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安祿山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唐天寶年間,唐帝國的長堤看起來依然固若金湯,可細看之下帝國的長堤上面,實際上已經(jīng)蟄伏了諸多的野心家。在這個盛唐時期的末尾階段,如李林甫、安祿山、史思明、楊國忠等等野心家,開始活躍在帝國的朝政之上。同時,因為玄宗晚年開始逐漸追逐起紙醉金迷的生活,以至于,一時間整個唐王朝內部形成了文恬武嬉的情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堤壩下的污濁河水最終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始沖擊帝國看似堅固的長提。
發(fā)生于天寶十四載的“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唐帝國歷史的一個重要拐點。這場由安祿山發(fā)動的叛亂,最終將往日的盛唐氣象徹底擊碎。當我們洞察這場叛亂前后的歷史細節(jié)時,便能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蟄伏在帝國之中的野心家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種掣肘的關系。如歷史上確有記載的就是,當時手握河朔重兵的安祿山,依仗著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喜愛,對滿朝文武近乎全部嗤之以鼻,而獨獨懼怕李林甫。以至于李林甫在時,安祿山不敢有絲毫的異動,直到李林甫死后楊國忠擔任宰相時,安祿山才敢窺測神器。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既然說到安祿山懼怕李林甫便不得不提到李林甫在天寶年間的作為。晚年唐玄宗開始倦于朝政的時候,李林甫以善于揣摩上意得到重用,而就在李林甫得到重用后不久,名相張九齡便被罷相。而以此為起點,在接下來的十九年時間里,李林甫一直都把持朝廷大權,直到病逝。這中間受到李林甫構陷的朝臣,以及受到李林甫排斥的人才數(shù)不勝數(shù),直到其善終之后,李林甫的罪行才昭然于世。可見,不同于其他歷朝歷代的佞臣,李林甫還是有很大本事的。
所以說李林甫有本事,主要在于李林甫任相的十九年時間里,牽連了無數(shù)的人,但卻從未東窗事發(fā)。而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來在于李林甫雖是佞臣,但是卻具備高效的處理朝政的能力,如天寶年間的稅制、法典等等大體都是由李林甫制定的。再者,李林甫性格則相對陰忍,往往能夠在不動聲色的情況下,以霹靂手段剪除政敵。這兩者結合的結果就是,李林甫任相十九年始終屹立不倒。
而歷史上手握重兵的安祿山,所懼怕的恰恰也正是李林甫這兩點。因為,李林甫不同于楊國忠,后者更多時候毫無才能。而李林甫任相期間,雖為佞臣,但具備一切能臣所具有的才干,并且還擅長霹靂手段。這自然就引起了安祿山的警覺,以至于在李林甫任相時期始終都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同時,關于安祿山懼怕李林甫的情況,在史料之中也有所體現(xiàn)。
根據(jù)《資治通鑒》中的記載,安祿山每次同李林甫交談的時候,在安祿山說出想法之前,李林甫總是能夠先洞察出安祿山的想法,并告知安祿山,這使得安祿山十分懼怕李林甫。而到后來,安祿山每次派人入長安的時候,總是向回來的人詢問李林甫都說了什么,如果來人說的是好消息,那么安祿山也會隨之高興起來。但如果聽到壞消息的話,安祿山則會哀嘆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可見,對于安祿山來說,李林甫始終都是一個令其生畏的存在。以至于,直到李林甫死后,安祿山的野心才慢慢得以施展開來。
我們看過的古代歷史,大多時候都是忠奸之間的斗爭??稍谡鎸嵉臍v史之中,佞臣叛將之間也隱隱存在著一種掣肘制衡的關系,其中李林甫與安祿山便是如此。大膽假設歷史的話,便會發(fā)現(xiàn),如果李林甫不死,想必安祿山短時間內也不會有異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5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