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諸葛亮死后為什么劉禪還能當29年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有個成語叫做“樂不思蜀”,還有一個成語叫做“臥薪嘗膽”,都是實力薄弱的一方向實力強盛的一方藏起鋒芒,假裝無害,不同的是,前者的阿斗最終無法阻止蜀國的滅亡,而后者的勾踐卻最終滅了吳國成了霸主。
最終,兩者一個成了無用之人的反面教材,一個成了勵精圖治的典范。君王的歷史上,在乎結果,而非過程。
可是卻無人會想想,如果阿斗真是一個庸才,怎么能在諸葛亮死后,還堅持了蜀國29年呢?如果阿斗真的扶不起來,怎么能在滅過后保下自己的性命?
劉禪此人,若非是《三國演義》,不會有那么多人認為他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從小跟隨父親顛沛流離,說得嚴重點,有時候是性命難保,從小就目睹著戰(zhàn)亂紛爭,從小就見慣了陰謀陽謀,這樣一個人,就算是再蠢,也能學到一二了,更何況劉禪算得上是個聰明人。
劉備死后,諸葛亮掌權,劉禪是名義上的君王,劉禪聰明在他沒有想過要和諸葛亮爭奪權力,在意識到諸葛亮的政策是利于國家的時候,他選擇順其自然,從始至終遵循著劉備的教導,也保持著對諸葛亮的尊重,君王的能力不如謀臣的時候,和平共處,這才能穩(wěn)固蜀國的政權,這樣才能真正讓百姓安居樂業(yè)。
三國后期,諸葛亮逝世之后,和其他國家相比,蜀國算得上是穩(wěn)定的,內斗少,休養(yǎng)生息下,沒有發(fā)生過戰(zhàn)亂,這是劉禪能力的體現,至少在國家治理上,他十分理智。
劉禪的情商也很高,蜀國被滅之后,司馬昭設宴宴請劉禪和大臣,宴席上是蜀國歌舞,對比蜀國大臣的傷心流淚,劉禪卻自顧歡笑,這是自保最好的手段了,蜀國被滅是大勢,哪怕諸葛亮在世也阻擋不了,劉禪處在這樣的局面,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本事。
劉禪這樣的行為,繼承于劉備,當年曹操小亭中相對飲酒,曹操試探劉備,說著天下英雄唯他二人,劉備一驚之下掉了筷子,正巧雷聲大作,隨機應變,說是被雷聲所驚。
劉禪的樂不思蜀,不正是隨機應變的大機智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智,劉禪的大智若愚也是智,能在紛亂爭斗的三國留下性命,在蜀國難以維持之下,當機立斷的投降,避免了蜀國百姓傷亡,難道還算不上一個大智慧的人嗎?
參考文獻:《三國志》、《蜀記》
最近幾年,歷史上不斷地掀起翻案風,這個說諸葛其實不明智,那個說劉備其實不仁義。而關于阿斗,便有人說他其實很聰明,不能說是扶不起的阿斗。
咱一碼歸一碼,今個就來說說阿斗,究竟是個怎么樣的君主。
先來看劉備是怎么教育這個娃的。從史書來看,劉備給阿斗開列了一份書單,書單上沒有四書五經,倒有《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這些專講法家主張與軍事謀略的書,而且特別要說的是,抄寫這些書給阿斗看的人,就是諸葛亮。
而且,不光是這些,劉備還給阿斗找了個歷史老師,那就是伊籍,主講內容是《左傳》。
除了這些文科學習之外,劉備也沒忘記要讓兒子文武雙全,譬如成都北面有座射山,阿斗當年就在這里學過射箭。
當然,學是學了,可阿斗長進了多少,那就很難說了。因為僅僅兩年之后,劉備便死在了永安,阿斗十七歲便做了皇帝,請注意,十七歲,也就是眼下中學生的年紀,所以阿斗無法處理政事——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這是必然的,并不說明阿斗就是弱智。
相比較而言,孫權的兒子孫亮,大家都知道是個神童??伤敾实?,照樣需要諸葛恪來輔佐他。這和阿斗其實是一回事,不管是不是神童,缺乏的就是治國能力與經驗。
而在諸葛亮死后,阿斗也沒有盡出昏招,隨后任用的蔣琬、費祎這些人,也確實是當時蜀國文官的精英。關鍵在于蜀國實在人才缺乏,費祎之后便無人可用,以至于宦官黃皓居然能掌握大權。而被一幫庸人所包圍的阿斗,這便暴露出他也實在是個庸人。
所謂庸人,就是干不了太壞的事,也做不出能改變時局的驚天舉動,阿斗就是如此。蜀弱魏強,這其實是當時的事實,姜維無法改變,阿斗更改變不了。
實際上,阿斗所想的,就是自身的安危。當魏兵深入西川,來到成都城下之際。他所能做的,也只有投降,因為奮勇一戰(zhàn),在生死之間做個抉擇,這種勇氣,實在是他沒有的。
這么說吧,阿斗說不上白癡,就是一普通人而已。他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投胎走了狗屎運,所以能當一回皇帝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69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項嬰是誰他和項羽是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