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袁紹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之一,同時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zhàn)例之一,戰(zhàn)前曹操不僅實力不如袁紹,而且當時還面臨三大困境:第一,糧草不濟,曹操甚至一度想退兵回許都;第二,后方不穩(wěn),特別是豫州汝南和陽安等郡叛亂頻生;第三,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策都有可能偷襲許都,或被袁紹拉攏從后方襲擊自己,可以說曹操面臨的局勢遠比袁紹嚴峻得多。
也正因為如此,官渡之戰(zhàn)期間曹操陣營有不少人暗中和袁紹有書信往來,《三國志》對此有明確記載:“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雖然說曹操一把火把這些書信燒了個精光,但曹操陣營有人和袁紹暗中有來往也是事實,那么官渡之戰(zhàn)期間,最有可能和袁紹暗通款曲的是誰?這四個人有嫌疑,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第一個人:張繡
之所以認為張繡有可能和袁紹暗中有書信往來,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漢獻帝遷都后關東曾經有兩大軍事集團對壘:一個是袁術、孫堅、公孫瓚和陶謙結成的同盟,另外一個是袁紹、曹操、劉表和張繡結成的同盟,其中劉表和張繡主要對付的是孫堅和袁術,這種結盟雖然并不牢靠,但是張繡和袁紹至少也曾是同一個陣營的盟友(當然當時曹操也是盟友)。
第二,199年張繡在再次投降曹操之前曾在袁紹和曹操之間搖擺不定,張繡其實更想投靠的是實力更強、開出的條件也頗為誘人的袁紹,只是在心腹謀士賈詡的力勸之下才選擇了曹操,而且他和曹操始終有個令他無法釋懷的心結,那就是196年的宛城之戰(zhàn)中曹操長子和侄子以及大將典韋都是死于自己之手。
第三,不得不說曹操用人很有一套,即便他明知張繡有可能是個不確定的因素,但是他仍然把自己的右翼放心地交給了張繡,張繡在官渡之戰(zhàn)期間屯駐官渡之右的陳留和己吾一線,離官渡近在咫尺,張繡所處如此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由不得袁紹不動心從而對張繡大加拉攏。
所以官渡之戰(zhàn)期間面對袁紹的再次拉攏,張繡暗中和袁紹來往的嫌疑不小。
第二個人:朱靈
前文說過袁紹和曹操曾經是盟友,而且是關系比較密切的盟友,以至于曹操在征討徐州陶謙的時候袁紹還出兵相助,當時被派往曹操軍中的大將正是朱靈,不過讓袁紹沒想到的是朱靈去了就不回來了,仗打完了朱靈選擇了留住曹操軍中效力。
正史中并沒有朱靈參與官渡之戰(zhàn)的記載,不過袁紹絕不可能放過重新將朱靈拉回到自己身邊的打算,從“皆許都及軍中諸人”來看,朱靈洗脫不了和袁紹暗中有來往的嫌疑,而且《三國志》記載:“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這個有點耐人尋味,或許曹操雖然燒了書信但是內心認定朱靈暗中和袁紹有來往也說不定。
第三、第四個人:楊彪和孔融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楊彪出身于弘農楊氏,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兩人在朝野和民間素有名望;漢獻帝遷都后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朝中忠于漢室反對曹操專權的還大有人在,其中以楊彪和孔融為代表人物。
袁紹當時到處拉攏可能反對曹操的勢力,楊彪和孔融代表的又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四世三公的袁紹絕不可能錯過拉攏他們的機會,所以雙方私下有書信來往是大概率的事情。
曹操當時收繳的書信不少,可見暗中和袁紹有書信往來的絕不僅僅上述嫌疑相對較大的四人,不過曹操很聰明一把火燒了個干凈,否則人心惶惶反而不妙。
官渡之戰(zhàn)
許攸只是加速了袁紹敗亡的進程。或者說有沒有許攸,袁紹都很難獲勝。這個論點要說的重點不在許攸,而在當時兩軍主帥曹操和袁紹各方面的對比,包括政治遠見,軍事能力等,可以說袁紹完敗,其落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1、首先袁紹的政治短見。
袁紹在對待漢獻帝的問題上,沒有符合或者說是迎合當時各路諸侯“勤王”的共識,公元190年,袁紹曾謀劃推舉幽州牧劉虞為帝,遭到了曹操等人的反對,劉虞本人也堅決不干。
這種舉動無疑是在告訴世人,其無非也是像董卓一樣,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漢獻帝的不忠,昭然若揭。話說你們各諸侯組成盟軍至少明面上的目的是去解救漢獻帝的,人漢獻帝才是正統(tǒng),你說你要另立皇帝,還怎么謀取人心,此為其一。
然后在呂布殺掉董卓后,漢獻帝出逃后,一路東向京洛逃離,其幕僚就建議袁紹利用這個機會勤王,迎護漢獻帝,減毒鄴城,以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討伐不聽王命的人。
這本來是彰顯袁紹政治資本的大好事,可是袁紹聽不進去,白白喪失了高舉政治旗幟的機會,拱手把機會讓給了曹操。后來看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yōu)勢,眼饞了,竟然想讓曹操將天子遷都鄄城,方便靠近自己獲得好處,被曹操斷然拒絕了。
還有就是袁紹妄想稱帝的事情,暗中授意主簿耿苞,密勸自己登基,又把耿苞說的話拿來征求手下的意見,結果遭到部下的一致反對。
袁紹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把耿苞殺了給自己脫罪。為人主帥,這樣的做法,怎能不讓那些真正支持他的人寒心。
這些足以將袁紹的弱點和錯誤暴露無遺,缺乏政治頭腦,目光短淺,是他最大的政治短板。
袁紹家族作為東漢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在一系列的政治事變中,沒有看到他的忠誠,反而投機取巧,短視自私,一些愚蠢的做法極大的削弱了其政治號召力和公信力。荀彧,郭嘉的離開與其脫不了干系,此消彼長,不輸才怪。
2、官渡之戰(zhàn)時,袁紹和曹操的實力對比
這里說的實力,并不僅僅指軍隊數(shù)量的多少,通常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其影響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資治通鑒》中有所描述,在官渡大戰(zhàn)前,有許多人還是看好曹操的,諸如南陽張繡謀士賈詡,涼州牧韋端的幕僚楊阜,荊州牧劉表的幕僚韓嵩等。大多都認為曹操有政治優(yōu)勢,且其善于用兵,身邊有很多賢才俊杰輔佐,反觀袁紹寬而不斷,謀而少決。
荀彧對雙方大戰(zhàn)之前的評價比較有意思:“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次數(shù)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爾,可一戰(zhàn)而禽也”。大體就是袁紹兵雖然多,但是部署調度不高明,其下屬互相勢不相容,總言而之很亂。
袁紹自身這樣的情況,再多的兵馬也發(fā)揮不出它應有的作用,相對來說,其占據(jù)的兵力優(yōu)勢已經被抵消了七七八八了。
3、曹操用兵要遠強于袁紹
袁紹用兵不如曹操,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對于戰(zhàn)爭時機,事宜的把握?!岸嘀\少決,失在事后”。
時機上,袁紹與公孫瓚打了近十年的仗,勉強取勝后,就要去攻打曹操。沮授建議說時機不對,必須要找到一個進攻曹操的政治理由,獲得政治上的主動,可以采取長遠經營,以逸待勞的策略。否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舉師南攻,師出無名,于義有違。袁紹不但不聽,反而分解了沮授的兵權。
在具體事情上,公元200年,當時曹操正要討伐占據(jù)徐州的劉備,田豐就建議舉軍襲其后,可一舉擊破曹操,但是袁紹竟然以小兒子生病需要照顧為由放棄進攻的機會,簡直不可思議。
官渡大戰(zhàn)開始后,烏巢是袁紹的屯糧重地,生死咽喉。當發(fā)現(xiàn)曹操親自襲擊烏巢時,袁紹不聽張郃,高覽的意見,緊急調遣重兵救護自己的命門,卻聽從郭圖的謬計攻打曹營。結果,烏巢被燒,軍心潰敗,曹營也沒有攻打下來,用兵緩急全然無知,正應了“兵多而分畫不明”。
袁紹用兵不如曹操還體現(xiàn)在用人上,他重用那些有匹夫之勇,而無統(tǒng)御之才的將領,諸如顏良、文丑、淳于瓊等。
其運籌帷幄的謀士,除荀彧、郭嘉先后離去外,田豐、沮授的正確建議他都聽不進去。掌管內務的審配、逢紀專斷自恣,郭圖嫉賢妒能,他們互相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最后逼走許攸,完全如荀彧所料“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以上種種,作為主帥的袁紹聽斷不明,心胸狹窄,是其內部沖突,爭權奪利的根本原因。
袁紹政治野心大,操作的智謀卻不夠,表面威武,內心忌刻,沒有統(tǒng)一內部意見的足夠權威,兵雖然多,但不善于用兵,將士驕橫而政令矛盾。
所以,袁紹的失敗是有跡可循的,即使沒有許攸,袁紹敗亡的結局都是注定的。許攸的叛走只是加速了袁紹的失敗,主帥是這個樣子,再好的謀士,再好的計策,再多的兵士也于事無補。
一、官渡之戰(zhàn)。曹操處于劣勢,但由于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采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使戰(zhàn)爭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于贏得了勝利。官渡之戰(zhàn),曹操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由他統(tǒng)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官渡之戰(zhàn)也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二、平定關中。公元211年,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大敗關中聯(lián)軍,馬超等因之欲割地求和,曹操不允。九月,馬、韓等再次請求割地,并送任子以求和,曹操采納賈詡的建議,偽許之,并再次大敗韓、馬軍。韓遂、馬超敗走涼州,楊秋則逃回安定,曹軍陣斬成宜和李堪等叛將,關中自此平定 。十月,曹操進軍安定,楊秋投降 。曹操率軍撤回,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xù)西征,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qū)基本平定。
三、曹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奇兵偷襲的官渡之戰(zhàn)
官渡之戰(zhàn)是東漢末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展開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時間是公元200年。此戰(zhàn),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最終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
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zhàn)例成為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中的最輝煌的一頁。
官渡之戰(zhàn)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天下各路諸侯聯(lián)軍討伐。作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參與了討伐。
196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了政治上的優(yōu)勢,并逐步征服一些地方勢力,統(tǒng)一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
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199年,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zhàn)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
曹操和袁紹兩大勢力的迅速擴大,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摩擦。隨著軍事斗爭的加劇,官渡之戰(zhàn)的序幕也就由此拉開。
200年,袁紹派陳琳書寫檄文并發(fā)布,檄文中將曹操罵得無法忍受。農歷二月,袁紹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軍主力決戰(zhàn)。他首先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
農歷四月,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zhàn)的勝利,親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此時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后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后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定可擊敗顏良。
曹操采納了這一建議,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便乘機率輕騎,派張遼、關羽為前鋒,向白馬疾進。關羽迅速迫近顏良軍,沖進萬軍之中斬殺大將顏良而還,袁軍因此潰敗。
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后,遷徙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撤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軍至延津南,派大將文丑率兵追擊曹軍。
曹操當時只有600騎兵,駐在南阪下,而袁軍達五六千騎,還有步兵在后跟進。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馬,并故意將輜重丟棄道旁。
袁軍一見果然中計,紛紛爭搶財物。曹操突然發(fā)起攻擊,終于擊敗袁軍,殺了文丑,順利退回官渡。
袁軍初戰(zhàn)失利,但兵力仍占優(yōu)勢。農歷七月,袁軍進軍陽武即今河南中牟北,準備南下進攻許昌。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shù)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九月,曹軍一度出擊,沒有獲勝,退回營壘堅守。
袁紹構筑樓櫓,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軍依謀士劉曄之計制作了一種拋石裝置的霹靂車,發(fā)石擊毀了袁軍所筑的樓櫓。袁軍又掘地道進攻,曹軍也在營內掘長塹相抵抗,粉碎了袁軍的計策。
雙方相持3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穩(wěn)固。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命令負責后勤補給的任峻采取10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后距離,并用兩列陣,加強護衛(wèi),防止袁軍襲擊。
另一方面,曹操積極尋求和捕捉戰(zhàn)機,擊敗袁軍,不久派曹仁、史渙截擊、燒毀袁軍數(shù)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同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并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20千米的故市,即今河南延津縣內和烏巢(即今河南延津東南)。
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5000人,冒用袁軍的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晚黑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后立即圍攻放火。
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后,只派輕騎救援,主力則猛攻曹軍大營,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
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鼓勵士兵死戰(zhàn),大破袁軍,殺淳于瓊等,并將其糧草全數(shù)燒毀。
袁軍前線聞得烏巢被破,導致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潰敗。袁紹倉皇帶800騎退回河北,曹軍先后殲滅和坑殺袁軍7萬余人。
官渡之戰(zhàn),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
戰(zhàn)爭的勝負取決于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沖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雙方取勝之道是值得深思的。
此戰(zhàn)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集中體現(xiàn)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反觀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拒部屬的正確建議,遲疑不決,一再地喪失良機。終致糧草被燒,后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而全軍潰敗,從此一蹶不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3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