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不肯歸漢的真相是什么?沒有邊塞練兵一事李陵也不會回來了!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歷史上,太史公對李陵是充滿同情地,也因李陵而宮刑入獄。在寫史記時,他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量主而進。這個觀點,幾乎是超時代地審視了君臣關(guān)系,乃至人的個體人權(quán)與社會責(zé)任的關(guān)系,也影響了很多后來的臣和將。太史公說漢武帝刻深寡恩,并非莫須有的怨恨。漢武對李陵確實太苛刻,李陵算是盡忠到最后一刻,有能力有抱負卻被隊友坑,投降后被殺全家。
李陵遭遇了不公平對待、當背鍋俠、還被株族,太慘。如果沒有太史公直書,又有多少人同情他呢? 投降與叛變,還是有本質(zhì)差別,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視情對待,是我國法律明確的,更是古代不成文的慣例。否則就不會有清朝著貳臣傳,但道德上說,和法理上保護甚至該使用仍然使用是兩碼事。東晉如果沒有謝安力主保護朱序家眷,后面就不會那么快策反降將朱序,未必淝水之戰(zhàn)能夠贏得那么順利。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引得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神往。但別忘了,楚霸王是諸侯,是世家,他是帶隊的,不是打工的。禮不下庶人,古代對道德的約束,更多是在士族和儒士。古代也并非不講人性,對于勸降不成的將領(lǐng),一般都是大贊英烈而殺,對于有氣節(jié)、有能力的降將,明君也寬宏大量地予以重任。我們道德宣揚的結(jié)果,并沒有阻擋漢奸的此起彼伏。
是人才還是奴才甚至蠢材,有時候也要看老板的用人之術(shù)。是俘虜還是叛徒,看老板這邊給不給福利和活路。另外,說什么自殺盡忠的,捫心自問,換做是你呢?張口閉口百分之百的忠誠,往往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偽忠誠,他們希望有那些英烈基因的人,去擋槍去背鍋。忽悠別人這樣,自己臨敵變節(jié)的,往往是叫得最響的。
這就導(dǎo)致那些無腦之人的基因越來越少,聰明人越來越多了,能夠正確審視李陵投降,有助于我們民族回歸理性,而不是狂熱的道德綁架。綜上,我認為李陵未必是被迫投降匈奴,更可能是主動投降。李廣、李敢的遭遇,在李家與劉家之間結(jié)下巨大的仇恨,最開始李陵要求做先鋒,目的就未必單純,更可能只是為家族爭光的賭氣,不打敗仗才是怪事
作為將領(lǐng),毫無打了敗仗、處于逆境怎么辦的預(yù)案,看著漢武帝援軍未到,立刻想當然認為漢武帝想繼續(xù)坑害李家第三代,所以投降也就順理成章。事實上在得知李陵為匈奴練兵之前,漢武帝對李家大體是公平的,甚至所謂是李緒練兵的借口都值得懷疑,如果真是李緒,不可能這么久在漢朝只知道李陵練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7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