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砦貉拥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提到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們都不會感到陌生。這是蜀漢大將魏延在隨同諸葛亮北伐時提出的著名軍事構想。在《魏略》中,魏延向諸葛亮說:“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魏延請求領兵五千,從地勢險要的子午嶺趕到長安,隨后與諸葛亮里應外合,占領關中西部。
魏延的這個計策雖然很有創(chuàng)意,可諸葛亮卻十分干脆地拒絕了。這是諸葛亮不信任魏延的一個典型案例。
劉備去世后,諸葛亮便著手籌備北伐事務。當時蜀漢陣營人才奇缺,可以使用的戰(zhàn)將少之又少。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打不出幾個釘子,沒辦法,諸葛亮只得任用驍勇善戰(zhàn)的魏延為前鋒。但是,諸葛亮卻始終不放心魏延。
那么,為什么諸葛亮不看好魏延呢?
關于諸葛亮和魏延的恩怨,史書和民間故事都有著許多記載和描寫,人們反復談論這件事情。
在《三國演義》中,當諸葛亮點起七星燈為自己續(xù)命的時候,魏延闖入營帳打翻了燈盞,導致武侯喪命。盡管這完全有可能是羅貫中杜撰的一個故事,但最少反映了魏延和諸葛亮之間的不睦。
諸葛亮帶著有色眼鏡看魏延,魏延自然對諸葛亮產(chǎn)生很多不滿。
在諸葛亮看來,魏延文化程度低,雖然有一定的打仗經(jīng)驗,而缺乏系統(tǒng)的章法韜略。在蜀漢陣營甚至整個三國圈子,諸葛亮以學識淵博、善斷能謀著稱。他特別喜歡研習過兵家典籍、腹有韜略的那些人。比如在劉備眼中,“紙上談兵”的馬謖不可擔當大任。而諸葛亮不以為然,他看好馬謖的那套說辭,委以鎮(zhèn)守街亭的重任。
從武勇過人的小卒子一路走來,魏延跟隨劉備定廣漢、克雒城、圍成都,“以部曲隨先主入蜀”,引起了劉備的關注,并得到賞識。
而要讓諸葛亮激賞魏延,似乎沒有可能。因為在諸葛亮眼中,魏延雖然勇猛,但卻少智慧,是一個只能謹慎使用的人物。
魏延個性鮮明,這很讓諸葛亮不舒服?!靶择娓?,當時皆避下之?!背蔀槲貉臃磸捅蝗嗽嵅〉睦碛桑渤蔀橹T葛亮不能大膽放手的重要原因。
劉備剛剛占領漢中后,必須立即安排漢中守將。當時,大家普遍覺得張飛是最合適的人選,然而劉備卻選擇了魏延。有劉備的信任,魏延有點飄飄然,甚至口出狂言:“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蓖灾链?,誰心里都不會舒服。
性格就是命運,在諸葛亮看來,魏延為人粗俗而孤傲,是一個很難駕馭的人物。一旦戰(zhàn)事吃緊,魏延劍走偏鋒,就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諸葛亮更偏愛的是趙云、姜維、廖化等這樣兢兢業(yè)業(yè)、低調(diào)踏實的武將。
魏延孤高自矜,與人結怨,諸葛亮認為魏延必然招禍取咎,惹火燒身。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魏延作為作戰(zhàn)前鋒。戰(zhàn)事還沒有完全拉開,諸葛亮生命垂危。在謀劃身后之事時,諸葛亮與蜀漢大臣楊儀等人商定,讓魏延做戰(zhàn)略撤退時的斷后總指揮。
諸葛亮去世,蜀漢猶如失去了定海神針。魏延和楊儀分別給劉禪上書,互訴對方謀反。形勢一邊倒,大家都認為魏延很不靠譜,魏延幾乎成為孤家寡人,最后,楊儀在漢中殺了魏延。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或許閃射著智慧韜略。而作為統(tǒng)籌全局的主心骨,諸葛亮必須考量計劃的可行性,對部隊的戰(zhàn)斗實力,奪取長安的路徑,以及攻守后防做出全面衡量。
生性謹慎的諸葛亮絕不至于完全不聽魏延的建議,他在斟酌之后,沒有采納魏延的意見。“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p>
人不可能事事都順著自己,魏延因此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與其說諸葛亮不看好魏延,還不如說魏延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作為劉備的私人武裝隨劉備入蜀,屢立戰(zhàn)功,升牙門將軍。劉備晉漢中王,遷治成都,劉備有識人之能,破格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zhèn)遠將軍兼漢中太守,全軍皆驚。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現(xiàn)在委你重任,你有何打算?魏延豪邁地答道:如曹操親率天下兵馬殺來,請允許我為大王抗擊他;如由偏將帶十萬兵來,請允許我為大王吃掉他!語驚四座,劉備稱帝后,升魏延為鎮(zhèn)北將軍。
建興元年,托孤大臣、丞相、益州牧孔明已執(zhí)掌朝綱,奉旨全權裁決政務,魏延封都亭侯??酌魇俏溧l(xiāng)侯。建興五年,孔明駐軍漢中準備北伐,魏延是先鋒,兼任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令魏延西進羌族地區(qū),在陽溪大敗魏將郭淮,升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以符節(jié),晉封南鄭侯,南鄭侯是縣侯,魏延爵位至少和孔明平級,孔明的武鄉(xiāng)侯是鄉(xiāng)侯、還是縣侯,至今存疑。
孔明北伐之時,魏延實際上是武將中地位最高的,孔明是北伐軍總司令,魏延是北伐軍副總司令,趙云這還不叫重用?趙云在劉備當家時是翊軍將軍(雜牌),建興元年,才任中護軍、征南將軍,爵永昌亭侯,再遷鎮(zhèn)東將軍。后還在北伐中貶為鎮(zhèn)軍將軍。兩人在軍界地位相差較遠。
之所以有魏延不被孔明重用的說法,一是因為魏延每次跟孔明出兵,都想請得一萬兵馬,仿韓信故事,與孔明分兵會師于潼關,孔明總是不允許。魏延總以為丞相膽怯,嘆息未能全部施展才能。其實是孔明謹慎性格所至。這就是網(wǎng)友們熱議的所謂子午谷奇謀。其實,這奇計如成功確有出敵不意之效,但曹魏軍中名將奇士較多,萬一被設破,魏延這一萬人馬定會全軍覆沒。魏延作為當時蜀軍中名氣最大的將領,一旦陣亡或被俘,必定挫動蜀軍精銳,對蜀國而言,全國野戰(zhàn)部隊也就十萬之眾,死一萬,必定舉國皆驚。一生謹慎的孔明不劍走偏鋒,情有可原。
二是魏延之死,孔明確實脫不了干系。但有一點,魏延被害絕不是孔明的本意。
孔明兵出祁山,病逝五丈原。作為且老忠臣,他唯一應該做的就是遺命讓人帶回北伐軍,如再私自安排魏延代理總司令北伐,恕我直言,孔明就有欺君的嫌疑;孔明五伐中原,戰(zhàn)果寥寥,他對北伐的艱臣性有深刻了解,知道北伐非一朝一夕就能奏功,這一點從他安排主張對魏有限北伐、以守為主的蔣琬丶費祎相后接班,可以印證。
況且自己作為蜀國的“定海神針",猝然離世,全軍怮痛,軍心思歸,無心再戰(zhàn)。魏延是蜀軍先鋒,他如甘做后衛(wèi),撤回本土是大有希望的,可惜他政治上太幼稚,目中無人如關羽,不愿替對頭、蜀軍北伐總參謀長、代總司令楊儀斷后,還意氣用事,先是燒毀所有山谷間棧道,繼爾搶占南谷口,派兵迎擊楊儀等人,阻其南歸,最終被馬岱砍下首級,還被楊儀當球踢,夷三族,怎一個慘字了得!魏延的結局印證了一句名言: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孔明憐惜魏延的勇、楊儀的智,身前孔明能充分發(fā)揮兩者的才能,兩人在孔明管理下、費祎調(diào)解下,尚能和平共處,孔明一死,這兩個孔明北伐的左膀右臂全部悲劇收場!此兩人均不適宜擔任北伐軍總司令啊!
正史中,諸葛亮從來就沒有看不上魏延,說諸葛亮看不上魏延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里面諸葛亮說魏延腦后有反骨。
三國演義中魏延最早是劉表的手上,在襄陽時就想打開城門迎接劉備,后來劉備離開了,魏延就投靠長沙太守韓玄,關羽攻打長沙時,魏延殺了自己的上司韓玄后投靠了劉備,殺自己的主公投靠他人就是賣主求榮的表現(xiàn),所以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前還布下錦囊妙計,他猜到魏延會謀反,所以布置好計謀,果然諸葛亮一死魏延就想奪權,結果楊儀、馬岱等人根據(jù)諸葛亮生前的計謀,斬殺了魏延,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就感覺諸葛亮一直看不上魏延,一直要把魏延弄掉。
實際上,在正史上恰恰相反,正史上的諸葛亮不僅沒有看不上魏延,而且對魏延很是重視。
都知道魏延這個非常驕傲,自負,一般人很難跟他相處,魏延的性格跟關羽非常像,活脫脫一個小關羽的形象,因為功勞被劉備重用,需要說明一點,正史上的魏延是劉備的部曲,也就是私人武裝,魏延因為才能和戰(zhàn)功得到劉備的常識,在漢中之戰(zhàn)結束后,魏延被劉備提拔為鎮(zhèn)遠將軍,漢中太守。
從牙門將軍到鎮(zhèn)遠將軍和漢中太守,魏延連升三級,事實上魏延的才能也擔得上,劉備看人的眼光不會錯,魏延鎮(zhèn)守漢中十余年,漢中一直相安無事,劉備去世后,諸葛亮掌權,諸葛亮并沒有看不上魏延,反而還升了魏延的官,封了侯,并且諸葛亮北伐,魏延一直是主力。
劉備時代魏延在軍中的職務是鎮(zhèn)北將軍,諸葛亮提拔魏延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jié),進封南鄭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也就是鹵城之戰(zhàn),魏延為前鋒,大破司馬懿,除了官職和軍功上的提升,諸葛亮對魏延非常護短。
魏延和劉琰吵架,諸葛亮護著魏延,逼著劉琰這個車騎將軍給官職低的魏延道歉,魏延和楊儀吵架,魏延甚至拔出刀來威脅楊儀,楊儀經(jīng)常被魏延嚇著滿臉是淚水,但諸葛亮從來不責罰魏延,明明魏延這么做不對,諸葛亮就是不說,這就是諸葛亮護著魏延的證據(jù)。
又是升官,又是護短,諸葛亮怎么會看不起魏延呢,有人拿子午谷奇謀說事,說諸葛亮就是看不上魏延,這是不對的,子午谷奇謀是政見不同,政見不同就是看不上?這個說不過去吧,況且子午谷奇謀沒有成功的機會,諸葛亮也不可能采用。
正史上魏延的死與諸葛亮也沒有關系,正史上諸葛亮安排魏延斷后,說魏延如果不聽命令,就由他去吧,這對魏延夠好了吧,但魏延就是不服,還作死,不僅不聽從諸葛亮遺命,而且還擅自率軍燒毀楊儀大軍的棧道,這下好了,自己人打自己人,這還沒完。
魏延還在谷中率軍攻打楊儀,最后被王平一番話遣散軍隊,然后楊儀派出馬岱殺死魏延,還誅滅了魏延三族,魏延的死就是楊儀公報分仇,雖然魏延有錯,但也有功,不至于被誅滅三族吧,楊儀太狠了,這與諸葛亮沒有關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0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男權如此強盛,為何總有紅顏禍水