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可以說這是唐太宗與群臣共同努力得來的結(jié)果,在此期間,唐太宗感情的投入起到了很大作用。唐太宗是個很重感情的人,特別對身邊的近臣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很多大臣在去世的時候,唐太宗都十分傷感。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貞觀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去世。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舅舅,也是長孫皇后兄妹倆的實際撫養(yǎng)人,又是和唐太宗一起并肩走過多年的戰(zhàn)友。唐太宗聽到消息后,堅持要親自去吊唁。房玄齡勸唐太宗,皇帝身體也不好,正在吃藥,不宜去那種地方。
唐太宗拒絕了,說自己此去不單是為君臣之禮,更有故舊情深,還有親戚之情。一番話說的情真意切,讓人忍不住想掉眼淚。
唐太宗在半路被長孫無忌攔住,說舅舅臨死前曾留下遺言,不讓皇帝來吊唁。唐太宗還是不聽,長孫無忌拉著御馬,扶在馬頭上哭,唐太宗這才回宮。
高士廉出殯那天,唐太宗站在城樓上遠眺,為逝者送行。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最重要的宰相伙伴房玄齡病重。此時,唐太宗在玉華宮。為了能見最后一面,唐太宗讓人把房玄齡抬到玉華宮。兩個垂暮之年的老伙伴都感慨地流下了眼淚。
唐太宗找了很多名醫(yī)給房玄齡治病,還讓御廚一日三餐給房玄齡送飯。為了來往方便,唐太宗還讓人鑿宮墻,另開一個門,隨時派人問候。就是這樣也沒能留住房玄齡。
也許有人會說,晚年的唐太宗看到戰(zhàn)友的去世,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這才多愁善感起來。其實不是,他年輕時也是這樣。
貞觀四年,46歲的杜如晦病重。30多歲的唐太宗親自到杜府探望??吹蕉湃缁尢稍诓〈采涎傺僖幌ⅲ铺陔y過地淚流滿面。
杜如晦死后,唐太宗哭得很傷心,他讓虞世南為杜如晦撰寫碑文。在一次吃瓜時,唐太宗又想到杜如晦,他傷心地怎么也吃不下去了,讓人把剩下的瓜拿到杜如晦的靈前祭奠。
在賞賜給房玄齡黃銀帶時,唐太宗又想到杜如晦。想到陰陽兩隔,唐太宗傷感地流下眼淚。他要賞賜給杜如晦同樣的一條。考慮到鬼神怕黃銀,唐太宗交給房玄齡一條黃金帶,讓他送到杜府。
兩年后,貞觀六年,39歲的張公瑾去世,又一個英年早逝的人。唐太宗要到郊外去哭一下張公瑾,太史看過歷書后告訴他,宸日不宜流淚,不能去。唐太宗說,君臣如同父子,兒子去世,父親哭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怎么能規(guī)定哪天不能哭就不哭了呢?
接下來還是一個唐太宗痛惜英年早逝的人才。貞觀七年,33歲的魏收病重。唐太宗親自探望,拉著魏收的手潸然淚下。魏收去世后,“太宗親自臨哭,哀慟左右?!?《舊唐書·魏收傳》)
貞觀十二年,老臣虞世南去世。唐太宗為他開追悼會,傷心地哭著說自己沒有了知音。他寫了詩讓人拿到虞世南的靈前焚燒,希望虞世南在另一個世界能看到。幾年后,唐太宗又夢到虞世南。
貞觀十六年,魏征病重。唐太宗得知魏家連個正經(jīng)臥室都沒有后,把自己準(zhǔn)備蓋小殿的材料拿出來送到魏家,督促工人五天就蓋好了,還送去被褥等生活用品。
魏征病入膏肓?xí)r,唐太宗再次親自探望,拉著魏征的手流淚。貞觀十七年正月,魏征去世,“太宗親臨慟哭,廢朝五日。”(《舊唐書·魏征傳》)
同一年,一件讓唐太宗痛心的事發(fā)生了:他最喜歡的大臣侯君集謀反。為了不讓侯君集受辱,唐太宗親自審問。當(dāng)證據(jù)確鑿,定罪問斬時,唐太宗流著淚向大臣求情:可不可以免侯君集的死罪?大臣都不同意,唐太宗只好下了殺人令。為了侯君集,唐太宗從此不再上凌煙閣。
貞觀十九年,51歲的岑文本跟著御駕東征。走到幽州,岑文本得了暴病,“太宗親自臨視,撫之流涕?!?《舊唐書·岑文本傳》)當(dāng)天夜里,岑文本累死在工作崗位上。聽到表示有人去世的鐘聲,唐太宗說,岑文本死了,我真不想聽到這樣鐘聲啊。
唐太宗和大臣們在工作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僅近臣去世他會哭泣,他還會夢到他們,這說明,這些人裝在唐太宗心里。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感情如同父子,是由衷地流露出來的,不帶絲毫摻假成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1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