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唐宣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歷史上,在820年,唐憲宗駕崩以后一直到840年唐宣宗上臺,唐朝換了穆、敬、文、武四位皇帝。政治上:內(nèi)朝:在唐憲宗時代被打壓的宦官死灰復燃且愈演愈烈,直至釀成甘露之變,甘露之變后唐文宗幾乎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中。外朝:牛李黨爭加劇。軍事上,唐憲宗時代一度得到抑制的藩鎮(zhèn)割據(jù)加劇。在經(jīng)濟上,藩鎮(zhèn)割據(jù)加劇導致中央財政收入下降。在文化上,一改宗教和諧共處局面,唐武宗會昌滅佛,唐宣宗只是比他前面的幾位能力強而已,晚唐真正值得尊敬的皇帝。
首先是唐憲宗和唐德宗,唐德宗最主要的功績有以下幾點,一是在政治方面,抑制宦官專權(quán)和藩鎮(zhèn)割據(jù),壓制由于平定安史之亂而躍居政治前臺的軍隊勢力。二是在經(jīng)濟上,推動兩稅法。文化:推動古文運動,但唐德宗晚年逐漸怠政,權(quán)力重新落入宦官之手。唐德宗死后,繼位的唐順宗李誦一度希望依靠王叔文等人進行改革,但不到一年即神秘的中風了,不得不禪位于其子唐憲宗。
唐憲宗雖然排斥曾阻撓其繼位的王叔文集團,但卻以更強硬的姿態(tài)推進唐德宗-王叔文改革。政治斗爭是兇險的,改革的執(zhí)行者武元衡在長安城街頭遇刺身亡。唐憲宗自己的死因,也有許多研究者認為是宦官下毒。雖然韓愈畢生很感念唐憲宗的知遇之恩,但這一詩一表,卻讓人們有了唐憲宗驕奢淫逸、昏聵愚昧的印象,這與歷史可以說恰恰相反。
事實上,對迎佛骨之舉,如果我們放到當時的情況看,就更應該是肯定的。事實上唐憲宗也不是真想把韓愈棄之不用,韓愈被貶謫不到一年后就被召回長安,后來繼任的唐穆宗更一度希望以韓愈為相,但因當時韓愈已病重而作罷。雖然韓愈是唐代儒學復興的首倡者,但后來對佛教,并進而對儒學復興也造成重大打擊的唐武宗崇道滅佛,其理由簡直就是《諫佛骨表》的復制粘貼。
另外,十三年的大治,當然有一定的客觀運氣成分,比如沒有天災,比如邊境事少。但是也一定有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主觀努力,比如勤于政務,比如用人得當,等等。所以歷史上的大治一定是客觀條件與君主主觀努力結(jié)合的結(jié)果。要知道,在高度中央集權(quán)的時代,這么大個國家的所有事務,不論是軍事、經(jīng)濟、吏治等等都取決于皇帝一人。
就算是和平盛世,每天也有無數(shù)個決定等著皇帝來做,而如果皇帝一直做錯選擇題,完全有可能把和平盛世帶進血雨腥風。更何況是晚唐這樣的多事之秋、脆弱時刻。而且,歷史上有過自己很努力但運氣太差的皇帝,比如崇禎。也有能力不行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皇帝,比如朱允炆。所以我覺得“唐宣宗其實什么也沒做,他只是運氣好,隨便換個人當皇帝結(jié)果也一樣”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不錯挺好的一個皇帝。 看下文
宣宗原名李怡,后更名李忱,是唐憲宗第十三個兒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唐憲宗晚年重用宦官,終為宦官所殺。失去了父皇庇護的李怡,面臨著極為兇險的政局。為了避免迫害,他選擇了裝傻,而且一裝就裝了近二十年!
在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李怡以光王身份住在唐代親王聚居的“十六宅”中,他的出名就是因為他傻:他沉默寡言,就是發(fā)生了天大的事,他也面無表情;在親王聚會宴飲的時候,他常常受到捉弄。當然,他對這些全不在意--傻子嘛,哪里有能力在意?
武宗一直也沒有立太子,在他病危的時候,讓誰繼承皇位,就成了宦官們思考的問題。在晚唐,宦官對朝政的控制能力極強。不久,武宗撒手人寰了,選接班人的重任,再次落到宦官們手上?;鹿賯兎浅C靼?,新天子最好是一個平庸之輩,這樣便于控制;如果是個有頭腦的帝王,他有自己的主見,是不大會重用宦官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一致看好光王李怡--他是個傻子,豈不更好控制?于是,光王登基,更名李忱,是為唐宣宗。
可這一次,宦官們錯了!
原來,這個唐宣宗不但不傻,還聯(lián)盟絕頂。他記憶力驚人,從朝廷大臣到宮廷仆役,他見過一面,就能記住他們的名字;而且他還勤于政事,整頓吏治,除了上朝,就是讀書、召見大臣,分明就是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宦官們哪里還能控制得了?他剛登上皇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李德裕貶出朝廷,延續(xù)幾十年的牛李黨爭宣告結(jié)束。同時,他平反了前朝的“冤假錯案”,限制宗室和宦官的權(quán)力,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宦官擅權(quán)的局面。后人對唐宣宗的評價是:“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jié)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睔v史上也將唐宣宗統(tǒng)治的時期,稱為“宣宗之治”。
唐憲宗是一位重實干的堅強的君主,他抓住時機采取了干預的政策。但在一開始情況似乎并不顯得對他有利。在順宗時期出現(xiàn)的不和以后,朝廷尚需恢復和諧關(guān)系,而地方政府廣泛的行動回旋余地已成為全帝國被人接受的準則。
憲宗對迅速恢復中央權(quán)力的可能性不抱幻想,所以行動很謹慎,只是設(shè)法見機行事,而不是強制推行自己作主的全面計劃??墒菓椬陬B強地堅持他的基本目標,即恢復對搞自治的藩鎮(zhèn)的控制,并要使所有藩鎮(zhèn)當局完全聽命于中央的指令。
憲宗的又一個特點是,他沒有從純軍事角度去看待藩鎮(zhèn)的問題。他認識到,要削弱諸鎮(zhèn)獨立行動的能力,同樣需要作出制度的改變。的確,他的改革旨在增強中央的權(quán)力而不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但直到9世紀的最后25年,除了河北幾部分外,這些制度改革使中央政府得以在全帝國重新樹立決定性的制度,從而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唐武宗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書生意氣和迂腐,能夠面對現(xiàn)實,很多時候他敢于向宰相當面認錯,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們君臣在會昌年間內(nèi)憂外患交織的時刻,能夠沉著應付,度過難關(guān)。
武宗之世,重用宰相平定了河東地區(qū)澤潞鎮(zhèn)節(jié)度使劉稹的叛亂,成為這一時期常常為人稱頌的政績。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jié)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歡讀貞觀政要。他重新整頓吏治,并且限制皇親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變中的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經(jīng)想根除宦官,但鑒于甘露之變的前車之鑒,未能有所行動。
宣宗在位期間曾經(jīng)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quán)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詟氣”,并稱譽他為“明君”、“英主”。
一十歲男童,臥病在床,面色憔悴,忽然一道金光灑下,光輝照耀其全身。忽然,他一躍而起,正襟危坐,雙手作揖,宛如一位君王,俯視下臣。身邊乳母,見此狀況,認為這時孩子發(fā)病。而只有穆宗看過后大喜,扶背曰:“此吾家英物,非心憊也。”并賜以玉如意、御馬、金帶,這位男童便是后來的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畫像
李忱又叫做李怡,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執(zhí)政期間勤于政事,整個國家也是相對繁榮,打造出了“大中之治”,又被后人,冠以“小太宗”的稱號。歐陽修對其評價為:”宣宗精于聽斷,而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意。嗚呼,自是而后,唐衰矣!”李廷機也評價到:“宣宗威命重,中外兩安康?!闭f明唐宣宗在為政方面做出的努力,受到了后世很多人的肯定。
唐宣宗劇照
唐宣宗的政績唐宣宗李忱從小就把唐太宗當成偶像,所以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唐太宗一樣把整個國家打造的更好。于是在他登基之后,每天都是勤于朝政,將“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除此之外,唐宣宗每天都要閱讀《貞觀政要》,用來警戒自己。
在政治上,加強自己的皇權(quán),結(jié)束了朝廷一直以來的“牛李黨爭”。處理朝政果斷、并且執(zhí)法嚴明,在龍顏震懾下,整個朝廷一片祥和。而且他為人善于接納別人的諫言,重視人才,還恭謹節(jié)儉。
而最值得提到的就是整頓吏治。在《資治通鑒》中有記載:上以甘露之變,惟李訓、鄭注當死,自馀王涯、賈餗等無罪,詔皆雪其冤。唐宣宗在位期間,將之前在甘露之變中冤死的朝廷大臣都頻繁了昭雪,實則是功績一件。
唐宣宗劇照
而在軍事上更是了得,大破北狄,北方取得了徹底的平定。在《新唐書》中有記載:大中元年,北部諸山奚悉叛,廬龍張仲武禽酋渠,燒帳落二十萬,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萬,輜貯五百乘,獻京師。此后北方便不會受到軍事上的威脅。
唐宣宗畫像
除此之外,之前由于安史之亂,我國西北部被吐蕃占領(lǐng)的土地,被張議潮等人不斷收回。沙洲軍與吐蕃軍隊艱苦抗爭,終于使得陷于吐蕃幾百年的河西地區(qū)慢慢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不論是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軍事上,在李怡的執(zhí)政領(lǐng)導下都取得了小有的成就,不可否認唐宣宗李怡確實是有執(zhí)政才能的。但是這只是我們從為政方面看這個人,其實唐宣宗李怡還有另外的一面。
收復河西
唐宣宗的另一面除了有人歌頌他為政方面的才能,后世也有人評價他為“精于聽斷,而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意”。范祖禹對他的評價也是:“宣宗抉擿細微,以驚服其群臣,小過必罰,而大綱不舉。欲以一人之智,周天下之務,而不能與賢人共天職也?!边@些都在指出唐宣宗做事過于嚴苛,小事便會嚴厲責罰,以這種雷霆的手段驚服朝廷群臣,而唐宣宗本人過于果敢,在對待自己的親生子女的教育上面也是嚴苛到了不盡人情的地步。
《唐語林》:宣宗時,前進士于琮選尚永福公主,連拜秘書,擢校書郎、右拾遺,賜緋;左補闕、賜紫。事忽中止。丞相上審圣旨,上曰:“此女子,朕近與會食,對朕輒折匕箸。性情如此,恐不可為士大夫妻?!睂じ溺袕V德公主,亦上次女也。
永福公主
唐宣宗的二女兒永福公主,本已經(jīng)與于琮訂好了親事,永福公主也對這門婚事很滿意,中意于琮這位駙馬。但是在于唐宣宗吃飯時,鬧了一點不愉快,慪氣折斷了筷子,唐宣宗便把廣德公主嫁給了于琮。就這樣本來可以嫁得如意郎君的永福公主便失去了自己的駙馬。就因這一點小事就把女兒中意的郎君給奪走,這也是永福公主一生的幸福。由此看來唐宣宗本人是個很不盡人情的人,些許有點過于極端。
除此之外,對待一個毫無犯錯的歌姬也是痛下殺手。有位多才多藝且長得國色天香的歌姬被送到李忱面前,且被李忱特別寵幸。但是李忱自身又特別矛盾,認為這樣下去怕影響朝政。身邊的人,都建議唐宣宗將她給放出宮外。但是李忱卻一杯毒酒將這位之前如此寵幸的歌姬給賜死了,絲毫不念及舊情。這樣的做法過于恐怖也過于殘忍。
唐宣宗劇照
結(jié)語雖然唐宣宗在歷史上都是以正面形象留存在人們的心中,但是他也是有著自己的陰暗面,為人過于不盡人情,嚴苛并且些許還有些殘忍。只是歷史上的功績大于自己的那些缺陷,也使得自己的那一陰暗面不為人所知。世人皆會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唐宣宗也是如此。
當然是宣宗。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以及他─手開創(chuàng)旳貞觀之治是─個什么概念,而宣宗李忱旳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貞觀之治來形容,可見其不凡之處。
二十年來旳政治斗爭經(jīng)驗鍛煉了他旳權(quán)謀智略,流落民間旳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間疾苦,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井噴般旳爆發(fā)出來!李忱先是用極短旳時間將武宗時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廟堂,遠調(diào)荊南節(jié)度使,這樣旳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旳政敵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大加起用重視科舉出身旳牛黨成員,并且宣宗本人極其重視科舉。武宗時曾經(jīng)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舉滅佛,在宣宗朝也得到了適當旳恢復。
另外大中四年,孤懸于外旳沙州(今敦煌)軍民,在張義潮旳帶領(lǐng)下驅(qū)逐了吐蕃守將奪回了沙州,并在大中五年重新歸附唐朝。
宣宗也極擅于操控群臣,大中年間最得宣宗圣眷旳宰相令狐綯就曾說過:“我秉政十年,皇上對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時,沒有─次不是汗流浹背?!钡切跇O度禮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禮,非常旳恭敬,如此─來恩威并重以威權(quán)駕馭大臣,被稱之為智術(shù)治國。
宣宗還極度平易近人,宮中─些低下旳雜役,只要宣宗見過─面就能記住對方旳長相和名字以及所負責旳工作,從來沒有弄錯過,這些宮人如果生病,宣宗還會派御醫(yī)去為其診治,甚至還會親自前往探視病情和賞賜物品,這在歷代君王中可以說是極其罕見旳。
宣宗在性事方面也是極端旳自律,甚至可以被稱之為偏執(zhí)。曾經(jīng)有地方獻給宣宗─支女子組成旳歌舞樂隊,其中有位絕色佳麗被宣宗收入后宮加意寵幸,─段時間之后宣宗認為這樣下去有可能會重現(xiàn)玄宗朝之故事。于是為了斷絕自己對這名女子旳想念,宣宗干脆將她─杯毒酒送上了黃泉之路,如此之行為簡直可以稱之為可怖。(關(guān)于這件事,史家也有爭執(zhí),特此注明)
但是對于日益嚴重旳宦官問題,宣宗鑒于“甘露之變”─樣沒有太好旳辦法,尤其宣宗本人是被宦官所救,又是被宦官所擁立,所以他只能在─些較小旳范圍之內(nèi)對宦官勢力做─些盡可能旳約束。不過由于宣宗處置得當,大中年間宦官勢力沒有過于膨脹,也沒有對國家造成較大旳危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8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