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乾隆時期,歐洲有許多“中國迷”,也就是向往和崇拜中國的人。那時歐洲學者們認為要向中國學習,要與中國接軌。伏爾泰說,“在道德上歐洲人應(yīng)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馬戛爾尼、斯當東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中國迷,他一輩子最向往的事就是去中國。
并且,歐洲人傳說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一個民族”。他們傳說:“中國是以孔子的理論來指導的國家,整個國家就和一個大家庭那樣親愛和睦?!薄敖y(tǒng)治者是‘充滿了仁慈’的,老百姓則是誠實而禮貌的?!?/p>
甚至,連萊布尼茨都說過:“中國老百姓“服從長上,尊敬老人… …中國(即使)農(nóng)夫與婢仆之輩,日常談話或隔日會面之時,彼此非??蜌猓湟笄诔潭葎龠^歐洲所有貴族… …”之后,就有了英國使團訪華一事。
在即將返程的英國使團中,一位名叫巴羅的使者在回程之前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他們遠赴重洋來到中國,在這碩大的京城之中,皇帝的盛情款待,在他們身上花費了51.9萬兩白銀,也就相當于17.3萬英鎊。如果,把歷史上的這些真金白銀搬到現(xiàn)在,可以折合人民幣大約1億元。
而這其中,還不包括皇帝賞賜給英國出行使團的禮品??梢哉f,這些價值連城的禮品,卻要比皇帝招待使團的花銷不知道多出多少倍。
在英國使團剛剛從英國出發(fā),奔赴中國的時候,乾隆皇帝就開始著手操辦盛大的接待工作。在整個清朝看來,接待一個遠赴重洋,第一次來到天朝神都的國家使團,是一項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務(wù)”。這項任務(wù)不光意味著天朝向全世界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更是在向全世界展示天朝宏偉的治理藍圖。
因此,整個接待工作,就不能來計較經(jīng)濟的花銷。因為,這根本不是一筆經(jīng)濟賬,而是一筆超級劃算的政治賬。
為此,乾隆皇帝多次下旨,指導使團的準備工作,可謂是親力親為,無微不至。當時,時任長蘆鹽運的徵瑞被皇帝特別提拔為欽差大臣,專門負責此次使團的接待工作。為了這個重大事件能夠順利的進行,這位欽差大臣還因此被加恩進爵、賞戴花翎,好不風光。
這在清宮檔案《上諭檔》中,就有著詳細地記載:
當時,乾隆皇帝為了能夠完美的接待英國使團,早在英國使團出發(fā)后不久,就命令軍機處擬定了一套十分完備的接待方案,這其中,就包括所有的接待工作,如:朝見、賞賜、宴請等等環(huán)節(jié)都做了十分周詳?shù)陌才拧?/p>
這里,我們再將時間放到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即:公元1793年。
在估計英國使團不久就抵達中國的時候,乾隆帝還對接待的原則做了十分具體的指示,詔書的主要內(nèi)容則指出:對外的招待事宜,豐儉程度一定要適宜才符合體制,此次英國使團來訪一切接待禮儀雖不可無故奢華,但畢竟是遠赴重洋來到天朝的使團,且又是第一次來訪,自然和緬甸、安南等其他國家不同。
與此同時,乾隆帝更是特意交代時任直隸總督的梁肯堂和長蘆鹽政的徵瑞,一定要重視此次英國使團來訪,萬萬不可怠慢了使團。其實,看似是“節(jié)儉招待”的乾隆詔書,但是,乾隆的真實意圖卻不是這樣:
一方面,要極度隆重的舉行,保證好使團成員的衣食住行,務(wù)必保證使團成員心情愉悅;
另一方,最重要的是,利用這次機會充分地讓使團所有成員感受到天朝無盡的奢華與富庶,還有乾隆意識中的“無比強大”;
當英國使團的游輪剛剛抵達大沽口港口的時候,他們就發(fā)現(xiàn)這兩位天朝命官攜帶著大量食品作為禮物,在恭候著使團成員的到來,其場面十分壯觀。
據(jù)史料記載,禮品由使團副使斯當東進行認真地記載保存,其中,禮品多是農(nóng)副產(chǎn)品,尤其是動物,牛羊豬、雞鴨鵝上百只,谷物更是幾百包,其余,還有時令蔬果、瓷器、白酒等等。而僅僅是見面禮就已經(jīng)讓使團的游輪無法承載,所以,最后使團也僅僅收下了一小部分,其余的璧謝了之。
因此,在英國的史實上,就有了斯當東在《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中,提到自己對于當年情景的回憶:“以后,對于天朝都不需要提出什么請求,因為,大批免費的物資,卻可以源源不斷地送到英國去...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后來,使團在天朝的行程中,天朝人對于使團的慷慨接待,讓使團上下無不吃驚。
因此,使團的總管巴羅曾說:“這樣的重視與款待,只怕只有在天朝這樣的東方國度中,作為陌生人的使團才能享受得到?!倍箞F副使斯當東則認為:“大量的日用品,不光供給了使團成員的奢華享用,甚至,連使團所有的衛(wèi)隊與仆人都受到了如此款待... ....”
由此可見,天朝是在不吝惜一切代價,力求做到對使團的奢華招待呀!
乾隆皇帝虛榮心爆棚的招待指示,在這場盛大的招待行程中得到了徹頭徹尾的貫徹。為了讓招待工作順利進行,乾隆帝動員了無數(shù)官員、廝役、船只,據(jù)后來的史實記載,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員,都得到了例外的加薪。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好地做好天朝招待工作,當時,所有參與接待的人員都是各顯其能,但是,所有的花銷都是乾隆帝一個人承擔的。
一位英國使團的使者后來回憶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想要買一件很大清朝的衣服,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立即就買回來了。并且,接待人員無論如何都不肯接受使者的錢財,甚至,一再強調(diào),使者在天朝的一切花銷,都由乾隆帝承擔。在這奢華之極的接待工作中,無數(shù)賞賜環(huán)節(jié)更是讓身在天朝的所有英國人大為震驚。
一些先行回到英國的商人,在回國之后就告知國人使團在天朝受到的如此盛情款待,對此,整個英國都為之歡欣鼓舞。但是,從英國使團此次出行的目的來看,這一次,英國使團出行的任務(wù)并沒有完成,可如果從經(jīng)濟角度來說的話,這一次的出行,收獲是十分巨大的。
據(jù)史實記載,當使團的游輪到達天津的時候,乾隆皇帝便派人詢問的第一件事就是貢品的名單,第二件事則是使團的名單。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針對性地為使團成員準備禮物。可見,乾隆皇帝不僅慷慨,還非常細心,對于英國使團的賞賜,上到使團重要成員下到黑人仆從都做到了人人有份,即使留在船上的650位英國水手也都收到了乾隆的賞賜。
因為,在乾隆帝看來,只有對這些來自于異國他鄉(xiāng),甚至,有可能是窮山僻壤的外國人大大的施恩,才能讓這些使者對天朝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讓人唏噓不已的是,按照當時清朝的祖制,皇帝只需在外來使團拜訪天朝期間賞賜外國使團或國王一次即可。而英國使團這一次來訪,天朝皇帝居然前后賞賜了37次之多,賞賜物品更是多得不可想象。
然而,英國使團的種種作為并沒有取悅皇帝的意思,他們依舊保持桀驁不馴的風格,并時不時的向這位慷慨的中國皇帝提出各種無理的請求,但是,哪怕是生氣的乾隆帝也將原本準備好下發(fā)的禮物分毫不差地送給了這些西方使者。禮品數(shù)量之大,品種之多,饋贈次數(shù)之頻,是整個天朝前所未有的。據(jù)后來的歷史學家考證,賞賜的禮品一共有130多種,3000余件。
這也充分說明了,乾隆帝一貫樂于展示自己的“慷慨大方”。
雖然,使者們有很多行徑讓乾隆帝非常不滿,但是,他依然認為:天朝上國的體面絕對不能丟,這在后來乾隆帝給英國國王的國書中,就可以看出。其實,在整個接待環(huán)節(jié)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因為禮儀問題,曾一度降低了使團的飲食標準。但是,后來寬厚待人的乾隆帝,依舊下達命令,要求官員在回程的路上,給予使團最高級別的照顧。
這一點,在巴羅的回憶錄中就有記載,他說:“公平地說,天朝的官員是皇帝指派來的接待專員,至始至終都在表達天朝作為東道主的慷慨大方。對于使團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態(tài)度真誠而友好,至少,對于巴羅這一行人是這樣的。在馬上送使團登上游輪返程的時候,早已和使團成員無話不談的‘王大人’,無意間與英國使者談起了這一次招待使團成員的巨大花費?!?/p>
后來,在巴羅的回憶錄中說道:“當時的王大人告訴他們,為了接待英國使團,這些接待專員收到命令,所有使團經(jīng)過的各省銀庫,都要每天提取5000兩白銀(約合今天的人民幣市值100萬元),即1600英鎊的標準純銀。而當使團來到京城,則是從戶部每日領(lǐng)取1500兩白銀作為招待費用?!比绱松菝业拈_銷,令英國使者唏噓不已,在他們的心中天朝瞬間變得多金起來。
聽完王大人的講述,巴羅算了一筆賬,他們此次出行,英國本身的花費不過8萬英鎊。這對于當時的英國實在是微不足道,連出行前國家預(yù)算的四分之一都沒有達到。
這些話,在巴羅的《我看乾隆盛世》中就有提到。
那么,英國人到底從天朝運走了什么呢?
以下是乾隆帝一些較大規(guī)模的賞賜,比如:
第一次天朝給英國使團的見面禮:以瓷器、綢緞居多,近千匹,瓷器幾百件,根據(jù)不同的官階,給予不同程度的賞賜。
八月十三日,一位使者的生日當天,賞賜了見面禮:大多還是以瓷器、綢緞、茶葉為主。
八月十四日,在清音閣對正使進行了封賞,以瓷器為主,其他使者也有一些少量的賞賜。
最后一次賞賜,即使團班師回朝的賞賜,簡直奢華到了極致。
在二十九日,乾隆帝在太和門前將敕書賞賜給英國使團,其中,詳細記載賞賜的物品明細,以東方的天朝特產(chǎn)為主,有瓷器、綢緞、布匹、茶葉,果干等等,數(shù)量之龐大已然十分驚人。
但是,讓英國使者不知道的是,這些物品絕大多數(shù)都是天朝珍藏多年的精品,有很多只是供給皇帝、皇后使用的極品。
這次英國使團赴天朝拜訪一事,被很多當事者記錄在他們的回憶錄當中。從每一本回憶錄中,都可以感受當時的情景,都可以從當事人的字里行間中感受到天朝皇帝無盡的奢華與慷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0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