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李世民可以說是文韜武略兼?zhèn)?,在民間也是擁有很高的聲望,很多人都希望他成為皇帝,帶領唐朝走向光明的未來。但李淵似乎不這么想,他堅持把李建成立為太子。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首先,李淵偏愛李建成的性格。李世民剛猛熱烈,而李建成則是相對穩(wěn)重。當時天下已經安定下來了,外敵對中央也沒有威脅,李淵為了讓國家更好更快發(fā)展,所以選擇了李建成。在李淵的心目當中,李建成更適合在太平盛世當皇帝。如果當時天下紛亂,外敵虎視眈眈,那么李淵說不定會選擇擅長打仗的李世民。換句話說,李世民不是輸在了能力,而是輸在了性格。
其次,李建成的能力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說到功績,李建成的確趕不上李世民。不過這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參與戰(zhàn)爭比較少。李世民多年以來一直在外征戰(zhàn),而李建成則是在皇宮當中學習禮儀。他想要建功立業(yè),可是李淵不允許他出去。李建成經常陪在李淵身邊,所以兩個人的關系肯定更好。
而且李淵還是比較保守的,他遵循的還是嫡長子繼承制。李建成的能力不輸李世民,所以他自然優(yōu)先考慮李建成。至于史書當中對李建成的那些貶低,可信度并不是很高。大家不要忘了,歷史可是由勝利者說了算的。李世民在登基之后,為了保證自己皇權的合法性,順便貶低李建成,他非常有可能對李建成進行抹黑。
還有,李淵對李世民其實是有偏見的。李淵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需要感謝李世民。但這只是外界的想法,李淵卻不這么覺得。他承認李世民的功勞,但是卻不認可他的行為。李世民從小就展現(xiàn)出了很強的統(tǒng)治力,李淵貴為皇帝,卻還是有種被他算計的感覺,這是李淵所不能容忍的。雖然李世民是自己的孩子,但即便是這樣李淵也不希望他操縱自己。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李淵對形勢進行了錯誤的預判。當時李世民手中掌握的權力本身就已經很大了,李淵擔心他的皇帝太子之位后,他的權力會進一步膨脹。李世民和李建成雖然沒有撕破臉皮,但是他們兩個的關系可絕對算不上好。
李淵擔心李世民在成為太子后會欺負自己的哥哥,所以他讓李建成當太子,目的就是為了平衡兩個人的勢力。李淵覺得這么做是解決了問題,可實際上李淵確是為以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李世民對皇帝是非??释?,李淵這么做相當于同時違背了李世民本人還有民眾的意思。李淵的行為直接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爆發(fā)。如果李淵能按部就班,順應民意,直接把李世民立為太子,那么后來的這些事情也就不會發(fā)生。
大唐王朝本是鮮卑血統(tǒng),北周八柱國,隋朝的外戚姻親,隋煬帝楊廣與唐太祖李淵是表兄弟,所以,李淵在太原起兵,才能獲得關隴貴族的支持,最終奪取帝位。
李淵諸子各有所能,長子李建成善于政務,行為也頗得民心,加之其嫡長子的身份成為太子。李世民東征西討,不僅百戰(zhàn)百勝,具有人格魅力超群,招攬眾多良將。即便是被忽略的李元吉也有著自己的實力集團。
正是在諸子的競爭中,唐高祖李淵甚至設想過李世民為太子,甚至裂地封王的打算,為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最終李世民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李淵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禪位。
當李世民繼位后雖然天下逐漸走向穩(wěn)定,但為穩(wěn)固政權的穩(wěn)定,李世民諸子逐漸參與到政務的決策與地方的治理當中,而嫡長子長孫皇后所生的李承乾成為太子。
唐太宗數(shù)度出征高麗,參與平定各地的動亂,朝政在李承乾的帶領下卻并未見起色,反而受制于關隴勛貴與長孫無忌,令李世民十分忌憚會出現(xiàn)外戚專權。
隨著李世民心意的變動,更英武的魏王李泰模仿玄武門之變,卻被李世民所同時治罪,只至于長孫皇后所嫡出僅有看似懦弱的李治,所以才有了立李恪為太子的爭議。
唐朝的開放與包容,及所應對的復雜局勢,在唐太宗李世民心中是不具備嫡庶之分的,諸子皆其所出并無嫡庶,但考慮到背后的勢力,李世民還是放棄具有賢明的李恪。
李治背后是長孫無忌和唐朝的開國功勛集團,這雖然威脅到唐朝的皇權,卻也證實了其強大,而李恪的母親楊妃雖然出身高貴,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女,但隨著隋王朝的土崩瓦解,其勢單力孤根本難以與關隴集團所抗衡。
李世民權衡再三,不愿因此爆發(fā)唐王朝的內亂,何況李治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雄心,唐王朝疆域的鼎盛征服高句麗與青海諸羌都是在唐高宗時期完成,并且削弱了關隴集團對李唐皇室的威脅。
唐太宗李世民考慮立李恪應該是有可能的,但現(xiàn)實卻不允許做這樣的決定,因此李世民于公于私都會選擇李治作為繼承人。
公元626年,隨著一場玄武門政變的發(fā)生,李世民殺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在鮮血中徹底掌控了長安城。然后李世民迫使父親唐高祖李淵禪位給自己,史稱唐太宗。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皇帝,李世民皇位得來的手段,一直廣為后世所詬病。這也是這位傳奇帝王的一生當中,最大的一個污點。
那么,當時的李世民,為什么能夠成功發(fā)動玄武門事變?為什么歷史上其他和李世民差不多的人,最后都失敗了呢?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功發(fā)動玄武門事變,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經歷、唐朝的建立過程,以及他當時在唐朝內部的特殊位置。
在很多有關唐朝的演義小說當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一個印象:唐朝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至于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只不過是個打醬油的。能夠成為唐朝的開國皇帝,只不過是因為他是李世民的爹而已。
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誤解又是對的。
首先,李家從太原起事的時候,李世民剛剛成年。唐朝的真正建立者是李淵,這點確實是毋庸置疑的。李淵出身關隴貴族世家,七歲就襲承了唐國公的爵位。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楊堅,其實是李淵的小姨夫。所以,在隋朝末年,正是因為李淵出身極高,才能得到關隴世家們的廣泛支持,最終成功建立唐朝。
至于李建成,作為李淵的嫡長子,其實比李世民大了整整十歲。在李淵為起事做準備的那些年里,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已經成年的李建成,顯然出力更多。不管是作為嫡長子的身份,還是在唐朝最初建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李建成做太子,其實都是合法而且合理的。
太原起事之后,李淵因為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所以進展極為順利。短短三個月,就從太原遠征千里,一路打進了長安。拿下長安之后,李淵就等于坐擁整個關中地區(qū),一躍成為當時天下最有實力的割據(jù)勢力。
只不過,這時因為楊廣還活著,李淵拿下長安之后,也沒有敢貿然稱帝,只敢擁立楊廣的孫子為帝。直到幾個月后,楊廣身死,李淵這才徹底撕掉偽裝,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唐朝就此開國。
不過,此時的唐王朝,其實還只是一個地方割據(jù)勢力而已,僅僅只掌控了關中地區(qū)。甚至連李淵起兵的老巢太原地區(qū),這時都受到了威脅,后來更是被人完全占領了。所以接下來,唐朝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掃平各地的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天下。
但如此一來,又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擺在李淵的面前。
誰去打?
作為一個地方政權,如果是派外人去打的話,很容易出現(xiàn)外派將領實力過強,出現(xiàn)尾大不掉的情況。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讓李家人自己去。但此時的李淵,已經登基做了皇帝,自然不方便自己出去帶兵打仗。而李建成已是太子,也不是很方面。這個時候,李世民這個嫡次子,還有李淵的幾個李家族親,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最開始的時候,李世民和其他幾個李家宗室一樣,各自只掌控一部分兵馬。但是隨著接下來戰(zhàn)爭的進行,李世民直接脫穎而出,比其他幾個李氏宗親強太多了。唯一一個勉強能夠和李世民相比的李孝恭,還是因為他有一位好副將,就是后來的大唐絕世名將李靖。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里,李世民帶著唐軍橫掃天下。從薛舉到劉武周,再到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可以說,整個北方最棘手的幾個強大割據(jù)勢力,幾乎全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到了武德四年,等到李世民收拾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后,唐朝統(tǒng)一天下之勢,已經勢不可擋。原本就已經是諸王之首的秦王的李世民,此時已經功高蓋世,封無可封。為此,李淵還特意給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官職,天策上將。
所以,演義小說當中李世民的形象,也不完全都是空穴來風。至少,唐朝能夠統(tǒng)一天下,李世民確實是占了最大的軍功,沒有之一。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李世民身邊也聚集了一群優(yōu)秀人才,以他馬首是瞻。而且在底層軍隊當中,李世民的威望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此時的李淵和太子李建成,雖然后知后覺,反應過來,意識到過于強大的李世民,可能并不是一個好事,開始在朝堂上對其進行壓制,甚至干脆直接限制李世民的兵權。但此時的李世民,羽翼已成,就連李淵這個當皇帝的老爹,都會覺得很棘手。而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李建成開始在朝堂上和李世民進行斗爭。李建成本人其實也十分優(yōu)秀,只不過因為錯過了唐朝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事,所以軍功略顯不足。但因為太子的身份,以及李淵在暗中拉偏架,所以最終到了玄武門事變之前,還是占據(jù)了上風,將李世民徹底壓制住了。
只是,李淵和李建成大概都沒想到,李世民會那么狠。眼見自己被壓制,奪嫡無望之后,竟然直接在玄武門發(fā)動政變,從肉體上消滅了李建成。在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徹底掌控了長安。再加上李世民在軍中的巨大聲望,就算李淵這個皇帝老子,此時都已經回天乏力了。
說到底,李世民能夠成功奪得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其自身的努力和奮斗
只是,李淵和李建成大概都沒想到,李世民會那么狠。眼見自己被壓制,奪嫡無望之后,竟然直接在玄武門發(fā)動政變,從肉體上消滅了李建成。在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徹底掌控了長安。再加上李世民在軍中的巨大聲望,就算李淵這個皇帝老子,此時都已經回天乏力了。
說到底,李世民能夠成功奪得李建成的太子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其自身的努力和奮斗之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7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玄武門之變的真相
下一篇: 唐朝的尚書省,是干嘛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