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要勝利只能變規(guī)則!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一直以來,正史對秦國評價不是很好,什么“暴秦”,什么“天下苦秦久矣”等等。罪狀很多,比如秦趙長平一戰(zhàn),一次坑殺趙降卒二十萬,還有焚書坑儒,嚴刑峻法,實行連坐制,建阿房宮,修驪山墓,勞民傷財?shù)氖虑橐患右患凑軔毫?。中學學歷史的時候,看到年邁的老師痛心疾首地歷數(shù)秦國罪狀時,我也感同身受,建立在武力和暴政基礎(chǔ)上的秦國干了太多壞事了,它不滅亡,簡直違背人類文明。
但隨著歲數(shù)年長,參看的史料多了,也刷新之前的三觀。我對秦國也越來越有好感,特別是秦國艱苦創(chuàng)業(yè)那段歷史。
秦國開國先君秦非子,只是給周王放馬的馬夫,說得官氣一點就是“弼馬溫”;與齊國、晉國、魯國、燕國、衛(wèi)國、楚國等國家的開國先君相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你想啊,齊國開國先君是姜太公,人家是周武王的老師;晉國的開國先君是唐叔虞,人家是周武王的兒子;魯國是伯禽,人家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兒子;燕國是姬奭,他是周武王的弟弟;衛(wèi)國是康叔封,他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兄弟;反正都是皇親國戚,只有楚國的開國先君不是,但人家也是地方的首領(lǐng),一方豪杰。
所以,開局,秦國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然后,秦國的地理位置,用現(xiàn)代話說,就是老少邊窮,不僅資源貧瘠,而且還狹小,“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及巴蜀”。周邊的楚國、魏國、趙國以及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也時常欺負它,然而,秦國也只能忍,硬不起來。
所以,“地利”這塊,秦國也沾不上光。
再次,秦國與周邊的國家關(guān)系很差,這不是秦國不想跟他們好,而是他們不帶秦國一起玩,原因后面會講到。不僅如此,還時常結(jié)群去欺負他。要不是秦國是塊貧瘠艱險之地,要不是“糾糾老秦,共赴國難”,估計老早就被瓜分了。
綜上,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秦國一樣都沒有沾到,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窮吊絲,居然能逆襲,笑到了最后!
秦國之所以能活過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兩集,最后還來個索哈,把全盤都收入囊中,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關(guān)鍵因素就是:
秦國打破了階級界線,促使了人才自由流動,極大增強了活力。
孟子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人類社會自誕生那一天起,就有自私的基因,因為在一定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中,生產(chǎn)資料始終是有限的,如何分配,是由領(lǐng)導者說了算。領(lǐng)導者如果格局大,心情好,就多分點;不高興,就少分點;要是遇到了沒有什么格局的領(lǐng)導者,不分你也奈何不了,除非你有本事干翻他,自己來當領(lǐng)導。但問題的是,你當了領(lǐng)導后,能保證均分嗎?分得不合理,照樣有人來干翻你。
所以,總有一部分人占據(jù)了優(yōu)勢資源,他們會通過各種手段,制定有利于他們的游戲規(guī)則。而且,他們還希望這個規(guī)則永遠不要被暴力打破,這樣,他們兒子,孫子,世世代代都會享受到這份福澤。
于是階級就產(chǎn)生了,有些人生下了就是貴族,有些人生下來就是賤人,如果游戲規(guī)則沒有被打破,就永遠是這樣。
諸國卑秦,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秦國出身不好,不是貴族,在齊國、韓國、趙國、魏國、燕國等國家看來,秦國就是一個窮吊絲,就要孤立你,不帶你玩。
秦國也很努力改變這個狀況,但實力不允許呀。
老秦人也只能熬,熬呀,熬呀,到底熬到什么時候才能出頭呢?終于熬到了秦穆公時代,終于雄起了一回,把西方的戎人揍了一頓,開辟了國土千余里,也在“春秋五霸”功績本上記了精彩一筆。
但是到了他兒子秦孝公時代,就沒有后勁了。
一年的冬天,秦國第三十一代國君秦孝公站在函谷關(guān)的城墻上,狠狠地下了改革的決心:
麻蛋的,必須要改變游戲規(guī)則了,否則真的沒法玩下去了!
他要變法,他要招人才,他要打破階級界限,他發(fā)布的“招賢令”,里面有一條內(nèi)容是這樣的: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p>
如果有人能幫我出謀劃策,而使秦國恢復穆公霸業(yè)的人,無論是外國的賓客,還是秦國的國人,我都讓他當高官,領(lǐng)國政,甚至我可以與他一起分享秦國。
這是何等的胸懷,這是何等的魄力!
于是衛(wèi)國的商鞅來了,秦孝公與商鞅一見如故,于是推行變法。商鞅變法諸多內(nèi)容里面,有一條內(nèi)容對于秦國軍事力量提升至關(guān)重要,甚至一直影響至今,那就是獎勵軍功。
商鞅制定了二十等級爵制,并規(guī)定凡是秦國士兵殺一個敵人,就能夠得到一級爵位,一畝良田,宅地九畝,一個仆人。以取得敵人的人頭數(shù)為計算殺敵人數(shù)的證據(jù),殺的敵人越多,得到的賞賜就越多。
就這樣,平民百姓可以通過當兵殺敵,通向貴族階層。這相于打開一個綠色通道,讓底層百民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子孫當上貴族,享受福澤。
于是秦國將士在戰(zhàn)場上都是這樣:脫掉鎧甲,赤膊上陣,勇猛直前,左手拎著血淋淋的人頭,右手夾著生擒而來的俘虜,還在不停地追殺敵軍。
從此以后,在與六國干架的過程中,秦國很少吃虧,一直占上風。
變法有如此好處,其他六國不會視而不見,他們也積極變法,甚至還比秦國要早,像魏國李悝變法就比秦國早五十多年,楚國推動吳起變法也比秦國早三十多年,韓國申不害,齊國的鄒忌都積極推動變法,但他們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揚湯止沸,沒有秦國那么徹底。
最主要還是六國的君主沒有秦王那么有魄力,遇到守舊勢力反對,就推動不下去了;說白了,他們不愿意與平民分權(quán)利,他們想維持嚴明的階級等級秩序。
所以,他們不但不徹底推行變法,還仇視秦國,因為秦國自秦孝公嘗到變法甜頭以來,一直到秦始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一百多年時間里,一直在推行變法,那條綠色通道一直沒有關(guān)閉。多少底層平民通過軍功,通上了貴族階層;多少六國人才紛紛涌向秦國,甚至一度壟斷了“相國”這個關(guān)鍵崗位,像商鞅、甘茂、張儀、范睢、呂不韋等等。
人才流動,增強了活力;與民分權(quán),也增加了參與感;所以秦國上下干活都很賣力,這也是秦國最終能滅掉六國,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內(nèi)在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解縉深得朱棣器重,為何最終卻被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