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責!王陽明要負什么責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我經(jīng)常說晚明滅亡是因為“傳統(tǒng)思想被擊碎,忠君愛國思維讓位于個人主義泛濫、享樂奢侈思維泛濫”。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于明朝理學的沖擊是有的,“心學”對于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么,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除了一個思想、學問的形成與發(fā)展乃至壯大并非一人或一個學派之功外,王陽明如果真有滅明的能力,他就不會怕劉瑾暗害自己了。過高的看中了王陽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變化也要有物質(zhì)變化作為前提。明朝的滅亡和之前的其他朝代一樣都是亡于“吏治不修”“皇權(quán)旁落”“內(nèi)部矛盾”,至于清地方政權(quán)入關(guān)、從地方政權(quán)升級為全國性政權(quán),只是得了便宜。
王陽明生活的時代與明亡還有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這么長的時間他的思想被許多人閹割乃至歪曲了。這一時代的人沒必要去承擔什么罪責。要承擔也是當時的皇帝明武宗,因為皇權(quán)的垂范效應(yīng)顯示的速度要比一個“哲學家”的垂范效應(yīng)快得多、大得多?;实鄄徽?jīng),迅速會影響朝廷、文武官員乃至百姓。
(1)王陽明思想是“三教合一”的產(chǎn)物,相對于占主體地位的“理學”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力
王陽明的“陽明之學”是儒家學派之一,晚明的“陽明之學”大盛,只不過是“心學”在與“理學”的競爭中起到優(yōu)勢地位而已?!瓣柮髦畬W”屬于心學,心學上推孟子,北宋“二程”為其開端,到王守仁(陽明)時屬于明朝的心學兩大流派之一。
更為重要的是,那時的儒學、佛學、道學都在互相吸收,自北宋開始“三教”(儒釋道)間相互吸收相互競爭的思想就已經(jīng)比較濃重,心學的對立學派理學也是“三教合一”的產(chǎn)物。由此,從文化史上看“陽明心學”的脈絡(luò)很清晰,因此,該思想并非橫空出世有其前因,何以不再前因?qū)е旅魍觯谕蹶柮魉篮蟠笈d,是有其原因的。
王守仁死后,其弟子逐漸分出所謂的“七學”,七門可分左右,左派弟子又分為“泰州學派”“異端”等多種。人們所說的“王陽明滅明”其主要是指“左派”,這一學派宗旨就是堅決反對理學、反對君主專制倡導無為、反對忠君思想、倡導物理價值觀竭力為商賈利益和價值呼號等。
由此可見,王陽明思想確實對儒家主流思想起了消融作用。再加上古代中國只有家族宗族觀念、政權(quán)朝廷觀念等,大量儒家子弟降清也有受其影響的因素之一。但其影響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人性和物質(zhì)利益分化。
(2)真正讓明朝滅亡的是商品經(jīng)濟畸形發(fā)展下,人性本身的丑惡導致“皇權(quán)旁落”
為何心學在明憲宗時期開始興起?陳獻章和湛若水的嶺南學派(江門學派)、陽明心學先后興起?其創(chuàng)立者都是廣東、浙江等省份?以上這些都充分說明,思想的形成是落后于社會現(xiàn)實的。憑空開創(chuàng)出一個理論,沒有現(xiàn)成案例去說服他人是不可能的。
因此,“陽明心學”在兜售反對君權(quán)的同時,社會上已經(jīng)有了相當一批人具備這種思想。這不過因為他們的地位或知識能力無法表達清晰或者不敢表達一樣。
中國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的歷程都是一樣的:
建國之初肚子問題最重要,開始重農(nóng)抑商——肚子飽了,開始種植經(jīng)濟作物或家禽,同時進行小商品的交換,從而形成交易中介市場——隨著經(jīng)濟作物發(fā)達,各行各業(yè)開始興起——各種青樓業(yè)、腐敗問題開始廣泛出現(xiàn)——權(quán)臣出現(xiàn)、皇權(quán)陷落——內(nèi)部反叛或地方政權(quán)強起。
肚子飽了人們就開瞎琢磨了,思想開始分化后,再加上統(tǒng)治者引導不力,自然產(chǎn)生混亂。恰巧中原政權(quán)從來不缺少內(nèi)憂外患,又趕上千年一遇的大災(zāi)荒,明朝就這樣倒在了自己的懷里。
陽明的一生,約可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十八歲以前,是他憧憬圣學,追求做天
下第一等人第一等事的萌芽時期,他本著自己對社會,對政治上的熱血和執(zhí)著,以及
憑著他那股自傲和自我擴張的理想,他堅持要做對國家及社會人民有所幫助的建樹。
思想上,這還是他的摸索階段。二、二十八歲舉進士以後到四十四歲,期中經(jīng)過貶
謫至龍場,這是第二階段,這一階段陽明極端困厄,抑塞沉郁,思想上,這則是印證
的時期,也是他事業(yè)和學說成功的開始。三、四十五歲到五十七歲病逝軍中,是他建
立事功和學術(shù)成熟時期,也是他講學立教的極盛時期。這是第三階段。
十二歲時,陽明正式就學塾師;十三歲,母親鄭氏卒,幼年失怙,這對他來說是
一個很大的挫折。十五歲便與祖父出游居庸關(guān),那時已有經(jīng)略四方之志。二十一歲參
加鄉(xiāng)試,中了之後赴京師,他遍求朱熹遺書以讀之,讀著讀著,便興起一個念頭:何
不實驗一下?於是他便真的「格」起竹子來,格了七天,道理沒領(lǐng)悟出來,反而生
了一場病。於是他從此轉(zhuǎn)為研究辭章之學。他的思想起了一次變遷。
二十二歲時參加會試失敗,這是他第一次嘗到失敗的滋味,到了第二次會試依然
落榜,這對自信的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挫敗,但他坦然面對,從此他的個性和向上之
心促成他偉大的成就和事功。
二十六歲的他開始學習兵法。他對於政府只得射騎摶擊之士,而不能收韜略統(tǒng)馭
之才感到可惜,所以他開始留意武事,盡讀兵家的秘書。這對於日後他往綏靖南贛,
平定宸濠,以及敉平匪亂,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陽明二十八歲在京師舉進士,觀政
工部,這是他進入仕宦之途的開始。
但自從他擔任官職開始,他的職務(wù)便都是低瑣的、小而繁瑣的工作。在這樣抑郁
不得志的狀況下,他寄情於山水之中。三十五歲時,武宗新登基,大家都對新皇帝新
政績懷抱著新希望,但是劉瑾等宦官亂政,以狗馬鷹犬歌舞角觝以娛武宗,武宗便鎮(zhèn)
日沉迷於酒色,廢棄萬機,害得眾忠臣被奸臣所害,當然包括王陽明。王陽明因上疏
替戴銑求情,又痛陳劉瑾等罪行,這讓劉瑾非常生氣,於是想辦法將陽明貶至貴州龍
場,作龍場驛的驛臣。那是個蠻荒偏遠的地方,他憑著自己的意志力在那種蛇虺蚊
蚋,充滿瘴癘之氣的地方生存下來,并且他教育那兒的蠻人,開導他們,教他們架木
開棘以居。在這種環(huán)境下,陽明反而悟出了「心即理」之說,後來的致良知也是由此
發(fā)出。從種種蔽障陷溺中超脫以後,他的心境慢慢轉(zhuǎn)坦。三十八歲則在貴陽主講貴陽
書院,從這一年他才開始論知行合一之學。由是貴州學風大盛,至今若到貴州仍隨處
可見「陽明洞」、「陽明祠」。這三年的謫居,使他超脫了一切障礙,格物致知、知
行合一之論都是此時確立的。
到了四十五歲,也就是正德十一年,王陽明便開始一路升遷,替國家立下不少功
勞。第一,他巡撫南贛〈江西〉汀、漳〈今福建之長汀、龍溪〉等地〈四十五到四十
七歲〉,剿平了四省邊境多年擾民的頑寇:第二,他平定了叛藩宸壕之變〈四十八
歲〉,使東南半壁免於涂炭。第三,他征服思田〈廣西〉土酋〈五十六到五十七歲〉
、開拓南疆,綏靖了邊陲。
他在這期間仍不停地上疏諫皇帝,以及請求返家,經(jīng)過多次終於得到世宗的首
肯,在陽明五十歲到五十五歲這個六年家居的生活,他在家講學,這段時間市他思想
的成熟期,多方求學問的人也愈來愈多。而在五十六歲又再度奉政府之命到兩廣以及
江西、湖廣地區(qū)征討,而這次的征討,是因為政府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又再度想起立
下許多汗馬功勞的王陽明。但這對他來說當然市一個艱鉅的擔子和任務(wù),它卻成功地
征服了。嘉靖十一月二十九日〈西歷一五二八〉卒於回程的舟上。家人問遺言,曰: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嘉靖八年的正月,喪發(fā)南昌。二月,喪至越,到了十一
月十一日,葬於洪溪,這個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從此長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32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