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員是怎么對慈禧忠心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慈禧是晚清的實際掌權(quán)者,她極為奢侈驕橫,對于大臣們給她送禮她是極為“認可”的,并認為這是表忠心的最好表示方式。
清朝晚期,內(nèi)憂外患,民不聊生,但慈禧絲毫沒有因此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其中最能夠代表她奢華生活的一個例子就是她堪稱最為奢華的洗澡愛好了,不僅她洗一次澡需要眾多的侍女伺候,而且每洗一次都需要用一百多條的毛巾,這令人十分震驚。
因為慈禧享受著這樣的奢華的生活,對于身邊人送禮當然十分在意了。
公元1894年十月初十,在慈禧太后60歲大壽的時候,普天同慶,這場壽宴的碗、碟、盤等瓷器,大概用了近三萬余件,花費1000萬兩白銀,其奢侈程度,令人瞠目結(jié)舌。
而舉國上下都為了能夠為她獻上最為珍貴的寶物而沸騰不已,因為能夠在慈禧太后69歲大壽的這天為她獻上最為稱心的禮物則是一個人官運騰飛的時刻。
據(jù)悉,當天,慈禧命心腹李蓮英來“收禮”,李蓮英將禮單分為兩種,一種是重禮,另一種則是薄禮,一些稀奇玩物和奇珍異寶,當然屬于重禮。
據(jù)說誰的寶物最有誠意,就這代表誰對太后最為忠心,于是官員們開始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慈禧太后通過此種方式來推斷誰對她最為忠心,成為官場的潛規(guī)則。
而對于禮物,慈禧還有一個大嗜好:必須成雙成對。因為慈禧太后是一個十分迷信而且喜歡完美的人,如果是送給了她單數(shù)的禮物則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征。
于是給慈禧太后送禮物的官員們便要絞盡腦汁,大費心計了。
據(jù)悉,在慈禧的壽宴上有“三重好禮”:一是金銀珠寶。這種禮物對慈禧來說,是最沒有吸引力的,大清都在慈禧手中,一點點錢財,根本不可能入慈禧的法眼;二是古玩。慈禧非常喜歡收藏,而她收藏的東西,基本上都價值連城,除非大臣能出奇制勝,古玩類的禮物,才能不被放在角落中;三是西洋貨。西洋貨很新穎,比如:西洋的留聲機等等。如此新穎之物自然受慈禧喜愛了。
慈禧還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它的名字叫“東榮瑞草”。這份禮物是一個大靈芝,但它的外形卻是一柄如意。慈禧受到這個禮物后,非常開心,重重的賞賜這位大臣,禮物越貴重,越忠心。
當然,對于不主動獻禮,或是獻薄禮之人,輕則受冷板凳,重點治罪。有一位先帝的嬪妃,送給慈禧一個紅木禮盒,里邊盛有三丈蘇州綢緞。這份禮物,顯然是比較輕,而且綢緞不足三尺,僅僅一尺而已,慈禧得知此事,可謂大發(fā)雷霆。不久之后,這位嬪妃惴惴不安,事情已經(jīng)敗露,顯然沒有回旋的余地,不到十天嚇出病來,隨即去世。
慈禧執(zhí)掌晚清達半個世紀之久,如此以禮物的貴賤來推斷官員的忠心的方式令人嘆為觀止,在她的折騰下,大清滅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提起慈禧太后,大家都知道,她是晚清最后一個皇太后。她獨攬清朝大權(quán),對她看不順眼的人百般折磨,非常殘忍。她不僅逼死了珍妃,就連光緒皇帝她也沒有放過,她臨死前硬是讓光緒死到了她的前面。就這樣的一個殘暴無情的太后,清朝竟有一個官員敢當朝硬懟西太后。這真是膽大包天,不知死活。他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閻敬銘,陜西朝邑人。在慈禧太后六十歲大壽時,當時的大清亡國,已沒落得國庫虧空,實在是沒有多少銀子了。眾臣們都巴望著慈禧太后少折騰銀子,不要太奢侈了??墒?,老佛爺卻發(fā)下話了,說什么民間老太太過六十大壽還熱熱鬧鬧的。她過六十大壽,還要勒著褲腰帶,這豈不是天下人看笑話。于是她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聞聽此言,無論是光緒皇帝,還是朝中大臣都不敢進言勸說。
這時閻敬銘卻站了出來,說頤和園的工程不能再建,不是他不同意,而是大清國的銀子不同意。氣得慈禧大怒,連聲喊叫:“滾!滾!滾!”閻敬銘卻硬懟慈禧,說我有罪,你可以殺我,但不能讓我滾,有違祖制。氣得慈禧差點背過氣去。
在大清王朝中,閻敬銘理財是一把好手。他在官場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糧錢上面,將后勤工作保障工作有條不紊。為胡林翼平定太平天國的戰(zhàn)斗中提供了極大的保障。閻敬銘不但善于理財,在生活上也很節(jié)儉。為官多年,一件布衣縫縫補補,穿上多年。一品大員的夫人,也要織布彈紗。老母親的六十大壽,才舍得買幾斤豬肉慶賀。他的清廉,在當時是人盡皆知。
閻敬銘雖然剛正清廉,愛民如子。但是在鎮(zhèn)壓太平軍時,卻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他在山東當巡撫時攻破一個叫黃崖洞的山寨,寨中的兵勇出百名婦孺之外全部死在他的手下。找不到叛逆的證據(jù),偽造軍服,邀功領(lǐng)賞。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點。后來閻敬銘任戶部尚書,在慈禧修建頤和園時,硬懟過慈禧天太后,被革職留用。閻敬銘,對清朝的時局,感到了悲觀失望,先后寫了四次辭職報告,批準后告老還鄉(xiāng)。
回鄉(xiāng)后,閻敬銘的晚年生活卻過得非常凄慘。一個朝廷的一品大員,由于清廉沒撈到多少銀子,受到遠親近鄰的冷嘲熱諷。閻敬也沒把這些當回事,自編一首《不氣歌》,聊以自慰。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時無人替;
請來醫(y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倘若不消氣中氣,誠恐因病將命棄;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提到李蓮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并不是李蓮英,而是另外一個人——魏忠賢,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里,李蓮英簡直就是魏忠賢的「 ”復(fù)制品”,同樣太監(jiān)出身、同樣貪得無厭、同樣大權(quán)在握、同樣干擾朝綱;甚至覺得,即使把所有叱罵「 ”奸臣”的詞匯全部用在李蓮英身上依然猶余未盡,更有甚者,把滿清滅亡的罪過也歸咎在李蓮英的頭上,這都哪跟哪啊?李蓮英,說到底,只不過是慈禧跟前的一個奴才而已,雖有「 ”二品”官銜在身,但那也僅限「 ”內(nèi)務(wù)府”罷了 太監(jiān),是封建社會一個特殊群體。生理上的缺陷,不但會成為自己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會成為別人嘲笑的把柄,再加上「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思想作梗,所以,但凡有一絲希望,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太監(jiān)??墒欠饨ㄉ鐣瑧?zhàn)亂和災(zāi)荒總是如影隨形,很多人在迫于無奈的情況下會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宮去當太監(jiān),起碼能解決溫飽。李蓮英也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被送進宮的 入宮 李蓮英出生于直隸河間府,河間府最出名的不是名勝古跡或者地域特產(chǎn),而是因為這里是不折不扣的「 ”太監(jiān)窩”,滿清時期紅極一時的幾位太監(jiān)都是出身于此,像御前首領(lǐng)太監(jiān)沈蘭玉、太監(jiān)總管劉多生、二總管崔玉貴、乃至后來的李蓮英等,都是出身于此,這些人日后對李蓮英的幫助都很大。 李蓮英在6歲時,家庭遭遇變故,被送入宮。在當時,進宮是需要有老太監(jiān)推薦的,于是,他的母親就想到了有遠親關(guān)系的崔玉貴,可是崔玉貴當時并不紅,宮里很多規(guī)矩是他無法干涉的,所以,崔玉貴沒有成為李蓮英的推薦人(也有史書中說崔玉貴對太監(jiān)身份感觸良多,不愿別人再走這條路)。無奈之下,他的母親只好找另一位同鄉(xiāng)——沈蘭玉幫忙,沒想到沈蘭玉看到李蓮英后很爽快就答應(yīng)了,而且還免去了「 ”孝敬錢”。年幼的李蓮英就這么跟著沈蘭玉走了,進入紫禁城的那一刻,他也迎來了「 ”致命三劫”的第一劫 致命三劫 第一劫:凈身 清朝的凈身制度非常嚴格,私自凈身是要問斬的,這個條例直到乾隆時期才被廢除。內(nèi)務(wù)府專門設(shè)立「 ”牙行”進行太監(jiān)的招募和凈身,想要凈身的人,也只有先到這里報名,檢驗通過后才能凈身。凈身的人手術(shù)前一天不準吃飯,手術(shù)后7天也不能進食,還要在床上躺一個月不能下地。由于當時醫(yī)療條件落后,手術(shù)后的太監(jiān)就是扔在黑屋里「 ”聽天由命”,疼痛、蚊蟲、感染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皆有可能致命,不少小太監(jiān)都沒能熬過這一劫,可李蓮英硬是撐了下來 凈身完就可以進宮了嗎?不是的,新太監(jiān)是不能進宮的!凈身完之后會再次檢查,確認「 ”手術(shù)成功”后,才由老太監(jiān)帶走,推薦到其他王爺貝勒府中學習宮中的禮儀常識。如果反應(yīng)敏捷,得到王爺貝勒的賞識,要么就被留在王爺貝勒身邊伺候;要么出于長遠考慮,王爺貝勒會推薦他們進宮,萬一得寵,那對「 ”老東家”可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使不得寵,也會成為王爺們打聽宮中風吹草動的「 ”內(nèi)應(yīng)”。至于那些愚鈍的太監(jiān),可能會留在王爺府中做一輩子下人,連紫禁城的大門都進不去 凈身后的李蓮英被沈蘭玉推薦給了鄭親王端華,本是順風順水,可是深陷權(quán)力爭斗的端華很快就讓李蓮英進入了「 ”第二劫”,只不過,李蓮英不知道而已 第二劫:爭斗 當時鄭親王端華和肅順等人權(quán)傾朝野,深得咸豐帝的信賴,他們不但刻意壓制恭親王一派,還多次表露出對當時還是貴妃身份的慈禧的不滿,只不過礙于咸豐的面子,還不敢撕破臉而已??此破届o的一潭水,其實各方勢力已經(jīng)在暗中逐力 李蓮英在端華府中對于這些事情自然不知,但是久居御前、深諳官場的沈蘭玉對此卻是心如明鏡,他擔心李蓮英因為自己的推薦受到牽連。在當時,權(quán)斗輸?shù)舻囊环较聢龆疾皇呛芎?,這些官員府里的太監(jiān)大多都會被發(fā)配邊疆為奴。于是,沈蘭玉利用自己的關(guān)系,以「 ”補缺”為由,把李蓮英從端華府中調(diào)到了宮里,讓他服侍性情溫順的婉貴人,還讓他拜另一位得寵太監(jiān)劉多生為師 李蓮英生涯的第二劫很少被人重視,可如果沒有沈蘭玉的先見之明,李蓮英在《辛酉政變》后肯定會被發(fā)配,那歷史上可能真的也就找不出「 ”李蓮英”這個名字了。沈蘭玉對李蓮英的關(guān)照讓他安然度過第二劫,可第三劫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第三劫:報信 李蓮英在宮里安穩(wěn)沒多久就發(fā)生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大舉入侵、咸豐帝倉促外逃至熱河,不幸去世。咸豐帝去世后,跟隨咸豐的肅順等人為了繼續(xù)發(fā)號施令,嚴禁消息外泄,并中斷了和北京的聯(lián)系,除了倒泔水的小太監(jiān),避暑山莊禁止任何人出入。這可愁懷了慈禧,她急于聯(lián)系到京城的恭親王,可是誰也出不去,此時,沈蘭玉和劉多生就向慈禧推薦了小太監(jiān)李蓮英 出去本身就要冒風險,即使出去后,如何讓生性多疑的恭親王相信這個小太監(jiān)也是一回事,這么大的責任,這個小太監(jiān)能行嗎?慈禧對此深感懷疑??尚蝿菥o迫,也只有放手一搏,于是專門交代一番,就讓李蓮英趁著倒泔水外出之際直奔京城而去。恭親王面對這個素不相識的小太監(jiān)也是疑慮重重,誰能保證這不是肅順等人設(shè)下的局呢?當時就起了殺心、下令關(guān)押了李蓮英,可斟酌之后,還是信了李蓮英,這才有了「 ”只身赴熱河奔喪”一事,也才有了以后的「 ”辛酉政變” 許多書中都將「 ”通風報信”的功勞都記給了安德海,確實,在以后壓棺回京時安德海多次奔走于慈禧和恭親王之間,但是風險最大的第一次確實是由李蓮英完成的 其一:當時安德海已經(jīng)跟隨慈禧多年,說不上大紅大紫,但是也是有頭有臉、誰都認識,肅順等人是斷不會放他出去的。而年幼的李蓮英扔在太監(jiān)堆里都不起眼,這就是他的優(yōu)勢; 其二:慈禧垂簾聽政之后論功行賞,李蓮英被賞了1000兩銀子,他的家人也正是因為這份賞賜才能搬倒京城安家落戶,如果都是安德海的功勞,慈禧為什么要重賞李蓮英呢? 高升 李蓮英一生的危機大都出在成名之前,在有驚無險地度過「 ”生死三劫”之后,李蓮英正式邁入了「 ”仕途”,他在數(shù)次劫數(shù)中最大的收獲就是慈禧的信賴,誰也想不到,這個女人在之后的半個世紀之久都牢牢掌控著滿清帝國的命運,俗話說「 ”大樹底下好乘涼”,李蓮英找的這棵樹,是真大 有人說「 ”不還有安德海嗎?”,對,當時最受寵的是安德海,安德海和李蓮英同出于劉多生門下,兩人是「 ”師兄弟”,所以,安德海并沒有排擠和打壓李蓮英,而李蓮英也趁安德海受寵的這個時間不斷觀察學習、積累可以討好慈禧的資本。1869年,安德海由于過于招搖,被山東巡撫丁寶楨處決,這成為李蓮英人生最大的轉(zhuǎn)折點,從此之后,李蓮英成為慈禧跟前最得寵的一位太監(jiān),也成為最具爭議的一個人物,爭議的重點不是他「 ”貪不貪財”,而是他「 ”壞不壞” 李蓮英貪財嗎?這個應(yīng)該確定無疑!1898年,李蓮英分家時,他將財產(chǎn)一分為七,兄弟五人和兩個妹妹各得一份,當時李蓮英的土地已經(jīng)有370多頃,每人分到的銀子多達17萬兩,珠寶首飾每人分了6盒之多。說他清廉,誰也不信; 那李蓮英壞不壞呢?網(wǎng)上的傳聞不少,有依據(jù)的卻不多。有人說他無視光緒,真的這樣嗎?光緒被軟禁之后,也就隆?;屎蠛屠钌徲⒌胗浰?光緒病重時,隆裕想去探望,可是礙于慈禧的禁令又不敢踏入,正巧被李蓮英看到,他就私自放隆裕進去,并交代看門的太監(jiān)「 ”誰若嘴雜、定不輕饒”; 八國聯(lián)軍進犯之時,慈禧攜光緒外逃至保定。當?shù)毓賳T對于慈禧和李蓮英的安排都極為重視,可對光緒卻和下人無異。李蓮英在伺候慈禧睡下后,還不忘到光緒那看一下,看到光緒的被子單薄,就回屋把自己的暖被給取來,還把隨身穿的一件進貢「 ”高麗納”脫給光緒穿,所以,光緒死前專門叮囑隆裕要照顧好李蓮英; ? 李蓮英干權(quán)亂政嗎?北洋水師建成之際,慈禧讓李蓮英和醇親王一同前往巡視,但是有「 ”太監(jiān)官銜不得超過四品”、「 ”太監(jiān)不得擅自離京”的祖訓,所以,只好給了個「 ”陪侍醇親王”的名頭,可明眼人都知道,李蓮英是「 ”欽差大臣”的身份。李鴻章將李蓮英和醇親王的食宿安排的一模一樣,卻遭到李蓮英的拒絕,他堅持自己是來伺候醇親王的,只在醇親王的房中要了一間小屋,而晚上更是伺候醇親王洗腳;在巡視水師之時,李蓮英也始終恭恭敬敬站在醇親王的后面,不敢有絲毫僭越之嫌。巡閱結(jié)束后,李鴻章和醇親王都對李蓮英贊不絕口,連慈禧也說「 ”總算沒白疼” 結(jié)語 李蓮英的聰明之處就是能擺正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明白「 ”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這可比他那位「 ”師兄”安德海要強的多,更重要的是李蓮英對慈禧的忠心:別人「 ”孝敬”李蓮英的財物,李蓮英總是把大部分獻給慈禧,自己只留一少部分;為了讓慈禧開心,裝神弄鬼的事他也沒少干,在現(xiàn)在看來可能屬于「 ”不務(wù)正業(yè)”,但對李蓮英而言,他只不過是在盡一個奴才的本分而已。 1908年11月,光緒和慈禧僅差一天、相繼去世,又讓李蓮英陷入一場「 ”陰謀論”,說他害怕光緒將來「 ”清算”才毒害了光緒,可在史書中根本查不到光緒的死和李蓮英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這些言論是為了樹立李蓮英的「 ”反面典型”而做的刻意抹黑。 慈禧出殯當天,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但是誰都看得出,真正難過、真正哀傷的也許只有李蓮英。雖然只是「 ”奴才”身份,但是,李蓮英無疑是最了解慈禧的人,而慈禧也可能是最了解李蓮英的人。40年朝夕相處,轉(zhuǎn)眼間天各一方,這份打擊和落寞也只有李蓮英能明白。歲月留下的情感,已經(jīng)完全超出「 ”利益驅(qū)使”的范圍 慈禧去世后,李蓮英拒絕了隆?;屎笸炝舻暮靡猓x開了這個帶給他無數(shù)榮耀和回憶的紫禁城。他本欲為慈禧守孝三年,可沒過多久就遭遇變故、撒手人寰,以悲劇收場 注:本文參考《滿清秘史》、《歷史上的李蓮英》、《宮女回憶錄》、《大清滅亡》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0世紀的時候,清朝正在遭受一場前所未有的災(zāi)難。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事變爆發(fā),慈禧和光緒皇帝被迫西逃。按說,在這種巨大的外力下,清朝必然滅亡。好在經(jīng)過這次變故,清朝依然強大了十幾年。
但重大隱患開始從內(nèi)部顯現(xiàn),上層統(tǒng)治階級出現(xiàn)了新舊交替的斷層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清政府權(quán)威運行的效率。這種斷層現(xiàn)象是在庚子事變后不久開始出現(xiàn)的。李鴻章死于1901年,劉坤一死于1902年,榮祿死于1903年,王文韶死于1908年。不過慈禧和光緒影響最大,他們也去世了。
慈禧太后的去世影響巨大,標志著清政府權(quán)力真空的完全形成。不僅如此,隨著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去世,袁世凱這位能干的大臣也被廢黜了。當時還能起到緩沖作用的張之洞也于宣彤元年去世。
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是同治中興時代進入統(tǒng)治集團上層的漢族官員。他們忠于清朝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資源。他們對清朝的價值在于:一方面,贏得了慈禧太后的充分信任,忠心耿耿,久經(jīng)實踐,與滿洲統(tǒng)治者建立了相當牢固的政治合作關(guān)系;另一方面,他們在漢族士紳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因為他們的存在,這個滿族統(tǒng)治的王朝至少在漢族地主階級中享有相當大的權(quán)威和合法性。
此外,一些才華橫溢、經(jīng)驗豐富的滿洲官僚,如榮祿、段方等,與漢族士紳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長期合作關(guān)系。他們與李、劉、張一樣,是維系漢族士紳與滿族統(tǒng)治集團聯(lián)盟的重要紐帶。
隨著老一輩官僚的去世,調(diào)和滿漢矛盾的人越來越少。這些人退出政治舞臺后,清朝的統(tǒng)治階級失去了一批可以平衡政權(quán)、緩沖日益尖銳的滿漢矛盾的中流砥柱。
張之洞死后,陸、戴鴻慈等慈禧的老臣也相繼去世。不久之后,即使像段方這樣相對開明的官員也被攝政王載灃革職。尤其是載灃執(zhí)政不到兩個月,就罷黜了袁世凱,破壞了慈禧生前安排的滿漢同盟新體系,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許多有識之士指出,慈禧太后之死和袁世凱被迫退出政治舞臺,使中國處于政權(quán)真空。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認為袁世凱是中國“唯一有權(quán)勢的人”。伊藤博文在袁世凱走后也評價說:“袁世凱走了,北京政府里就沒有一個人品、學識、才能強的人了?!?br>
這一切都說明,在危機和艱難時期,清政府并沒有杰出的領(lǐng)袖來應(yīng)對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維持滿漢統(tǒng)治集團的聯(lián)盟。
讓我們看看執(zhí)政的載灃集團的情況。處于權(quán)力核心的是沒有政治經(jīng)驗的滿族貴族,如載濤、宰勛和宰澤。由于這些人久居皇宮,生活經(jīng)驗欠缺,與漢族士紳接觸不多,一時難以與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guān)系。最重要的是,這些滿族親戚的政治經(jīng)驗不足以和漢族的士紳、商人交流。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從上到下,從太后到,再到攝政王,所有清朝的新人,以他們的能力,都比慈禧落后不止幾光年。而且,如果沒有李鴻章、張之洞、榮祿等得力官員,朝廷如何控制地方諸侯?唯一一個袁世凱被報復(fù)了,最后人家不逼宮才怪。
與安德海隨意結(jié)交當?shù)毓賳T不同,李基本上不出門。那些準備了昂貴禮物并想討好李的根本進不去。就這次出差而言,李為慈禧太后掙了面子,堵住了那些大臣們的嘴。慈禧太后也過線了,說“總算沒白害他”。
來源:金滿樓的博客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宦官、鴉片、嬪妃,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作為“國粹”,歷史悠久,比如太監(jiān),在中國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歷代宦官政治乃至宦官的災(zāi)難在史書上屢見不鮮,甚至在一些特殊的時間點上影響著一個朝代的興衰,比如東漢的“十侍”、明末的魏忠賢。
晚清有幾個著名的宦官,如安德海、崔玉貴和小,但最著名的是李。當然,它的名聲并不好。李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原籍李嘉存,直隸河間府大城縣。野史常說他是個天生的無賴。他曾經(jīng)私自販賣硫酸鈉,差點被抓進監(jiān)獄。后來他僥幸逃脫,改行做了修鞋。因此,他的綽號是“苦梅”,經(jīng)常有人閹割他們的宮殿去當宦官。幸運的是,他們真的發(fā)了財,他們的家庭得到了支持。至于李,他是因為在家里受了欺負才去宮里為自己和家人尋找出路的。
當時宮里有個太監(jiān)叫沈,是李的老鄉(xiāng)。當他看到李剛剛?cè)雽m,誰也不認識,他很可憐。正在這時,他得到一個消息,慈禧太后聽說外面流行一種新發(fā)髻,宮里的太監(jiān)梳不好,慈禧太后對此很不高興。后來,沈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并讓李琢磨新發(fā)型的梳理方法。李練到差不多的時候,沈把他推薦給慈禧太后,李大顯身手,這是李走紅的開始。
慈禧太后非常重視梳頭,甚至有戀發(fā)癖的嫌疑。自從李誕生后,慈禧太后就指定李親自動手做發(fā)髻或發(fā)簪。否則,她會一整天都不舒服。據(jù)野史記載奴才小傳年的李,對李的愛是無以復(fù)加的,李甚至可以陪慈禧坐著看戲;如果皇宮里有李喜歡吃的給慈禧太后做的點心,慈禧太后往往會自己少吃或者讓太監(jiān)拿走,留給李吃。
除了梳頭,李還有一個特別的表現(xiàn),就是善于逢迎,揣測慈禧太后的心思。李很機智,喜歡講笑話。雖然他小時候讀書少,但他講的笑話精致圓潤,不低俗,卻相當吸引人。慈禧太后沒事的時候,經(jīng)常讓李講幾個笑話,給大家解悶。在這種時候,李總能逗大家開心。即使他在大街上說了一些諷刺政府的政治笑話,也能說得機智幽默,讓人聽不出矛盾的諷刺。
作為皇宮的總管,李是不會白來的。他也精通皇宮的管理。比如李對宮中物件的陳設(shè)和禮儀程序都了如指掌,宦官遇到問題也經(jīng)常向他請示。當皇宮里有喜慶的事情時,李最擅長安排和
清廷失陷后,宮女們出宮,然后一個宮女口述了一本書宮女談往錄,書中把李比作“佛見福報”?!胺鹨娤病笔且环N產(chǎn)于東陵馬蘭峪的梨。它的皮膚是黑色的,外表也不漂亮??雌饋聿徽T人,但吃起來甜脆薄嫩。慈禧。李之所以得到這個綽號,是因為李的外表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他在工作中處處為他人著想?!皩m里的行話是‘不漏水’,讓老太太覺得舒服,深得太后寵愛?!薄皩m中有許多謚號,如稱陳全福為門神,稱崔玉貴為小羅成,稱張德福為土地爺。不管誰在宮里找什么或用什么,只要問張德福就行了。他什么都知道,所以得了這個外號。這‘佛見福報’是眾星戴月,早起迎黑,不忙有序。游湖之類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非常和諧。沒有他的細心考慮,很難讓老太太感到舒服?!?br>
然而,李在宮里并沒有一帆風順。當與他同時入宮的安德海已經(jīng)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時,李當時還處于下層社會。直到安得海被殺,李才得以嶄露頭角。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狂妄自大,不懂得給自己留有余地。結(jié)果他背了黑鍋。有一次,安德海想去皇宮欣賞風景,慈禧太后派他去南方買皇帝的龍袍。沒想到,安德海一路游街,向當?shù)毓賳T索賄。結(jié)果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抓住處死,理由是清廷曾教導(dǎo)他的祖先“宦官不得出宮”。據(jù)說丁寶楨是慈安太后和恭親王授意的,慈禧太后不敢聲張。只怪安德海太張揚。在這方面,李遠比安德海聰明和低調(diào)得多。
1886年,北洋水師初具規(guī)模,李鴻章要求朝廷派官員視察閱兵。慈禧太后打算派醇親王伊坤,但伊坤是光緒的生父。他怕慈禧太后懷疑,就自告奮勇請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李陪同,以示自己沒有二心。慈禧太后也想借此機會讓李出去見見世面,于是春親王以朝廷大使、李為副使前往視察北洋水師。其他朝代宦官作為欽差大臣出巡不足為奇,但在清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如果是安得海,尾巴早就翹到天上去了,但不是李。為了避免別人說三道四,李在出發(fā)前特意把慈禧太后送給他的第二頂禮帽換成了第四頂禮帽,然后帶著春親王體面地出發(fā)了。一路走來,李沒有一個欽差大臣的架子,而是始終跟在醇親王身邊,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李是特意派來服侍春親王的。甚至在晚上春太子洗腳的時候,李也親自給他送熱水。他還說他以前沒有機會為君主服務(wù)。這一次,他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表現(xiàn)出孝心。他多次打動春親王,回國后自然在慈禧面前稱贊李的忠誠。
考察期間,李本應(yīng)是考察人員之一,但李卻刻意與春親王和李鴻章保持距離。他拿著春太子的大煙斗,往后退了半步,垂眉斂目,一副在等春太子的樣子。而且一路走來,李并不像安德海那樣與地方官員交朋友。他基本不出門。那些準備了貴重禮物又想討好李的根本進不去。就這次出差而言,李為慈禧太后掙了面子,堵住了那些大臣們的嘴。慈禧太后也過線了,說“總算沒白害他”。
宮中的政治是曲折的,李并不總是受到青睞。尤其是光緒成年后,由于太后和皇帝之間的摩擦不斷,李作為宮中總管,難免走鋼絲。一方面,他多年受到慈禧太后的寵愛,理應(yīng)效忠慈禧太后;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已經(jīng)老了,光緒皇帝遲早要掌權(quán)。如果他冒犯了任何一方,他可能會被殺。李左右搖擺,后來讓慈禧太后看出來了。1898年政變后,他逐漸失去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而另一位宦官崔玉貴則趁機奪權(quán)。比如崔玉貴做了去瀛臺監(jiān)視光緒,甚至把甄妃扔進井里這樣的臟活。
說慈禧太后在庚子年隨光緒逃往西方,直到德宗遺事簽字才回到北京。當他們到達保定時,一群人停下來休息。當時慈禧太后的寢宮布置得很漂亮,供了幾個星期。當李侍候慈禧太后睡覺時,太監(jiān)和內(nèi)務(wù)府的人也散了,或喝酒,或賭博,或休息。后來李去光緒的臥室,發(fā)現(xiàn)里面居然沒有太監(jiān)。只有光緒一個人坐在油燈前。李跪下后,問道:“為什么老爺這個時候還不睡覺?”光緒道:“你看這房間,教我怎么睡?”李一看,發(fā)現(xiàn)光緒的房間里除了一張床墊和幾把椅子,沒有被子。
李見后,立即跪下,抱著光緒的腿哭道:“奴才們真是死有余辜!”然后他趕緊拿來被褥,說:“今晚已經(jīng)很晚了,不能傳給他們。這是他們?yōu)樽ρ罍蕚涞膶嬀?。請高手使用。我無能為力來增加我的奴才們的罪惡。"
光緒回京后,經(jīng)常念叨這件事,說:“要不是李安達,恐怕我今天也活不成了。”光緒末年,慈禧太后經(jīng)常尷尬。李落魄的時候不打一個人,有時候也給光緒一點力所能及的照顧。與其他勢利的宦官相比,李為人和善。
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在為慈禧太后守喪100天后,李于元年年底向皇后請求退休,皇后準予其“退離原品”。就這樣,李離開了他生活了52年的皇宮。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心里明白,慈禧太后一死,他的后臺就要倒了。與其被一腳踢開,還不如早點離開,以免發(fā)生什么意想不到的災(zāi)難。據(jù)說李在出宮之前,做了一件聰明的事,就是把慈禧太后這些年來享用的寶物都給了皇后,并說:“這是皇家的東西,不應(yīng)該流入民間。我為皇室小心翼翼保管了幾十年,如今年老體弱,乞求離開皇宮。這些寶貝都應(yīng)該還給我的主人?!边@讓太后很滿意,于是李死后,太后也按照大臣的厚禮給了她2000兩的喪葬費。
李執(zhí)掌宮中實權(quán)多年,難免以權(quán)謀私,所以有不少人想打他的主意。他這么做,恐怕是早有準備,七箱寶物都是留作逃生之用。所以,李對的心思很清楚。
前戶部尚書何剛德在辛丑條約中說,“宮中四十八位理事,每一位都瘋了似的猜中了習語的生辰斗法,個個形容枯槁,衣衫青紫,都與可憐的寡婦無異??偨?jīng)理余等勘察項目,開門迎客,畢恭畢敬。侍奉御前的雖然比不上這個比例,但是人數(shù)非常有限,而且與朝臣隔絕,無法相互聯(lián)系。當我被多次召見時,我坐在丹陛下的董事室里。太監(jiān)奉上茶水,點上一支煙,極其恭敬。他被獎勵了4000元的北京門票,似乎喜出望外。于離京后,出現(xiàn)了以權(quán)謀私、收受賄賂的風氣,但于并不服氣。也就是十二年后第二次去北京,能看到的也就這些了。我以我的殘羹冷炙為恥,我怕我避不開,我也不怕?!?br>
宮中太監(jiān)雖多,但大多無能為力,苦不堪言,“就像可憐的寡婦”。只有像李這種能在慈禧太后面前說得上話,掌管皇宮實際管理的人,才能被奉承甚至受賄。但是春明夢錄評論說“李的善良在于他從來不克扣一般的仆人,所以下面很少有人咬牙切齒恨李”。據(jù)此,李處理家庭財產(chǎn)也是適當?shù)?。戊戌變法前,他把自己的財產(chǎn)分成7份:土地畝按兄弟5份平分,約370頃土地;錢分7份,兩姐妹同分。人數(shù)不詳。據(jù)坊間傳聞,他的兩個姐姐各得17.2萬元,兩人各得約7箱首飾。當然,這其中有散布虛假信息的成分,但李積累了大量的財產(chǎn)應(yīng)該是事實。
出宮后,李謹小慎微,不輕易拋頭露面,也不和社會上的人來往,因為有傳言說他家很有錢,怕有人綁他的票。隱居期間,李多次告誡他的侄子們“財?shù)溡泊蟆?,要時刻保持警惕。然而,他的侄子們并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所以他們斷了家庭,逃跑了。這是后話。
巧合的是,李一生為清宮服務(wù),去世的那一年恰好是清朝覆滅的1911年。據(jù)他的家人說,李患有“鎖喉痢疾”,病情非常嚴重。李月二十九日來,二月四日死,享年六十三歲。李死后,太后贈了一塊土地,葬在大公恩濟莊。恩濟莊在阜成門外。雍正朝以來,這里就是埋太監(jiān)的墓地。
同樣是墓地,太監(jiān)背后的待遇卻大相徑庭。比如南方的墓地,到處都是荒山荒涼,是普通宦官最后的棲身之地。北方大不相同,只見“矮樹蔥蘢,磚房青翠,頓時讓人感到繁華與輝煌的懸殊”。因李為六品太監(jiān),太后被恩寵下葬,故在村建石牌坊,刻有“總管之墓”字樣。
劉體之在宮女談往錄年說,李“安德海之后,內(nèi)參監(jiān)的權(quán)力并不比其他,但孝欽太后家法雖嚴,內(nèi)務(wù)府成員卻要經(jīng)常打交道。當時大電流,幸邀慈眷和交通宮禁入,還是心知肚明。與其見外長,不如見外長。蓮花從來都不是輕的,但是她很少知道自己的臉。憲嚴四年正月,將火神廟遷至襄昌。突然,游客中有人小聲說:“這是李”看,是個又黑又丑的人,只是個北方壯漢。"
如果這段記載是真的,那么劉體志在發(fā)病前的那個月看到的就是李了。這個“黑丑男”的說法還是挺準的。據(jù)異辭錄說,恩濟莊關(guān)帝廟西側(cè)大廳里有一幅李的全身坐像,高兩尺。“從頭上往下看,可見二品的紅頂上穿著保護龍心的黃襖,紫色吉祥服,胸前有一顆珠子。高根靴,兩腳叉開放在腳凳上,雙手自然垂在腿上??茨槪阂粡堻S赭色的臉,顴骨高,臉頰略長,眼睛浮腫,微閉,大鼻子,厚嘴唇,下巴長。真的是李,但是眼睛畫得很差。他是胡椒眼,雖然小,但非常尖銳,這是不生動的。好像是他故意把莊重樸素的形式留給了后人?!?br>
黃赭臉、高顴骨、長臉、腫眼、小眼睛、大鼻子、厚嘴唇、長下巴,從歷史圖片上看,李的相貌確實有幾分“佛見福分”。然而,作為清末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見證者,他為何能在危險狡猾的宮廷政治中得逞?據(jù)說李曾經(jīng)用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那就是“尊事寬仁”。這個星座運勢可謂是生活中的一個真理。實事求是的說,一個太監(jiān)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似乎也沒必要太苛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7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