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侯君集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古代,一個臣子的榮耀之最莫過于能出將入相,封萬戶侯,死后還能陪葬皇陵。再次一點,也希望能像“云臺二十八將”、“麒麟閣十一功臣”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那樣讓統(tǒng)治者時常緬懷追思,讓后世景仰膜拜。
公元643年,年邁體衰的唐太宗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文臣武將,命閻立本以真人大小比例的形象繪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于凌煙閣,以便時常前往懷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只要不是太作,基本上都能善終,但凡事都有例外,侯君集就以謀反的罪名被處死。那么,這侯君集是何許人也,本來可以安享富貴,卻為什么要謀反呢?
侯君集很早就跟隨李世民到處征戰(zhàn),并屢立戰(zhàn)功,后來得到李世民的賞識,成為心腹大將。唐朝建立后,李氏兄弟不合,積怨頗深,誰都想置對方于死地,于是發(fā)生了聞名于史的“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政變中,作為李世民的親信,侯君集是主要支持者之一,畢竟政治斗爭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幸侯君集遇到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太子和齊王,所以說跟對領導很重要啊。李世民登基后,大封玄武門之變有功之臣,侯君集以擁立之功被封為潞國公,賜邑千戶。侯君集一下子由秦王府幕僚變成國家公爵,官位也節(jié)節(jié)攀升。后來還擔任吏部尚書這個要職,想想一個沒學問的將領還能參與政事,多少同僚會羨慕,可見李世民是多么重視和信任他。
要說侯君集為什么要謀反,還得說到公元639年他率大軍攻滅西域的高昌國。
高昌國是一個西域佛教小國,是當時連接東西方的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由于高昌國周邊強敵環(huán)伺,這樣的國情就決定了它只能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誰強大就依附誰。當時的高昌國王不知哪根神經(jīng)錯亂了,產生了輕視唐朝的想法,勾結突厥扣押來唐朝做生意的西域商人和各國的朝貢使節(jié),更過分的是竟然聯(lián)合西突厥攻打唐朝的西域屬國。是可忍孰不可忍,聽到消息的唐太宗大怒,立即命侯君集率大軍攻打高昌國,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侯君集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高昌國給滅了。
滅掉高昌國本來是大功一件,壞就壞在這時作為主帥的侯君集私取戰(zhàn)利品,也沒有很好的約束部隊紀律,放縱部下?lián)屄迂斘铩_@就被朝廷中的一些人抓住了把柄,將歸來的侯君集打入大牢。朝廷相關官員把情況上報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念及他曾今跟著自己出生入死,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把他釋放了。
釋放后的侯君集本應該謝天謝地,畢竟是自己做錯了事,皇帝還不追究責任,夠可以了。但他有點小肚雞腸,自認為自己功勛卓著,卻因為貪點小財而坐牢,心中一直感到憤憤不平。 侯君集是個粗人,心直口快的,見誰都堵不住嘴。受到這么大的委屈,總得找個人聊聊天,發(fā)發(fā)牢騷,疏解一下心中的煩悶。過了不久,張亮被派往洛陽做都督,侯君集就找張亮聊聊天,敘敘舊,把自己怎樣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啦,對皇上不滿的話啦掏心掏肺的說了個遍。最后還對張亮說,這日子沒法過了,你要是造反,別忘了算我一個。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亮也是個心懷不軌的人,聽到這話也是大吃一驚,認為立功的機會來了,便將侯君集的話告訴了李世民。但李世民認為空口無憑啊,真有這回事也得慢慢來,就暫且把這事給壓下來了,對待侯君集還是和以前一樣。
一個人不作死就不會死,奈何侯君集就是有作死的天賦。他又卷入了皇位繼承的爭斗中,竟然慫恿太子謀反,這也是他必死的原因。當時的太子李承乾地位不穩(wěn),又犯了錯,時常擔心哪天父皇不高興了,就把自己給廢了。我們都知道古代太子一旦被廢,等新皇帝繼位后,往往不會有好的下場,在皇家大院長大的李承乾深知這一點。當?shù)弥罹睦镆灿性购迺r,便派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請他到東宮來商量對策。侯君集一聽太子有請,便屁顛屁顛的去了東宮。太子問侯君集怎樣才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位置,侯君集暗示可以謀反,并表示等到那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果然當兩個有共同遭遇的人走到一起,往往意見能夠統(tǒng)一。當然,侯君集是打了自己的如意算盤的,他覺得李承乾能力差,性格懦弱,如果造反成功,那將來肯定很好控制,自己就可以大權在握,將來天下還不是侯家的?
從東宮出來,侯君集心里感到憂懼不安,時時想著哪天泄密怎么辦,因為謀反這樣的大事一旦失敗可是要滅族的,想想都可怕。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干壞事之前總會心神不寧,晚上睡個覺半夜還做噩夢,侯君集就屬于這種,他心里有多煎熬難受可想而知。煎熬難受是因為平時老李待他不薄,謀反名不正言不順的,而且一旦失敗就必死無疑。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何況是天子腳下,而且面對的是一個通過政變上臺的皇帝,想想都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果然,過了不久太子謀反的事就被人揭發(fā),作為同伙的侯君集也被逮捕。李世民還親自審問侯君集,念及他有大功,想放他一條生路。但大臣們覺得如果連謀反罪名都可以赦免,那將來別人也效法怎么辦,你李家天下還要不要了。從中也可以看出平時老侯還是得罪了不少人,一到危難時刻大家都踩你一腳。最后李世民只能處斬了侯君集,抄沒了他的家產。要知道在皇權社會,謀反被滅三族算是客氣的,嚴刑酷法多著呢。但老李覺得侯君集好歹也有些功勞,于是大發(fā)慈悲,留下老侯的妻子和一個兒子為他守喪,也算不幸中的萬幸。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代名將就這樣晚節(jié)不保,可悲可嘆!
在唐朝歷史上,出現(xiàn)過很多厲害的人物,比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奈具t恭、秦瓊、薛仁貴等,這些人都是特別牛的存在,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個大臣也十分牛,他曾經(jīng)收了500個義子,想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無奈最后卻成為李世民刀下之魂,為何李世民要斬殺他呢?張亮這個人又有什么特別之處?
01 張亮有何特別之處張亮在凌煙閣功臣中排名十六,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當時李世民派他到洛陽拉攏關東豪杰,以便玄武門之變有個三長兩短還可以退守洛陽,奈何張亮去到洛陽不久,就被李元吉手下知道這件事情,從而派人去將張亮逮住交給李淵治罪。
雖然張亮被逮住了,但是他依舊死守秘密,怎么也沒有供出李世民,這個舉動保證了玄武門之變得以繼續(xù)開展。張亮此事雖然辦事不力,按理來說應該懲罰,可他全程表現(xiàn)出忠貞不渝,功過相比,也算是有功之臣。所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成功后,就將張亮任命為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
可以說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xiàn),對張亮后來一生影響巨大,沒有玄武門之變的參與,也許張亮早就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中,再也沒有任何消息了。
02 深入分析張亮其人張亮最開始投靠瓦崗軍李密,但是沒有得到重用,后來靠揭發(fā)告密,得到李密賞識,覺得他是忠誠之人,遂得以重用,任命其為驃騎將軍,這是張亮人生的起步,第一步看起來就不夠光彩。
素寒賤,以農為業(yè)。大業(yè)末,李密略地滎、汴,亮杖策從之,未被任用。屬軍中有謀反者,亮告之,密以為至誠,署驃騎將軍,隸于徐勣。—《舊唐書.張亮傳》
武德元年,瓦崗軍兵敗,徐世勣投靠唐軍,張亮也跟隨徐世勣一起投降唐朝,此次李淵任命其為鄭州刺史,叫他立馬赴任,可笑的是,他還沒有去到鄭州,就發(fā)現(xiàn)鄭州已經(jīng)被王世充占據(jù),此次任職只能無疾而終,實在悲哀至極。
眼看鄭州刺史是沒法做了,李淵只能給他重新安一個檢校定州別駕干。張亮就這樣撿了一個便宜,去那里過了三年安穩(wěn)日子,一直到武德四年,才跟隨當初一起投降唐朝的徐世勣一起去平定劉黑闥。
這次戰(zhàn)役中,徐世勣叫他鎮(zhèn)守相州(今河南安陽),奈何張亮膽小如鼠,看到敵軍人多勢眾,自己勢單力薄,遂棄城而逃,留下徐世勣苦苦奮戰(zhàn),幸虧徐世勣也是神機妙算的軍事天才,最終化險為夷,取得戰(zhàn)爭勝利。
勣以黎陽歸,亮頗佐佑之,擢鄭州刺史。會王世充取鄭,亮提孤軍不敢入,亡命共城山。俄檢校定州別駕。勣討劉黑闥,使亮守相州,賊方盛,棄城遁?!缎绿茣埩羵鳌?/p>
此戰(zhàn)棄城而逃,原本應該重罰張亮才是,偏偏張亮運氣好,又得到房玄齡賞識,最后不僅沒有治罪,還推薦他做李世民的車騎將軍,做車騎將軍之后發(fā)生的大事情就是一開始所說的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派他去洛陽之事。
經(jīng)過玄武門之變后,張亮咸魚大翻身,得到皇帝李世民重用,身價飆升。后來在朝中張亮與侯君集兩人關系不錯,侯君集何許人也?不妨我也說一說。
侯君集在唐朝時期,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大將,唯一不足的就是貪心、好大喜功,當初李世民派他去攻打高昌國,他很快取得勝利,并且將高昌國值錢的東西都與士兵一起搶奪,這件事引起李世民不滿,在他回來后就進行治罪。
李世民原本只是想嚇唬一下他,這樣一來也好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根據(jù)后來的事情發(fā)展也可以斷定李世民之意。僅僅將他關了幾天,在岑文本等人的求情下,李世民就借著臺階將侯君集放出來。如此明顯的偏袒,是個正常人都能夠看出來。
可侯君集就不一樣了,他始終沒有明白李世民的良苦用心,還覺得自己戰(zhàn)功赫赫,李世民不應該那樣對他,從而對李世民產生不滿之情。話說當時偏偏湊巧,太子李承乾因為過分荒唐引起李世民不滿,有廢除太子之意,李承乾很擔心自己太子之位被李泰搶走,就打算造反逼宮,侯君集與李承乾兩人會面之后一拍即合。
原本他們造反與張亮是沒有關系的,可是侯君集與張亮關系好啊,于是侯君集就去拉攏張亮跟他們一起造反,張亮表面上沒有拒絕,卻在侯君集離開后就去上報李世民說侯君集欲造反。
侯君集位將相私謁太子,張亮養(yǎng)子五百人,薛萬徹與狂豎謀,皆死有余責,又何咎哉?
李世民可是經(jīng)歷過玄武門之變這種流血政變的人,對這種造反之事敏感度極高,于是迅速派人查清此事。李承乾的造反計劃失敗后,侯君集、李元昌因此喪命,而張亮則借此機會再次得到李世民重用,任命其為刑部尚書,可參預朝政。
就這樣,能力一般的張亮卻屢屢得到李世民提拔,讓他逐漸迷失自我,以為這個世界他是中心,心想自己運氣說不定還可以當個皇帝試試,可這個想法很快又出現(xiàn)轉變。貞觀十八年,張亮自告奮勇跟隨李世民一起親征高句麗,李世民叫他率兵從東萊渡海至遼東,攻陷卑沙城,結果他在建安成下屯兵休息時,遇到敵軍突襲。
這種場面張亮可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他一時間手足無措,被嚇傻站在原地,手下將士見狀以為張亮臨危不懼,依舊奮勇殺敵,最終取得勝利,只有李世民親眼所見他的所作所為,覺得這個人確實沒有什么能力,后來也就沒有繼續(xù)重用他。
通過這些分析,我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張亮這個人的那些功績,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運氣與自己所處時代的原因,要是論真憑實學,張亮不僅什么沒有,還總是背信棄義、膽小怕死,各種缺點集于一身,這樣的人,似乎未來已經(jīng)在冥冥之中注定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7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