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李治為什么能當太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姑娘,也正因如此,有時候這位姑娘總讓人引起誤解,人們對于歷史人物的了解過于浮在表面,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作為一代帝王,他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是在政治上的建樹,而是他有個強勢的父皇唐太宗,還有個強勢的皇后武媚娘,前者發(fā)動玄武門之變黃袍加身,后者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千古留名,加之一直以來各大影視劇的影響,人們對于李治的印象更是固化為情史傳奇,才能平平的人,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藏在已經(jīng)遠去的斑駁時光里。
翻開泛黃的史書,李治從時光深處緩緩走來,年少即位,李世民留給了他一個太平盛世,而盛世之下,暗涌流動,彼時長孫無忌弄權,一心想要實現(xiàn)關隴門閥一手遮天的愿望,不斷打壓關東寒士,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利用高陽公主一案,先是處死了包括名將薛萬徹在內(nèi)兩名親王、兩名公主、三名駙馬,后又流放宗室名將李道宗、名將執(zhí)失思力、宰相宇文節(jié)、譙國公柴哲威等人,最后以罷原宰相房玄齡配享為手段,打倒了作為關東寒士代表的房家。面對長孫無忌,年輕的帝王李治沒有選擇正面對抗,而是聰明的借力打力,在李治的君王之路上,他選擇了兩個得力的助手,一個是托孤大臣,軍方首席名將李勣,二是武媚娘。
在后世眼中,李治對武媚娘情有獨鐘,所以才力排眾議要立為皇后,然而,如果深究到底,與其說李治是因為愛情,倒不如說是因為欣賞武媚娘的政治才能,并且立她為后,是向長孫無忌的公開挑戰(zhàn),論帝王之術,李治絲毫不輸給自己的父親李世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歷史也證明了李治這招棋下的又對又妙,立后風波之后,他和武媚娘攜手共進,而長孫無忌最終落得的結果,不過是削職流放黔州,不久被逼自盡,其黨羽早已盡數(shù)被清出朝堂。
長孫無忌倒臺之后,涌動在大唐平靜之下的風波悄無聲息地化解,安定內(nèi)部之后,李治開始平定外亂,也就是在李治執(zhí)政時期,大唐版圖擴張到最大,唐軍北征西討,無論是西突厥、百濟,還是高句麗,白江口,鐵騎所到之處,無人不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征討高句麗,公元666年,李治派兵征討高麗句,這個從隋朝開始到唐朝都是歷代君主心頭大患的強國,李治僅僅用了兩年就攻打成功,橫掃其國,完成了三代英主的未竟之志,而領兵掛帥的人,正是李治從一登基就選定了輔佐自己的李勣。
文能平門閥,武能定外敵,李治的卻可以稱得上一代文韜武略的帝王,然而在筆者看來,李治最令人佩服的不僅僅是以上幾點,還有他作為一代帝王的心胸與遠見,李治臨終前將朝政大權交托給年近六十的武媚娘,對于這個與自己攜手走過一輩子的女人,李治了解她的野心與能力,他相信大唐在她的手上會變得更好,所以,在人生的最后時刻,他拋開了世俗偏見,不執(zhí)著于男女性別,而是將權利交給能者,交給和他政治理想一致,方向一致的武媚娘,在封建時代,這不是一般帝王能做到的,可李治,他做到了,而武媚娘在他走后,也并沒有令他失望,拋開一切成見,不談情史艷事,武媚娘的政治才能,所做出的政治貢獻絲毫不亞于男性帝王。
李治的一生,是精于算計卻不著痕跡的一生,無論是身為太子時候的低調(diào),還是登基之后韜光養(yǎng)晦,都顯示出極高的政治素養(yǎng),他既能兵不血刃的解決對手,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親人,又能天子一怒,遠征千里,開疆拓土,這樣的人,真正了解之后,會令人由衷贊嘆,李世民之所以會選擇他作為太子,繼承大唐江山,可以算得上一代帝王的英明之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5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