tǒng)三千精兵前往遼東,一路上秋毫無犯,軍紀遠勝明朝的正規(guī)軍。
抵達山海關后,被封為賜予二品官服的秦良玉上疏請求撫恤死難的將士,兵部尚書張鶴鳴也建言:“渾河血戰(zhàn),首功數(shù)千,實石d、酉陽二土司功。邦屏既歿,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給殘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關。上急公家難,下復私門仇,氣甚壯?!背⒉艑λ离y者予以冊封撫恤。
同年9月兵部商議后,決定讓秦良玉回鄉(xiāng)征兵二千。秦良玉與秦民屏回鄉(xiāng)剛一天,永寧土官奢崇明造反,準備圍攻重慶,并派來使者試圖結援。秦良玉立斬使者,同時馬上調集兵馬,率領自己的兄弟、侄子溯流西上,至重慶南坪關,斷賊歸路。秦良玉設伏兵襲擊兩河,將叛軍的船只焚毀。之后她又分兵守忠州,派快馬通知至夔州,加強瞿塘的防守。
1622年奢崇明圍攻成都,巡撫朱燮元傳令各路土司前往支援。“諸土司皆貪賊賂,逗遛不進”,唯獨秦良玉率軍西進,才解了成都之圍。此后秦良玉率領軍攻克二郎關、佛圖關,收復重慶。朝廷封她為都督僉事、總兵官。秦良玉益加感奮,此后又攻克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最終將奢崇明之亂平定。
不過明軍臨陣怯敵以及對土司的不信任,令秦良玉十分惱火,為此她曾上疏“未睹賊面,攘臂夸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于賊者,唯恐人之勝;怯于賊者,唯恐人之強。如總兵李維新,渡河一戰(zhàn),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臣,不容一見。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睘榇嘶实垡苍略t,命文武大吏以禮相待,不得疑忌。
1630年后金軍攻入關內,先后占領永平四城,兵臨北京城下,崇禎帝急忙下詔征集天下兵馬勤王。奉詔后秦良玉火速率軍北上,并出家財以用軍餉。秦良玉抵達北京后,崇禎帝親自在平臺召見,“賜良玉彩幣羊酒,賦四詩旌其功”。永平四城收復后,秦良玉南歸,她的侄子率軍駐守近畿。
此時各路的農(nóng)民起義已成星火燎原之勢,自此秦良玉“不復援剿,專辦蜀賊”。1634年張獻忠率部入川,攻陷夔州,圍攻太平。秦良玉奉命率軍馳援,結果張獻忠不戰(zhàn)而逃。秦良玉率軍追擊,與兒子馬祥麟前后夾擊,大敗張獻忠所部。
很多,可不止四個。以下是史書有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的真實歷史人物。
商朝的婦好.拓跋魏的楊大眼妻潘氏.南梁的洗夫人.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遼朝蕭燕燕姐妹倆.明朝的秦良玉.清朝的孔四貞.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
由于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yǎng),商王武丁經(jīng)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朗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成為武丁時期的一位女政治家。
婦好也是位軍事家。她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zhàn)功。婦好死后,武丁十分悲痛。婦好有獨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禮。這在商朝時期是非常少見的。
武都氐族人楊大眼妻潘氏是我們知道的早期協(xié)助丈夫領兵的將領。楊大眼仕拓跋魏,歷官直閣將軍、征虜將軍、東荊州將軍、武衛(wèi)將軍,屢次出征,與蕭梁及荊州少數(shù)民族戰(zhàn)斗。潘氏武藝高超,善于騎射,自行來到丈夫軍中,身著戎裝,當廝殺時和丈夫一起與敵軍刀劍相交,當游獵時并騎出入?yún)擦?。?zhàn)斗或打獵完畢,回到軍營,夫妻同坐幕中,與部下將領、幕客隨意交談,笑聲四起,楊大眼有時高興地指著妻子對眾人說:“此潘將軍也?!笨梢姺蚱耷楹弥睿敱姳憩F(xiàn)出來,不像后世人忌諱公開表達這種感情。他們生有三個兒子。后來楊大眼出征,潘氏留在洛陽,對丈夫不忠誠,被大眼殺死,與始初的情形迥異(《魏書·楊大眼傳》、《北史·楊大眼傳》)。
洗夫人(約512~602),南朝高涼郡(今廣東南部)人,家族世代為越族首領,少年時代就才華出眾,協(xié)助長輩安撫部眾,行軍打仗。年長與高涼太守馮寶結婚。馮氏來自北方,這時已四世為太守,但治理仍不合當?shù)孛袂?,號令不行,洗夫人婚后與馮寶共理政事,處理刑獄,告誡洗氏宗族守法,有犯罪的嚴懲不貸,做到令行禁止。當侯景攻打臺城,反對梁武帝時,高州刺史李遷仕偽稱援助梁朝,召馮寶會師,洗夫人看出詐情,偽言貢獻物資,率
兵襲擊李遷仕,與陳霸先(后來的陳武帝)合作取得勝利。馮寶死后,洗夫人理事。陳朝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召洗夫人兒子馮仆相助,洗夫人寧肯兒子被害,不從其亂。歐陽紇失敗,陳朝因洗夫人功勞,封馮仆為信都侯、平
越中郎將、石龍?zhí)兀捶蛉耸芊鉃橹欣蓪?、石龍?zhí)蛉?。陳朝滅亡,洗夫人統(tǒng)轄廣東諸郡,被尊為“圣母”,尋歸順隋朝,封為宋康郡夫人。王仲宣起兵反隋,圍攻廣州,洗夫人發(fā)兵與戰(zhàn),親自披甲,乘馬,護衛(wèi)隋朝使者裴矩,撫綏四方,隋文帝以她“甚有大功”,封為譙國夫人。洗夫人又上書揭發(fā)番州總管趙訥貪虐害民,隋朝查實,處理了趙訥,洗夫人奉詔書,奔走十幾個州,安撫民眾(《隋書·譙國夫人傳》、《北史·譙國夫人傳》)。
平陽公主是第一個領兵打仗獲得成功的婦女。她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女兒,隋時與柴紹結婚。李淵太原起兵時,平陽公主正在長安,柴紹對公主說:你父親起兵將要打京師,我應當去出力,但我們一起走走不了,怎么辦呢?主很有主意地說:你快點放心走吧,我一個女子好說,自有走的辦法。柴紹遂出走太原,公主到了戶縣,變賣家產(chǎn)招募人馬,聚眾數(shù)百人,樹起反隋的旗幟,以響應她父親。又派人聯(lián)絡當?shù)匦」煞此逦溲b,占有戶縣、周至、武功等地,在軍中申明紀律,禁止搶掠,老百姓高興,很快眾達7萬,威振關中。隋煬帝的京師留守發(fā)兵攻打公主,公主屢次擊敗他們。李淵領兵渡過黃河,柴紹來迎接公主,公主率領精兵萬余人,與李世民在渭北會師。在進軍長安時,公主與柴紹各置幕府,繼續(xù)統(tǒng)兵征戰(zhàn),她的部隊稱為“娘子軍”。她曾駐軍于山西平定地方的娘子關,這個地區(qū)因此而得名,成為后世的軍事重鎮(zhèn)。平陽公主的業(yè)績受到后人的敬重,文人墨客不乏頌詠之作。明人王世貞《娘子關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關前高義旗。今日關頭成獨笑,可無巾幗贈男兒。”(《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一)希望當時對瓦剌的斗爭中也有平陽公主式的女英雄為國
立功。話說回來,平陽公主每戰(zhàn)身著甲胄,或以軍鼓指揮戰(zhàn)斗,或執(zhí)劍沖鋒在前,大約是積勞的原因,起兵六年后公主亡故。對她的死,李淵極其悲傷,令喪禮加厚,送葬的儀仗隊中要有羽葆(華蓋)、鼓吹、大路(大輅,大車)、麾幢、虎賁、甲卒、班劍。羽葆是有大功勛的人才可能賜用的,李淵以此酬勞女兒助平天下的功勞,但是太常寺官員提出異議,說鼓吹是軍樂,自古以來也沒有用在婦人葬禮上的,不能用。李淵堅持原令,并開導說:像公主那樣領兵征戰(zhàn),助建國家,古來也沒有呀!用鼓吹軍樂正合她的身份事績。葬禮就按李淵的命令進行了(《新唐書·平陽公主傳》、《舊唐書·柴紹傳》)。
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與丈夫的結合有一段傳說故事。據(jù)說她當妓女時,看中窮困的韓世忠,給予資助,使世忠后日得以發(fā)揮才能。當宋室南渡,苗傅、劉正彥廢高宗立太子趙時,韓世忠領兵進討,苗傅將在杭州的梁氏及其子韓亮關押起來,尋又封梁氏為安國夫人,派她去招撫世忠,梁氏到軍中,幫助世忠繼續(xù)進兵,促成高宗復辟。隨后世忠任浙西制置使,駐守鎮(zhèn)江,與金兀術戰(zhàn)于黃天蕩,梁氏隨世忠在軍營,當戰(zhàn)斗激烈時,親自擊鼓,鼓舞軍士斗志和勇氣,終于在將士通力奮戰(zhàn)下打擊了金軍。世忠任寧武安化軍節(jié)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開辟楚州,與士兵一同勞作,梁氏親自織草簾子,以便建造房屋(《宋史·韓世忠傳》)。梁氏貴為國夫人,從軍打仗、生產(chǎn),不畏勞苦,實有一番作為。她的生活,自會是充實的。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與石砫宣撫使馬千乘結婚。石砫是少數(shù)民族土司,長官世襲,秦良玉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萬歷年間,明朝出兵攻打貴州播州少數(shù)民族,馬千乘統(tǒng)帥3000人參加戰(zhàn)斗。秦良玉文武俱能,善于騎射,兼通文詞,見識高明,很有膽量,而且風度嫻雅,見丈夫出
征,另外帶領精兵500自備糧草從征,戰(zhàn)斗結束,在川南的戰(zhàn)功,他們夫婦數(shù)第一。馬千乘死后,良玉代行其職。天啟(1621~1627)時,明朝對遼東后金作戰(zhàn),秦良玉奉調領兵3000進駐山海關參戰(zhàn),以功受二品服,得封誥,又奉命回四川征兵,恰逢奢崇明、樊龍等在重慶、四川反明,秦良玉被委為總兵官,統(tǒng)兵討叛,取得勝利。在戰(zhàn)斗中明朝的官兵怯懦不前,未見敵即先逃遁,卻嫉妒秦良玉的戰(zhàn)功,秦良玉為此上書,指責那些人“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天啟皇帝因而令文武大吏以禮對待秦良玉,不要因她是少數(shù)民族的土司而歧視她。
崇禎三年(1630),明朝因后金占據(jù)永平等城,又詔秦良玉率師勤王,良玉捐家產(chǎn)助明朝,進京,受崇禎帝召見。后金軍退出永平,良玉返川,參加對農(nóng)民軍的戰(zhàn)爭。川撫邵捷春不懂軍事,良玉知道在他指揮下要吃敗仗,但無力改變
他的軍事部署,結果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三萬人被張獻忠打得全軍覆沒。秦良玉提出招兵二萬,一半由自家供給的建議,未被采納,遂回石砫堅守,后以年老病死。良玉統(tǒng)兵,號令嚴明,軍紀嚴肅,其部在鄉(xiāng)間稱為“白桿兵”,很有戰(zhàn)
斗力(《明史·秦良玉傳》)。
蕭燕燕(蕭綽)和孔四貞的故事太多太長了,提供個網(wǎng)址吧!
/culture/splend/t20060227_150007_1.html
/user1/57/archives/2005/369.html
參考資料: /question/92650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