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當(dāng)相國時胡吃海喝,為什么還能被世人傳頌?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曹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蕭何去世以后,他繼任相國,人稱“曹相國”。
有人說,在三年相國生涯里,曹參胡吃海喝,整日飲酒,一副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自己這樣子不說,曹參還勸說皇帝和身邊的人跟他一起飲樂吃喝。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死后被千古傳誦,這到底是因為什么?
曹參和劉邦、蕭何一樣都是沛縣人。劉邦在沛縣拉起隊伍之后,曹參始終跟隨在劉邦身邊,南征北戰(zhàn)、一路殺伐。在入關(guān)滅秦、楚漢之爭的關(guān)鍵節(jié)點,我們都能看到曹參的身影。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后,曹參又為高祖出戰(zhàn),平定地方叛亂。太史公司馬遷說曹參的功績“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p>
劉邦稱帝之后,論功行賞,曹參位列第二。隨后,他被任命為齊國的相國,專門輔佐高祖劉邦的大兒子劉肥,這完全可以看出曹參在漢高祖心目中的地位。
而要說曹參胡吃海喝、無所事事,其實是他到了齊國以后的事情。
為了更好地治理齊國,曹參四處訪賢,請教治國之策。聽說膠西蓋公對黃老思想頗有研究,曹參便親自登門請教。相國親自登門拜訪,蓋公詳細說出了自己對治國之道的理解。他認為治理國家的關(guān)鍵就是要推行無為之治。“君無為,民自化;君好靜,民自正;君無事,民自富;君無欲,民自樸?!鄙w公這樣一說,曹參心里很是舒爽。他覺得現(xiàn)在的齊地百姓正需要這種“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
在隨后的九年時間里,曹參按照黃老思想的基本套路,推行清靜無為的政策。因為這種策略充分照顧了齊地百姓的固有習(xí)俗,老百姓對曹參的治世之道大加贊揚。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蕭何去世,曹參奉調(diào)回京,接任西漢相國。接任相國后,曹參整日飲酒,完全照搬蕭何的那一套做法。按照《史記曹相國世家》的說法,“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p>
按說,新官上任,曹參要推行新的治政策略。而他沿用老一套做法,引起了官員們的議論。久之,就有人上門規(guī)勸。結(jié)果沒有說服曹參,還被他拉著一起喝酒。
這顯然會讓漢文帝劉恒生氣。蕭何離世前推薦相國人選,曹參是唯一的一個。按說現(xiàn)在是他大展身手的時候,他卻整日喝酒游樂,比同樣喜歡黃老之術(shù)的蕭何更離譜。
漢文帝質(zhì)問曹參,這到底是因為什么。
皇帝質(zhì)問,曹參脫帽致歉,很是恭謙。然后就給劉恒講開了道理。先帝高祖和蕭何的任務(wù)是平定天下,制定明確的法令制度,完成治國的頂層設(shè)計。陛下您和我的任務(wù)是治理天下,讓臣子們各安其職,遵循原有的路線政策,這您還想不明白嗎?
蕭何寫經(jīng),曹參念經(jīng),原來各有各的路數(shù)。孝惠帝聽后,恍然大悟,欣然接受了曹參的建議。
在推薦選拔官員上,曹參棄絕精明算計之人,而對憨厚老實人升官晉爵,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評。
飲酒三年,而曹參的好名聲一直被人傳誦。
西漢立國之初,蕭何、曹參二人誰來出任丞相,當(dāng)時爭論激烈。在劉邦平定四方的過程中,總是曹參在前線與敵人血拼,蕭何坐鎮(zhèn)后方。那是一個以軍功論英雄的時代,曹參理應(yīng)居首功,拜為相國。而為了緩和功臣群體與呂后的緊張關(guān)系,劉邦接受張良的建議,把管理能力較強的蕭何放在了頭功的位置上。
文吏之“勞”也是功,劉邦的眼光還真的很遠。
然而,失去相位的曹參思前想后邁不過這道坎,自己功績不小,加上朝臣中不少人支持。怎么就把自己放到了老二的位置上呢。他和蕭何發(fā)生了正面沖突,二人關(guān)系從此破裂。
現(xiàn)在,蕭何走了,自己出任相國。曹參沒有對前任的主張改弦易轍,而是延續(xù)他制定的各項政策外。蕭規(guī)曹隨,不翻前任舊賬,這種行為無疑給曹參的形象加了分。
有人醉生夢死而棄世,曹參醉酒治天下。他主張的“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最小限度的干預(yù)老百姓,最大限度地釋放了社會生產(chǎn)力。
政績?nèi)巳ズ?,民意閑談中。曹參清靜無為的政策讓百姓安寧了,富足了。他去世后,同樣被稱為“賢相”,功績也被后人不斷傳頌。
原因是曹參明白自己不是治世能才,于是他就照搬了蕭何的做法。雖然曹參三年沒有做成一件事情,但是他倡導(dǎo)大臣繼續(xù)照搬蕭何的治世的政策,延續(xù)?漢景之治?的盛世。蕭何是朱元璋的軍事,也是大漢的宰相,他隨去世,但是他的治世的政策依然對國家有利。曹參雖沒有做出任何大事,但是朝廷依然任用前人的政策,也不妨是一種良策。在過了沒有多久,朝中的大臣就稱贊曹參的做法。這件事被后世稱為?蕭規(guī)曹隨?。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典故。
曹參,漢朝的大將軍,西漢開國的第二功臣,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在有才之士都去世后,國家也缺少治理國家的大臣。于是曹參就被請出來擔(dān)任左丞相。蕭何去世后,他的政策對大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大漢帝國奠定了基礎(chǔ),曹參也明白自己不是一個治世之人,于是他就效仿蕭何的做法。在曹參擔(dān)任丞相的三年里,他完全是在家中享樂,朝中的大臣都不愿意與他為伍,曹參的門下寥寥無幾,但是私下的大臣有許多的疑問,為什么國家還是正常的運轉(zhuǎn)。
曹參知道自己是被迫才擔(dān)任丞相,他也知道自己是戰(zhàn)場的將軍,自己的位置可以讓被人代替,但是蕭何就不一定了。曹參打心眼認同蕭何的政策,所以曹參并沒有做出多大的改動,繼續(xù)沿用蕭何留下來的治世的政策。
在三年過后,大漢的經(jīng)濟得到提升,超過了漢景之治時期的繁榮,朝堂的大臣也明白了曹參為何不做事情。大臣們明白后認同了曹丞相,之后曹參也被千古歌頌。也是一代名臣。
關(guān)于說為何曹參能夠被稱為千古賢相,個人認為在史記中有一句話就完全概括了,這句話說的是曹參代替蕭何為漢朝的相國以后,對其留下的所有的治國策略和規(guī)章制度都沒有任何改變,謹遵蕭何的約束。正是因為曹參實行的這種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使得國家能夠休養(yǎng)生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這才被成為千古賢相的,與其是否喝酒作樂沒有什么關(guān)系。
曹參在代替蕭何當(dāng)丞相之后,對西漢的國家形勢以及西漢的經(jīng)濟狀況有著高度清醒的認識,他從全局出發(fā),深知在經(jīng)過多年征戰(zhàn)之后的國家和百姓都需要休養(yǎng)生息,而百姓們更加渴望能夠有安定的生活。而他也更清楚此前蕭何制定的治國政策十分適合目前國家的發(fā)展,他只要遵循即可,并不需要過多的改變。
另外個人認為曹參每日飲酒作樂,但是并非無所作為,他只是喜好喝酒,但是并不是醉酒,在他做丞相的時間里,他有心提拔一些真正有才能并且品德較好之人,極其重視官員們的整體素質(zhì),在用人任事上面還是十分清醒的。
還有,個人覺得曹參很懂得分寸,為百姓考慮,不會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說實話,無論是哪位官員在新上任的時候都會想著折騰一番,因為總覺得自己的策略會比前任的更好,這樣也能在領(lǐng)導(dǎo)面前露個臉。但是曹參卻沒有這么做,他認可了蕭何的治國方針并且繼續(xù)執(zhí)行,不曾想過要讓自己出頭。雖然說他似乎什么都沒做,但是他當(dāng)?shù)闷鹎Ч刨t相的這個稱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8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