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素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皇帝貴為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與地位,可以無限享受帝國的一切資源。因此,無論哪個朝代,皇帝的生活都是極盡奢華,而且天下人都認為皇帝就應該過這么奢華的生活,皇帝本人也理所應當?shù)叵硎苤煜氯说墓┓?。然而,在清朝卻有一位特立獨行的皇帝,他吃飯穿衣樣樣追求節(jié)儉,甚至被稱之為史上“最摳門”皇帝,他就是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到底有多“摳門”?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他用百姓的標準來過日子。
比方說,在穿衣問題上,歷代皇帝都是有專門的機構(gòu)為其制作衣服,一件衣服基本穿一兩次也就扔掉了,但是道光皇帝不僅堅持洗洗還穿,而且就是穿破了打上補丁還接著穿,據(jù)說內(nèi)務府打個補丁要5兩銀子,道光皇帝嫌貴,干脆讓后宮之人都學做針線活,衣服破了直接讓他們補,而且他不僅自己這么做,還要求其他大臣也是如此。
比如說,在住的問題上,皇帝的寢宮大多是富麗堂皇,以彰顯皇家威嚴,但是道光皇帝則不然,基本家中的東西能省則省,去了先輩遺居觀看一番,有感于先輩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回來就把家里面僅剩的幾件家具給搬了出去,可憐的皇后好不容易母儀天下了,卻又陪著道光皇帝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再比如說,在吃飯的問題上,在他之前的歷代皇帝那基本頓頓都是山珍海味,且清朝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滿漢兩族的佳肴他們都可以隨意吃。然而,道光皇帝感覺這樣太浪費了,干脆回歸普通家庭的四菜一湯,后來聽說紅燒豬腦味美價廉,干脆就要求只吃著這一個菜。據(jù)說有次道光破例宴請大臣,結(jié)果每桌只有五六個小菜,連大臣都感覺不可思議。
道光皇帝如此節(jié)儉,卻為何要耗費巨資兩修陵墓呢?
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一直厲行節(jié)儉,但有一件事卻十分例外,那就是在陵墓的修建上,整個事情可以概括為“兩修一拆”。
“兩修”指的是,他先后為自己修建了東西兩個陵墓,第一個陵墓選址在清東陵,花費數(shù)年時光建成,但是尚未等到正式啟用,就發(fā)現(xiàn)這個陵墓竟然有滲水的現(xiàn)象。據(jù)說,已經(jīng)葬入其中的皇后曾經(jīng)托夢道光,說自己被淹了,希望趕快就她。此神話故事真實性難以考證,但是皇陵漏水確實是不妥,風水上很不好,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剛剛?cè)胪辆徒菰谒?。于是道光皇帝又在清西陵重新選擇了一個地址,重新建設了自己的第二個陵墓。
“一拆”指的是,他拆除了剛剛建好的西陵建筑,回填了地宮。
無論道光皇帝怎么節(jié)儉,這“兩修一拆”確實花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畢竟工程量比建設一個陵墓大的多,首先,勞役至少要翻一倍吧,不管是拆還是建,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其次,所需要的原材料也是直線增加,從東陵到西陵很多東西都是運不過去的,只能重新再生產(chǎn)。
那么,道光為什么執(zhí)意要重修陵墓,真的一定要重修嗎?小編感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的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堂堂皇家陵園,剛剛修好就發(fā)生了滲水現(xiàn)象,這放在任何一個皇帝身上都是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古人最重風水,發(fā)生這樣的事故,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不祥的預兆,于國于家都不能忽視。
道光皇帝算是偽節(jié)儉嗎?他省吃儉用是作秀嗎?
鑒于道光皇帝在日常生活與修建陵墓上表現(xiàn)的巨大差異,很多人認為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只是一種作秀,是他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對于這種觀點小編不敢茍同。
首先,重建陵墓是特例,他的節(jié)儉行為確實貫穿始終的。正如剛剛所說的,道光重修陵墓確實是事出有因,這不僅關乎皇家顏面,也關乎大清國運,而的節(jié)儉行為則基本伴隨了他的一生,如果說能夠用一生來進行一場秀,那么這場秀又何嘗不值得稱贊呢?
其次,道光皇帝很多支出都是被手下人給騙了,并非他本意。比如說,為衣服打補丁的問題上,道光皇帝本意是想節(jié)約,但是皇宮一幫人一起合伙欺騙他,打個補丁竟然給報好幾兩銀子的帳,吃個雞蛋也是如此。道光皇帝的問題在于深居宮中不知民情,而不在于靠省吃儉用作秀。
最后,道光皇帝執(zhí)政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并非沽名釣譽之輩。道光皇帝在位期間,整吏治、治鹽政、通海運、平叛亂,確實為挽救大清作出了不少努力,雖然與他的前輩相比,只能說是資質(zhì)平平,政績也不突出,但是也應該不是沽名釣譽之輩。
漢文帝,被譽為史上最摳門的皇帝,上朝穿草鞋,龍袍都打補丁
漢文帝為什么這么節(jié)約呢?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歷史上最有錢的,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什么都不缺,卻如此節(jié)約是為什么呢?這個除了當時的國庫空虛的原因,還和他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漢文帝劉恒,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后宮三千佳麗,生母薄姬并不受寵,加上沒有實力背景,最下等的宮女太監(jiān)都不把她放在眼里,跟著這樣的母親,劉恒從小受盡了白眼委屈,劉邦對這個兒子也很不重視,所以劉邦去世之后,呂后自然也忽略了劉恒,但就是劉恒,帶領了大漢王朝走向了安定盛世。
漢文帝摳門成什么樣呢?
傳說漢文帝在位期間沒有蓋過一座宮殿,沒有增添過馬匹儀仗,還禁止官員上供珠寶,去世后自己的陵墓里也沒有任何珍貴的珠寶,因為汗文帝在去世前就要求節(jié)儉舉喪。
漢文帝對自己扣門,對百姓卻很大方,是個好皇帝
歷史記載,漢文帝當政期間,下令免除了老百姓的稅務,廢除了肉刑,還下令給八十歲的老人,每個月都發(fā)米,肉,酒,滿足他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九十歲的老人還要再發(fā)一些麻布,絲綢等布料,讓他們?nèi)プ鲆路?,滿足老人的衣食。這段時期是歷史上難得的和平時期,人民安居樂業(yè),漢文帝雖然沒有過大的武功謀略,但大漢王朝的盛世,也是讓后人銘記。
道光帝節(jié)儉新政的目的是想節(jié)流開支,這些臣子們?yōu)榱擞系拦獾郏矘酚诒憩F(xiàn)出自己節(jié)儉的作風。但在清王朝上下腐敗嚴重的情況下,既不能違背了上意,又不能真的節(jié)儉,于是便出現(xiàn)這種。帝王的一件新衣服不過幾兩銀子,但打個補丁卻要花費上千兩銀子,而且還有理有據(jù),其實不過是下面辦事之人在想點子撈銀子。
道光帝是一生堅持節(jié)儉的作風,他是真的節(jié)儉,當然也是因為清王朝的國庫收入,是一年不夠一年支出,他又能力有限,不能開源,當然就想著能節(jié)儉一點是一點,所以道光帝才會紅紅火火開展節(jié)儉新政。不僅他要節(jié)儉,道光帝還把節(jié)儉作為考核官員的一個變相指標,道光帝就差把這個寫進圣旨里,所以這些臣子們都拼命地在道光帝面前,展現(xiàn)出自己節(jié)儉的作風。比如道光帝自己穿補丁的衣服,他們也穿,結(jié)果這一上朝,這君與臣都一身補丁衣服,看著就讓道光帝心里非常舒服。可惜他不知道,為了他這心里的舒服,這民間的補丁衣服都快比新衣服貴重,而且連打補丁這樣的事,都快成為有錢人才能做得了。
當然這還算好的,就算民間打個補丁再貴,也就是比新衣服貴上幾倍,但這道光帝后來打補丁的費用,居然要花費上千兩,而且當時內(nèi)務府辦理人員,還有理有據(jù)。比如這帝王的衣服都是在江南定制的材料,既然破了要補,那自然還得從原產(chǎn)地采購原材料。要將這補丁補得嚴絲合縫,原產(chǎn)料那就不是一點,就得大量采購,核比布匹的紋路,選出最合適的材料,這就得消耗大量的布匹,再加上官員來回的路費,還有辛苦費,七七八八繡娘這邊產(chǎn)生點費用,這些加在一起,千兩白銀還算是給道光帝打了折扣的呢。
當然至于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么多原材料,還有這原材料比對過后,到底補丁要多大布料,這里面都可以有貓膩。至于什么辛苦費,繡娘這邊的費用以及來回差旅費,那就更容易做文章了。結(jié)果道光帝明明為了可以節(jié)約才打的補丁,卻成為天價補丁,當然最后這些多余的銀子自然是進了那些辦事人員之手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45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