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清朝親王到底是什么級別的存在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那個階級思想濃厚的王朝年代,有很多赫赫有名的達官貴族,他們有的甚至可以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有的雖然擁有很高的地位可是卻沒有任何實權(quán)。不過這些現(xiàn)象都是因為各個朝代的制度不同而異,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清朝有關(guān)親王加封的制度。
說起清朝的加封親王的制度,他還真是和別的朝代有所不同,清朝的親王可以擁有實權(quán)管理一些地區(qū),但是他們卻沒有自己的封地,也就是說清朝的親王只是幫皇帝鞏固江山的下手罷了。不像其他朝代,皇帝會給予每個親王一定面積的封地,這樣每個親王都會到自己的封地去生活,等到國家有什么重大事情的時候,那些親王會再度來到京城。當然清朝并不是每個親王都沒有封地,蒙古的那些親王就與眾不同,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封地,這樣的話蒙古親王都不會生活在北京。
不僅如此,清朝的親王還有自己的爵位,這種做法源于皇太極當皇帝的時候,從皇太極開始清朝宗室中有哪些人可以擁有親王爵位呢?并且親王究竟又是什么級別呢?其實在皇太極那個時候,被加封爵位的人大都是為國家立過汗馬功勞的人。另外,如果皇帝是老大,那么稱呼為和碩親王爵位的人就是老二了,皇太極的這種做法無非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實力,他利用加封爵位的獎勵來鼓勵那些人在戰(zhàn)場上奮力拼搏,能夠為國家搶奪更多的領(lǐng)土。
封爵嘉位的獎勵確實可以激發(fā)將軍和士兵的積極性,更何況這種爵位還可以一直傳遞給自己的后代,也就是說倘若一個家族有一人有了爵位,那么在這個人死后他的兄弟或者兒子可以繼續(xù)享有爵位的地位。這對于很多人來說吸引力是非常強大的,但是一個人是否能被加官進爵主要取決于皇帝的決定,因此當時清朝的皇帝大都選用這種辦法來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
然而,任何的事物都有兩面性,皇太極定下的這項規(guī)定雖然可以有利于他在朝野之上站穩(wěn)腳跟,同時這也給了那些親王為非作歹的機會。那個時候有一個稱呼叫“八大鐵帽子王”,也就是爵位世襲的親王們,這些人通常都有很高的俸祿,而且他們有的人不知不覺中還向別人搜刮了數(shù)以萬計的錢財,以清朝末期的一位慶親王為例,據(jù)說這位親王銀行存款有710多萬英鎊,可是背地里他搜刮的金銀珠寶就不知道具體數(shù)目了。
縱使有的人向皇帝告發(fā)了某個親王的錯誤做法,皇帝也依然只會以一副沒有什么大事的樣子訓斥親王一頓也就完事了,畢竟有的親王實力過于強大皇帝也不敢真的把他怎么著啊!不僅親王在世的時候會有爵位,而且在那些親王去世之后他們還會得到謚號,用來對每個親王一生加以概括和總結(jié)。我們都知道謚號往往只有皇室中人才有可能有的封號,竟然連親王去世也有謚號,可見清朝親王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
阿哥通常是指未成年的皇子。清朝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皇子雖然都是皇帝的兒子,但也要分為不同的等級,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貝子,貝勒,郡王和親王。基本上如果皇子被封為親王,那就是最高等級,光靠皇帝寵愛還不行,還要有一定的功績。不同的等級還要分不同的朝服。對于朝服的花樣還要嚴格把控,就比如一些花樣,只能由皇室貴胄穿,平民百姓要是穿上就是犯法。
看一些專業(yè)清宮戲會發(fā)現(xiàn),一些阿哥的稱呼是不同的,比如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直接就稱為十三阿哥,但是八阿哥就會稱為八貝勒,還有果郡王,寶親王等稱號。阿哥其實是最低等級的稱號,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稱號,那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要看是否是嫡出,最重要的要看皇帝是否喜歡你,就比如康熙皇帝疼愛廢太子的大兒子弘皙,所以雍正繼位后,直接封了弘皙為親王,這是雍正親兒子都沒有的待遇。
清朝的爵位都是世襲制,一般都是由嫡長子,比如親王的兒子只能有一個繼承親王的爵位,其他兒子都被封為郡王,郡王的兒子也只有一個能繼承郡王的爵位,再往下封就是貝勒,以此遞推,偶爾也會有例外,就比如說,雍正的第17個弟弟允禮被封為果郡王,但是果郡王去世后沒有子嗣,就把弘曕過繼到果郡王名下,繼承果郡王的爵位。
皇子和宗室子弟的爵位也可以通過考封,就是宗人府出題,考文化,考射術(shù)騎馬,根據(jù)考試結(jié)果上報皇帝,由皇帝封,有的皇子考的不好,但是母親地位高,皇帝也喜歡,就封的好 基本是五年一封,這次沒封上的要等五年。雖然有的阿哥等級很低,但只要你是阿哥,就不會有人輕視你,所以只要是阿哥,就在臣子面前是高人一等的,因為不知道哪一個將來就會成為九五之尊,生在帝王之家,雖然不用擔心吃穿用度,但稍不留神就是要命的事。
可以說清朝也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王朝了,而清朝皇帝和親王的這些生活,也經(jīng)常被編成小說或者是電視劇搬上熒屏供大家欣賞。而在這些清宮劇當中,清朝的親王個個風流倜儻,簡直就是人人羨慕的對象,放到現(xiàn)在妥妥的就是“高富帥”。而在現(xiàn)實的歷史當中,清朝的親王生活真的這么好嗎?清朝親王級別到底會享受什么樣的待遇呢?
而清朝的親王是清朝中央集權(quán)的產(chǎn)物,為了維護帝制,加強集權(quán),于是清朝便取消了藩王制度,而這些被削去封地,沒有管轄地方權(quán)力的藩王便成為了親王,他們在京城建設府邸,享受國家的俸祿。和其他朝代的藩王相比,清朝親王的權(quán)力雖然削弱了,但是待遇還是相當高的。
如果用他們的待遇和當時的一品文官相比,我們就可以看出區(qū)別了。親王每年有一萬兩的俸銀,還有祿米1萬斛,如果放到現(xiàn)在那也是500萬的年薪了。在那時的一品文官俸祿只有180兩銀子,再加上1.6萬兩的養(yǎng)廉銀,換成現(xiàn)在就是290萬一年的年薪。所以和國家一品文官比起來,清朝親王的俸祿還是很高的。
但是親王的俸祿雖然很高,他們的生活卻沒有辦法談得上奢靡,因為皇室的制度是非常嚴格的,一切都要嚴格按照等級來,親王在衣食住行方面要比別人更加謹慎,因為親王一旦犯錯就要罰他們的俸銀。甚至有一位親王因為屢次犯錯,被罰下了18年的俸銀,也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慘的一位親王了。
清朝的王爺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將宗室封爵定為十四等級即和碩親王、貝勒、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固山貝子、奉恩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恩將軍。和碩、多羅、固山都是滿語,和碩意為:一方,那么和碩親王是王爺?shù)燃壷凶罡叩囊坏?。清朝封爵方式有兩種:一是因軍功受封,為功封;一種因皇帝之后而受封,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襲前人的爵位時要降一級,降至最后一個等級再襲。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繼承爵位時無需降級,作為皇帝對其功勞的賞賜,俗稱:鐵帽子王,即:世襲罔替,配享太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4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