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這個成語有2層意思。一要激勵他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二就是指這些肆無忌憚干預毀壞以致于搞砸了事兒的人。很感到遺憾,唐高祖李淵歸屬于后面一種,他犯過的錯誤,引來三個兒子為爭皇太子之職手腳相殘,自身又強迫讓座,學起了沒什么實權(quán)的太上皇。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李淵犯下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允許兩個兒子都開設府衙,太子李建成住在東宮,身邊簇集著出謀劃策的幕僚門客。與之針鋒相對的,是秦王李世民人才濟濟的秦王府,謀臣武將數(shù)不勝數(shù),個個都是馳騁疆場的一把好手。
李淵的錯誤決定是形成兩大集團的催化劑,他對兩個兒子的爭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索性讓他們各自管理屬于自己的管轄范圍。原本允許太子開設府衙是歷代皇帝的大忌,因為這無疑是讓太子培養(yǎng)黨羽,以后對皇權(quán)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或許是李淵出于安撫太子情緒的考慮,畢竟誰也不想有個能力強到威脅自己地位的弟弟。安撫好太子,李淵又害怕李世民鬧情緒,隨即允許李世民開設府衙,這樣一來兩方勢力又怎么會各自安好?
唐朝的建立過程和其他王朝有明顯區(qū)別,漢朝是開國皇帝劉邦一手建立的,他想立哪個兒子為太子都可以,當然后期劉盈沒有被廢,原因較為復雜。首先劉邦的皇后呂雉是一路走過來的結(jié)發(fā)妻子,其次有一定的朝臣勢力,連退隱的張良和商山四皓都站出來反對廢太子,而劉邦本身又是礙于戚夫人的乞求。畢竟改立太子要趁早,劉盈自打建立之初就是太子,要想撼動已經(jīng)形成的太子勢力和皇后勢力,實在是難于上青天,年老的劉邦也只能安慰戚夫人“太子羽翼已成”。
唐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要歸功于一個人,就是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無論是勸父舉兵攻打長安,還是征討劉黑闥、竇建德、杜伏威等割據(jù)勢力,李世民都是居功至首。李淵看重嫡長子繼承制,偏偏功勛卓著的李世民又是次子,因此李淵既怕愧對太子,又怕寒了秦王的心,不得已在兩者之間做出周旋。
李淵的第二個錯誤就是政出多門,他下令除皇帝政令外,東宮和秦王府、齊王府的命令同樣具有效力。問題就出在這,假如太子李建成想給親信安排一個重要官職,齊王李元吉自然是舉雙手贊成,誰讓他倆是身處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呢!秦王李世民自然不肯干,萬一哪天雙方發(fā)生沖突,長安城上到掌兵權(quán)的將軍,下到看守城門的侍衛(wèi),豈不都是你李建成的人?事實證明,李世民強大的人脈和手下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武將,讓李建成和李元吉寢食難安,自然要多下達安插眼線的政令,秦王府肯定要下達反對的政令。
李淵犯下的第三個錯誤是,在廢立太子方面態(tài)度曖昧,屢次允諾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后轉(zhuǎn)眼就不認賬,給勞苦功高的李世民燃起希望,隨后又用冷水潑滅。當太子李建成的親信楊文干謀反時,急得跳腳的李淵立即叫來李世民,此時的李淵心里對李建成一肚子怒氣,當即向李世民許下承諾:“楊文干謀反一事,勢必會牽扯到建成響應人數(shù)必然會很多,握派你去平定這場叛亂,如果你能凱旋而歸,那太子之位就是你的了?!笨傻鹊嚼钍烂竦脛倩爻臅r候,李淵避而不談的態(tài)度讓李世民再一次石化,事后李世民得知這是李建成巴結(jié)的妃嬪們勸說的結(jié)果。
想讓人辦事,就得給人點甜頭,很明顯李淵耍賴的行為,讓李二公子深深地陷入了對猶豫寡斷的父親懷疑和否定的情緒里。偉岸的父親形象轟然倒塌,李世民漸漸地意識到一切要靠自己的真理,不過似乎李淵就認準了要挑逗李世民的人生態(tài)度。就在政變發(fā)生的三個月前,李淵找到李世民,一副體貼入微的大家長形象,語重心長地說:“太原起事,削平群雄,你的功勞最大,我起初打算立你為太子,但是你堅決推辭,同時也因為建成是老大,先當世子,后當太子,時日已久,我不忍心剝奪他的權(quán)力?!崩顪Y和稀泥的一番話,在李世民看來更像是另類的激勵,父親向自己傳達一種信號:之所以不肯改立太子,是害怕觸犯綱常。
我姑且斗膽揣測一下李世民的想法,成大事者,決不能畏首畏尾、拘泥常規(guī)。要是換作劉邦或者朱元璋,肯定要從李建成和李世民里選一個,無論選擇是對是錯,總比兩虎相爭要強。李淵自以為可以用父親的關懷來溫暖李世民的野心,他還以為可以用皇權(quán)的威嚴來震懾住李世民的野心,可這一切都是李淵的一廂情愿。
作為封建社會的皇帝,至高無上的象征,你大可以大談馭臣之道,官員任用的智慧,這些要好過帝王家里最不值錢的親情牌。統(tǒng)治人與駕馭人是兩回事,一旦你坐上那張硬邦邦的龍椅,心里就要反復默念著一件事:用盡一切暴力和非暴力辦法來保護住龍椅的穩(wěn)固。李淵是如假包換的創(chuàng)世之君,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逼成太上皇的皇帝,他后來的困窘境遇可想而知。當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殘忍處置的時候,并狠心屠戮侄子的時候,李淵只好看著,也只能看著,他已經(jīng)喪失了皇帝的權(quán)力。
在皇權(quán)的轉(zhuǎn)移過程中,李淵不但沒有保住自己的皇位,連自己的孫子孫女都保護不住。歷史往往注重大節(jié)輕視小情,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帝王之一,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李世民的帝位之路是血腥殘暴的,他的皇帝權(quán)力是用武力奪取而來的。手足相殘這個污點是李世民終生也洗不掉的,我們不可否認李世民的偉大,但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哪有盡善盡美的事情!
唐朝建立后,李淵當上皇帝,成為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都在摩拳擦掌為了皇位相互較量著。最終,隨著爭斗愈演愈烈,玄武門之變發(fā)生了!
玄武門之變,一場手足相殘的慘劇,公元前626年由李世民發(fā)起,那場驚心動魄的慘劇隱藏在種種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間,陰冷刺骨。當年,一個擁有著赫赫戰(zhàn)功和眾多勇將謀士的秦王李世民,足以讓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如坐針氈。隨著雙方斗爭的愈演愈烈,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
武德九年6月4日(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李世民與早已買通的李建成心腹——玄武門禁軍守將常何內(nèi)外接應,自己則率領尉遲敬德等人埋伏于玄武門內(nèi)。這天一早,李建成、李元吉準備好一起去向父親李淵狠告一狀,期望削減李世民的勢力。不過,就在前一晚,李世民已通過安插在太子身旁的耳目,對他們的動向了如指掌。當李建成、李元吉兩人騎馬行至玄武門附近時,隱隱感到氣氛不對,撥馬便回。這時李世民躍馬沖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還沒來得及逃走,也被敬德殺死。當東宮的太子黨羽們領兵前來解圍時,一切都太遲了,他們的首領已經(jīng)暴斃,首級也被砍下。
此時,皇帝李淵正在玄武門附近的后宮海池內(nèi)泛舟游樂,只見尉遲敬德來報:太子作亂,已被秦王誅殺。大驚之下,李淵立即下令所有軍國大事一律交給秦王李世民處理。不久后,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同年八月,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
點擊查看更多圖片
玄武門事變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它的計劃太緊密了,當時李世民肯定是做了完全的準備,是絕對不可能讓李淵知道的。而玄武門事變發(fā)生在626年,那時候李淵已經(jīng)六十歲了,在古代那已經(jīng)算是高齡了,所以在那個年紀下不知道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在玄武門事變中李淵已經(jīng)失去了兩個兒子,而李元霸明顯沒有做皇上的能力,他總不能將李世民殺了吧。那樣的話,大唐就真的不會是李家的天下了。而且李世民在太原戰(zhàn)役等戰(zhàn)役中都打仗打的特別好,群眾基礎廣泛,年輕力壯。
李淵退位是不得已,當時他已沒有能力控制了。李世民殺掉了李建成,收服了其中一部分追隨者,加上李世民本來的實力。說白了李淵不退位,李世民也不能就這樣等著李淵死的再即位,一不做二不休,其實差不多就是逼宮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59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