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到底應(yīng)該叫什么,殷、商、還是殷商?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商代是中國歷史上存在事件較長的王朝,當(dāng)時商朝已經(jīng)進(jìn)入文字時代,殷墟發(fā)掘成功,甲骨文的出土,使得古文記載中很多關(guān)于殷商的事件得以相互印證,殷商時代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中國的信史。
殷墟從公元前17世紀(jì),成湯滅夏建立國家;公元前14世紀(jì)中葉,盤庚遷都殷;至公元前11世紀(jì)商王紂被周武王滅亡,共傳17代,三十一王,歷時600年左右。
講述殷商歷史的古代文獻(xiàn),我們今天所能讀到的,有較高可信度的首推司馬遷先生的《史記·殷本紀(jì)》。這篇《殷本紀(jì)》所參考的史料,據(jù)司馬遷先生自己說,是來自于《詩經(jīng)》和《尚書》。話雖如此,司馬遷在寫《殷本紀(jì)》的時候?qū)嶋H上還參考了當(dāng)時所能見到的其他材料,如《左轉(zhuǎn)》、《國語》、《世本》、《大戴禮記·帝系》篇和其他的一些材料。而司馬遷引用史料,其主張是“考信于六藝”,即 以六藝為標(biāo)準(zhǔn)進(jìn)行考核以確定其真?zhèn)?。六藝即六?jīng),指的是《易》、《詩》、《書》、《禮》、《樂》、《春秋》這六本書。所以司馬遷先生說《殷本紀(jì)》資料來源,以《尚書》、《詩經(jīng)》最多。
我們現(xiàn)在稱呼商代也叫殷商。司馬遷先生在《殷本紀(jì)》中以“殷”來稱呼這個朝代,記錄其歷史。“商”這個名字,是存在于比《史記》更早的書中。古本《竹年紀(jì)年》就稱它為“商”,不過在今本中就被稱作了“殷商”。
過去的史家,對這一朝代的稱呼是“商”、“殷”、“殷商”并存的。這三種不同的稱呼并見于先秦時期的記錄。那么這三個不同的稱呼的含義是否相同呢?是指絕對相同的一個歷史時代還是不同的時間段呢?
甲骨在殷墟甲骨文中,“殷”字還沒有出現(xiàn)過,但是“大邑商”出現(xiàn)過不止一次。顯然,在盤庚遷都殷之后,這個國家的人,仍以“商”來稱呼自己,“殷”則是這個國家以外的人對其的稱呼。
上古時代的君王,好像均以其國度所在的地名作為國號,而不像后世的君王,是用國都地名以外的美稱來作為國號。比如殷商時代,周人居于岐山腳下的周地時稱作周,待周人滅商,將國度遷往豐鎬之后,豐鎬也被稱作周,到東周時,國度再遷洛邑,也還是稱為周。只是在周字前加上“宗”和“成”兩字,分別稱“宗周”、“成周”。
殷商兩個字合用,雖然沒在甲骨文中見到,但是其來源很是古老。周初的詩,見于《詩經(jīng)》里面的,常用“殷商”一詞來稱盤庚以后的商朝人?!对娊?jīng)·大雅·大明》中有“摯仲氏任,自彼殷商”,又有“殷商之旅,其會如林”。在《詩經(jīng)·大雅·蕩》中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的句子,這句話出現(xiàn)了7次之多。
甲骨文《大明》和《蕩》都是西周時代的詩篇,說明最遲在西周的時候,殷商這一稱呼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在《尚書·盤庚》篇有“殷降大虐”,《詩經(jīng)·商頌·玄鳥》篇有“殷受命咸宜”,《殷武》篇有“撻彼殷武”,這些均為殷人或宋人較早的文獻(xiàn)?!渡袝ざ嗍俊菲钟小爸芄跤谛乱芈?,用告商王士”,《多方》篇有“乃惟爾商后王”,《詩經(jīng)·大雅·文王》篇有“商之孫子”,《大明》篇還有“燮(xiè)伐大商”,這些均為周人早期的文獻(xiàn)。可見殷和商的稱謂對于殷人和周人并無差別。
而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更習(xí)慣于稱呼那個國家為商,而隨著對殷墟甲骨文的解讀,那個遙遠(yuǎn)時代的神秘面紗終會被我們揭開。
湯的祖先在商地當(dāng)官,所以就叫商朝了。
古時候有一個女子叫簡狄,她嫁給了帝嚳做了次妃,一天在河里洗澡,吃了一個飛燕蛋,懷孕了生下了男孩叫契,契長大后跟著大禹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當(dāng)時天下的老百姓經(jīng)常鬧矛盾,舜帝就任命他去當(dāng)司徒,去向老百姓講規(guī)矩和道理,就把商這個地方封賞給了他。
契在做官期間,做了很多好事,契的十四代后人就是成湯,成湯后來滅了夏朝,所以后來他的朝代就叫做商朝了,歷史上宋朝的建立趙匡胤也是一樣的道理,因?yàn)橼w匡胤是宋州的官員,所以就叫了宋朝,湯的祖先在商地當(dāng)官,所以就叫商朝了。
商朝也叫殷商:
而“殷”是他稱,是商朝之后的周朝人對其的稱呼,先秦的典籍如《尚書》等稱呼商朝為“殷”,《史記》也延續(xù)了這一叫法。所以“殷”并不是國號。
這就像三國時期劉備建立的蜀國,自稱“漢”,是大漢的延續(xù)。而別人都叫他“蜀”或“蜀漢”,后世也習(xí)慣于叫他“蜀”。
因?yàn)樯坛亩汲墙凶鰵灡我?,所以人們把商朝稱作殷商或殷朝。
商朝存在于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了五百余年,因?yàn)檫w都比較頻繁,其中在遷到殷后,才穩(wěn)定下來,并且在這建都時間很長,所以賣物它也被稱為“殷”或“殷商”。它前后可分為先商、早商、晚商三個階段。
商的始祖是契,傳說契是帝嚳的化身玄鳥所生,所以這也是商人以玄鳥為圖騰的原因。契是耐態(tài)與禹同時期的,因協(xié)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邑,建立了商國,所以商在夏朝就已經(jīng)形成,只不過這時候商還是一個方國。
所謂方國,是相對中心過國來說的,方國是與中心國一樣有行政管理體制的國家,只不過它們的規(guī)模更小,并且等級也沒中心國高,如果中心國把周圍的某個方國征服后冊封給手下諸侯,那這個方國就變成了諸侯國,所以中畝液夏朝對其周圍的方國應(yīng)該沒有真正控制。
就這樣經(jīng)歷了契的兒子昭明和孫子相土等幾代傳承后,到了第十四代湯時,商發(fā)展的已經(jīng)比較強(qiáng)大了。夏桀作為夏朝最后一任君王,他非常殘暴,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商湯于是乘機(jī)舉兵伐夏,在如今河南封丘附近雙方激戰(zhàn),也稱鳴條之戰(zhàn),最終商湯大勝,然后就建立了商王朝,這段時間也稱先商時期。
商朝的代表文化:
最代表商朝輝煌文明的還是青銅器,其不僅制作技藝高超,而且種類也多,例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大方鼎、鬲、甗、瓿、簋、爵、斝、罍、提梁壺、中柱盤等,包括了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門類,這無疑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遺留下來的瑰寶。
商朝也稱為殷商,因?yàn)闅v史上商朝自建立之初國都就受黃河水患的影響,不斷變遷,直到盤庚遷國都于殷(就是今天河南安陽附近),這才穩(wěn)定了商朝,使商朝開始中興,因而后人又把商朝稱為殷商。
夏商指的是夏朝和商朝,不是一個朝代,就像隋唐不能把它當(dāng)做一個朝代一樣。
殷最早起源于商朝。商朝又稱為殷商,從那時起,就有了“殷”這個字。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安徽亳州),以后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后,因受封于商地(今安徽亳州),就以“商”作為國號。其后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后,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并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1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