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朱元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今天的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正藍旗閃電河畔,有一座古城遺址,對于草原游牧民族來說,這座古城意義重大,早在金朝時期,這里被稱為景明宮。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在這里筑新城,取名開平府,后來,這里被稱為元朝的“上都”,此地和元朝的“大都”、“中都”并成為元朝三大都城。在洪武二年,一代名將常遇春帶領(lǐng)9萬大軍,攻破上都,從此,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順帝徹底北逃,再也沒敢向南半步。然而,常遇春在凱旋時,卻意外病逝,成為一大遺憾。
常遇春死后被追封為“開平王”,和他攻下開平府有很大關(guān)系。在15年前,朱元璋仍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當時正準備攻打和州,朱元璋騎馬經(jīng)過田間,一個大漢一躍而起,說要投奔朱元璋。朱元璋還以為大漢是因為餓肚子才來參軍。后來細問才知道,這位大漢名叫常遇春,本是山上的土匪,本不愁吃喝,只是覺得當一輩子土匪太窩囊,所以才下山。常遇春在田野里睡了一覺,夢見老天對自己說“主人來了”,起身便見到了朱元璋,從此跟定了朱元璋。
常遇春逐漸成為了朱元璋身邊的頭號先鋒官,在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之戰(zhàn)中,起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公元1367年,張士誠滅亡后,朱元璋打算派兵北伐元朝,對著眾位將領(lǐng),朱元璋說:
“諸將,持重有紀律,得為將之體者,無如徐達;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無如常遇春。”
朱元璋認為,徐達是穩(wěn)扎穩(wěn)打的帥才,而常遇春,時候攻城拔寨的猛將,無人能敵。這句話可以直接印證常遇春在朱元璋心目中較高的地位。于是,朱元璋派徐達和常遇春領(lǐng)兵北伐,第二年,也就是朱元璋稱帝那年,常遇春攻下元朝大都,元順帝倉皇北逃,逃到了開平府。
對于朱元璋來說,元朝在中原的統(tǒng)治雖然結(jié)束了,但只要元順帝還在活著,就永遠是個威脅,于是朱元璋派常遇春帶領(lǐng)九萬精兵攻打開平府。常遇春作戰(zhàn),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勇”,常遇春總是沖到最前面,鼓舞將士們奮勇殺敵。第二是“快”,常遇春不擅長打持久戰(zhàn),但他速戰(zhàn)速決的能力,不輸給任何人。常遇春沒等蒙古人做好部署,就沖到了開平城下?!睹鲗嶄洝穬H僅用8個字來描述這場戰(zhàn)爭:“開平王至,薊北皆平!”
常遇春雖然取得大勝,但在凱旋途中,生了急病病,大軍駐扎河北柳河川時,常遇春暴病而死。這位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據(jù)一席之地的明朝開國將領(lǐng),年僅40歲而終,他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成為一大遺憾。
常遇春的去世,讓朱元璋一時難以接受,這位曾幫自己打下半壁江山的猛將,多次拯救朱元璋于危難,但斯人已逝,朱元璋能做的,就是高規(guī)格的安葬常遇春。當常遇春的靈柩到達南京城外時,朱元璋帶領(lǐng)太子朱標和文武大臣親自出城迎接,對著常遇春的遺體,朱元璋泣不成聲。禮部為常遇春制定了喪葬儀式,按照宰相的高規(guī)格來給常遇春制定葬禮儀式,但朱元璋仍不滿意。常遇春雖然功高,若想再提高葬禮規(guī)格,實在無先例可循。禮部官員苦思冥想,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先例,那就是北宋名臣、開國功勛、韓國公趙普的葬禮。
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智囊,在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quán)等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曾因“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聞名于史書。趙普去世后時,宋太宗趙光義給了他極其隆重的葬禮?!端问贰吩疲?/p>
廢朝五日,為出次發(fā)哀。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賜謚忠獻。上撰神道碑銘,親八分書以賜之。遣右諫議大夫范杲攝鴻臚卿,護喪事??`綃布各五百匹,米面各五百石。葬日,有司設(shè)鹵簿鼓吹如式。
趙普去世時,宋太宗為他輟朝五日,追贈尚書令、真定王。并且皇帝親自寫神道墓碑,這種葬禮儀式,超出了歷代開國功臣的規(guī)格。例如,唐朝開國功臣李靖去世,李世民給他“輟朝三日,追贈師徒”的待遇。朱元璋沿用了趙普的葬禮規(guī)格,為常遇春輟朝五日,朱元璋你親自為他舉辦發(fā)哀禮,親自為他書寫神道碑。追封常遇春為中書右丞相、開平王,配享太廟,居功第二。
常遇春的葬禮雖然和趙普規(guī)格相同,但歷史評價上,二者卻略有不同。趙普幫趙匡胤建立宋朝,功勛卓著,但他精于算計,并不是純臣。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在官場上常遇春也是至誠之人,常遇春的品質(zhì),值得朱元璋珍視,更值得歷史銘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唐朝功臣侯君集是怎么作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