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監(jiān),總是會引起人們的陣陣厭惡之情。但,早在1200多年前,有一位太監(jiān),他一切都為主子著想,跟隨主人逃亡,跟隨主人奪權,主人在落魄的時候仍然全力維護。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他就是有著“千古賢宦第一人”之稱的高力士。提起高力士,很多故事都跟他有關,比如李白醉酒后,讓高力士脫靴等。再比如,唐玄宗賜死楊貴妃,也跟高力士有關。
高力士究竟是一個怎么樣的太監(jiān),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高力士,原名馮元一。史書記載,馮元一不到10歲就閹割入宮,后被內官高延福收養(yǎng)為子,遂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先是服侍武則天,后來協(xié)助唐玄宗登基有功,被封為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知內侍省事。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高力士不但位極人臣,還被封為齊國公。作為唐玄宗的貼身太監(jiān),高力士把唐玄宗的生活起居安排的井井有條。
舉個例子,唐玄宗在自己的寢宮旁的帷幕里放置了一張床,自己睡覺時,就讓高力士睡在那里,以便隨時差遣,“力士當上,我寢乃安。”高力士的受寵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生活瑣事上細致小心,高力士還善于揣摩唐玄宗的心思,尤其具有很強的洞察力和判斷力。高力士的脾氣也非常好,史書稱他“然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
意思是說高力士獲得了皇帝信任,大臣們也不討厭他,做到這一點實在是太難了?!鞍彩分畞y”后,高力士陪同唐玄宗回到長安,不過此時他的身份已經是太上皇了。
說是太上皇,其實也沒啥權力,可高力士還是那個高力士,對唐玄宗依舊忠心耿耿。一次,李輔國帶人包圍了唐玄宗一行,這時高力士挺身而出,痛罵李輔國并讓他給唐玄宗牽馬。
高力士的這一舉動,讓唐玄宗感動不已,“如果沒有你,我就成為亂兵刀下之鬼了!”后來,唐玄宗身邊的人都被李輔國陷害,高力士則被流放。直到唐代宗登基,大赦天下,高力士才獲悉唐玄宗已經去世了。
高力士悲痛不已,吐血而亡,“力士北望號慟,嘔血而卒。代宗以其耆宿,保護先朝,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睆母吡κ康纳絹砜?,他配得上“千古賢宦第一人”的美譽。
太監(jiān)作為皇上的代言人,有些人已經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像明朝的著名太監(jiān)魏忠賢,在這位九千歲的掌控下,百姓們民不聊生,天災不斷。不過除了這些壞的太監(jiān),但歷史上還是有很多好的太監(jiān)的。本期民族文化,講講歷史上的好太監(jiān)。
1、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區(qū)),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在唐玄宗管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于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他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賢宦之一,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死后墓穴位于陜西省蒲城縣保南鄉(xiāng)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權謀的太監(jiān)之一。父馮君衡因罪被“裂于冠冕,籍沒其家”。因此,他幼年時即與母失散。圣歷初,嶺南討擊使李千里將他閹了以后送入皇宮內。高力士從小聰慧,辦事機敏,武則天女皇很喜歡他,命他在左右待奉。后因事觸怒了武則天,被責打以后趕出宮去,由宦官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改姓高。高延福原為武三思家奴,與武三恩關系密切,高力士因此常出入武家。
一年后高力士得以再次入宮,隸屬司宮臺?!吧颀埜锩敝兴S機應變,擇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將主子武則天拉下馬。后又出謀劃策,助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太平公主,終成唐明皇最忠實的心腹奴才。不過,高力士在創(chuàng)造唐朝“開元盛世”的過程中出過不少力,獻過不少良策,這在中國歷屆太監(jiān)中,算是出類拔薈的高人了。
忠心耿耿、才華橫溢的高力士一生侍候過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個皇帝。一說他是孤兒,年幼無依,各處流浪,后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在宮中風風雨雨幾十年,交結李隆基,成為其心腹,幫助玄宗登上帝位,盡心服侍明皇,又促成了楊玉環(huán)和唐玄宗這一段驚世駭俗的不倫愛情,至于李白喚高力士脫靴,使楊貴妃研墨的故事,更是大家爛熟的橋段了。
高力士在歷史舞臺上演出最精彩一出戲,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huán)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是他成就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成也力士,敗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長恨在人間。
李白詩好,人人皆知,高力士亦能詩,這是高力士的一首“詠薺”: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高力士在詩中自喻為薺,相當貼切:他在長安很高貴,而在流放地巫州卻無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有如薺菜那樣“氣味終不改”,他的心時時向著玄宗、肅宗和大唐的天下。所以,他的死也相當壯烈:“高力士遇赦還,至郎州,聞上皇崩,號慟,嘔血而卒?!笔钦f高力士聽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后,慟哭不已,絕食七天,最后嘔血而亡。
一直有流傳說,唐朝后期宦官權力極大,甚至還能廢立皇帝,但是終究這只是網絡謠言;現(xiàn)在來看看唐朝歷史上的八位權勢滔天大太監(jiān)都有誰,究竟能不能做到廢立皇帝的地步。
TOP、8 王守澄
王守澄是唐末時期的太監(jiān),活躍于憲、穆、敬、文四朝,曾三度參與皇帝的廢立,在朝中掌權達十五年之久;期間公然收受賄賂,擅自賣官鬻爵,由鄭注居中牽線,位于善和里的鄭注宅邸終年門庭若市,人潮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一個叫王涯的靠賄賂成了宰相,當時的唐朝究竟腐敗成什么樣了,可想而知。
但是唐文宗不甘于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那樣受宦官擺布,于是立志除掉王守澄;在唐文宗不懈努力下,終于先是瓦解宦官集團內部的分裂,終因失勢而被酖殺。
TOP、7 俱文珍
唐德宗時期俱文珍便掌握了軍權,加上皇帝的信任,后來成了宦官首領,一些握有兵權的宦官都依附于他。因為反對唐順宗新政,于是聯(lián)合一些反對革新的大臣和其他宦官,逼迫唐順宗讓位給太子李純;俱文珍攜擁立首功,官至右衛(wèi)大將軍,知內侍省事。
但是因為俱文珍太過囂張跋扈,擅殺東川節(jié)度使李康,并與另一位神策軍護軍中尉不合,激起眾怒,宮中的宦官亦群起攻之,因此而失寵;因懼怕憲宗聯(lián)合其他宦官大臣對其下手,自愿離宮,最后因病而死。
TOP、6 程元振
程元振曾與李輔國擁立太子李豫為帝,是為唐代宗,而程元振因此官至驃騎將軍,并掌握了部分禁軍;后來又準備把李輔國的權力也拿過來,于是就讓唐代宗下令罷免了李輔國所有官職,后來又派人刺殺了李輔國;此時的程元振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廢立皇帝也不是難事。
但是天不遂人愿,不久吐蕃趁安史之亂攻占河隴地區(qū),程元振知情不報,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入侵;吐蕃軍隊一直攻到了奉天,兵鋒直指長安。在郭子儀平定吐蕃之亂后,程元振又準備發(fā)動政變,但是經此大難,實力大不如以往,被發(fā)現(xiàn)后很快就被罷官流放,后被仇家所殺。
TOP、5 田令孜
田令孜最開始只是一個小馬坊使,但是因為和未來的唐僖宗李儇玩的很好,在李儇登基為帝后,當然不會忘了田令孜這個玩的好的心腹太監(jiān)了,屢次提升他至左神策軍中尉、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但是田令孜這人掌權后就開始恃寵橫暴,把持大權,無所不為。
后來黃巢起義軍進逼長安時,他挾持唐僖宗逃往四川,到成都后,繼續(xù)為非作歹,暗殺了敢于直言上諫的左拾遺孟昭圖,襲殺曾在鎮(zhèn)壓黃巢起義中立了功的宦官曹知懿部。唐僖宗死后唐昭宗繼位,田令孜引義子王建對抗朝廷,但是王建只想割據西川,王建進入成都后,把田令孜關禁在碧雞坊,后被王建殺害。
TOP、4 高力士
高力士據說是冼夫人第六代孫。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后來因嶺南流人謀反案年幼被閹割成了太監(jiān),武則天曾嘉賞其聰慧機敏,年幼儀美,讓他在身邊供奉,但是不久后就被趕出了宮;后幸好被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遂改名高力士,后一直陪伴在李隆基身邊。
唐玄宗統(tǒng)治期間,高力士地位達到頂點。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得知李隆基死后,高力士也吐血而死,后陪葬于泰陵。
TOP、3 魚朝恩
魚朝恩是于唐玄宗時入宮當太監(jiān)。安史之亂發(fā)生后,隨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主管內侍省,統(tǒng)率神策軍。魚朝恩的出現(xiàn)大大加強了宦官的實力,為唐朝中、晚期的宦官專權局面埋下了伏筆。
但是在公元770年,宰相元載密奏請殺魚朝恩,并以重金賄賂魚朝恩親信周皓、皇甫溫二人,暗中觀察此人。而代宗也有心除掉魚朝恩了,于是在寒食節(jié)皇宮舉行宴會之后,魚朝恩回家之際,代宗叫他留下來討論事項。等魚朝恩一到,代宗便責難他圖謀不軌,魚朝恩為自己辯護,此時周皓與左右將之擒獲,縊殺之。
TOP、2 李輔國
李輔國是唐朝中期權宦,也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據說長得奇丑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后,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并改名為輔國。
之后又阻止了張皇后廢唐肅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圖,保護了太子李豫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雖然唐代宗是李輔國極力擁立的,但是唐代宗對這位從龍之臣似乎并沒什么好感;唐代宗表面優(yōu)待輔國,尊之為“尚父”,但是私底下卻不斷消減李輔國的權勢,直至徹底架空后將其罷職,并命人將李輔國刺殺了。
TOP、1 仇士良
仇士良起初在憲宗、文宗時任內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變后,加特進、右驍衛(wèi)大將軍。他乘皇帝昏庸、朋黨相爭之機,玩弄權術,穩(wěn)步高升,從一個侍侯太子的一般太監(jiān),歷任監(jiān)軍、內外五坊使、左神策軍中尉、驃騎大將軍、觀軍容使兼統(tǒng)左右軍、知內侍省事等要職,封楚國公。
仇士良檀權攬政20余年,一貫欺上瞞下,排斥異己,橫行不法,貪酷殘暴,先后殺二王、一妃、四宰相,使當時朝政變得更加昏暗和混亂。有《內侍省監(jiān)楚國公仇士良神道碑》,載其曾被賜上柱國、進封南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次年因被檢舉家藏武器,下詔削官爵,籍沒其家。
這就是終唐一朝權勢最龐大的八個太監(jiān),其實唐朝的太監(jiān)權力遠遠沒有如此強大,榮辱興衰都在皇帝一念之間,比之東漢末年的十常侍都要差得遠,比起外戚集團危害性相對都要小得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1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徐庶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