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為什么古代的時候是“北斗九星”?另外兩顆是什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北斗七星我們都很熟悉了,雖然你不一定能完全準確地把這七顆星的名字全部一字不差的叫出來,但是在各種小說設(shè)定當中,北斗七星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北斗七星卻只是后續(xù)的發(fā)展版本,在古代,古人竟然有北斗九星的說法,他們觀測到的一共是九顆星而不是七顆,多出來的那兩顆星到底是什么?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看不到了?
北斗七星是古代天文學當中非常重要的星斗,它們一共有七顆星,屬于現(xiàn)代天文學中大熊座,它們分別叫做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這些名字其實在很多小說或者游戲、影視劇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古人將這七顆星連起來,發(fā)現(xiàn)與用來舀酒的斗非常相似,所以命名為北斗,因為有七顆星,所以也叫做北斗七星。
它們在夜空中,不同的時間出現(xiàn)的位置也不相同,而且與當時的季節(jié)時節(jié)有很大的關(guān)系,斗柄指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時候,分別對應(yīng)的季節(jié)就是春夏秋冬,亙古不變,古人也是因此來判定季節(jié)的。而在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延長的長度大約有五倍的時候,就會看到一個和北斗七星的亮度差不多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了。
北斗七星發(fā)現(xiàn)的時間大約在先秦時期,而北斗九星,則是在北斗七星之外,還有兩顆星,分別是洞明星、隱元星。北斗九星又被稱為“九皇”,同樣是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都還有北斗九星的說法。而北斗九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分別是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與左輔、右弼,與之前的名字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殺氣。
不過,雖然是北斗九星,但是為何后來又成了北斗七星?多出來的那兩顆為什么不見了?其實這一點古人也有解釋,北斗九星是“七現(xiàn)二隱”。也就是說,其中有七顆星是可以被看見的,但是還有兩顆星卻是隱藏起來的,即輔星和弼星,它們并不是一直都會發(fā)光,所以看不見也是很正常的,而古代的時候人們觀測到了這兩顆星,才有了北斗九星之說。
那么這兩顆隱形的星星,有什么含義嗎?因為古人對于星象很有研究,而且很多時候能從星象中聯(lián)系到人類世界中發(fā)生的事情,比如以星辰指代皇帝、國運等等,這兩顆隱星在道教的文化中,也屬于大吉,因為平時很難見到,如果哪天有幸看到這兩顆星,就代表著快要走運了,日后必然也是大富大貴之人,可見這兩顆星寓意還是非常好的。
然而現(xiàn)在有些西方的科學家是不承認這兩顆星的,原因就是看不到,但這并不能證明它們不存在,就像是對中國古代的歷史,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商朝存在的時候,他們也不承認商朝的存在,直到大量文物和文字資料出現(xiàn),證實了這個朝代。很多時候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宇宙星空浩瀚,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各種變化,也許一個上一秒還能觀測到的星星,下一秒就沒有了,難道能說明它不存在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2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