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砣龂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精彩的時期,中國人對于三國的熟悉程度恐怕是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比不了的。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方英豪獨掌一方,三方陣營中可謂猛將如云、謀士如雨,互相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大劇。但是其實很少有人注意到,三國歷史發(fā)展的背后有一雙最大的幕后黑手——士族政治,左右著歷史的走向和發(fā)展,并最終導(dǎo)致了三家歸晉!
士族又稱為門第、世族、世家、門閥等等。指的是那些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這些士族的后代子弟從一出生,便高人一等,生活無憂無慮,有著接受最好教育的機會。由于兩漢實行察舉制,其實就是這些士族互相推薦,所以逐漸把控了做官的渠道。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quán)其實都出身寒族,表面上看士族的力量似乎并不強大,士族最直接的代表人物袁紹,很早就被曹操消滅了。但是除了袁紹之外,其實在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統(tǒng)治,士族都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逐一來分析一下。
曹操雖然也出身豪富大家,但曹操并非士族出身。因為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時期的大宦官,所以其實在袁紹這種“四世三公”的頂尖士族看來,曹操的出身其實是很低微的,在陳琳為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中稱曹操為“贅閹遺丑”。曹操本人一生中和士族是相愛相殺的,最早曹操殺名士邊讓,引發(fā)兗州叛亂。在曹操統(tǒng)一北方之前,曹操依靠士族集團的支持和幫助南征北戰(zhàn)、治理地方,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潁川士人集團,代表人物有荀彧、荀攸、陳群、鐘繇等人。曹操統(tǒng)一北方之后,和士人集團的矛盾逐漸開始顯現(xiàn)出來,甚至發(fā)展到誅殺孔融、逼死荀彧。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因為見識過東漢末年的黑暗,曹操一直提倡唯才是舉,這和士族的利益是不相吻合的。曹操終其一生都在利用士族的同時,也在打壓士族。可是在曹操死后,曹丕為了順利登上帝位,選擇了和士族妥協(xié)。接受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最開始發(fā)揮了積極地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門閥士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的選拔,最終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士族集團最終成為了曹魏政權(quán)的中堅力量,也為日后司馬家族取代曹魏埋下了伏筆。
劉備雖然頂著個皇室宗親的幌子,但卻是最底層的寒族,靠織席販履為生。所以劉備半生顛沛流離,根本沒有士族愿意支持他,甚至有人認為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有爭取荊州士族的考慮。因為當時諸葛亮已經(jīng)逐漸融入了荊州士族集團當中,后來劉備占據(jù)荊州、奪取益州都是靠著士族集團的支持。諸葛亮主政時期,奉行以法治國的政策,對于士族有一定程度的打壓。后來蜀地的士族階級知道曹丕稱帝后施行的“九品中正制”,士族享有很多特權(quán),他們特別羨慕曹魏政權(quán)。因此,當魏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以譙周為首的士族就積極地勸說劉禪投降,蜀地就此并入魏國,士族便又可以享受那種優(yōu)越的特權(quán)了。
孫堅出身也很低,完全是憑借著武力殺出了一片天地,當時很多士人都瞧不起孫堅。所以孫堅起兵討伐董卓時,先后殺掉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咨。孫堅死后,孫策也是憑借一腔血勇在江東站穩(wěn)了腳跟,對于士族多有屠戮。但到了孫權(quán)掌權(quán)的時候,為了能夠真正的立足江東,還是不得不和士族合作。江東大族顧、陸、朱、張四姓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孫權(quán)后期把兵權(quán)和政權(quán)交給了陸遜和顧雍二人。這樣一來,江東的士族就為自己效力了,孫權(quán)的利益也就是整個東吳士族的利益,所以江東的士族才會維護孫權(quán)的利益。后來晉滅吳,對于這些士族來說,其實并沒有多大影響。
有人說,三國歷史就是一部士族崛起的紀實。當三國結(jié)束,世家大族又恢復(fù)成為了統(tǒng)治階層。263年魏國滅蜀漢,265年司馬炎建晉代魏,280年晉滅東吳,英雄輩出的三國歷史大劇就此落下了帷幕,天下又重新歸于一統(tǒng)。而司馬家族則是徹底的士族,三國一統(tǒng)相當于士族從幕后來到臺前。所以到了兩晉時期,門閥政治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到東晉達到了頂峰,偏安的的東晉朝廷其實就是士族和皇族共同的統(tǒng)治,所謂“王與馬共天下”就是典型代表。
事情發(fā)展到極端,往往就會走向毀滅。在這種門閥政治達到巔峰的形勢下,官僚主義盛行,奢靡之風(fēng)嚴重,社會不斷固化。于是西晉朝廷在腐敗中迅速地沒落,最終爆發(fā)八王之亂,進而導(dǎo)致五胡亂華,使中國戰(zhàn)亂幾百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簡直就是整個民族的災(zāi)難!整個三國可以說都被士族政治這張大手左右著,最終士族政治不斷發(fā)展,成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卻給中國歷史帶來了延續(xù)幾百年的災(zāi)難。
說到曹魏的滅亡,就不得不提到曹丕的過錯。作為魏國第一個皇帝,他改變了曹操的四大基本政策,最終導(dǎo)致了曹魏被司馬氏篡權(quán)。
1、曹操限制士族,曹丕過分信任士族
士族是東漢中期以后興起的一股強大勢力。在漢末三國時期,士族已經(jīng)是最強大的政治勢力。其中的代表有袁紹家族、荀彧家族、司馬家族、陳群家族等。
袁氏的袁紹、袁術(shù)是亂世初年最強大的兩股勢力。而潁川荀氏是曹操集團最重要的支撐。荀彧一個人就給曹操推薦了 荀攸、郭嘉、鐘繇、陳群、司馬懿、杜襲、戲志才等人才 ,可見士族的人脈影響力。
對于士族,曹操既利用,也打壓。
曹操雖然得到了潁川士族的大力支持,但他對士族始終是心存防備的。他知道士族之間互通有無,如果放任不管,會尾大不掉。所以他對士族的信任始終是有限的。他始終沒有讓士族掌握兵權(quán)。如荀彧、荀攸、陳群、司馬懿等,始終都只是謀士。掌握兵權(quán)的,都是曹氏、夏侯氏等親信,或者是張遼、徐晃等非士族將領(lǐng)。
曹操也不忘時時打擊士族勢力。邊讓、孔融、荀彧、崔琰、楊修等士族名士,都死于他之手。
而曹丕繼位后,對士族卻過分信任了。司馬懿、陳群在曹操時代,職位都不高,更沒有染指兵權(quán)。但在曹丕繼位后,二人都位極人臣,且都開始掌握兵權(quán)。陳群在曹操時代,僅僅是侍中,曹丕繼位幾年后,他官至鎮(zhèn)軍大將軍,領(lǐng)中護軍,錄尚書事。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只是軍司馬,曹丕繼位后,司馬懿官至撫軍、假節(jié),加給事中、錄尚書事。曹丕臨死前,還任命司馬懿、陳群、曹真為顧命大臣,并高訴曹叡,三人可完全信任。
在國家的選官政策上,曹丕通過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選人上完全向士族傾斜。從此魏國選人,主要看出身,門閥士族勢力開始快速發(fā)展。
2、曹操重用曹氏、夏侯氏,曹丕打壓本族勢力
對于曹氏宗族,以及世代姻親夏侯氏,曹操非常信任。如曹洪、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淵、夏侯惇等,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將。
曹丕繼位后,卻對自家兄弟甚是防備。曹彰離奇死亡,曹植則被嚴厲看管。曹丕的其他兄弟,也都被嚴格看管,如囚犯一般。
如曹真、曹休,雖然也被曹丕重用,但受信任程度卻不如陳群、司馬懿。
3、曹操重用寒族人士,曹丕卻不重視
用人方面,曹操是“唯才是舉”,不看出身。五子良將、李典、許褚、典韋等,都出身普通,卻都得到曹操的重用。
曹丕一上任,就通過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從此曹魏用人,就主要看出身高低,寒族人士很難得到重用。
4、曹操時代權(quán)力分散、互相制衡,曹丕時代權(quán)力集中、一家獨大
曹操時代,文官只負責(zé)行政、后勤和謀劃,武將掌握軍隊,權(quán)力分散。士族、寒族、親族(曹、夏侯)三方互相制衡。
而到了曹丕時代,士族一家獨大,壓倒了皇親和寒族。而且權(quán)力也高度集中。如司馬懿、陳群,都是既領(lǐng)兵,又掌握行政大權(quán)。司馬懿、陳群都錄尚書事(相當于丞相),同時陳群擔任鎮(zhèn)軍大將軍,司馬懿擔任撫軍。二人都是出將入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