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武帝為何開創(chuàng)了“天監(jiān)之治”,卻又毀于“侯景之亂”?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對于南朝的最早記憶來自于杜牧的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當(dāng)時讀到這句詩的時候,也沒什么深層感受,就單純覺得那應(yīng)該是個很朦朧、美好的畫面,一群散著裊裊香煙的讓人心生虔誠的建筑,矗立在煙雨蒙蒙中。
于是這句詩就隨著這腦海中的畫面一直記憶著,后來了解到歷史上的南朝,才知道杜牧是在借往昔繁華抒古今興亡之嘆。
南朝誕生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五胡十六國后期,公元439年,十六國時期結(jié)束,中國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南朝主要經(jīng)歷了四段時期,之所以分為四段是因為主要有四方帝王代表統(tǒng)治,而說到底南朝也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卻經(jīng)歷了四次大換血的原因,就是因為當(dāng)時世道實在太過混亂了,在楊堅還沒出生,還沒統(tǒng)一之前,中國南北部混亂異常,但凡有點實力的,都自立為王了。
其中的南梁(502年-557年 )是南朝的第三個朝代,統(tǒng)治者是雍州刺史出身的蕭衍。因為南梁的上一朝代南齊出了個大昏君——東昏侯蕭寶卷,于是蕭衍便起兵攻打建康,滅了蕭寶卷,之后就代齊建梁了,稱為梁武帝。
蕭衍在位47年,早期他還是挺兢兢業(yè)業(yè)的,因為親眼看見了南齊的滅亡,他有心要避免,所以算得上是在勵精圖治地治理國家,對國家的政治安定和經(jīng)濟復(fù)蘇都做出一定的成就。
其實南北朝時期幾乎沒什么長久的朝代,蕭衍算是一個在位時間較久的皇帝了,很多人都說他是晚節(jié)不保的帝王,明明前期已經(jīng)展露出了一個明君氣概,有政績,開創(chuàng)了“天監(jiān)之治”,卻又毀于“侯景之亂”,身死國滅,成為了前明而后昏的君主,風(fēng)評一落千丈。
不看蕭衍的晚年,他真的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帝王了。因為有前車之鑒,所以登上帝位的蕭衍,勤理政務(wù),即使寒冬臘月也堅持五更起床,同時也是出了名的勤儉,衣服反復(fù)穿,一天只吃一頓飯。
待人又謙恭寬和,即使是小小的官員,他也從不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總是虛心納諫,一直致力于發(fā)掘人才。他心地有超級地好,善良得要命,每次斷決重罪要犯,總是落淚不忍,郁郁不樂。
蕭衍作為一個帝王,心軟到了什么程度呢,他的弟弟和自己的女兒私通,甚至謀劃篡位,事情敗露后蕭衍居然也沒怪他們;他的某位妃子,先前是東昏侯的妃子,生了個兒子,可能是東昏侯的孩子,蕭衍也沒有冷落他,可惜這個不孝子后來還是讓他傷透了心。
不過蕭衍的這種性情算是雙刃劍,心軟到一定程度變成了徇私護短,是非不辨??傊?,南梁國在他的治理下,迅速強盛,甚至被北魏視為“南軍百年未有之盛”。
而且蕭衍確實是史上能稱得上完美的帝王之一,他的個人才能也很逆天——“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并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苯?jīng)學(xué)、史學(xué)、書法、詩歌、音樂、佛學(xué),還有領(lǐng)兵作戰(zhàn),他樣樣在行。
蕭衍的博學(xué)多才簡直讓人驚嘆,但同時,作為一個復(fù)雜立體的人物,蕭衍完美的一面之下,也藏著許多帝王存在的通病,比如嚴(yán)重的猜忌心,梁朝眾多開國功臣,皆不得重用,同時他又是極度的雙標(biāo)人士,對功臣吝嗇,不予重用,對自己的親族和兒子們十分寬容,這點也十分惹人詬病。
到了晚年,因為受到了來自親弟弟的背叛和不孝子的忤逆,蕭衍受到了打擊,從以前重視的儒家轉(zhuǎn)向了佛家,沉迷出家,不可自拔,他還大肆建佛寺,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指的就是佛教在這一時期的盛況。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币驗樗目v容,當(dāng)時的佛家風(fēng)氣也不是很好,而他的這種沉迷,更是導(dǎo)致了他早期勤勤懇懇累下的政績開始分崩下滑。
蕭衍晚年喜歡別人的奉承,也就是喜歡聽別人吹他的彩虹屁,他的性情是愈加的剛愎自用,因為他的關(guān)系,朝廷變得烏煙瘴氣,不復(fù)當(dāng)初的清朗繁盛。
蕭衍的致命一擊,來自于他親手導(dǎo)致的侯景之亂。蕭衍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接納東魏叛將侯景歸附,引狼入室,侯景后來率兵叛亂,將蕭衍一眾人等俘虜了。
成為階下囚的蕭衍已經(jīng)八十六歲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老年人,最后因飲食慘遭守衛(wèi)苛待,活活餓死在皇宮,成為了歷史上最后一位被餓死的帝王。他這一生,真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fù)何恨,令人唏噓。
侯景之亂
(Hou jing zhiluan)南朝蕭梁末年北齊降將侯景發(fā)動的一場叛亂。侯景,原北魏懷朔鎮(zhèn)(今內(nèi)蒙古固陽南)戍兵,漸升為鎮(zhèn)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鎮(zhèn)起義時,侯景率部眾投靠契胡族酋長爾朱榮,參加鎮(zhèn)壓起義,因大破義軍、活捉葛榮之功被擢升為定州刺史。高歡滅爾朱榮,侯景又叛歸高歡。景狡詐多變,殘忍酷虐,但掠得財寶皆賞賜將士,故能得將士死力,所向多捷。歷任東魏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臺(即河南道最高軍政長官),擁兵10萬,專制河南,權(quán)力僅亞于高歡。東魏武定五年(547),高歡死,子高澄執(zhí)政。侯景平素甚輕高澄,而澄則忌憚景叛亂,乃征調(diào)景入京,以剝奪其兵權(quán)。侯景惟恐被殺,于是投降西魏,但西魏亦調(diào)景入京,故景轉(zhuǎn)而求降于蕭梁。梁朝臣多表示反對,而梁武帝竟說夜夢太平,侯景求降,正符所夢,于是封景為河南王、大將軍、大行臺。梁武帝又遣將率軍救援侯景,結(jié)果被東魏大敗于寒山堰,主帥蕭淵明被俘,全軍幾乎覆沒。東魏又進擊侯景,景眾4萬余只剩下800人南逃,騙取梁壽陽城(今安徽壽縣)。東魏繼而實施離間計,佯稱與梁議和,挑撥侯景反梁。梁武帝覆信東魏說:“貞陽(指貞陽侯蕭淵明)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本有作亂之心,遂暗中勾結(jié)野心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蕭正德作內(nèi)應(yīng)。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發(fā)動叛亂,領(lǐng)兵南下,直抵長江。梁武帝完全沒有防范,命蕭正德保衛(wèi)京師,而蕭正德卻派船接侯景叛軍過江,迎進建康,包圍“臺城”(即宮城)。侯景縱兵搶掠,又命北人被沒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造諸攻具及飛樓、幢車、登城車、鉤堞車、階道車、火車,并高數(shù)丈,一車至二十輪,陳于闕前,百道攻城并用焉”(《梁書·侯景傳》)。侯景過江時兵不過8千,馬不過數(shù)百,而當(dāng)時臺城中尚有男女10余萬,甲士2萬多,四方援軍相繼奔赴建康者30余萬。但援軍無統(tǒng)一指揮,多持觀望態(tài)度,宗室諸王頓兵不前,只想保存實力以奪取皇位。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臺城。城破之時,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積,血汁漂流,慘不忍睹。侯景又東略三吳,使富庶的長江下游地區(qū)“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侯景得勢后,殺蕭正德,軟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憂死,景立蕭綱為帝,又廢殺蕭綱立蕭棟。天正元年(551),侯景終于廢蕭棟而稱帝,國號漢。次年,梁將陳霸先、王僧辯大敗侯景軍,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
侯景乃反復(fù)無常之人,他先為北魏鎮(zhèn)兵,后為東魏大將,再就蕭梁為臣,最后又起兵反梁。他與梁武帝之侄蕭正德相互勾結(jié),輕取健康,囚梁武帝于臺城文德殿。他奸 *** 女,縱兵搶掠,結(jié)交狐朋,毀壞城池,陰謀自立,為害達三年之久,給社會造成極大破壞。如此奸詐之人竟得勢到如此地步,個中原委,不可不察。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變亂的時期,兵連禍結(jié),朝秦暮楚,短命王朝如走馬燈般頻繁更替。在這歷史大變亂時代,梁武帝末年,發(fā)生了一件頗具典型性的血腥事件一侯景之亂。
侯景,羯族,北魏懷朔鎮(zhèn)人(今內(nèi)蒙古固陽),是個反復(fù)無常之人。早年,由鎮(zhèn)兵漸漸擢升為鎮(zhèn)功曹史,后又參加過六鎮(zhèn)起義,不久就叛降北魏爾朱榮,并且充當(dāng)了鎮(zhèn)壓六鎮(zhèn)起義的急先鋒,生擒六鎮(zhèn)起義軍首領(lǐng)葛榮,因功升遷為定州刺史,由此而揚名。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后,高歡掌東魏大權(quán),同屬懷朔鎮(zhèn)的歡和侯景,他們早就相識且甚相友好。
當(dāng)高歡滅掉爾朱榮后,侯景又投靠高歡,成為高歡手下一員大將,歷任吏部尚書等官職,封濮陽郡公,擁兵10萬,鎮(zhèn)守河南13州。公元547年,高歡去世,世子高澄繼位,他和侯景有怨,要召侯景至鄴。侯景知道禍難將至,即向蕭梁求降,又向西魏求援。此時,東魏已將侯景團團困于長社(河南長葛縣東),西魏王思政等援軍至,東魏軍退,王思政進人該城。西魏深知侯景狡詐多變,便采取陸續(xù)接管的穩(wěn)進策略,逐州逐鎮(zhèn)地占領(lǐng)侯景獻地7州13鎮(zhèn)。同時,西魏為免留后患,又召侯景入長安,企圖解除他的大權(quán)。
侯景這時正受著高澄軍隊的追擊,不久為東魏慕容紹宗所敗,喪失甲士4萬人,馬匹4000,輜重萬余輛,僅和他的心腹數(shù)騎渡淮而南,收集戰(zhàn)敗散馬步兵100多人,襲據(jù)了壽春城。侯景前有東魏追兵,后有西魏施壓,決計加快投靠佞佛成癡的蕭衍政權(quán),以保存實力,審時度勢,東山再起。當(dāng)侯景向梁武帝求降時,梁朝眾臣極力反對。但梁武帝對佛教入了迷,稱其在夢中見天下太平,侯景來降,已符其夢,于是決定接受侯景的投降?;栌沟牧何涞燮髨D借侯景的勢力乘機恢復(fù)在中原的統(tǒng)治,加封侯景為大將軍、河南王,使持節(jié)督河南河北諸軍事、大行臺、承制如鄧禹故事。
同時封他為南豫州刺史。侯景是十分狡詐且貪得無厭的人。侯景謀求投降蕭梁之際,梁武帝派他的侄子蕭淵明,率軍北上,聲援接應(yīng),不料主將無能,士兵怯戰(zhàn),在寒山堰一戰(zhàn)中,梁軍幾乎全軍覆沒,蕭淵明也被東魏生擒活捉,東魏取得軍事的勝利后,在外交上也展開攻勢。東魏要求蕭梁,只要除掉侯景,蕭淵明和其他戰(zhàn)俘一概歸還,意在離間梁武帝同侯景之間的關(guān)系,坐收漁人之利,梁武帝也不加思索,回答東魏說:貞陽(蕭淵明為貞陽侯)且至,侯景夕返(遣返V’同意了東魏的議和條件。侯景當(dāng)初有意投降梁武帝,是因看到梁朝政權(quán)的腐朽,旨在將來染指蕭梁政權(quán),他曾說:我取河北不成,取江南卻有把握。因此,東魏和蕭梁議和,他深為不滿。另外,侯景降梁后,為了求得南夫豪門的支持,擴大自己勢力,曾求娶王謝世家之女,梁武帝說:王謝門高非偶,可以朱張以下訪之。這使侯景內(nèi)心受到羞辱,在這種情況下,他又公開叛梁。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在壽陽起兵反梁,以誅中領(lǐng)軍朱異、少府卿徐麟、太子左衛(wèi)率陸驗、制局監(jiān)周石珍為名,另又密結(jié)臨賀王蕭正德,在建康作內(nèi)應(yīng)。侯景軍隊襲取州(今安徽滁縣),直逼長江北岸,威脅建康。梁武帝只命太子家令王質(zhì),率兵三千巡防江遏,不久又調(diào)任丹陽尹。后又派他的侄子蕭正德布防長江,保衛(wèi)京師。蕭正德是蕭衍弟蕭宏之子,早年梁武帝無子,把蕭正德過繼過來,立為皇儲。后來,蕭衍又得親子蕭統(tǒng),遂將蕭正德送還蕭宏,蕭正德失去了稱帝機會,一怒之下投降了北魏。北魏后來內(nèi)部混亂,他又回來,內(nèi)心對蕭衍卻一直耿耿于懷。侯景為推翻蕭衍政權(quán),借機誘惑煽動蕭正德,以擁戴他做皇帝為誘餌,約他作內(nèi)應(yīng),二人聯(lián)手對付蕭衍。當(dāng)侯景自采石磯渡江時,蕭正德以大船數(shù)艘來接應(yīng),渡馬數(shù)百匹,兵八千,大大方方地過了長江,首都建康竟無人知曉。等侯景軍進人建康城時,太子蕭綱才匆匆忙忙向梁武帝蕭衍面請措置。梁武帝命宣城王蕭大器為都督內(nèi)外諸軍事,羊侃為副,分命諸將守衛(wèi)都城各處。這時,權(quán)欲熏的蕭正德 *** 地勾結(jié)叛軍,大開城門,侯景不費刀槍之功,入居建康,擁有石頭城、白下城,集中兵力圍攻梁武帝蕭衍的宮城一一臺城。
侯景攻臺城一時難于得手,就縱兵搶掠,大肆斬殺高門貴族,并把被他們奴役的家奴加以任用。如朱異家奴投侯景后,侯景封他為儀同,且讓他披錦袍,騎馬在城內(nèi)顯示說:朱異五十年仕宦,方得中領(lǐng)軍,我始仕侯王,已為儀同。于是奴僮竟出,皆得其志%侯景圍臺城時間一長,各地被征召前來救援京師的軍隊陸續(xù)到達,約有二、三十萬,但莫有斗志,自相抄奪而已;梁武帝的一些親骨肉也根本無真心勤王,他們巴不得粱武帝一死,自己撈個奪位的機會。所以,盡管他們擁有優(yōu)勢兵力,但大多淹留不進,且彼此之間也是更相妒忌,不肯奮擊。
這時,侯景更是為所欲為,放心大膽攻城了。經(jīng)過130多天的攻城之戰(zhàn),臺城終被侯景拿下,號稱皇帝菩薩的梁武帝蕭衍也了侯景的階下囚。各地勤主師或#或走,作鳥獸散。侯景控制朝廷后,自稱都督中外諸軍事大丞相錄閥書事,不久翮臉殺死了蕭正德,梁武帝蕭衍也被活活餓死在臺城內(nèi)的文德殿。:梁武帝蕭衍死后,侯景暫立武帝太子蕭綱為帝,即簡文帝,實際上侯景控制全部大權(quán)。公元550年改為大寶元年,侯景自稱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簡文帝徒然驚怪于將軍豈有宇宙之稱,而不知他已是侯景俎上之肉了。
公元551年(大寶二年)8月,侯景廢簡文帝,隨后用土囊壓死他,而立豫章王蕭棟為帝,改元天正。到公元551年,侯景終于采取公開的行動,逼3|蕭棟禪讓,親自粉墨登基,自立為漢帝。當(dāng)侯景攻下臺城后,梁武帝蕭衍#七子秦繹,時為鎮(zhèn)西將軍督荊州剌史。大寶二年初,侯景為平定反對勢力,#軍西(上,討伐蕭繹。一路進展順利,進郢州,圍巴陵(湖南岳陽市)。后蕭繹乘領(lǐng)軍將軍王僧辯拒戰(zhàn),又派胡僧等為后援,大敗侯景軍,迫使侯景軍退回康,玉僧辯帶兵沿江追擊。
侯景敗回建康后,于十一月稱帝,改元為太始。次年(公元552年),王僧自江州出發(fā),攻克蕪湖,直指建康。同年三月侯景戰(zhàn)敗,用皮囊盛著他的兩兒子,掛于馬鞍,與數(shù)百騎東逃,又為追兵所敗,剩下黎十人,乘獨木舟逃跑,兩個兒子也被椎入水中,而他卻從滬瀆入海。這個狡猾多變的封建軍閥,覆滅之災(zāi),途中被羊所殺,送尸建康。擾害3年紊的侯景之亂至此告終侯景發(fā)動的叛亂,雖然只有幾年光景,卻給社會造成了嚴(yán)重破壞,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痛苦。他縱兵搶掠,奸 *** 女,無惡不作。侯景叛軍初圍臺城財,城內(nèi)尚有男女10多萬人,城破之日,只剩下二、三千人,城里橫尸重沓,血汁漂流,無法行路。
侯景入城,聚尸焚燒,煙氣張?zhí)?,臭聞?shù)十里。作為梁朝都城的建康,儲藏著很多糧食。侯景軍占領(lǐng)臺城后,把石頭倉、常平倉的糧食吃個凈光。隨后,侯景還縱容士兵搶掠百姓食糧,連殿堂上的鴿子都被吃盡,
即使屠馬也要雜以人肉,疾疫而死者大半。昔日擁有20多萬人的繁華都城建康,經(jīng)過洗劫而化成一片廢墟。侯景攻取建康后,又分兵攻略吳郡、會稽、廣陵等地,一路燒殺破壞,把個號稱最為富庶的三吳地區(qū),破壞得殘敗不堪,許多建筑物都被破壞,東宮臺殿所藏圖書數(shù)百櫥,全被燒掉。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百骨成聚,如丘隴焉的凄涼景象成為當(dāng)時侯景之亂局面的真實寫照。江南百姓對侯景的暴行恨之入骨,這正是侯景迅速失敗的根本原因。當(dāng)侯景的尸體運到建康時,老百姓爭著割他的肉吃,吃盡他的苦頭的百姓,甚至焚骨揚灰后還以灰和酒飲之以解心頭之恨。侯景之亂使梁朝的壽命大大縮短,蕭衍同室子孫侄輩紛紛借機圖謀稱帝,地方軍閥擁兵自重。百姓對官兵之暴虐深有感觸,在《南史》第80卷《侯景傳》中記有僉以王師之酷,甚于侯景。在這種情況下,梁末重臣陳霸先于公元557年10月奪取了梁的帝位,建立陳朝。
梁武帝佞佛以保帝位,終未避免帝位之覆滅,導(dǎo)致侯景之亂,在于他佞佛成癡,視民如草,不修政治,寵信王臣。侯景之亂,導(dǎo)致蕭梁統(tǒng)治壽終正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78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