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帽為什么要帶兩翅膀?只能說這個人太有才!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唐代末年,社會發(fā)展動蕩,國家支離破碎,各界諸侯國競相割據(jù)即位,自打朱溫滅唐,各種各樣短壽的時期走馬燈猶如交替不僅,直至宋太祖趙匡胤啟動陳橋兵變,創(chuàng)建大宋,才告一段落這些紛亂的歷史時間。
趙匡胤在一幫兄弟的擁護下奪了江山,又搞了個“杯酒釋兵權”的小動作奪取了各地藩鎮(zhèn)的軍權,始終覺得自己有點底氣不足,上朝時但凡看見下面有大臣交頭接耳,內(nèi)心的陰影面積就會大幅增加,馬上會聯(lián)想到當時自己黃袍加身的場景,怕他們商量來商量去也會做出不利于朝廷的事,于是腦洞大開發(fā)明了這種有翅膀的官帽。
據(jù)說官帽材料用木片或者竹片制成,有些能夠上下晃動。官員們戴著這種帽子上朝,既維護了皇權威儀,又起到了告誡各位大臣注意交往的尺度。因為這種官帽的帽翅夠長,大臣們在上朝的時候就沒法子“咬耳朵”了,雖然看起來有點笨重,但在維護朝廷綱紀方面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這些官員們戴慣了這種帽子,平時就算是不戴,也養(yǎng)成了走路小心的習慣,唯恐不小心把帽翅折斷了。據(jù)說有一次宰相寇準穿著便裝逛街,跟一老人說話時老人對他始終畢恭畢敬,寇準很奇怪,就問老人為什么對他這樣,老人說寇準走路過窄巷子的時候腦袋總是端得很直,一看就是習慣戴著官帽的模樣,認定他是朝廷官員才對他畢恭畢敬,由此可見這帽子給宋朝大臣們也帶來不小的心理暗示。
有史記載的上朝制度從春秋戰(zhàn)國就已經(jīng)開始,那個時候官員在朝堂上帶的官帽兩邊設計有兩塊玉片,據(jù)說是為了防止議論朝政的時候官員們打瞌睡,不過具體是怎么防止的,沒有實物傳世還真的不好說。但老趙這帶著翅膀的帽子確實能起到這個作用,大臣在打瞌睡的時候有些帽子的翅膀會上下抖動,就算是再怎么困也給你抖機靈了,試問誰能睡得著?
老趙還干了一件事,就是取消了上朝時大臣們坐著議論朝政的慣例,改為站著說話,目的跟這帽翅的作用近似,從此上朝時皇帝坐著而大臣們只能站著,大大的提高了皇帝的威嚴,當然有個別享有特權的大臣除外。
趙匡胤在位十六年,與各路豪強志向不同,致力于統(tǒng)一全國,先后滅了后蜀等南方割據(jù)政權,同時進行了有效的經(jīng)濟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革除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弊端,使國家呈現(xiàn)出長期安定、和平的局面。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有成就的帝王,最后卻死的不明不白。有傳言說老趙是被他弟弟趙光義殺死的,有本叫《燼佘錄》的書將老趙之死演繹的更離譜,說趙光義貪戀老趙愛妃花蕊夫人的美貌,用酒把他灌醉,趁他熟睡的時候用玉斧砍死了他。雖然這些傳說沒什么依據(jù),但是趙光義有奪權稱帝的野心很可能是真的,從他后來能夠繼承大統(tǒng)這件事上來看,老趙死于他手上的可能性很大。
趙匡胤建立大宋,統(tǒng)一國家,改變了當時豪強割據(jù)的混亂局面。同時重視經(jīng)濟發(fā)展,以文治國,減輕徭役,興修水利,推進了宋朝繁榮昌盛的局面,在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過上久違的太平日子方面功不可沒。雖然發(fā)明翅膀烏紗帽有點陰損,但比起國家統(tǒng)一和千百萬百姓的能夠過上好日子,“大德不逾,小節(jié)不拘”,在那個人類文明相對落后的封建時代又算得了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2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