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的意義不同,而且清朝的宗室基本都會選擇主動聯(lián)姻,一旦使用假公主曝光,可能會挑起禍端。清朝的皇帝斷然是不可能會使用假公主的,這樣會影響到雙方之間的友誼,最終的結(jié)果會有一些得不償失。
1、和親的意義不同
清朝時期本身是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族上全部都是女真部落,這些格格和親的對象是皇親貴族。當(dāng)時在和親主要的意義等同于兩個豪門貴族聯(lián)姻,在如此的背景下沒有必要去選擇使用假格格。但是其他的一些朝代公主選擇和親,必然會面臨著折磨,作為皇帝又怎么忍心讓自己的孩子飽受折磨,所以都會使用一些假公主。
2、會主動的聯(lián)姻
當(dāng)時不需要皇上主動的要求,清朝的宗室基本上全部都是八旗子弟,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地位得到穩(wěn)定,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強勢的支持,因此會選擇聯(lián)姻。在聯(lián)姻之后不僅能夠得到支持,而且還可以有效得到皇上的認可。對于皇上而言可以達到平衡的作用,在此時沒有必要選擇送出假的公主。
3、一旦使用假公主可能挑起禍端
和大清政權(quán)之間創(chuàng)建和親關(guān)系,本身是一個友好的做法,是希望達到雙重管理的作用,從明朝開始,兩個民族會一直延續(xù)這種傳統(tǒng)。在大清政權(quán)逐漸穩(wěn)定之后,為了能夠有效控制蒙古部落,一直都會選擇聯(lián)姻的方式。這種方式更是持續(xù)將近300多年,兩個民族有無數(shù)的少女,全部都會選擇走上聯(lián)姻之路,清朝的皇帝肯定是不可能會使用假公主。如果用假公主的事件一旦曝光會影響到雙方之間的友誼,甚至還可能會挑起禍斷,難免會有一些得不償失。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歷朝歷代和親都是假公主,大清朝為什么卻從來都用真公主
在古代的封建體制下,可以說完全是男性主宰的世界,女性只能在他們制定的規(guī)則之下生存,一方面她們不被允許參與男人把持的政治,一方面卻又免不了成為男人政治籌碼的命運。其中一項,就是公主和親。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古代女子在政治上沒有發(fā)言權(quán),統(tǒng)治者為何還要讓公主和親呢?
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國家喜歡戰(zhàn)爭,畢竟一場戰(zhàn)爭對整個國家的打擊都是巨大的。他們盡可能地想“化干戈為玉帛”,而男人都喜歡美女,如果用一個女人就能與敵人握手言和,避免流血犧牲,對這些古代統(tǒng)治者來說,何樂而不為呢?不過,歷史上和親的多為“假”公主,比如王昭君、文成公主等,一般是宗室女子或女官,而不是真正的公主。這些被用作政治籌碼的女子基本上都沒有太好的結(jié)局,極少有文成公主這樣跟丈夫兩情相悅、最后心甘情愿留在外面的例子。
到了清朝,和親依然是統(tǒng)治者常用的政治手段,但是清朝皇室更喜歡用真公主去和親,甚至不乏后宮中最受寵的公主。這是因為滿蒙聯(lián)姻一直就是清朝的傳統(tǒng),自然不能用別人家的女兒去破壞這兩個血統(tǒng),而且蒙古和京城相距不算遠,另外,一些受寵的公主出嫁后并不會遠離京城,而是在京城建駙馬府,依然可以在父母身邊生活。
雖然歷史上的和親收效甚微,但在維系短暫的和平和促進文化融合方面,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唐朝也是一個喜歡用和親來維護和鄰邦關(guān)系的國家,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共出現(xiàn)了21個和親公主,但在這些和親公主中,只有5位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其他的公主大多都是宗室女,算是?假公主?。
皇室以?假公主?冒充真公主來和親,這顯然是一種唬弄人的做法,被發(fā)現(xiàn)之后,可能會影響和親的效果。
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唐朝一次兩次的用?假公主?和親,可能不會被發(fā)現(xiàn),但一直用?假公主?和親,發(fā)現(xiàn)也是遲早之事,各國之間使臣、商人等來往很多,對彼此的情況也有所了解,所以?假公主?之事很容易會被發(fā)現(xiàn)。為何唐朝近三百年歷史中,從來沒有因?假公主?之事惹起過爭端?
一是?假公主?并不假。
這些和親的公主,雖然并不是皇帝之女,但大多都是宗室之女,身份也是比較高貴的。還有皇帝在和親之前,會將這些和親女子認作自己的?養(yǎng)女?、?義女?,這樣她們就成了名義上的公主了?;实蹖⑺齻冋J作為自己的女兒,其他人也不敢說不是,所以皇帝并沒有失信,他嫁出去的的確是公主。
還有唐朝以?假公主?和親時期,多是唐朝實力比較強的時期,所以即使別的國家發(fā)現(xiàn)唐朝用宗室之女冒充真公主和親,也不敢輕易和唐朝撕破臉皮。例如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就是松贊干布多次請求唐太宗后,李世民才將一個遠宗室之女嫁給他的,松贊干布求親主要是為了和大唐搞好關(guān)系,并不在乎公主自身的真假問題。
晚唐時期大唐陷入了內(nèi)憂外困的境地,實力大不如前,面對回紇等民族已經(jīng)沒有了盛唐時期的那種底氣,所以和請時不敢用?假公主?去唬弄他們,德宗和憲宗都用自己的親生女兒做和親公主。實力強的時候用?假公主?,別人不敢輕易翻臉,實力弱的時候用真公主,不讓別人抓住話柄,這樣也就不會產(chǎn)生爭端。
二是和親的目的是換取和平。
和親是在國與國之間的皇室之間進行的,他們本身門第就很高貴,所以他們不需要用公主來增加他們的門第,他們也不覺得娶到唐朝公主是一件多么榮耀的事,所以他們并不在乎和親公主是真是假。他們主要是通過和親這種方式來改善和大唐的關(guān)系,促進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維護雙方之間的和平。
和親公主就如同一個和平使者,她身上承載的是兩國之間的和平,所以其他國家的王室,不會舍本求末,因為一個公主的真假問題,而和唐朝翻臉,影響兩國之間的和平。同時,和親只是一種形式,不論公主是真是假,他們想要通過和親要達到的目的,不會因為公主自身的真假而產(chǎn)生影響。
三是?假公主?效果比真公主更好。
唐朝公主口碑差是出了名的,大多嬌蠻任性,不守婦道,在唐朝,因為是皇室公主,有皇帝等人撐腰,其他人也不敢招惹公主,處處忍讓公主,這讓公主的這些毛病并不是大事,但是將這樣的公主嫁給別國,其他國的皇子、國王很難像唐朝駙馬那樣容忍公主的各種小毛病,因此夫妻之間可能會產(chǎn)生隔閡。
夫妻之間感情不和,反而可能會影響和親的效果。相反宗室之女,都是大家閨秀,受過良好的教育,都知禮節(jié)、識大體,還沒有公主身上的那種張揚跋扈的習(xí)氣,將她們作為和親公主嫁過去后,更能夠接受夫家的各種規(guī)矩,能夠放低姿態(tài),這樣對丈夫也是一種福氣。娶個真公主,各種毛病,還打不得罵不得,要小心伺候,一不小心還會影響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所以和親的王公貴族,也樂于接受?假公主?。
和親原本就是一場政治目的很強的聯(lián)姻,所以真公主也好,假公主也罷,大國之間聯(lián)姻的利益是不變的。而且有時候假公主可沒有公主病,對于和親對象來說,這樣的聯(lián)姻生活才會更加如魚得水,因此才不會當(dāng)面戳穿。
豐厚的嫁妝要知道歷朝歷代,只要有和親,中原王朝都會大方地送上十里嫁妝,陪著公主一起去其他國家。雖說都是兩國聯(lián)姻,誰家沒有個金山銀山,以及萬里江山繼承,應(yīng)該不會貪圖中原王朝的嫁妝。但要知道,中原王朝自古就以先進的生產(chǎn)力與博大精深的文化領(lǐng)先于各國,別說周圍一些國家仰慕不已,很多海外國家也不辭千里,來中原王朝取經(jīng)。每當(dāng)與中原王朝和親之時,這公主的嫁妝里除了有先進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工具以外,還有數(shù)不清的典籍與匠人,這些陪嫁物品到了其他國家,都能讓國家更加繁榮與先進。
美艷的公主雖說帝王的女兒不愁嫁,但并不是每個帝王的女兒都美若天仙,后宮女子必然美貌,但也奈何不了帝王的基因更加強大,比如長相特別的朱元璋,就算古代四大美人給他生女兒,估計最多也就是漂亮些,與絕色美人還是有些差距的。也就是說要是送真公主去和親,這顏值就不在控制的范圍內(nèi),可假公主就不一樣,比如沉魚落雁的王昭君,人家就是長得好看,這樣的假公主嫁到了外邦,得寵肯定就不用說了,生下的孩子繼承王位也概率比較大,要是異邦帝王有漢人血統(tǒng),怎么看都是中原王朝收益最大。
而且美艷的女人誰會拒絕呢?這哪朝哪代的帝王不想后宮美女如云,更何況這個美艷的女人還有政治作用。于是美艷的假公主,肯定會比顏值不確定的真公主要受異邦帝王的歡迎。當(dāng)然還有一點就是這真公主估計一身的公主病,到了異邦估計宮斗不到三集就得下線,異邦帝王也不想整天對著這么一個矯情的女人,失寵是必然。但假公主就不一樣,沒有那么多的公主病,說不定還能成為寵妃,異邦帝王也喜歡這樣的女人,雙贏的局面。
也就是說對于異邦帝王來說,假公主是多金美貌又溫順的俏佳人,有什么理由要拒絕呢?所以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當(dāng)面戳穿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個長安城
下一篇: 為什么我們不叫唐人而叫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