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官被小妾侍從陷害被皇帝腰斬,死前七個“慘”字震驚皇帝!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時期,封建王朝的建立,隨之而生的就是官場制度。所謂的天子就是天下人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但是畢竟一個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管天下的每一件事情,所以他只能把事情分給官員們?nèi)プ觥T谶@個時候,能否任用到明官就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了。古時的科舉制決定著當時讀書人的命運,它是普通人步入仕途的唯一方法,也是富家子弟想走捷徑的入口。所以一些富家子弟為了走捷徑,就開始賄賂考官。但是有一位清官堅決不接受賄賂,最后卻被舉報受賄被處死了。
這也是清朝史上最冤枉的一位官員了,自己一生非常的清白,最后被自己的小妾拉下水。這個悲慘的官員就是俞鴻圖,在雍正年間擔任高官。和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一樣,他也是通過科舉的方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對待考試的態(tài)度也就非常的嚴謹,一直都不愿意接受賄賂為自己謀利。1732年時俞鴻圖被任命為專門負責監(jiān)考科舉的官職。而對于當?shù)氐母患易拥軄碚f,只要收買了這樣的一個官員,那么他們在在踏進仕途的路就沒有什么問題了。
但是令他們感到意外的事,這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官員,對于錢財他并不感興趣,只是想堅守自己內(nèi)心中的清白。但是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像他這樣堅守本心,俞鴻圖沒有被打動,反而他的侍從和小妾被收買了。他的侍從卻一心想從富家子弟手中撈點錢,所以侍從就勾結(jié)了他的小妾。畢竟如果僅憑侍從的能力,是沒有辦法坑到俞鴻圖的。當侍從與小妾勾結(jié)在一起的時候,他也就沒有辦法逃脫了。所以在當時兩人故意把考試的資料貼在了俞鴻圖的衣服中。等到考場上再脫下來,也就能夠?qū)⒋鸢競鹘o考生了。
雖說這一切都在暗地里進行著,但是畢竟沒有不透風的墻,雖說俞鴻圖被蒙在鼓里,但是外界卻被傳得沸沸揚揚了??蓱z的是,等到皇帝知情后派人抓他時,他本人還是沒有完全搞清狀況。對于他來說,這真是莫名的冤屈啊。因此就算是在特派大臣的嚴刑拷打下,他還是不愿意承認自己接受賄賂,這并不意味著俞鴻圖這個人有狡詐的特性,而是他確實是被蒙在鼓中。侍從和小妾做的壞事是在暗下里進行的,即便是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俞鴻圖本人也是不知道的。
等到他的小妾招了之后,他也就完全逃脫不掉了。在古代貪污受賄是重罪,特別是作為當?shù)氐谋O(jiān)考官,雖說俞鴻圖是清白的,但是也沒有逃出朝廷的處置,最終他被腰斬了,這也是當時震驚天下的冤案。而且據(jù)說當時俞鴻圖被腰斬后,他遲遲的不愿意死去,正掙扎了一會兒之后便斷氣了。而當時他寫下的七個“慘”字更是驚動了皇帝,據(jù)說在那以后清政府就徹底廢掉了腰斬這種刑罰。
世人多知清官的可敬,但卻不知他們也有惡的一面。清官常以廉潔剛直自詡,以身死名留為追求,說話行事但憑著一股所謂的“正氣”,而絕少去考慮是非曲直、權(quán)變通達,由此所造成的惡,有時比一般的貪官污吏還深。這樣的清官在歷史上并不在少數(shù),遠自西漢景帝時期的中尉郅都,近至晚晴時期的山東巡撫毓賢,而最知名者,當屬明朝的右僉都御史海瑞。
海瑞一生,以耿直廉潔著稱
海瑞一生以峭直著稱,心中但有對于皇帝的效忠,而對于上下級和同僚,絕無知恩圖報、寬和相待的舉動,以至于做官數(shù)十載,竟然連個朋友都沒有,實在是可悲。其實不止在官場上,即使在家中,海瑞也多有不近人情之舉,由此還釀成諸多悲劇,僅舉三則事跡來做說明。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因上書勸諫得罪明世宗,被打入死囚牢,同僚鮮有施以援手者,只有戶部司務(wù)何以尚為他冒死求情,結(jié)果也被打入死囚牢,差點丟掉性命。幸好兩個月后世宗駕崩、穆宗即位,海瑞、何以尚才獲釋出獄,僥幸撿回了性命(“戶部司務(wù)何以尚者,揣帝無殺瑞意,疏請釋之。帝怒,命錦衣衛(wèi)杖之百,錮詔獄,晝夜搒訊。越二月,帝崩,穆宗立,兩人并獲釋?!币姟睹魇贰ち袀鞯谝话偈摹罚?/p>
海瑞為人過于死板,以至于連朋友都沒有
若干年后,海瑞調(diào)任南京吏部右侍郎,而何以尚當時擔任南京大理寺丞,官階要低于前者(侍郎為正三品,丞為正五品)。何以尚因為跟海瑞有過命的交情,便喜滋滋地去拜訪他,希望對方能以朋友之禮相待。然而讓何以尚大感意外的是,海瑞堅持以上級待下級的禮節(jié)見何以尚,并要求他行禮。何以尚大失所望,索性拂袖而去,余生再不肯見海瑞一面。海瑞是個內(nèi)外如一的奇人,不僅對朋友不近人情,對家人也是如此。在明人姚士麟所著的《見只編》中曾記載過一段往事,說海瑞某日看到年僅五歲的女兒在吃一個糕餅,便問她這糕餅是哪兒來的,小姑娘支吾不肯說,最后在父親的逼迫下,才說是仆人給的。海瑞聽后大怒,責罵女兒隨便接受男子饋贈,不珍惜名節(jié),只有餓死才能贖罪。女娃聽后大哭不止,從此斷絕飲食,七天之后竟然活活餓死。
海瑞以名節(jié)為借口,竟然逼死自己的幼女
“海忠介有五歲女,方啖餌,忠介問餌從誰與?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豈容漫受僮餌?非吾女也,能即餓死,方稱吾女?!刺槠伙嬥?。家人百計進食,卒拒之,七日而死?!保ㄒ姟兑娭痪帯罚??!爸医椤笔呛H鹚篮蟮闹u號。
海瑞由寡母謝氏撫養(yǎng)成人,而謝氏對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甚至到了粗暴的程度,一舉一動都要嚴加要求,不許他有半點松懈(“謝氏志教育,有戲謔,必嚴詞正色誨之。”見明人朱國楨所著《涌幢小品?卷二?海忠介實際》)。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海瑞失去了太多的人生樂趣,性格中早早地便具備自虐和家暴的傾向,而他一生雖然妻妾甚多,但婚姻一直不幸福,未必不是源于此。
海瑞一生孤獨,家庭生活也極不幸福
海瑞雖然一生清苦,但卻先后娶過三個正妻,還納過兩個妾,不過她們跟海瑞過得并不幸福。結(jié)發(fā)之妻許氏給海瑞生了兩個女兒,后因婆媳關(guān)系不和被休;第二位正妻藩氏進門還不到一個月,又因為和婆婆拌嘴被趕出家門;第三個妻子王氏雖然跟著海瑞時間較久,但最終也是年紀輕輕地便暴死,而此前十天,海瑞的一個小妾也離奇死亡。雖然王氏和小妾死因不明,但有很大可能是不堪海瑞的家暴,最終自尋短見而死。
海瑞一生雖然極度清廉、剛正,但由于不近人情,到最終不僅連個朋友都沒有,家庭生活也是一幕幕悲劇,這樣的清官,實在是不值得推崇、效仿。
王翱,字九泉,河北鹽山縣人,明永樂年間進士。最初,他被授任大理寺左寺正,由于辦事踏實,業(yè)績突出,很快被提升為御史。隨后,他又相繼擔任右僉都御史、遼東提督、兩廣總都、左都御史,最后官至吏部尚書。> > 一> > 王翱擔任吏部尚書時已年屆古稀。此后,又在此任上連續(xù)干了15年。> > 當時,吏部為六部之首,至于吏部尚書,更是掌握著全國官吏的選拔、考核和升降。在腐敗的封建官場上,那些投機鉆營者無不將吏部視為行賄的重點。但王翱一 身正氣,從來不拿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做交易。無論任何人,只要到他那兒“走后門”,沒有一個不碰釘子的。為防止別人登門請謁,他還常常在退朝后住在官署,很少 回家。> > 王翱雖然位尊權(quán)重,卻從不盛氣凌人,更不打擊報復(fù)。有一次,在他的薦舉下,吏部主事曹恂升任江西參政。上任不久,因病回京治 療。王翱將此情報告給了皇帝,皇帝卻誤以為曹恂對調(diào)動不滿,遂下旨免了他的參政之職,并要他返回原籍。曹恂一氣之下,遷怒于王翱。他趁王翱上朝之時,在半 路上截住了他,一邊破口大罵,一連揪住他的衣領(lǐng),打了他幾個耳光。顯然,對堂堂的二品尚書來說,這已屬奇恥大辱。> > 皇帝獲悉此情,大 怒,當即傳旨將曹恂投入了大牢。消息傳出。輿論大嘩。一些平時嫉恨曹恂的、一些借機討好王翱的,一個個粉墨登場,落井下石,恨不得將曹恂立刻斬首。王翱見 此情勢,急忙求見皇帝,說曹恂確實有病,還說他那日的異常行為可能與疾病的折磨有關(guān),一再請求皇上免去他的詔獄之苦?;实垡娡醢壳檎嬉馇?,終于答應(yīng)了他的 請求。> > 二> > 王翱重義氣而不重錢財。早在他擔任了遼東提督時,有位太監(jiān)任監(jiān)軍。他們二人情投意合,關(guān)系非常融洽。后 來,王翱改任兩廣總督。那太監(jiān)在為他送行時,贈給他4顆西洋明珠。王翱再三謝絕,致使那太監(jiān)急得流下淚來。他坦誠地告訴王翱:這西洋珠本是下西洋時買 回的,獻給了皇上;皇上又分賜給了身邊的侍臣。他本人一共受賜8顆同樣的明珠,現(xiàn)將其一半送給好友留作紀念。王翱見太監(jiān)誠懇又執(zhí)著,何況這明珠又非受賄所 得的贓物,才勉強收下,縫在了衣內(nèi)。> > 時至王翱擔任吏部尚書,那太監(jiān)已經(jīng)故去。王翱每想起明珠的事,心中就忐忑不安。他遍訪太監(jiān)的親屬,終于找到了太監(jiān)的兩個侄子。他關(guān)切地詢問他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情況,并拆開衣服,將里面的4顆明珠全都送給了他們,讓他們變換成現(xiàn)款做生意。> > 三> > 王翱一向十分節(jié)儉。盡管薪俸很高,皇帝也常常賜他一些金帛衣物,但他平時仍穿著破舊的衣衫。有一次,皇帝召他議事,見他的袍子上磨出了兩個小洞,便問他為什么 *** 件新的?他回答道:是他偶爾穿上了這件舊袍,突然得知皇上召見,來不及更換就進殿了。> > 王翱所住的房子30多年沒有翻蓋。有一天,皇帝微服在街上行走,有人指點道:那座破舊的宅院就是當朝吏部尚書府。皇帝走近一看,只見房上不少磚瓦都已碎裂,心中很不是滋味。一回皇宮,馬上令人在鹽山為他修建一座新宅。> > 王翱的夫人基于當時盛行的達官貴人納妾風,也私下為夫君娶來一位漂亮的小妾。一直過了半年多,才將此事告訴他,以便造成事實,使他不得不接受。王翱獲悉 后,很生氣,責怪夫人帶頭破壞了家法,還硬逼著她將那小妾送回了娘家。那小妾深為王翱的大恩大德所感動,從此沒再嫁人。多年后,王翱病故,她還披麻戴孝去 奔喪。> > 四> > 王翱在嚴于律己的同時,對親屬要求也十分嚴格。> > 王翱有位愛女嫁給了在京郊做官的賈 杰。王夫人每思念女兒,總要派人將她接回城里。天長日久,夫人、女兒都頗感不便,很希望王翱能將賈杰調(diào)入京師。而賈杰也期盼著早日當京官。顯然,這對身為 吏部尚書的王翱來說,簡直易如反掌,但他不同意這么做。有一次,王夫人準備了一桌美味佳肴,趁丈夫酒至半酣,又提出將女婿調(diào)京的事。王翱一聽,頓時大怒, 競將餐桌給推翻了。> > 王翱有個孫子才華平庸,卻因恩蔭而進了太學(xué)。一年秋試,其孫從有關(guān)部門搞到了一份入場券,試圖通過科舉考試而金榜 題名。王翱聞訊大驚,他認為:科舉考試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如果孫子確有才能,也不妨一試;但孫子的個人學(xué)識,實在太差。如果讓他去趕考即便自己不 出面,考官們也會為了迎合自己而高抬貴手。而讓一個無能之輩中選,必然會埋沒一個真才實學(xué)卻無后臺的人。于是,他勸孫子不去趕考。然而,孫子并不服,還搬 來其他人為他說情。王翱十分生氣,當即將那入場券撕得粉碎,扔進了火里。> > 王翱享年85歲。他死后,無論朝廷重臣還是普通百姓,都競相為他送葬。史家也贊譽他“聲實茂著”。
這位監(jiān)考官是清代雍正年間的俞鴻圖。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確是這樣。
人的壽命只有幾十年,最長的也不過一百多年,歷史這條長河,能善終的不多。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秦國主持變法的商鞅一度得到重用,為秦國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卻被車裂;明朝時期,被尊為帝師的劉伯溫,幫助草根皇帝朱元璋打下萬里山河,最終卻被賜了毒酒。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清朝就有一位,一生光明磊落,最終卻被腰斬,他就是清朝的一位監(jiān)考官,他叫俞鴻圖。
俞鴻圖在康熙年間參加科舉,中了進士,開始了他一生的仕途生涯。他先是被任命為編修,然后被提拔為侍讀,再后來去了河南擔任學(xué)政。
仕途可謂順風順水,但是天有不測風云。
雍正年間,他被委以重任,出任科舉監(jiān)考官,結(jié)果他的仆人和小妾斯通,使得考題泄露。
雍正是一個勤勉的好皇帝,可是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俞鴻圖主持的這次考試被人揭發(fā),而他也理所當然被投進了牢獄之中。
經(jīng)過審訊,他泄露考題的罪名成立,這純粹是由他的仆人和小妾牽連所得。很快,他被判決為斬立決。
可憐一生清官,只是因為娶錯了媳婦,招錯了仆人,最終命喪黃泉。
臨行那天,他被劊子手一刀刀折磨而死,俞鴻圖內(nèi)心充滿了怨憤,用手指沾著自己的鮮血,連著寫下七個?慘?字。
一場風波伴隨著俞鴻圖的死結(jié)束,監(jiān)斬官將他的死上報朝廷。
雍正帝認識到腰斬的殘酷性,于是下令廢除了這一刑罰方式。
晚清小說家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時有慧語”,啟人心智,比如清廉。“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個脾氣不好,他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個人是君子。這個念頭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strong>
書中塑造了以清廉自居但同時又剛愎自用、濫施重刑、草菅人命的酷吏形象。玉賢署理曹州不到一年,衙門前十二個站籠就站死二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劉鶚的觀點,清官的毛病在于道德的絕對優(yōu)越感,這種道德優(yōu)越感促使他們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問心無愧,從而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甚至剛愎自用的境地。
明代的海瑞以至清、至廉、至明、至剛聞名于世,一生廉潔耿介,自號剛峰,慨然以天下為己任,雖命途多舛,仍然堅持自己的“直道而行”。事實是,他的“至”幾乎到了不見容于當世的地步,萬歷皇帝給他的斷語是:“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zhèn)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北砻嫔峡隙撕H鸬拈L處,實際上是一種批評和否定。
他的家庭悲劇為其性情做了一個絕好的注腳:他的前兩個妻子被休,第三個妻子暴死,一個妾自殺身亡,致使他不得不前后九娶。而他的女兒因吃了家仆給的一個餅,就被他逼得絕食而死,可見其性情之苛刻。
清代名吏汪輝祖在其《學(xué)治臆說》中以自己為官數(shù)十年的經(jīng)驗提出了忠告:清不可刻。清只是治術(shù)的一端,并不足以解決現(xiàn)實中的所有問題。道德潔癖、偏激的個性和強硬的手腕是其不見容于當世、不能于國計民生有所裨益的病根。
康熙皇帝在一道詔書中論說清官:“清官多刻,刻則下屬難堪,清而寬方為盡善。朱子云:居官人,清而不自以為清,乃為真清?!痹谌斡们骞偈┦司]時,康熙皇帝說:“朕深知仕綸廉,但遇事偏執(zhí),民與諸生訟,彼必袒民;諸生與縉紳訟,彼必袒諸生。處事惟求得中,豈偏執(zhí)?如世綸者,委以錢谷之事,則相宜耳?!弊罱K改授其為湖南布政使。
“天下事誤于奸慝者十有三四,誤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十有六七。”似是憤激之語,歷史上的教訓(xùn)也不可不察。為官者,“清”是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刻意為“清”,并以“清”自許且以“清”為最終追求往往缺少圓融,于世無補。
不可忘記,為官以濟世為最終歸止,人民的幸福才是我們最大的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7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歷史上曹操是怎么對待伏皇后的
下一篇: 揭秘,隋煬帝算不算是亡國第一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