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闔閭和燕昭王為何沒能攻下楚國齊國?敗在哪里?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親自擔任統(tǒng)帥,率領吳軍和唐、蔡兩個諸侯國的聯(lián)軍討伐楚國(吳國第一謀臣伍子胥和兵圣孫武俱在軍中),吳軍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zhàn)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楚昭王倉皇出逃,楚國境內(nèi)沒有了成建制大規(guī)模的軍隊抵抗,于是吳軍分兵掠地,準備長期占領并進而將楚國吞并。
然而,楚國臣子申包胥入秦乞師,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終于感動秦國出兵助楚復國,擊敗吳軍,此時,闔閭的弟弟夫概見吳軍新敗,而闔閭滯留楚國,乘機率部回吳國而自立為吳王。闔閭聞知此事,當即便率軍返回吳國,攻擊夫概——闔閭伐楚,又回到了原點。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名將樂毅為上將軍,統(tǒng)率燕、秦、趙、韓、魏五國聯(lián)軍攻打齊國,首先在濟西之戰(zhàn)中大敗齊軍主力,接著順利攻克齊國王都臨淄,齊湣王出逃,燕軍分兵五路,以期徹底消滅齊軍,占領齊國全境。燕軍僅在六個月的時間,就攻取了齊國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
可惜的是,燕軍止步于即墨城下五年之久,最終被田單反擊挫敗,齊軍乘勝大舉反攻。由于齊國民眾痛恨燕軍的暴行,紛紛響應,幫助齊軍打擊燕軍,很快將燕軍逐出國境,收復淪陷的70余城——燕、齊兩國的態(tài)勢,同樣又回到了戰(zhàn)事爆發(fā)前的起點。
吳王闔閭和燕昭王,分別是兩國國君中出類拔萃的人物,指揮吳軍和燕軍的伍子胥、孫武和樂毅都是戰(zhàn)國名將,戰(zhàn)爭發(fā)起之時又都聯(lián)合了其他諸侯,聲勢浩大,可謂風頭一時無兩,為何最終都功敗垂成呢?
筆者以為,最關鍵的因素有兩個:第一,沒有從爭霸天下的大局來看待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從而沒有認真權衡其他諸侯國的態(tài)度;第二,采取了錯誤的策略。
其實,從戰(zhàn)國中后期各國間的態(tài)勢已經(jīng)非常明顯了:秦、齊、楚三國既是疆域大國,也是人口大國,處在第一階層,具備爭奪天下的實力(闔閭伐楚之時,春秋最強的晉國權力已經(jīng)落入公卿之手,陷入分崩離析的邊緣)。而在三國之中,秦國屬于深謀遠慮的典型,采取的策略是遠交近攻,同時盡量削弱潛在的競爭對手,絕對不允許其做大,故而派兵幫助楚國復國,和后來參加攻齊聯(lián)盟,就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假如吳國吞并和楚國,燕國吞并了齊國,那么吳國和燕國將比原來的楚國和吳國更加強大,并且都跟秦國接壤,這是絕對不允許發(fā)生的。
聯(lián)軍攻齊,楚國假借救援為名,殺死齊湣王,還順勢奪回此前被齊國奪去的國土,陳兵邊境,虎視眈眈,同樣是不想燕國坐大。而秦、魏、趙早早撤軍,既有相互提防的考慮,也有讓燕國火中取栗的意思。
吳國和燕國,都屬于疆域和人口上的雙料小國,并且都地處邊陲,雖然暫時在軍事上獲得了暫時的優(yōu)勢,但資源限制了這種優(yōu)勢難以持久的,想采取鯨吞的策略,一口吃個胖子,是非常困難的。此外,楚國和齊國,都是西周最初獲封的諸侯國,歷史悠久,已經(jīng)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和文化,百姓對強加的外來征服在內(nèi)心是抵觸的——樂毅任上將軍期間,對占領的齊地采取懷柔的措施,但等到騎劫在即墨城下失敗之后,齊國各地立刻群起響應田單,便足以說明問題。
故而,兩國正確的策略應該采取逐步蠶食,先借助軍事上的優(yōu)勢,將接壤地區(qū),民俗相近的地方吞并過來,完全同化之后再繼續(xù)擴張。其實,縱觀整個秦國的擴張歷史,基本上就是上述步驟的反復,從而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積累,在諸侯眼皮底下,具備了鯨吞的實力。
既不能看清大勢,又不具備鯨吞的實力,把戰(zhàn)爭曠日持久地拖下去,最終當然是自己先崩潰了。
燕國能夠幾乎滅亡齊國,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齊國幾乎被滅國的直接導火索是齊國吞并宋國。根本原因是齊國為了爭霸擴張,四處樹敵,威脅到了各個國家的利益。
齊國從齊威王時期開始積極參與中原地區(qū)國家的爭霸擴張當中,與魏國打了兩次大戰(zhàn),并且都取得了勝利,使得魏國元氣大傷,把魏國從戰(zhàn)國初期第一強國的寶座上拉了下來。齊威王之后,齊宣王繼承了其積極參與擴張爭霸的策略,齊國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到了齊閔王時,齊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齊閔王即位時,齊將匡章率領齊、魏、韓三國聯(lián)軍大破楚軍于垂沙,從此楚國不得不依附于齊國。之后在相邦孟嘗君田文的策劃下,齊將匡章率齊、魏、韓聯(lián)軍圍困秦國,并攻破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燕國趁齊國空虛偷襲齊國,齊軍回師大破燕軍。孟嘗君被齊閔王忌憚被迫流亡后,在其之后歲月里,其一直致力于與齊國做對。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立為西帝,并尊齊閔王為東帝,約為五國伐趙,齊閔王沒有同意,但這卻引起了趙國的擔憂。之后齊閔王,組織山東五國合縱攻秦,迫使秦昭王去帝號。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后,齊、趙、魏的矛盾公開化,這個矛盾就是富饒的宋國。最后齊國擊敗了趙魏兩國,成功吞并了宋國,但也失去了三晉、楚國的支持。
齊國在吞并宋國后,國力達到了巔峰,這引起了各國的忌憚。在燕國復仇之心和秦國弱齊之心地推動下,五國約定伐齊,以樂毅為上將軍率領聯(lián)軍攻齊,齊閔好大喜功,命令在濟水防守將領主動出擊導致兵敗,齊軍大敗后,樂毅遣散各國軍隊,獨自率領燕軍攻齊,連下七十多座城池,最后被燕國打得幾欲滅國,只剩下即墨和莒兩城。雖然最后田單復國,但齊國實力大損。
吳王闔閭攻破了楚國之后,如何才能有效占領,真正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新主人呢?
孫武與伍子胥在對待楚國的問題上產(chǎn)生了分歧。
孫武認為,楚國太大了,一口吃不下,得分步驟來。兵以義動,方為師出有名。當年楚平王任用讒貪,殺害忠良,廢了太子建,我們興兵來到這里,就是個義舉,是來討公道的,不是來當暴徒的。如今楚國已經(jīng)破了,就應該把跟在伍子胥身邊的那個小孩,也就是太子建的兒子熊勝,把他搬出來,立為楚國的新國君。楚國人都憐憫太子建無辜,必然會有很多人擁護,楚國很快就會恢復秩序安定下來。熊勝能當新楚王,這是吳王的大恩大德,從此讓楚國世代向吳國進貢,吳國成為宗主國,既得實惠,亦有美德。這和得到楚國是一樣的。
伍子胥說,沒必要這么麻煩,直接將楚國滅了,版圖從此劃入?yún)菄?。于是,他勸說吳王闔閭將楚國的宗廟全部拆毀。
闔閭貪于滅楚,這樣就可以成為整個天下最大的大國!所以他沒有聽從孫武的勸諫,將楚國王室的宗廟盡行拆毀,宣布楚國滅亡。
再說申包胥孤身一人逃到秦國,搬來了救兵。
第二年夏,秦哀公以公子蒲、公子虎二人為將,率領戰(zhàn)車五百乘,前來救援楚國。一路上,楚國的敗兵殘將們聽說來了幫手,于是士氣大振,又紛紛聚集起來,準備投入戰(zhàn)斗。
秦國人從沒和吳國人交過手,以前也很少聽說,心里多少有些恐懼。公子蒲問:“吳國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怎就這么厲害?”
申包胥說:“這是一個精英、 *** 以及原住民組合成的新國家,他們用晉國提供的資金設備,模仿楚國的制度謀略,吸取齊國的戰(zhàn)術技法,收容各處流竄的犯罪分子,勒索越國人的大米糧食,快速膨脹起來,他們是野豬!是毒蛇!”
公子蒲就說:“我們對這邊的路況不熟,也不了解吳軍的打法,還是你們先上,我軍是你們堅實的后盾?!彼麑髡f中的吳軍有些忌憚,他要楚軍在前。
于是,楚軍在前,秦軍在后,用這樣一個找死的陣型去迎戰(zhàn)吳軍。
如果吳軍一沖,楚軍必然崩潰,隨后吳軍乘勝掩殺,秦軍也必然跟著陣腳大亂。但是現(xiàn)在,楚軍士氣高漲,他們也要報仇!他們痛恨這幫暴徒侵略者,更甚于原先的腐敗分子,所以他們甘愿在前面充當炮灰。
秦楚聯(lián)軍一路東來,遇到了夫概的先頭部隊。
夫概完全沒把楚國人當回事,還以為和以前一樣只會逃跑,但一交手,形勢就變了,殺紅了眼的楚國人硬是不要命的往前沖,把吳軍打的大??!
這一次,楚國人終于威風了,他們追著夫概打。秦軍則是錦上添花,在后面幫著吶喊助威,也都樂呵呵的跟著楚國人,乘勝追擊。夫概急忙后撤五十里,派人去向吳王闔閭告急。
秦楚聯(lián)軍首戰(zhàn)告捷,信心倍增,繼續(xù)向前推進,與躲在隨國的楚昭王勝利會合。
吳王闔閭也急忙調(diào)兵遣將,前來迎戰(zhàn)秦楚聯(lián)軍。
但是戰(zhàn)況非常不利。酒色過度的吳軍,都被淘空了身子,毫無往日的銳氣。雙方交戰(zhàn)了三四次,吳軍僅勝楚軍一次,而敗績?yōu)槿?,其中大敗一次?/p>
看到吳軍由盛轉衰,雄風不再,隨國的國君終于笑了。
當初逼他交出楚昭王的時候,他找人算過一卦,卦上說“西鄰為虎,東鄰為肉。”現(xiàn)在已經(jīng)應驗了,西方的鄰居是秦國,東方的鄰居是吳國,按照卦上的象征,秦國是一只老虎,而吳國是一塊肉。
老虎吃肉。戰(zhàn)況因為秦國人的介入而轉變了,看來戰(zhàn)爭的結局,冥冥之中早有定數(shù)。
吳軍雖然連敗了三次,但是吳王闔閭拒不撤軍,他不愿看到煮熟的鴨子又飛了。
好不容易獲得的如此高額的利潤,又豈肯就此輕易松手?闔閭不再進攻,轉為防守,牢牢的死守著這得之不易的勝利果實,與秦楚聯(lián)軍耗在一起,而秦國人打仗都是死腦筋,只知進不知退,雙方就這樣曠日持久的膠著著,難分難解。
秦國出兵是六月,雙方或戰(zhàn)或耗有三個月,到了九月的時候,夫概先走了?!蹲髠鳌飞险f:“九月,夫概王歸,自立也?!?/p>
夫概看到吳王闔閭硬撐在那不能抽身,忽然心動,他就搶先溜了,偷偷潛回吳國,假稱闔閭已死,自己應該登基為吳王!趁著國內(nèi)空虛,勾結越國,夾攻吳國,答應事成之后,割五城相謝越王。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夫概突然反了,自立為王。
后院起火,闔閭大驚!這就不得不撤軍了。因此,他留下孫武與伍子胥,退守郢都,自己帶著伯,十萬火急的趕回了吳國。
闔閭憤怒的問道:“你我手足兄弟,為何要反叛?”
夫概說:“我沒反叛,大哥你不要太貪心嘛,我們幫你打下了那么大一片土地,你換了新房子,這老房子留給我,也不算過分呀!”
闔閭怒,教伯海骸拔我擒賊!”麾軍直進,夫概寡不敵眾,大敗而走,邊跑還邊喊:“你當年弒殺王僚,難道就不是反叛?”
再說伍子胥與孫武正在商議如何嚴防死守郢都,申包胥派人和談來了。因為秦楚聯(lián)軍久攻不克,也和他們一樣的焦慮。
申包胥說,你的心愿已完成了,我的心愿也一定要實現(xiàn)!你退兵吧,免得為了公事傷了我們兄弟感情,你現(xiàn)在退,也不損你的威風。
吳軍也撐不下去了,憋的實在難受,正好找個臺階下?!秴窃酱呵铩飞嫌涊d伍子胥與孫武的對話:
子胥等相謂曰:“彼楚雖敗我余兵未有所損我者?!保ǔ穗m然打敗了我們好幾次,但我們其實并沒多大損失。)
孫武曰:“吾以吳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荊平王墓,割戮其尸,亦已足矣?!保ㄎ覀円詤菄谋R,西破強楚,打跑了楚昭王,挖了楚平王的墳,割爛了他的尸體,這已經(jīng)足夠了。)
子胥曰:“自霸王以來,未有人臣報仇如此者也。行,去矣!”(還沒有哪個霸王能像我這樣痛快的,夠本了,行啦,我們走!)
退兵,是有條件的,吳楚兩國重新劃定國界,楚國東邊的大片領土,割讓給吳國,名義上是封給熊勝的,因為熊勝是楚平王最正宗的嫡孫。
楚國人同意。于是,吳軍正式退了兵。
退兵的時候,吳軍將楚國府庫中的金珠寶玉,滿載而歸。又將楚國的富戶一萬家強行遷居到吳國,以充實吳國的空虛之地。楚國東邊的土地歸了吳國后,他們把其中的一點分給了熊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4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