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砭镏频奈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井田制出現(xiàn)于商朝,到西周時,井田制就發(fā)展得很成熟了。在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周王就將土地分為方塊,其形狀類似于一個“井”字,故得名“井田”。
在井田制下,周王將土地分為九份,由八戶人家一起耕種。這八戶人家每人都能領到一份田地,稱為私田,私田是不用交稅的。
八戶人家還要共同耕種剩下的一份田地,稱其為公田,公田的產物都要上交給國家。
井田制的想法是極好的,可問題是,誰愿意耕種公田?如《孟子·滕文公上》記載: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p>
據(jù)記載,每份私田的面積有一百畝,在生產力很是落后的西周,人們忙于一百畝的私田已經夠累了,怎么可能積極主動去耕種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的公田呢?
后來周王就對井田制進行改革,地還是以前的井田,只是交稅的方式變了,現(xiàn)在八戶人家一起耕種,沒有私田、公田之分,只需要將總產量的九分之一上交給國家就好了。
這個辦法看上去挺靠譜的。
只是,鐵制農具出現(xiàn)了。
鐵制農具出現(xiàn)前,農民使用的勞動工具主要是石、骨、蚌、木制農具,從邏輯上看,西周已經進入了高度的文明社會,按理說應該有大量的青銅制農具,可在西周,青銅器是一種造價高昂的金屬制品,一般用于軍事武器和祭祀禮器。而隨著鐵制農具的出現(xiàn),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一下子就發(fā)展起來。
鐵制農具的出現(xiàn),還讓當時特別流行開墾荒地,為什么要開墾荒地呢?
原因很簡單——不用交稅。
所以即便周王改革的井田制的征稅方法,但依舊征不到稅,農民可以開墾荒地,耕種不用交稅的土地,干嘛要耕種國家的井田?
在春秋時期,魯宣公率先承認土地私有,承認農民開墾的荒地歸私人所有,但要按照土地的面積交稅,稱為“初稅畝”。隨后,春秋的其他國家紛紛進行稅制改革,紛紛承認土地歸私人所有,井田制也就隨之廢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9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