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孟達為什么會三次背主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時期,天下混亂,魏、蜀、吳三國鼎立,戰(zhàn)亂頻起,諸侯爭霸。三國時期有很多家喻戶曉的英雄,溫酒煮華雄的關羽、草船借箭的諸葛亮,英勇神武的趙云,這些名將驍勇善戰(zhàn)、實力雄厚。曹魏勢力中擁有五大謀士與五子良將,其中個個是文武雙全,其中數(shù)徐晃最為出眾,為曹操贏得許多勝利,在官渡之戰(zhàn)、白狼山之戰(zhàn)中表現(xiàn)出眾。對于徐晃的結局有傳聞說是死于孟達的手下,這是真的嗎?孟達真的有這么厲害嗎?
孟達在三國時期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他曾經(jīng)三次移主,他也是三國時期的將領。孟達早期是劉璋手下的一個將領,后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投靠了劉備,在劉備的陣營中大放異彩,為劉備取得了好幾處地域,并成功的升官加爵。然而此時的劉備卻對孟達有所懷疑。關羽在一次戰(zhàn)爭中處境危急,向孟達請求支援,卻被拒絕。孟達后來在劉備的奚落之下,便帶領軍隊去投靠了曹魏。孟達并不是一個忠誠守義的正派人物,他在投靠曹魏后依然蠢蠢欲動。孟達在曹魏深受曹操的器重,被升為了大將軍、封為了諸侯,甚至將西南的政權握在了手中,然而他最終還是背棄了曹魏。
劉備指派諸葛亮帶領軍隊北伐,此次北伐十分重要,帶足了糧草與強將,在諸葛亮的帶領之下,很快便接連奪下了好幾座城池。此事使曹魏人人心惶惶,對即將到來的蜀漢軍隊十分恐懼。曹魏朝廷內,孟達聽聞蜀漢軍隊的強勢進攻,為保全自身的安全、謀求良好的前程,便準備借過往的情義,打算帶領軍隊參加諸葛亮的北伐戰(zhàn)爭。
孟達暗地里向諸葛亮表達心意,渴望回歸蜀漢陣營。然而此事早已被蜀漢重臣司馬懿發(fā)現(xiàn),自孟達投靠曹魏,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早已對孟達心生懷疑。司馬懿設下一計,表面對待孟達一如往常,實際上指派徐晃前往孟達陣營。此時的孟達卻十分欣喜,他認為自己勢力強盛,不論司馬懿,哪怕是曹魏君主的到來也不能奈何于他,在孟達沾沾自喜的時候,徐晃已經(jīng)帶領兵馬直逼城下。曾有傳言,徐晃死于孟達的箭下,然而事實上卻不是如此,歷史上的徐晃逝世于公元227年,而諸葛亮北伐是在公元228年,所以,徐晃并不是死在孟達的手上,而是病逝,壽終正寢。
所謂的“孟達斬殺徐晃”不過是謠言,孟達也并未有歷史上的那般厲害,武力值很普通,他只不過是辜負情義、三次背叛君主的小人。孟達的一生中并沒有什么英勇的事跡,不過是靠著數(shù)次投敵所獲得的榮譽,他的貪心最終讓他自食惡果、走向滅亡。
孟達為何熱衷于反叛真的是比較難以回答的一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和他的性格有關吧,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在那樣戰(zhàn)亂的時代,外界的誘惑力很大,對孟達這樣的人來說,哪個主子好,總得需要親自嘗試比較一下才知道,不管在哪里,他都改不了自己得隴望蜀的毛病,在漢朝覺得曹魏那邊比較好,到了曹魏又覺得還是漢朝好,只要別人一給一點好處,他就搖擺不定,典型的墻頭草。
一開始,孟達是劉璋的手下,他的叛變對劉備順利繼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劉備登基以后,把他當做功臣對待,給與了他很多優(yōu)惠的條件,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我們正常人肯定會安心留在這里,幫助劉備打理朝政,可是他就是與眾不同,偏偏看上了魏國,但是他也很聰明,知道不能沒有任何理由就過去,那樣沒人相信他。
恰好這個時候劉備的疑心給了他一個直接出走的機會。為什么這樣說呢?在孟達打仗的時候,劉備不放心竟然派劉封跟著,你說誰樂意自己的權力被禁錮不能發(fā)揮出來呢?為此他心里很不爽,這也是導致關羽戰(zhàn)敗的重要原因,直接叛變的他,可是把劉備和關羽害慘了。
后來到了曹魏那邊,他也是受到了很好的待遇,可是孟達太作了,竟然又和諸葛亮勾結在了一起,想要共同反魏,自以為很聰明的他,還是被司馬懿發(fā)現(xiàn)了,孟達沒等著計劃實行,就被司馬懿結束了生命,由此可見,做人還是本分一點比較好。
先來說一下這個人物是《三國演義》中的孟達,孟達原來是劉璋的手下,深受劉璋器重。后來劉備入川之后孟達投降劉備為其效力,原本一切正常。但關羽在樊城大戰(zhàn)之間孟達勸劉封不要派兵增援已經(jīng)窮途末路的關羽,導致關羽最終兵敗被殺。
關羽死后劉備追究責任,劉封被處死了,孟達害怕自己受到牽連就投降了魏國,在魏國他深受魏主曹丕的厚愛,給予了他高官厚祿,可以說曹丕對他非常好,猶如自己的親信一樣了。
但好景不長,曹丕死后曹睿即位了,他不像他父親那樣對孟達寬容,這讓孟達心里十分恐慌,認為自己在魏國待不下去了了。此時正是諸葛亮北伐時期,孟達心想著重新歸順蜀國,想以此為功勞在蜀國混下去,于是他寫信給了在蜀國的密友李嚴,李嚴官職很高,和諸葛亮同屬托孤大臣。
李嚴接到信后,立即把這個消息給在北伐前線的諸葛亮,諸葛亮非常高興,有了孟達做內應的話,他北伐的難度大大降低了,于是諸葛亮在給孟達的回信中讓他不要泄露出去任何消息,以免遭到意外。
講到這里,我們先梳理一下孟達換主子的經(jīng)歷,首先是劉璋,然后是劉備,接著是曹丕,最后又想來到蜀漢投靠劉禪,算這次未遂事件一共4個主子,其中這些人除了曹睿對他不受重用外,其余都對他不錯。
如此多的背主事件,想起了呂布。呂布雖然武藝高強但也多次背主,原先呂布是丁原手下,隨后拜在董卓門下,之后王允和其他的一些諸侯,少說也有三四個了,看來孟達和王允在這方面有著相似的特點,都戴著一頂“背叛之徒”的標簽。
諸葛亮對孟達的背叛事件
原本孟達轉投諸葛亮的計劃還算不錯,如果消息不泄露出去的話,但孟達終究不是一個聰明人,這樣重要的事情,這么危險的事情,他對身邊的人沒有防備,在起事之前就把事情泄露出去了,諸葛亮在給孟達回信中讓他小心謹慎,但孟達卻認為諸葛亮過于小心了,對諸葛亮的話不放在心上,此時的諸葛亮顯然指望不上孟達了,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孔明看畢,擲書于地而頓足曰:孟達必死于司馬懿之手矣
果然孟達的親信一面假裝答應孟達起事,一面又讓人告知司馬懿等人。司馬懿聽到消息后立馬率兵前往新城。中途遇到了右將軍徐晃,徐晃在知曉司馬懿去平叛的事情之后,自告奮勇前往幫助司馬懿破敵。
孟達以為一切都十分順利,到徐晃突然殺到新城讓他措手不及,徐晃指著孟達大罵背主之徒,惹怒了孟達,孟達讓城上士兵亂射箭,一時間箭如雨下,徐晃額頭不幸中箭頭額,當晚就死了。
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 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 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
徐晃被孟達射死,其實完全是一個意外,也是演義故事里面的情節(jié),真正歷史上的徐晃是病死的,關于徐晃的死暫且就不談了,沒聽諸葛亮的孟達最終結局如何呢?
孟達的新城前腳剛被徐晃率軍包圍后,只能閉城門不出了,此時的孟達已經(jīng)后悔未能聽諸葛亮的話了,但已經(jīng)來不及,神仙都難救了。和孟達一起假裝舉事的申耽、申儀兩人率兵來新城,孟達以為是援軍就下令開城門,沒想到申耽申儀早就叛變了,慌亂之下孟達被申耽一槍刺于馬下。
總的來說孟達的下場咎由自取了,他的人品也師叔不敢恭維,在古代那個看中忠孝的社會,孟達到哪里都不會受到重用,馬超就是一個活脫脫的例子,還不如在魏國平安度過一生,何必找麻煩自尋死路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8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銅臭是怎么來的跟誰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