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只不過是流放呂不韋,并未將他賜死,為何呂不韋卻要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太多令人費解的事件。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述的一則歷史故事是秦王只不過是流放呂不韋,并未將他賜死,為何呂不韋卻要自殺?
《呂不韋列傳》中記載,秦王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于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p>
這封敕令發(fā)生在嫪毐事件之后一年,呂不韋被秦王嬴政罷免了相國的職位,貶到河南的食邑之時。從這封信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嬴政除了責怪呂不韋外,并沒有要他性命的意思,只是明確下令要把他和親屬流放蜀地。
但是,當呂不韋看到秦王嬴政的這道敕令后,隨即飲鴆酒自殺了。那么,為什么呂不韋看到這封敕令后就自殺了呢?
一、嫪毐事件斷送了呂不韋的政治前程。
呂不韋作為一位商人,最擅長的就是投資,他也依靠自己精明的頭腦在商界大獲成功,賺得盆滿缽滿,“家累千金”。
這時候,呂不韋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政治籌碼,那就是被質(zhì)于趙國的異人。他依靠“邯鄲獻姬”,重金疏通關(guān)系等手段,幫助異人重新回到了秦國,被華陽夫人收為嫡子,并輔佐異人登上了秦國國君之位,成為莊襄王。
呂不韋也因輔佐有功,官拜丞相,封長信侯,食邑河南10萬戶。
等到嬴政即位后,呂不韋更是總攬朝政,權(quán)傾朝野。
至此,呂不韋的政治投資收到了豐厚的回報。
但是,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政治投資的風險往往更大,稍不注意,就會搭上身家性命。
身為仲父的呂不韋,再一次進行了投資,只不過這次用的是身體。他半推半就地拜倒在了王太后趙姬的石榴裙下,進一步累積自己的政治資本,和趙姬舊情復燃,暗通款曲。
精明的呂不韋當然明白和王太后曖昧的巨大風險,于是,他多方尋找替身,想全身而退,盡量規(guī)避這種風險。
嫪毐由此被他瞞天過海地送進了趙姬的寢宮。
但欲壑難填的嫪毐不甘心只做趙姬的男寵,他不但把持朝政,還膽大包天地讓王太后連生二子,并私下約定,一旦嬴政駕崩,就立兩人之子為秦王。
隨著嬴政的親政,嫪毐不可避免地成了秦王第一個鏟除的對象,隨即牽扯出了呂不韋。即便呂不韋對嬴政有大恩,但王室尊嚴不容褻瀆,至上王權(quán)更容不得挑戰(zhàn)。
于是,呂不韋被罷官,貶往封地河南。
二、呂不韋自知威脅到了王權(quán)。
呂不韋在相位12年,從輔佐異人到嬴政,權(quán)力一路攀升,直到成為秦國實際統(tǒng)治者。雖然被罷免了相國之職,但呂不韋回到河南后,并未消停,而是“諸侯賓客使者相望于道,請文信侯”。
這引起了嬴政的高度警覺,呂不韋是一個極具才干之人,且軍功卓著。這樣的一個人,即使身處江湖之遠也頗具人望,被很多人崇拜,甚至被其它六國請去做官。一旦呂不韋東山再起,難免危及王權(quán)。
而且,呂不韋雖然官職被免,但他所養(yǎng)的數(shù)千門客并沒有解散,這些人中可是藏龍臥虎。著名的丞相李斯就出自呂不韋門下。即便呂不韋確實是為了秦國儲備人才,沒有絲毫不臣之心,但在嬴政眼里,這些人就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他不得不防。
除了這些門客外,12年的丞相生涯,也讓呂不韋經(jīng)營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這些人在朝中盤根錯節(jié),對嬴政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三、呂不韋害怕被嬴政賜死。
從嫪毐叛亂開始,呂不韋就知道要來的一定會來。他首先被免職,然后被流放。那么,接下來會是什么呢?如果嬴政仍然對自己不放心,如果嬴政一定要趕盡殺絕,那么,這肯定不會是最后一封書信,下一封書信的內(nèi)容,說不定就是賜死。
與其被嬴政賜死,不如自己主動自盡,在顏面上尚有些許的保全。這對于一生精于投資,鮮有敗績的呂不韋來說,是保住最后一絲尊嚴的唯一方法。面對這樣無解的死局,呂不韋只能選擇飲鴆自盡。
一生投機的呂不韋,在政治投機中攀上人生巔峰,同樣在政治投機中斷送了自己的生命,落得個服毒身亡的下場,也是可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2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為什么說張居正改革失敗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